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消渴论文-周丽霞,张娜娜,王瑞琪

黄连消渴论文-周丽霞,张娜娜,王瑞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连消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连降糖方,热盛津伤,消渴病,药理学研究

黄连消渴论文文献综述

周丽霞,张娜娜,王瑞琪[1](2019)在《黄连降糖方治疗热盛津伤型消渴病的药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黄连降糖方治疗热盛津伤型消渴病的药理学理论基础,为院内制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黄连降糖方组方理论,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组方特点。结果黄连降糖方治疗热盛津伤型消渴病组方精妙,与现代药理学理论相得益彰;现代药理学研究是黄连降糖方临床应用的有益补充。结论深入发掘黄连降糖方现代药理学研究是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制剂多样化的理论体现。(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07期)

陈博武,孙晓燕[2](2018)在《《圣济总录》消渴用药中黄连剂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圣济总录》中运用黄连治疗消渴的方剂共64首,占总方剂数的27.5%,其中可计算剂量的方剂52首。采用计量资料集中趋势描述及秩和检验的统计方法,以样本均数(每服剂量)、极差、百分位数为统计指标,对《圣济总录》中运用黄连治疗消渴的方剂进行分析。其中黄连用量因剂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每服剂量汤剂>散剂>丸剂。黄连百分位数P_(10)~P_(90)的值约为0.5~4g,与《中国药典》规定剂量基本一致。因此,《圣济总录》消渴治疗中黄连应用精当,值得学习与效仿。(本文来源于《中医文献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钟情,朱文清,刘美娟,吴中平[3](2017)在《《外台秘要方》中黄连治疗消渴的配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外台秘要方》中筛选出应用黄连治疗消渴的相关条文32条。经统计分析,黄连治疗消渴多配伍瓜蒌(根)、麦冬、人参、生地黄等,且重视小方的应用。从现代药理来看,这些与黄连配伍的药物多具有改善血糖的作用,反映出其配伍的意义。此外,消渴的治疗非常重视痈疽的防治和方药剂型的选择。这些都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赖先荣,周邦华,杜明胜,郑海杰,耿志鹏[4](2016)在《6种黄连饮片中6种生物碱的RP-HPLC含量测定及与“治消渴”药效学的谱-效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生品、姜炙、醋炙、酒蒸、酒炙、萸炙6种黄连饮片中6种生物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非洲防己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药效学结果探索其与药效学研究结果及中医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Welch XtimateTM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0.1%叁乙胺溶液(用碳酸氢铵和氨水调节p H 1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0~15 min,10%~25%B;15~25 min,25%~30%B;25~40 min,30%~45%B),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6种生物碱分别在0.85~16.96 mg·L-1(r=0.999 7),1.25~24.96 mg·L-1(r=0.999 9),2.05~40.96 mg·L-1(r=0.999 9),3.65~72.96 mg·L-1(r=0.999 9),2.88~57.06 mg·L-1(r=0.999 8),13.25~264.96 mg·L-1(r=0.999 6)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2.4%(RSD 1.2%),101.8%(RSD 1.3%),100.3%(RSD 1.8%),100.7%(RSD 1.8%),101.2%(RSD 1.5%),97.90%(RSD 2.0%)。测定6种黄连饮片共36个批次的6种生物碱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55,4.49,9.12,19.17,15.69,62.56 mg·g-1。该文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6种黄连饮片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分层聚类分析对含量测定及前期药效学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酒蒸、酒炙、萸炙3种黄连饮片与生品黄连饮片存在明显差异,酒蒸饮片与生品饮片具有最大的差异,其差异主要与血清甘油叁酯(TG)、空腹血糖水平(FBG)有关,另外,盐酸非洲防己碱是6种生物碱成分中影响最大的生物碱成分。酒蒸、酒炙、萸炙3种黄连饮片用于中医临床"治消渴"(防治糖尿病)更有优势,特别是在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6年24期)

王松[5](2015)在《消渴圣药话黄连》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连自古被广泛地用于治疗消渴,恩师仝小林教授更是称其为“消渴圣药”。仝小林善用黄连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大量经验体会,享“仝黄连”之美誉。他将黄连的临床效用总结为:辛开苦降调脾胃、清热燥湿调菌群、清热泻火稳心律、清热解毒消痈疖。(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期刊2015-01-28)

