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当代汉英词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出版史,索引
当代汉英词典论文文献综述
任小玫[1](2018)在《汉英辞典出版史上的一座丰碑——从索引检字传统的视角看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林语堂易被忽视的与索引主题有关的《当代汉英词典》("汉英辞典史上迄今的四座里程碑之一",林视此为自己写作生涯巅峰之作)的历史细节爬梳,指出其体现了主持编纂者开风气之先,从索引意识的觉醒到对汉字索引检字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尤其是将形序检字与京音即"新韵"音序检字的主张物化,不难看出它是站在世界主义立场上树立本土意识而与域外的索引传统相互映发的结晶,在中国汉英词典出版史上是一座丰碑。(本文来源于《闽台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姚琴[2](2017)在《《红楼梦》汉英语料库与当代权威汉英词典的汉英熟语翻译对比研究——以含“撒”的文化熟词和常用俚语的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红楼梦》的霍、杨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以其中所含"撒"熟语的翻译为例,通过与《现代汉英词典》《现代英汉汉英词典》及《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对比含"撒"的文化熟词和常用俚语的释义,发现了当代权威汉英词典在词目释义、义项设立等方面尚存在不足。(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35期)
王雅雅[3](2017)在《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2年版)英文索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着名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曾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生着作颇丰,创作多篇小说,散文和杂文文集,翻译20余篇中国文学作品。主持编纂自认为写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2年版)。另外,他是将索引概念和索引一词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在充分理解索引意义与功能的基础上,为《当代汉英词典》正文后附上英文索引。这是当代中国辞书编纂史上第一部带有英文索引的汉英词典。出乎意料的是,其他同类词典并没有延续这一做法。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的结构及功能,尤其是在汉英互译活动中的功能。本文欲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的结构。(2)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的一般功能是什么?(3)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活动起什么作用?(4)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如何影响母语为英语的中文学习者的英译汉活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方面探究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首先,从结构主义词汇语义学理论视角,具体而言从词汇的场理论和关系语义学理论论述设置英文索引的合理性。其次,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英文索引中以字母F开头的标目和其副标目来分析索引结构。之后,使用该词典和英文索引检索翻译中的难词,探究英文索引在翻译中的功能。对于汉译英,检索大学英语六级真题汉译英参考答案里罗列的难词;对于英译汉,检索与之前文献提到的难词相类似的词。主要发现如下:第一,经统计分析归纳出,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款目的组成部分,以及标目和副标目的编排方法与特征。第二,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的一般功能有:迅速检索英语单词和搭配,获知英语单词和搭配的概念,揭示英语单词和搭配间关系。第叁,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活动的积极影响有:确认英语对译词是否正确,筛选一个恰当的英语对译词及给出其同义词,提供英语单词的常用搭配。最后,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英文索引对英语为母语的中文学习者英译汉活动的功用体现在以下叁方面:找出或核实一个中文对译词,获得多个中文对译词并选择恰当的对译词,获取英语搭配的固定中文表达法。(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赵瑞[4](2014)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及外向型汉英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字典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语言不仅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更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习一门语言不仅是学习该语言的语法词汇,更是要学会如何准确地道地使用这一语言。因而,越来越多的词典编纂者开始重视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然而,对词典中语用信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单语词典和英汉双语词典中,外向型汉英词典中语用信息的研究还十分欠缺。