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敏液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力电池,热敏液晶,温度场可视化,实验平台
热敏液晶论文文献综述
范鲁艳,曲大为,王雪琪,刘艺[1](2019)在《基于热敏液晶的动力电池温度场可视化实验平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是影响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动力电池温度场的测量分析对于其热管理系统的性能评估及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基于热敏液晶的变色特性,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开发了动力电池温度场可视化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不仅可以定量测量电池表面温度场,还可以直观的显示动力电池不同工况下的温度梯度及表面温度变化过程。该实验平台不仅可以支撑动力电池热管理相关方向的科研工作,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教学中,利用可视化直观显示技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08期)
张文斌[2](2017)在《瞬态热敏液晶校准系统设计及多因素测温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追求更高的燃气轮机热效率,透平叶片的工作温度越来越高,高温热端部件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要保证燃气轮机的正常运转,必须要了解高温区域的温度分布和换热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热敏液晶由于本身独特的热敏性,在国外的换热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内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只有少数单位和高校。热敏液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颜色-温度单调性,通过一维半无限大平板导热微分方程即可获得显色表面的换热系数,在换热实验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因此,研究热敏液晶的色温规律,分析色温特性的影响因素,掌握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对涡轮叶片换热机理分析、优化冷却结构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SNP100/R39C1W型窄带液晶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了求解换热系数的不确定度,并通过实验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本型号热敏液晶的色温特性及影响因素,光滑通道有机玻璃实验段换热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敏液晶换热实验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先对热敏液晶的显色原理、色彩空间理论、换热实验原理、标定实验与换热实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计算发现有机玻璃实验段的壁面厚度满足热穿透时间的要求,表明本文制作的实验件可以采用瞬态热敏液晶测温技术。2.瞬态热敏液晶技术的理论依据是一维半无限大平板导热微分方程,在理论上分析了求解换热系数h的不确定度E_h,并给出了换热实验主流温度T_m合适的范围,以尽量提高实验精度。3.设计、搭建热敏液晶标定实验台,标定实验的原理是在热敏液晶两端形成线性的温度梯度分布,记录不同温度对应的颜色信息,数值计算表明自行设计的铝金属校准块满足线性温度分布要求。同时研究了热敏液晶精细化处理、热敏液晶涂层厚度、相机拍摄角度、光源强度、热敏液晶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色调—温度特性曲线的影响。4.设计、搭建热敏液晶换热实验台,介绍了实验设备,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其中自行设计的焊机-丝网加热系统可以在数秒内提升主流温度60℃以上,达到了瞬态实验的要求。5.建立和光滑通道实验段相同尺寸的计算域,在完成湍流模型选择和网格无光性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计算,对比分析换热实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值的结果。由于加工误差、试验件组装精度等,实验显色表面Nu存在局部低换热区。随着Re增大,Nu增大,理论值和实验获得的Nu/Nu_0相对误差也增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1-01)
李君,黄子强[3](2015)在《短螺距手性液晶热敏旋光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Berreman 4×4矩阵建立理论模型对短螺距手性液晶的旋光率进行求解,使用MATLAB计算得到了手性液晶旋光角随入射角、螺距、盒厚等外界因素变化规律的仿真结果,且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对手性液晶旋光效应作为热敏材料的使用进行了实验探究,使用旋光仪测量螺距为250~310nm的手性液晶旋光角,得到手性液晶的热敏旋光特性。结果显示,螺距不同时,液晶的旋光角随温度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每种螺距下,手性液晶旋光率随温度的变化明显且规律。验证了旋光率热敏效应的稳定性,结果证明将手性液晶作为一种潜在的热敏材料应用的可行性,为手性液晶在温度传感器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5年01期)
