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穿孔素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噬菌体,苏云金芽胞杆菌,噬菌体分离,噬菌体基因组
穿孔素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董朝霞[1](2016)在《苏云金芽胞杆菌噬菌体基因组学分析及新型噬菌体穿孔素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在生长后期可形成芽胞的土壤细菌,在形成芽胞的同时可以产生一种对多种昆虫和线虫具有特异性毒杀活性的伴胞晶体蛋白,目前,Bt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最为成功的生物杀虫剂。但是83%的Bt菌株为溶源菌,正是这些溶源性噬菌体的污染给Bt的发酵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另外,Bt菌剂在施用到土壤中之后,推测土壤中的噬菌体也会影响Bt的适应性。为了更好的了解Bt噬菌体和为Bt生产应用中噬菌体的防治提供线索,本论文主要着眼于苏云金芽胞杆菌噬菌体的相关领域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苏云金芽胞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基因组的比较分析以及新型噬菌体穿孔素蛋白Bth1的功能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苏云金芽胞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基因组分析目前,虽然对Bt的噬菌体有了一定的研究,已经分离到了一些噬菌体,但是总的来说还比较少,不能系统的分析Bt噬菌体的种类及特征。本研究分离到了 11株溶源性噬菌体4株烈性噬菌体,包含盖病毒噬菌体、长尾噬菌体和肌尾噬菌体3种类型。宿主谱检测结果显示15株噬菌体都具有宿主专一性,只对B.cereus群菌株具有侵染能力,烈性噬菌体能侵染80%以上B.cereus群菌株,明显比溶源性噬菌体的宿主谱广。完成了 15株噬菌体的全基因组测序,溶源性噬菌体基因组多在30~60 kb之间,烈性噬菌体的基因组在150~160 kb之间,所有噬菌体的同种功能基因聚集成簇以模块形式排列。全基因组比对分析显示,BMBtp2,BMBtp11以及4株烈性噬菌体分别属于D类、A类和J类芽胞杆菌噬菌体,其余9个为新型芽胞杆菌噬菌体,包括一个类群和6个新的个体,BMBtp5,BMBtp6和BMBtp9属于一个新的类群,BMBtp1,BMBtp3,BMBtp4,BMBtp7,BMBtp8 和 BMBtp10 分别代表一个新的类型。本研究极大的丰富了 Bt噬菌体资源,为Bt的发酵生产及土壤中的有效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2)低丰度溶源性噬菌体的发现及其普遍性研究噬菌体是生物圈中数量最丰富的一种生物体,也以前噬菌体的形式普遍存在于细菌基因组中,对细菌的营养循环和基因转移等起到重要作用,而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大多数是未知的。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到了 5个低丰度的溶源性噬菌体BMBtpLAs,这5个BMBtpLAs噬菌体基因组匹配的reads只有总reads数的0.02%~0.22%,这使得低丰度的噬菌体极易被忽略。5个BMBtpLAs噬菌体的基因组大小在27~51 kb之间,注释分析表明BMBtpLAs具有典型的长尾噬菌体的基因组结构,且富含新基因。BMBtpLAs还编码9个具有特殊功能的ORF,包括细菌毒力相关的因子、染色体和质粒分离相关蛋白、毒素-抗毒素系统组分、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以及与细菌免疫相关的因子。与已报道的118个芽胞杆菌噬菌体的全基因组比对分析以及基于末端酶大亚基蛋白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5个BMBtpLAs代表了 3种新型的芽胞杆菌噬菌体。与B.cereus群细菌基因组的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有3个BMBtpLAs噬菌体在B.cereus群细菌基因组是普遍存在的。本研究揭示了 BMBtpLAs多为新型噬菌体且其同源噬菌体在细菌基因组中是普遍存在的,推测这种低丰度噬菌体现象在其它种属的细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3)新型噬菌体穿孔素蛋白Bth1的功能鉴定穿孔素蛋白是大多数噬菌体裂解细菌的必需组分,我们在分析BMBtp1的基因组时发现其没有典型的穿孔素蛋白。信息学分析发现噬菌体BMBtp1的基因Bth1的产物具有噬菌体穿孔素的某些基本特征,qPCR实验证明Bth1参与了噬菌体的裂解循环。接下来我们构建了 Bth1的异源表达载体在E.coli中超量表达,实验结果显示Bth1在E.coli中表达时可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且以寡聚体的形式定位于细胞膜上。进一步构建了 YBT-1765的Bth1基因缺失突变体,Bth1基因缺失后,噬菌体BMBtp1不能裂解细胞,说明Bth1是噬菌体裂解关键蛋白,并且通过荧光定位实验证实Bth1也定位于Bt的细胞膜上。蛋白的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th1类蛋白普遍存在于细菌和噬菌体中,除Bth1基因外,存在于YBT-1765基因组上的Bth1类蛋白基因还有Bth2,生物膜形成及抗逆性实验显示Bth2基因已经被宿主所利用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Bth1是一个新型的噬菌体穿孔素蛋白,对于Bth1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Bt和其噬菌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样对于揭示穿孔素蛋白的进化及作用模式有极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雷蕾,詹丽华,谭为霞,周序珑[2](2011)在《口腔扁平苔藓局部浸润淋巴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蛋白表达与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上皮细胞凋亡状况,观察颗粒酶B、穿孔素在OLP固有层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探讨细胞毒作用对OLP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定位检测OLP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分别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颗粒酶B和穿孔素在组织总淋巴细胞以及CD8+细胞中的表达,以健康口腔黏膜组织(NOM)作对照。结果与NOM相比,OLP上皮细胞凋亡显着增加(P=0.037);OLP淋巴细胞中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明显增强(P值分别为0.016和0.012),其部分阳性细胞接近上皮基底层。OLP中CD8+/颗粒酶B+细胞双阳性表达和CD8+/穿孔素+细胞双阳性表达较NOM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43和0.032)。OLP上皮细胞凋亡与淋巴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表达成正相关(r=0.56,P=0.038;r=0.42,P=0.041)。结论 OLP浸润淋巴细胞包括CD8+T细胞中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增强,提示OLP淋巴细胞可能以颗粒酶B、穿孔素作为细胞毒介质攻击口腔上皮细胞引起其凋亡。(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8期)
常丽君[3](2010)在《研究揭示捣乱细胞被“刺杀”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无赖细胞(rogue cell)也叫捣乱细胞,是入侵体内或不受控制的不良分子。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31日报道,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被称为穿孔素(Perforin)的蛋白质可在细胞膜上打孔,从而杀死体内的无赖细胞。他们(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0-11-02)