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和叁本外向型汉英词典中的语用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朗文第五版在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中均呈现了丰富的语用信息。首先,宏观结构中的“前言”、“插页”和“附录”均提供了语用信息。其次,微观结构中以除了标签、定义等常用的描写方式外,还运用了频率、语域注释、常见语法错误注释等方式进一步丰富语用信息。然而,通过对比分析,作者发现无论是从宏观结构的利用还是微观结构中提供语用信息的手段,叁本外向型汉英词典都远远落后于朗文第五版。最后,基于汉语特色以汉语学习者的查阅需求,作者提出了外向型汉英词典中语用信息的模型。首先,宏观结构中的“用法说明”、“插页”和“附录”应体现语用信息。“用法说明”中应明确指出词典是如何提供语用信息的。并且“插页”应以语言注释的形式提供中英语言现象中的差异。最后,附录应该包含更多的中国特色项,例如亲属关系,量词以及HSK表。其次,作者丰富了微观结构中提供语用信息的描写方式以及内容。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应作为条目安排的参考。二,词典中出现的例证均应附有汉语拼音。叁,辨析注释里的解释均应使用英语。四,在给富含中国文化的词汇进行释义时应采取图示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4-04-15)
游梦雨[5](2012)在《鉴往知来:马礼逊《华英词典》对当代外向型汉英词典研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初期开始,以马礼逊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编纂了一批汉英双语词典,为我国汉英词典,特别是外向型汉英词典的编纂开了先河,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编纂经验。这些蕴含丰富词典编纂理念与思想的历史文本对于我们当今研编外向型汉英词典非常有意义与价值。这其中,马礼逊的《华英词典》尤为重要,特别是他为适应当时使用者需求而进行的诸多独创性实践,很值得我们研究。本文试图以马礼逊的《华英词典》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词汇理论、词典结构理论为支撑,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对此与分析,探究其在提供中国特有文化信息方面的编纂思想与基本原则。具体而言,作者主要从词典文本的宏观和微观两个结构层次来考察其具体的编纂方法。作者从《华英词典》第一版中系统抽样了100个字,从字形、字义和字的用法叁个方面进行考察和统计。同时,作者还通过比较《华英词典》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马礼逊词典与其他传教士所编汉外词典的不同,较为全面地分析马礼逊词典编纂的优点和不足。具体而言,作者系统抽样了42个词(其中27个来自马礼逊的词典,即其两部词典中都收录的27个词,15个选自HSK词汇表)来比较《华英词典》第二部与第一部之间的差异和改动。作者再从这42个词中选择了30个词,将马礼逊的词典文本与其他两本传教士词典(卫廉士(Samuel Wells Williams)编的《汉语拼音词典》(A Syllable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和鲍康宁(Fedrick William Baller)编的《汉英分解词典》(AnAnalytical Chinese English Dictionary)进行字形、字义和选词这叁个方面的比较,以彰显马礼逊词典的优点和缺点。本文旨在通过词典历史文本的研究来进一步思考当代外向型汉英词典研编的理念和方法,特别是在如何提供丰富而实用的文化信息方面。其具体发现如下: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华英词典》第一部的二叁卷后于第二部出版,因此二叁卷和第一卷相比,内容有很大的改动。具体来说,马礼逊删除了很多字形和字义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增添了一些交际文化信息,比如某个字在口语中应该如何使用。就文化语义的解释,马礼逊的具体做法是:1.对于中国文化中的词汇缺项,马礼逊:(1)先直译字面意思,再给出解释和用法(2)给出详细的解释说明,并对比英语中的表达。2.对于英语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马礼逊详细说明源语(即汉语)里该词的文化含义。3.对于与英语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在汉语中具有丰富联想义但在英语中却没有联想义的词语,马礼逊:(1)先给出中文释义(其释义来自中文参考书,如《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再用英语解释中文释义,有点类似现在双解词典的做法。(2)给出详细说明,并对比英语国家人们的看法。4.对于英语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马礼逊首先给出对应词,再加上自己的评论。统计表明,马礼逊在《华英词典》第一部中收录的文化信息是比较丰富的,从字形到释义,无不经过他精心的筛选和解释。就第二部词典所做的改动,通过分析可知:马礼逊将“交际文化信息”代替“知识文化信息”的做法非常明显。过去的外向型词典内容丰富,信息多样,从这些词典中,作者得到的启示是:从微观结构来看,外向型汉英词典的编撰应该主要从字形、字义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着手。如字义就可以试着在语义场联想和文化对比解释上下功夫,目的是让使用者能从整体掌握文化体系,通过文化对比加深词汇认知印象。从宏观结构来看,编撰者应从选词和查字方法这两方面加以扩充和改进。本研究有助于外向型汉英词典编者改进词典中文化信息的呈现,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文化信息在辅助汉语学习者词汇语义认知方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01)