邢云绯,仲峰泉,张新宇[4](2012)在《瞬态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在冲击射流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冲击射流冷却系统,由于可以达到极高的传热传质效率,从而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对流换热过程。冲击射流实验系统如图所示,真空泵用来产生实验段所需要的气流,气流在常温常压下通过过滤器和加热器进入稳压室,之后进入了实验模型之中。这里冲击板是有机玻璃制成,因为其较低的热传导性而且满足了测量的光学要求。冲击板是通过外置的CCD摄像机来记录影像的。液晶直接喷涂在冲击板表面,之后在液晶上层喷涂黑色油墨,为图像的采集提供背景。冲击板上的对流换热系数通过测量得到的壁温和半无限大平板的一维瞬态热传导方程求解得到。采用瞬态热敏液晶测量方法,可以得到大尺度壁面的二维对流换热系数分布,可以较为系统的分析冲击板上局部换热系数分布。通过实验研究,分析雷诺数,出流方向,以及冲击距离等参数对冲击板上换热效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01)
范玮,吕品[5](2009)在《热敏液晶测温标定及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SPN/R30C20W型热敏液晶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相机视角、光源强度、液晶厚度等参数作为对象,讨论了3种参数对液晶测温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视角小于15°时,相机视角对液晶测温的影响可以忽略;光强不同导致由标定曲线计算出的最大温差达到5.5℃;液晶厚度对标定数据有较大的影响。该实验结论在液晶测温领域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09年01期)
张彦,唐正宁,王凯[6](2008)在《液晶油墨在热敏防伪油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致变色油墨又称温变油墨、示温油墨、热敏油墨。它可以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迅速改变颜色,从而使被着色物体具有动态变化的色彩效果。防伪的核心是色料采用颜色随温度变化的物质。热敏材料按类别可分为无机类、有机类、液晶类等叁大类。液晶油墨是在油墨中加入了具有结晶性能的化合物,在微弱电流和温度的影响下,因晶格发生变化而显示出明暗图案与色彩。用这种油墨印刷的标签和包装可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反应,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防伪报道》期刊2008年01期)
韩振兴,邸倩倩,李志宏,刘石[7](2006)在《热敏液晶定量测温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敏液晶由于其特殊的层状、扭曲型分子结构,使其具有选择性反射光波的特性。而选择反射光波的波长和温度之间存在依赖关系,根据这一原理,在HSI色彩模型基础上,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热敏液晶定量测温系统。该系统实验数据和拟合曲线之间显示了良好的复合性,温度测量误差在0.8℃左右。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取物体表面详细的温度场分布信息,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6年07期)
贾金萍[8](2006)在《NTC热敏电阻在液晶显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NTC热敏电阻的特性及其在液晶显示中的应用设计。(本文来源于《现代显示》期刊2006年05期)
韩振兴,周嗣京,刘捷,刘石,刘建军[9](2005)在《不同光源条件下热敏液晶色温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敏液晶测温技术由于其非接触式测量和适用于复杂表面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传热领域。本文基于建立的彩色图像处理系统对美国Hallcrest公司生产的SPN/R35C10W型热敏液晶的标定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的相机视角和不同的光源强度对标定数据分布的影响,并给出了有效测温色调区间内温度和色调的关系式。实验发现相机视角位置是影响实验标定数据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视角小于30°的情况下才能忽略此因素对标定数据的影响。不同的光源强度对有效测温的色调区间的实验标定数据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标定时光强设定以获取优良色彩呈现效果为佳。给定工况下的标定数据和拟合曲线之间显示了良好的符合性,测温精度可以达到0.8℃。(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韩振兴[10](2005)在《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及其在平板气膜冷却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有效测温手段,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在国外已被大量应用于传热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这项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适合对流换热面温度测量等优点。在本文中,以美国Hallcrest公司生产的SPN/R35C10W型可喷涂热敏液晶材料为基础,建立了基于色调技术的热敏液晶定量测温系统,并把其应用于平板气膜冷却实验中。 热敏液晶所呈现色彩的色调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六次多项式进行拟合。经误差分析测量精度在95%置信区间内可达0.8℃。实验研究表明相机轴线和待测平面法线之间夹角是影响标定数据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央角小于30°的条件下,可以忽略其带来的影响。在有效测温区间内,不同的光强条件对标定数据的影响可以忽略,光强设定应以取得良好色彩呈现效果为佳。