王霜,赵兴冉,南星梅,谭睿,顾健[6](2014)在《基于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优选葛根-黄连抗消渴最佳配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不同配比葛根-黄连(葛-黄)对不同模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影响,对链尿佐菌素(STZ)复合高脂饲料喂养致糖尿病小鼠模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含量的影响,探索葛根-黄连伍用抗消渴的最佳配比方案。方法:雄性SPF级小鼠,对正常小鼠血糖影响实验随机分为空白组、二甲双胍组(0.5 g·kg-1)、葛-黄0∶10,8∶3,6∶5,3∶8,10∶0组(4 g·kg-1);对四氧嘧啶和STZ所致糖尿病小鼠实验,造模72 h后尾尖取血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成模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葛-黄10∶0,8∶3,6∶5,3∶8,0∶10组,给药后7,14 d分别观察不同配比葛-黄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FBG的影响,对STZ复合高脂饲料致糖尿病小鼠FBG,TC,TG的影响。结果:葛-黄10∶0,8∶3,6∶5,3∶8,0∶10这5组均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致高血糖小鼠模型和STZ复合高脂饲料喂养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空腹血糖,降低STZ复合高脂饲料致糖尿病小鼠模型血清TG,TC含量,同时降低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其中降糖、降低TG,TC效果葛-黄3∶8组疗效突出(P<0.01),黄连单味药次之。结论:葛根、黄连单用及伍用抗消渴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伍用后药效优于单味药且存在最佳配比。(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4年20期)