逯越,张静,陈国卫[4](2009)在《红景天对小鼠脾Fas配体及穿孔素蛋白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验拟研究红景天对小鼠脾Fas配体及穿孔素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红景天的免疫药理机制,为研制开发免疫新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红景天为试验药物,以小鼠为试验动物,通过灌胃法连续给药,采用RT-PCR技术,观察了红景天对小鼠脾组织免疫分子Fas配体及穿孔素等水平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脾脏免疫分子Fas配体及穿孔素为阳性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提示红景天能使淋巴细胞活性增强。结论:红景天能够有效的促进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强小鼠脾组织免疫分子Fas配体及穿孔素的表达水平,此研究结果为中药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2期)
Katelan,M,Massari,L,P,,Gruber,F[5](2005)在《穿孔素蛋白可上调银屑病皮损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Background: There are currently very few data regarding the role of cell-me diated cytotoxicity in psoriasis. Both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nd natural kille r (NK) cells mediate cytotoxicity reactions, mainly by two distinct pathways, th e perforin/granzyme and the Fas/Fas ligand pathway.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expr 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erform, T-and NKcell subsets in psoriatic lesional and nonlesional skin. Methods: Skin biopsy specimens from both lesional and non lesional skin of 11 patients with chronic plaque psoriasis and eight healthy con trols were analys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We found a significant inc rease in CD4+ and CD8+ cells in psoriatic lesions compared with nonlesional and healthy skin. The expression of CD16+ NK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lesions compared with healthy skin. Perfor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 ed in the epidermis of psoriatic lesions. Conclusions: Perforin expression is up regulated in the epidermis of psoriatic lesions, suggesting a potential role for perforin in the creation of the psoriatic plaque.(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期刊2005年03期)
田秀珠,张丽珠,吴燕,张小为[6](1998)在《穿孔素蛋白及基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穿孔素蛋白及基因在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表达的规律,及其在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技术,观察10例增殖期、68例分泌各期、20例早孕期及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中穿孔素蛋白的表达及基因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表型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结果在各期子宫内膜中,产生穿孔素蛋白的细胞位于子宫内膜间质,此细胞表型特征为CD56+淋巴细胞(自然杀伤样细胞)。在各期子宫内膜中表达穿孔素蛋白的阳性细胞数量不同,从增殖期、分泌期至早孕期,此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各组间差异有显着性(P<0.05),绝经后子宫内膜中无穿孔素蛋白表达。在增殖期,穿孔素基因阳性细胞大多呈局灶状分布,与同期表达穿孔素蛋白的阳性细胞呈少量单细胞不一致分布,分泌期与早孕期子宫内膜中表达穿孔素基因的阳性细胞呈弥散状分布,并且早孕期此阳性细胞数量增多。结论子宫内膜中穿孔素蛋白和基因表达,可能参与月经来潮的调节,利于胚胎着床和妊娠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华妇产科杂志》期刊1998年10期)
穿孔素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上皮细胞凋亡状况,观察颗粒酶B、穿孔素在OLP固有层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探讨细胞毒作用对OLP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定位检测OLP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分别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颗粒酶B和穿孔素在组织总淋巴细胞以及CD8+细胞中的表达,以健康口腔黏膜组织(NOM)作对照。结果与NOM相比,OLP上皮细胞凋亡显着增加(P=0.037);OLP淋巴细胞中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明显增强(P值分别为0.016和0.012),其部分阳性细胞接近上皮基底层。OLP中CD8+/颗粒酶B+细胞双阳性表达和CD8+/穿孔素+细胞双阳性表达较NOM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43和0.032)。OLP上皮细胞凋亡与淋巴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表达成正相关(r=0.56,P=0.038;r=0.42,P=0.041)。结论 OLP浸润淋巴细胞包括CD8+T细胞中颗粒酶B、穿孔素表达增强,提示OLP淋巴细胞可能以颗粒酶B、穿孔素作为细胞毒介质攻击口腔上皮细胞引起其凋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穿孔素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董朝霞.苏云金芽胞杆菌噬菌体基因组学分析及新型噬菌体穿孔素蛋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
[2].雷蕾,詹丽华,谭为霞,周序珑.口腔扁平苔藓局部浸润淋巴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蛋白表达与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1
[3].常丽君.研究揭示捣乱细胞被“刺杀”机制[N].科技日报.2010
[4].逯越,张静,陈国卫.红景天对小鼠脾Fas配体及穿孔素蛋白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5].Katelan,M,Massari,L,P,,Gruber,F.穿孔素蛋白可上调银屑病皮损的表达[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
[6].田秀珠,张丽珠,吴燕,张小为.穿孔素蛋白及基因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