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概况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概况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00)基金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编号:JDZX2012151)

摘要:便秘是中风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诱发再次中风的危险,本文就近5年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做以下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参考,为以后进一步研究便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中风;便秘;中医内治;中医外治;内外兼治

[中图分类号]R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量减少、大便硬结不通、排便费力或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是排便困难等,以上症状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时,诊断为便秘。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且病因复杂。国外调查研究显示中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常见原因有:①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排便反射的减弱。②长期卧床导致原来排便习惯或姿势的改变。③病人体质虚弱,加上活动减少,进而肠蠕动减弱,排便动力不足;或由于进食减少,粪便体积不够等。长时间便秘会因排便用力加重脑中风或者发生其他并发症,因此,应注意保持脑中风患者的大便畅通。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方法众多,有中医外治、中医内治、内外兼治联合运用。其中中医外治包括:针灸、穴位按摩、中药脐疗、穴位埋线、中药直肠导入。中医内治:中药内服。内外兼治联合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针药结合、药摩结合、灸摩结合。下面对这几种中医疗法作以下详细阐述:

1中医外治法

1.1针灸

针灸治疗便秘,强调从整体出发,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合治内腑”的治则,辨证选穴,疗效显著。任珍[1]等采用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针刺天枢、支沟、足三里,艾灸气海,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方芳[2]等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虚型便秘。将60例脑卒中后虚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30例。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表明热敏灸配合针刺组的远期愈显率优于针刺组。李淑芝[3]等采用头穴透刺:脑户透强间、百会透太阳、百会透后顶、前神聪透悬厘。配合温针灸:取气海、关元、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足三里(双侧)穴位,结果有效率90.0%。毛亮[4]等采用眼针配合腹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眼针取穴以《中华眼针》取双侧肺,大肠区、脾胃区、下焦区。腹部针刺:取两侧天枢、中院、关元,实验表明眼针配合腹部针刺组临床疗效明显优单纯腹部针刺组。所以,单一的头针、腹针、体针、热敏灸治疗便秘的效果,均不如头、体、腹针等多种针刺方法联合应用和辩证取穴治疗便秘的效果,所以在治疗便秘的方法上推荐多种针刺方法联合运用,因人施治。

1.2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是通过按摩法施术于腹部,能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间接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通腑泄实,滋阴通便的作用。如黄小丽[5]等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辨证饮食治疗33例中风后便秘患者,用一指禅推法按摩大横、天枢、支沟,每穴按揉2-3min,再顺时针摩腹10min,有效率93.9%。郭敏慧[6]等将72例中风后便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酚酞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按摩(中脘、神阙、天枢、水道、归来、长强)治疗。每日按摩1次,每次25min~30min,连续3d,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穴位按摩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是单纯的穴位按摩效果却没有预期的那么好,最好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饮食、针刺、中药汤剂等。

1.3中药脐疗

脐眼即神阙穴,是经络的总枢,为冲任经气汇聚之处,内联五脏六腑。脐部皮肤敏感度高,渗透性强,药物易于吸收。所以通过药物对脐的刺激作用,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刘耀东[7]等采用小承气汤加味煎剂,用纱布沐浴脐部、脐周处,并揉擦下腹部,每次20min,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有效率96.67%。研究表明:小承气汤沐浴脐周治疗中风便秘,沐浴方法简便,疗效迅速,便于使用。张艳霞[8]利用神阙穴贴敷治疗中风患者便秘,将大黄30g,芒硝30g,生地黄30g,当归30g,枳实30g,厚朴15g,陈皮15g,甘草9g,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和适量细末,敷于脐部,每日1次,次日换药,有效率94.0%。脐疗利用神阙穴的特殊性,将药物制成敷贴敷于脐部,临床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应推广运用。