张文鹏[6](2009)在《《当代汉英词典》用法标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法标注是用法信息设定的基本方式,本文主要考察《当代汉英词典》用法标注。词典用法标注的研究,既是批判性研究,也是实证研究。首先,在学术史的语境下,作者研读重要的词典学专着和论文。《当代汉英词典》中英用法标注的分理,主要参照哈特曼用法词典学理论和林语堂、陈梦家的词典学观念。中式用法标注为《说文解字》所左右,分析汉字形体构造的六书,其中假借、通假等进而分别成为用法标注之一。英式用法标注,诸如时间、区域、规定和词频等用法标注,以约翰逊《英语词典》用法标注为蓝本。然后,论文应用描述的方法,从用法标注到词典条目作为此研究的起点,在形式和功能方面,分而依次细述中英用法标注类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论文绘出了用法标注的分布模式,证实了《当代汉英词典》的当代性和用法性。本研究明确地指出,中式用法标注设定的不够完备,一定程度上,这与英汉用法的注重有关。结论部分证实了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有益于改进汉英词典的用法标注,有益于遣词造句。总之,理想意义上,词典编纂者与词典使用者的互动,及汉英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关联,在于理解力使然,也在于从理论到实践同时向更高程度上的回复使然。(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9)
傅一勤[7](2006)在《从《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到《新时代汉英大词典》——以中文四字成语的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一些中文四字成语在汉英词典中的处理实例,既肯定后出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较之《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有较大进步,又指出了前者仍存在的不足,认为汉英词典对四字成语的词目译义应由“字面解释”和“等值译文”两部分组成,并且对于作为词目译义的英语词语应标注词类。(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06年02期)
陈忠诚[8](2003)在《《当代新编汉英词典》初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当代新编汉英词典》在选词失衡、汉语词目译名不足、词目翻译错误以及某些汉语词目缺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管见。(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陈忠诚[9](2003)在《张健着《当代新编汉英词典》初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健“单枪匹马”之下“独立编研”的《当代新编汉英词典》已经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02年出版发行了。对此,我们表示祝贺。同时,就该汉英词典之种种不足之处,提出以下意见(以表格形式列出),请读者同仁,不吝指正。一、稍新的词查不到新词可用译名电话骚扰(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舒启全[10](1998)在《评林氏《当代汉英词典》》一文中研究指出评林氏《当代汉英词典》成都大学副教授舒启全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Chinese-EnglishDictionaryofModernUsage)自1972年在香港出版以来,已20多年了。笔者试图历史地评论林氏《当代汉英词典》,以纪念这位在我国文学与中西...(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1998年06期)
当代汉英词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基于《红楼梦》的霍、杨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以其中所含"撒"熟语的翻译为例,通过与《现代汉英词典》《现代英汉汉英词典》及《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对比含"撒"的文化熟词和常用俚语的释义,发现了当代权威汉英词典在词目释义、义项设立等方面尚存在不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代汉英词典论文参考文献
[1].任小玫.汉英辞典出版史上的一座丰碑——从索引检字传统的视角看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J].闽台文化研究.2018
[2].姚琴.《红楼梦》汉英语料库与当代权威汉英词典的汉英熟语翻译对比研究——以含“撒”的文化熟词和常用俚语的英译为例[J].名作欣赏.2017
[3].王雅雅.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2年版)英文索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4].赵瑞.《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五版)及外向型汉英词典中语用信息的对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5].游梦雨.鉴往知来:马礼逊《华英词典》对当代外向型汉英词典研编的启示[D].南京大学.2012
[6].张文鹏.《当代汉英词典》用法标注[D].云南师范大学.2009
[7].傅一勤.从《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到《新时代汉英大词典》——以中文四字成语的英译为例[J].辞书研究.2006
[8].陈忠诚.《当代新编汉英词典》初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
[9].陈忠诚.张健着《当代新编汉英词典》初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10].舒启全.评林氏《当代汉英词典》[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