李佳川[7](2011)在《基于本草知识的酒蒸黄连“止消渴”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积极防治尤为关键。黄连酒蒸炮制“止消渴”,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临床疗效确切。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古代本草知识,从临床有效性出发,系统围绕黄连酒蒸炮制前后的药效差异及其作用机制、降低”苦寒”毒副作用、入血成分变化、药效物质基础以及相关酒蒸炮制机理,多方面、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结合开展酒蒸黄连“止消渴”的系统研究,从“入血成分变化——药效发挥——药效物质基础——体内物质变化——相关药效及炮制机理”,全方位阐述中药黄连酒蒸炮制机理和“止消渴”疗效的专属性,以期指导中医药糖尿病特色专科的临床用药。结果表明:(1)药效方面黄连酒蒸炮制后,无论是体内糖尿病动物疾病模型,还是体外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的药效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改善糖代谢。酒蒸黄连能明显降低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的高Glu水平和GHb、GSP的含量,有效改善OGTT和ITT的异常。在降低Glu的同时,还能有效减轻糖异生的异常,增加肝糖原的含量,提高机体对肝糖原的储备和利用,而对正常Glu和Ins的分泌无明显影响。②改善脂质代谢。酒蒸黄连能明显改善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血脂的异常,降低模型动物血清TC、TG、LDL-C和NEFA的含量,升高血清HDL-C的含量。体外细胞实验也显示,酒蒸黄连能明显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减少体内脂肪聚集,减少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③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B细胞。酒蒸黄连对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能明显降低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胰岛素IAI敏感指数,改善胰岛B细胞HBCI、FBCI功能指数。胰腺病理也显示,酒蒸黄连能明显增加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的数量,改善胰岛及腺体的萎缩程度。同时,体外细胞实验也证实,酒蒸黄连能明显增强3T3-L1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体内、外共同改善胰岛素抵抗。④具有一定的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酒蒸黄连还能明显抑制小鼠灌服蔗糖引起的Glu含量升高,作用与阿卡波糖相似,其作用可能与抑制淀粉类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有关。⑤纠正血乳酸的异常。酒蒸黄连的特色优势还在于,能明显降低不同糖尿病动物模型血清LD的异常。这对防止高乳酸血症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上述作用均优于黄连生品。(2)降低”苦寒”毒副作用方面黄连酒蒸炮制后,能明显降低生品黄连的”苦寒”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炮制后急性毒性的降低,亚急性毒性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影响降低,肝、肾功能和胃肠功能的毒性降低。上述作用优于黄连生物碱混合品和黄连生品。(3)药效物质基础方面①基于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酒蒸黄连动态血清指纹图谱,检测出血清中17个移行成分,包括药材原型成分9个、代谢产物8个,其中已确定药材原型成分中7个峰的归属,分别是木兰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②通过对各时间点血清指纹图谱的动态分析发现,酒蒸黄连药材中,上述季铵型生物碱成分入血后均发生极性的改变。除部分原型吸收外,其余均转化为极性更大的代谢产物。同时,大部分生物碱成分入血后表现为双峰吸收,在给药后1.5 h和给药后3.0-6.0 h出现吸收高峰,提示药材成分除原型吸收外,还可能存在肠肝循环,或不同肠段部位的再吸收。③结合上述酒蒸黄连的入血成分分析,基于生物效应法,探索酒蒸黄连“止消渴”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发现,无论是酒蒸黄连水提物、不同化学部位(生物碱、非生物及总多糖),还是不同生物碱成分(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药根碱、表小檗碱及非洲防己碱),均能明显或部分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增强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其中单体成分盐酸黄连碱在浓度16.5μmol/L时,抑制分化作用最为明显;而成分盐酸药根碱在浓度10.5μmol/L时,提高葡萄糖相对利用率作用最为明显。上述作用提示,酒蒸黄连“止消渴”的药效物质基础是多成分、多部位的共同作用。酒蒸黄连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活性,并能有效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该作用表明,酒蒸黄连在增加细胞对葡萄糖摄取的同时,不会引起脂肪的聚集而造成体重增加。这对于防治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4)酒蒸炮制机理方面分别从黄连酒蒸炮制后药材的性状、显微变化、化学成分变化,以及药效成分入血后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多方面、逐层次的诠释酒蒸黄连“止消渴”的炮制机理。①药材性状、显微变化。黄连药材酒蒸炮制后色泽加深,质变酥脆;辅料黄酒略显弱酸性,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能与黄连药材中部分游离型生物碱结合,促使其转换为结合型可溶性盐,且黄酒有助于药材中某些生物碱成分极性的改变,这些均有利于煎出率的增加。同时,显微特征的主要变化为鳞叶表皮细胞的少见和淀粉粒的糊化。淀粉粒的糊化有助于生物碱成分在胃肠道的吸收,提高机体生物利用度,增加疗效。②化学成分变化。黄连酒蒸炮制后,未见明显的物质成分变化,仅存在各生物碱成分炮制前后含量的略微差异,以非洲防己碱和表小檗碱成分较炮制前有明显差异,提示黄连酒蒸炮制的机理可能与各成分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生物利用更为相关。③生物碱成分体内药动学过程。建立血清中黄连5种小檗碱型生物碱浓度的测定方法,基于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黄连炮制前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变化,发现5种小檗碱型生物碱在体内均属于快速吸收、慢速消除类物质,双峰吸收;通过酒蒸炮制后,5种小檗碱型生物碱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以小檗碱和巴马汀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炮制前明显增加,吸收能力增强,但不同性别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差异较大,雌性吸收高于雄性。此外,各成分在吸收增加的同时,Tmax、MRT及Vz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这些成分的变化可能是酒蒸炮制增效减毒的物质基础。上述炮制变化表明,黄连酒蒸炮制的机理可能是通过炮制改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晶型、结构及其极性,提高药材的煎出率和有效成分的溶解,促进有效成分在胃肠道的吸收、分布,提高药物在机体的生物利用度,以此达到减毒增效的疗效专属性。(5)药效机制方面酒蒸黄连“止消渴”的药效作用机制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①改善糖脂代谢。无论是体内动物疾病模型,还是体外细胞模型,酒蒸黄连均能明显增加PPARa/β蛋白和mRNA的表达,显示出一定的PPARa/β双重激动剂作用。同时,升高体内ADP的含量,降低Resistin的含量,而对PPARy无明显影响。②减少氧化应激损伤。酒蒸黄连能明显降低体内MDA的含量,升高SOD和GSH的活性,抗脂质过氧化,增强体内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的能力。③减轻炎症反应。酒蒸黄连能明显减少体内TNF-a、NF-κB、IL-1β、PGE2、NO及NOS等炎性因子及炎性介质的释放,缓解相关炎症途径的反应,有效保护胰岛B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改善IR。④缓解胰岛B细胞的凋亡和损伤。酒蒸黄连能明显抑制NF-κB的表达,增加胰岛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NF-κB/caspases-3相关信号通路。同时,对胰腺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酒蒸黄连还能明显增加胰腺细胞内分泌颗粒的数量,恢复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核等细胞器的正常构架,有效缓解胰岛B细胞的凋亡和损伤。上述作用多途径、多靶点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共同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酒蒸黄连“止消渴”的疗效专属性、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炮制机理已较为明确。酒蒸黄连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酒蒸黄连“止消渴”,本草记载历史悠久,炮制特色鲜明,增效减毒作用明确。为此,我们建议,在中医药治疗“消渴证”的临床组方配伍用药或新药开发研究中,较生品黄连更适宜于选用酒蒸黄连,使用时应考虑临床用药剂量的个体化。这也体现了中医“随症炮制”的临床用药特色,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关注。(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李佳川,孟宪丽,崔蓉,赖先荣,范昕建[8](2010)在《不同黄连炮制品“止消渴”药效学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不同黄连炮制品(萸炙、酒炙、酒蒸、姜炙、醋炙黄连及黄连生品)在"止消渴"方面的药效差异,为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观察不同黄连炮制品对正常小鼠血糖以及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小鼠急性高血糖模型、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和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并运用聚类分析分析其结果。结果:不同黄连炮制品能明显降低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和小鼠STZ高脂复合2型糖尿病模型血清GSP和FBG的含量;其中黄连炮制品萸炙、酒炙和酒蒸黄连还能明显降低高浓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急性升高,降低小鼠STZ高脂复合2型糖尿病模型血清TC和TG的含量,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且各炮制品对正常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中药黄连"止消渴"疗效确切,尤以黄连萸炙、酒炙和酒蒸3种炮制品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等方面作用优于黄连生品,且对正常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0年11期)

