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冻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低温驯化,耐霜冻能力,甲基化
耐冻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超英[1](2014)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冻性鉴定和耐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栽培种对霜冻很敏感,在温度低于-2.5℃就能被杀死,通常会遇到早霜和晚霜的危害,导致马铃薯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选择合适的耐霜冻资源筛选方法,筛选出耐霜冻资源,为马铃薯耐霜冻资源评价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本论文通过测定青薯9号、青引5号、夏波蒂、E107、DR-2、DR-9、T3、A1、S4的半致死温度、低温驯化能力及低温驯化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这9个材料的耐霜冻能力,利用MSAP技术研究低温驯化前后马铃薯幼苗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情况,为耐霜冻资源的评价体系建立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电导法测定材料的半致死温度,对低温驯化前后材料的耐霜冻能力进行排序,未经低温驯化的材料耐霜冻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DR-2>DR-9>A1>T3>S4>E107>夏波蒂>青引5号>青薯9号;经低温驯化后材料耐霜冻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DR-2>DR-9>A1/青薯9号>T3>E107>青引5号>S4>夏波蒂;9个材料经低温驯化后,青薯9号驯化能力为3.6℃,青引5号的驯化能力为1.8℃,S4、夏波蒂、E107、A1、T3和DR-2这6种有驯化能力,但小于1℃,DR-9的驯化能力是0。2.在低温驯化期间,马铃薯耐冻性强的材料脯氨酸含量低于耐冻性弱的材料,冷驯化能力强的材料中脯氨酸含量增幅则较大;丙二醛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而后趋于稳定的状态,耐冻性强的材料在冷驯化过程中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冷驯化第七天,驯化能力强的材料含量均小于驯化能力弱的材料;各个材料的SOD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以青薯9号、DR-2及DR-9酶活性最高,CAT活性在冷驯化第1d降低较快而后逐步升高后趋于稳定,耐冻性强的材料CAT的活性变化不明显,耐冻性弱的材料在第一天的下降幅度都比较大,各材料POD活性整体呈升高趋势,耐冻性强的材料体内POD活性比耐冻性弱的材料相对较高;初步确定,这五个生理指标可作为马铃薯耐冻性鉴定的指标。3.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可使DNA甲基化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MSAP方法检测,低温驯化前后马铃薯基因组DNA甲基化发生变化,低温驯化后9个材料共产生了94个新的甲基化位点,去甲基化的位点有111个,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现象均有发生,整体而言,去甲基化占主要地位。(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14-04-01)
李飞[2](2008)在《野生马铃薯植株苗期耐冻性鉴定及耐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mum tuberosum L.)不耐霜冻,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遭受霜冻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野生种无茎薯(S.acaule)是最耐霜冻的野生种之一,能忍受-7℃~-8℃的低温,是改良普通栽培品种耐冻性重要资源材料。本研究以S.acaule自交后代无性系的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栽培品种中薯3号作为参照,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马铃薯耐冻性研究,评价了S.acaule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测定了冷驯化期间S.acaule幼苗叶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揭示马铃薯耐冻性形成的生理机理,为有效的挖掘和利用野生资源中的耐冻基因,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将耐冻性转育到四倍体普通栽培品种中奠定基础。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人工冷冻鉴定、聚类分析结果结合田间自然霜冻鉴定,明确了试验材料的耐冻性和耐冻类型。中薯3号属于霜冻敏感型且没有冷驯化能力;25份S.acaule的无性系材料中在冷驯化前有12份属于霜冻敏感型,11份属于耐冻型,2份属于强耐冻型;而冷驯化后,霜冻敏感型减少到3份,耐冻型和强耐冻型材料分别增加到12份和10份。试验材料冷驯化前后的LT50和冷驯化能力与田间自然霜冻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均达极显着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91和-0.55。认为可以用人工冷冻鉴定结果预测马铃薯材料在田间的霜冻耐性。2.在冷驯化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研究发现:霜冻敏感的中薯3号和耐冻性强的野生种材料03079-43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有所降低,但03079-435的变化不明显;两个基因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变化相似,03079-435的丙二醛含量低于中薯3号;野生种03079-435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体呈升高趋势,而中薯3号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两个基因型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03079-435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中薯3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驯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中薯3