1.4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用的是羊肠线,羊肠线为可吸收外科缝线,可通过对异体蛋白的穴位刺激而起治疗作用。如杨贺一[9]将22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对天枢、关元、气海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有效率81.82%。吴文锋[10]等根据俞募配穴及合治内腑的原则,采用穴位埋线(双侧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治疗中风后便秘,可以明显改善中风患者便秘症状。穴位埋线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治疗上有创伤性,患者心理上不易接受,临床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穴位埋线这一治疗方法还有待创新。

1.5中药直肠滴入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是将药液滴入直肠,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进入体循环,不仅补充了肠内溶液,排除了肠内积物,而且避免了口服给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又降低了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并且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较高。如王亚瑜[11]利用护理干预配合中药直肠滴入治疗中风后便秘,将麻仁30g,白芍20g,大黄l0g后下,枳壳l0g,太子参15g,当归20g,生白术l0g,厚朴l0g,煎成汤剂,每日1剂,直肠滴入,有效率92.3%。盖海云[12]等治疗脑卒中急性期便秘患者,采用加味承气汤直肠滴注,有效率为90.48%。中药直肠滴入不仅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而且起效快、副作用小,便于临床推广运用。

2内治法

中药内服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疾病的不同治疗时机和不用证型,通过调节机体

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因人施治,辨证用药,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如张学山[13]用麻子仁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便秘120例,阴血亏虚者加用玄参、麦冬、生地;气虚者加用黄芪、党参、白术,每天1剂,水煎服,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98例,好转15例,未愈7例,有效率为94.1%。张昱[14]等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风火上炎证便秘,治疗7天总有效率91.4%,治疗14天总有效率为97.1%。孙鹏[15]等用芪地通便汤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气阴两虚型便秘,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都较对照组高。因此,诸药合用,滋肾润肠,补气行滞通便,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提高患者排便通畅之能。刘海波[16]用凉膈散加减治疗急性中风并发便秘症61例,结果有效率为93.4%。马达[17]用新加黄龙汤加味治疗40例中风便秘(生大黄9g、芒硝3g、玄参15g、生地黄15g、甘草6g、人参6g、麦冬15g、当归5g、姜三片),有效率90%。中风后便秘患者多气血阴阳失衡,气虚则无力行舟,大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郁而生热,热则耗津,加之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下不通,所以大便干燥难解。治宜益气养阴,润肠通便,调整阴阳,使清气升,浊气降,腑气得通,大便得解。

3内外兼治联合运用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运用,即避免某一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又提高了治疗效果。

3.1针刺配合穴位注射

岳志平[18]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护理治疗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针刺双侧支沟、大肠俞、大横、天枢、上巨虚、足三里,拔针后取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各0.5mg,1次/d,7d为1疗程,有效率为91.4%。

3.2针药结合

强峰[19]用中风1号配合针刺治疗脑性便秘,中风1号的组成:黄芪、赤芍、熟地、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针刺:天枢、八髎穴、大肠俞、小肠俞,有效率93%。魏玉华[20]用四磨汤口服液结合水针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有效率84.22%。

3.3药摩结合

邱新英[21]等用通便汤配合腹部按摩治疗老年中风后瘫痪便秘,通便汤:肉从蓉、炒谷芽、炒麦芽、黄芪各15g,熟地20g,山药30g,获苓、白术、制半夏各12g,当归9g,知母l0g,制大黄6g,陈皮5g。每日1剂,分2次餐后1小时温服。腹部按摩:在脐周从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2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于餐后2小时进行,结果有效率78.46%。

3.4灸摩结合

罗悦芹[22]用艾灸联合腹部按摩治疗中风患者便秘,艾灸:神阙、天枢、足三里;腹部按摩:右手中指置于中脘穴,其余四指顺势贴于腹壁顺时针方向揉动30次;揉按天枢穴:双手中指分别置于左右天枢穴,由内向外按揉50次;按摩脐部:右手掌置于脐部,左手掌按在右手背上顺时针方向揉动30次;掌推侧腹:沿结肠解剖位置从右下腹向上至左下腹依次推揉30次。每次约持续15min,每日2次,结果治疗1周后,有效率92.5%。