刘继林,孟宪丽,刘咏松[9](2010)在《古代中医用黄连治疗消渴的方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本草、方书等中医文献为依据,主要对古代中医用黄连治疗消渴病及其炮制方法、配伍应用和证的选择等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应用黄连治疗该病有所帮助,对黄连有关药理、成分研究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0年04期)

李佳川,孟宪丽,赖先荣,范昕建,曾勇[10](2010)在《基于3T3-L1细胞的不同黄连炮制品"止消渴"药效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运用生物效应法从细胞途径探索不同黄连炮制品"止消渴"的药效差异,为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不同黄连炮制品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对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结果:不同黄连炮制品均能明显或部分降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提高脂肪细胞葡萄糖的利用率,改善胰岛素抵抗,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值,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且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制黄连、酒蒸黄连和酒炙黄连对上述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不同黄连炮制品具有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增强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能力,从体外细胞水平上表现出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黄连生品相比较,萸制黄连、酒蒸黄连和酒炙黄连"止消渴"疗效更优。(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0年02期)

黄连消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圣济总录》中运用黄连治疗消渴的方剂共64首,占总方剂数的27.5%,其中可计算剂量的方剂52首。采用计量资料集中趋势描述及秩和检验的统计方法,以样本均数(每服剂量)、极差、百分位数为统计指标,对《圣济总录》中运用黄连治疗消渴的方剂进行分析。其中黄连用量因剂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每服剂量汤剂>散剂>丸剂。黄连百分位数P_(10)~P_(90)的值约为0.5~4g,与《中国药典》规定剂量基本一致。因此,《圣济总录》消渴治疗中黄连应用精当,值得学习与效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连消渴论文参考文献

[1].周丽霞,张娜娜,王瑞琪.黄连降糖方治疗热盛津伤型消渴病的药理学研究[J].光明中医.2019

[2].陈博武,孙晓燕.《圣济总录》消渴用药中黄连剂量的分析[J].中医文献杂志.2018

[3].钟情,朱文清,刘美娟,吴中平.《外台秘要方》中黄连治疗消渴的配伍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17

[4].赖先荣,周邦华,杜明胜,郑海杰,耿志鹏.6种黄连饮片中6种生物碱的RP-HPLC含量测定及与“治消渴”药效学的谱-效关系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6

[5].王松.消渴圣药话黄连[N].中国中医药报.2015

[6].王霜,赵兴冉,南星梅,谭睿,顾健.基于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优选葛根-黄连抗消渴最佳配比[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

[7].李佳川.基于本草知识的酒蒸黄连“止消渴”系统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8].李佳川,孟宪丽,崔蓉,赖先荣,范昕建.不同黄连炮制品“止消渴”药效学比较研究[J].中成药.2010

[9].刘继林,孟宪丽,刘咏松.古代中医用黄连治疗消渴的方药探讨[J].四川中医.2010

[10].李佳川,孟宪丽,赖先荣,范昕建,曾勇.基于3T3-L1细胞的不同黄连炮制品"止消渴"药效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

标签:;  ;  ;  ;  

黄连消渴论文-周丽霞,张娜娜,王瑞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