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幅度明显低于03079-435,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推断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与冷驯化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3.POD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霜冻敏感材料中薯3号在冷驯化期间的酶带数目无变化,而耐冻材料的酶带数目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又增加,酶活性随驯化天数的增加而增加;遗传背景相同、冷驯化前耐冻性不同的野生种基因型间具有相同迁移率的POD酶带,说明耐冻性强弱与POD同工酶酶带数目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S.acaule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与POD同工酶酶带的颜色的深浅、酶带的宽度有密切关系,耐冻性越强POD酶带颜色越深、酶带宽度越宽,冷驯化能力的强弱主要与冷驯化后酶带颜色深浅有关,冷驯化能力越强的材料在冷驯化后酶带颜色越深,没有冷驯化能力的驯化后POD酶带颜色不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8-06-01)
段建雄,王洪春,林维申[3](1989)在《磷酸缓冲液提高菜豆幼苗耐冻力机理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缓冲液影响菜豆耐冻力的作用机理为:通过增加气孔阻力、抑制蒸腾,进而限制了根系吸水,使植株水分含量减少;促进淀粉由淀粉磷酸化的途径降解为可溶性糖;蛋白质降解为游离氨基酸,使细胞浓度增加;由于植株磷量增加,促进ATP高能健形成,最终使植株耐冻力得到增强。磷酸缓冲液的这种耐冻效应是可以传递的,H_2PO_4~-(HPO_4~=)、K~+和Na~+叁种离子的单独效应低于它们的共同复合效应。(本文来源于《北京农学院学报》期刊1989年03期)
耐冻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mum tuberosum L.)不耐霜冻,在生产过程中通常遭受霜冻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野生种无茎薯(S.acaule)是最耐霜冻的野生种之一,能忍受-7℃~-8℃的低温,是改良普通栽培品种耐冻性重要资源材料。本研究以S.acaule自交后代无性系的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栽培品种中薯3号作为参照,在国内首次进行了马铃薯耐冻性研究,评价了S.acaule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测定了冷驯化期间S.acaule幼苗叶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揭示马铃薯耐冻性形成的生理机理,为有效的挖掘和利用野生资源中的耐冻基因,通过各种手段和技术将耐冻性转育到四倍体普通栽培品种中奠定基础。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人工冷冻鉴定、聚类分析结果结合田间自然霜冻鉴定,明确了试验材料的耐冻性和耐冻类型。中薯3号属于霜冻敏感型且没有冷驯化能力;25份S.acaule的无性系材料中在冷驯化前有12份属于霜冻敏感型,11份属于耐冻型,2份属于强耐冻型;而冷驯化后,霜冻敏感型减少到3份,耐冻型和强耐冻型材料分别增加到12份和10份。试验材料冷驯化前后的LT50和冷驯化能力与田间自然霜冻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均达极显着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91和-0.55。认为可以用人工冷冻鉴定结果预测马铃薯材料在田间的霜冻耐性。2.在冷驯化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研究发现:霜冻敏感的中薯3号和耐冻性强的野生种材料03079-43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都有所降低,但03079-435的变化不明显;两个基因型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变化相似,03079-435的丙二醛含量低于中薯3号;野生种03079-435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体呈升高趋势,而中薯3号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两个基因型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03079-435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中薯3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驯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中薯3号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幅度明显低于03079-435,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推断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与冷驯化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3.POD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霜冻敏感材料中薯3号在冷驯化期间的酶带数目无变化,而耐冻材料的酶带数目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又增加,酶活性随驯化天数的增加而增加;遗传背景相同、冷驯化前耐冻性不同的野生种基因型间具有相同迁移率的POD酶带,说明耐冻性强弱与POD同工酶酶带数目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S.acaule无性系材料的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与POD同工酶酶带的颜色的深浅、酶带的宽度有密切关系,耐冻性越强POD酶带颜色越深、酶带宽度越宽,冷驯化能力的强弱主要与冷驯化后酶带颜色深浅有关,冷驯化能力越强的材料在冷驯化后酶带颜色越深,没有冷驯化能力的驯化后POD酶带颜色不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冻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杨超英.马铃薯种质资源的耐冻性鉴定和耐冻机理研究[D].青海大学.2014
[2].李飞.野生马铃薯植株苗期耐冻性鉴定及耐冻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3].段建雄,王洪春,林维申.磷酸缓冲液提高菜豆幼苗耐冻力机理的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