讨论

中医治疗便秘强调从整体出发,辩证论治。针灸治疗便秘,方便、经济、痛苦小、无副作用、没有药物的依赖性,患者易于接受,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应推广应用。其他治疗方法,如穴位按摩、穴位埋线、中药直肠导入都有各自的优势,短期疗效尚可,但是远期疗效不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中药汤剂对于中风昏迷的病人只能通过鼻饲或胃管给药,并且不适的口感亦让患者难以接受并坚持长期服用;中风患者出现便秘的时期不一样,有出现在急性期的,也有出现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便秘的证型也不一样,临床用中药汤剂时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辩证施治,因人制宜,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有的中药汤剂对急症便秘患者不能即用即效,所以临床应研发中药注射剂,以填补泻下剂中没有中药注射剂的空白。多种方法联合运用治疗中风后便秘是当今社会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医务工作者和家属还应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心理疏导,鼓励其战胜疾病。目前,国内外对中风后便秘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不明确,病例排除标准不统一,科研设计不合理,随机、对照、盲法等描述欠佳,数据处理的可信度较差等,今后应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以更好地评价中医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中风后便秘的危害认识还存在不足,我们应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参考文献

[1]任珍,吴清明,李丹丹,刘未艾,李向荣,林旭明.调气通腑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便秘.中国针灸,2013,33(10):893-894

[2]方芳,龚燕.热敏灸配合针刺在脑卒中后虚型便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323-2326.

[3]李淑芝,刘广丽,王威岩,张宝厚,陈雪莹.头穴透刺配合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虚秘患者3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5):571-572

[4]毛亮,张威,张明波.眼针配合腹部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7):1747-1749

[5]黄小丽,陈晓娜.穴位按摩配合辨证饮食治疗中风后便秘33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7):48-49

[6]郭敏慧,陈雪莲,江月卿.穴位按摩干预中风后便秘的效果观察.全科护理,2011,9(6)期):1624-1625

[7]刘耀东,段海平,孙丽萍,马俊保.小承气汤沐浴脐周治疗中风便秘.中国民间疗法,2010,18(5):20

[8]张艳霞.神阙穴贴敷治疗中风患者便秘50例.光明中医,2012,27(10):2039-2040

[9]杨贺一.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22例临床观察.国医论坛,2012,27(5):25

[10]吴文锋,黄凡,聂斌.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25-226

[11]王亚瑜.护理干预配合中药直肠滴入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疗效的影响.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7:588-589

[12]盖海云,聂亚娥,宁亚利.加味承气汤直肠滴注在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陕西中医,2011,32(6):675-676

[13]张学山.麻子仁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便秘120例.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2):49-50

[14]张昱,王爱梅.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急性期风火上炎证便秘35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10,42(7):15-16

[15]孙鹏,刘东.芪地通便汤治疗中风偏瘫病人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2014,6(19):85-86

[16]刘海波.凉膈散加减治疗急性中风并发便秘症61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34-35

[17]马达.新加黄龙汤加味治疗中风便秘40例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3,5(7):89-90

[18]岳志平.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及护理治疗中风便秘60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11,17(2):87-88

[19]强峰.中风1号配合针刺治疗脑性便秘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3):356

[20]魏玉华.四磨汤口服液结合水针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45例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955-956

[21]邱新英,王晨瑶.通便汤配合腹部按摩治疗老年中风后瘫痪便秘65例.浙江中医杂志,2013,18(6):429

[22]罗悦芹.艾灸联合腹部按摩对中风患者便秘的疗效.光明中医2013,28(11):2337-2338

第一作者:陈爱霞,女,(1988--),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刺对中风病及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杜宇征,男,天津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调控等。

收稿日期:2015-11-10

标签:;  ;  ;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疗法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