热敏液晶在重新喷涂或者放置一段时间后,为提高测量精度应对其进行重新标定。 气膜冷却是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的一种重要冷却方法。在建立平板气膜冷却实验台的基础上,应用热敏液晶测量技术测量射流孔下游的壁面温度分布。本文中讨论了不同吹风比、不同射流孔长径比、不同射流注入角、不同复合角条件等因素对射流孔下游冷却特性的影响。绝热气膜冷却效率被作为衡量不同条件下气膜冷却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 在低吹风比条件下,与主流相比,射流动量较低。受主流影响,射流容易贴附在射流孔下游表面,射流孔近孔区域取得良好的冷却效果。高吹风比条件下,由于射流动量较高,在冷却孔下游容易发生“吹离”和“再附”现象。在低射流孔长径比条件下(L/D=2),由于射流未能在孔内充分发展,不同吹风比条件下射流孔下游冷却效率等值线的分布特点相似。通过设置不同的射流注入角条件来考察不同垂直方向速度分量对射流孔下游冷却特性的影响。即使在只有垂直方向速度的条件下,低吹风比时冷却孔下游近孔区域等值线依然呈现锥形分布的特点。高吹风比条件下,等值线近似直线分布。通过引入不同复合角考察在存在横向速度分量的条件下对射流孔下游冷却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复合角条件下的冷却性能要优于简单角条件,孔间区域获得了较好的冷却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05-09-01)
热敏液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追求更高的燃气轮机热效率,透平叶片的工作温度越来越高,高温热端部件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恶劣,要保证燃气轮机的正常运转,必须要了解高温区域的温度分布和换热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冷却措施。热敏液晶由于本身独特的热敏性,在国外的换热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国内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只有少数单位和高校。热敏液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颜色-温度单调性,通过一维半无限大平板导热微分方程即可获得显色表面的换热系数,在换热实验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因此,研究热敏液晶的色温规律,分析色温特性的影响因素,掌握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对涡轮叶片换热机理分析、优化冷却结构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SNP100/R39C1W型窄带液晶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了求解换热系数的不确定度,并通过实验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本型号热敏液晶的色温特性及影响因素,光滑通道有机玻璃实验段换热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热敏液晶换热实验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首先对热敏液晶的显色原理、色彩空间理论、换热实验原理、标定实验与换热实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计算发现有机玻璃实验段的壁面厚度满足热穿透时间的要求,表明本文制作的实验件可以采用瞬态热敏液晶测温技术。2.瞬态热敏液晶技术的理论依据是一维半无限大平板导热微分方程,在理论上分析了求解换热系数h的不确定度E_h,并给出了换热实验主流温度T_m合适的范围,以尽量提高实验精度。3.设计、搭建热敏液晶标定实验台,标定实验的原理是在热敏液晶两端形成线性的温度梯度分布,记录不同温度对应的颜色信息,数值计算表明自行设计的铝金属校准块满足线性温度分布要求。同时研究了热敏液晶精细化处理、热敏液晶涂层厚度、相机拍摄角度、光源强度、热敏液晶放置时间等因素对色调—温度特性曲线的影响。4.设计、搭建热敏液晶换热实验台,介绍了实验设备,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其中自行设计的焊机-丝网加热系统可以在数秒内提升主流温度60℃以上,达到了瞬态实验的要求。5.建立和光滑通道实验段相同尺寸的计算域,在完成湍流模型选择和网格无光性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计算,对比分析换热实验、数值计算和理论值的结果。由于加工误差、试验件组装精度等,实验显色表面Nu存在局部低换热区。随着Re增大,Nu增大,理论值和实验获得的Nu/Nu_0相对误差也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敏液晶论文参考文献
[1].范鲁艳,曲大为,王雪琪,刘艺.基于热敏液晶的动力电池温度场可视化实验平台开发[J].电测与仪表.2019
[2].张文斌.瞬态热敏液晶校准系统设计及多因素测温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3].李君,黄子强.短螺距手性液晶热敏旋光特性的研究[J].液晶与显示.2015
[4].邢云绯,仲峰泉,张新宇.瞬态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在冲击射流实验中的应用[C].第十叁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5].范玮,吕品.热敏液晶测温标定及误差分析[J].航空发动机.2009
[6].张彦,唐正宁,王凯.液晶油墨在热敏防伪油墨中的应用[J].中国防伪报道.2008
[7].韩振兴,邸倩倩,李志宏,刘石.热敏液晶定量测温系统[J].仪器仪表学报.2006
[8].贾金萍.NTC热敏电阻在液晶显示中的应用[J].现代显示.2006
[9].韩振兴,周嗣京,刘捷,刘石,刘建军.不同光源条件下热敏液晶色温特性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10].韩振兴.热敏液晶测温技术及其在平板气膜冷却实验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