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受教育困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受教育权,学校变革,教育治理
受教育困境论文文献综述
张虹,陈恩伦[1](2018)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受教育权的发展困境及其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学校尚未结合受教育权的发展设计与互联网时代匹配的权利保障体系,致使当前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面临大学的开放化与封闭的办学体系矛盾、学生的弹性学习需求与刚性学制设置不符、学生身份的多元与单一人才评价体系抵触,以及学生权利诉求的高涨与参与主体缺位并存等方面的诸多障碍,由此造成学生权利运行与受教育权利保障缺乏必要的组织变革、环境支撑和制度建设。文章试图从受教育权利之社会权、自由权及平等权等多元属性出发,提出构建以受教育权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权利保障系统。(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18年03期)
许巧仙,常晓茗[2](2017)在《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现状、困境与政府义务》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儿童拥有平等受教育权利,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明确确认的,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近十年来,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实现水平稳步提高,但依然存在受教育机会权利和改善受教育条件的权利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困境。政府需从财政投入、师资保障等方面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供给更为精准的教育服务,并加强检查与监督,提供畅通的司法救济,破解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的结构性困境,维护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本文来源于《人权》期刊2017年03期)
岳园[3](2014)在《我国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困境和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大规模转移。迁徙模式逐步向家庭化趋势发展。因而,跟随家庭迁徙的流动儿童数量也持续增长。由于流动儿童数量增加,适龄的流动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流动儿童受教育权问题日益凸显。流动儿童受教育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先定义受教育权和流动儿童,结合搜集地相关资料,找出流动儿童受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成因,针对这些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好地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文章大体框架分为四部分,文章第一部分是受教育权理论概述,简要阐述了受教育权的内涵和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第二部分概述了流动儿童受教育权,从流动儿童的定义和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特殊性两个方面去阐述文章对于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理解。第叁部分描述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存在问题,结合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出现的困境来分析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现状产生的原因,从教育财政投入、教育法律实施情况、户籍因素、家庭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来阐述。第四部分针对第叁部分分析的原因来提出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对策,本文希望通过对于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困境进行分析后,探寻到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出路,使流动儿童能够享有与城市本地学生相同的受教育权。(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8)
左玉迪[4](2013)在《她们何时有教无类?》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农村为本,而女童教育是农村教育问题中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 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受教育权是行使人权的前提,也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农村为本,而女童教(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3-07-30)
刘红,杨宇平[5](2012)在《论重庆市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困境及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重庆市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调查以及困境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的重视,并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变流动儿童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9期)
管华,黄静[6](2011)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的改善与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西安作为西部的中心和正在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集中了大量的农民工,其子女受教育状况如何,却始终缺乏数字化的反映。为此,2010年9月~10月,笔者组织了这次调查,希望能够了解真实情况、弥补信息空白,为问题的解决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版)》期刊2011年Z2期)
阎玉芳[7](2011)在《浅析中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平等问题——以城市外来人口受教育中的困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外来人口作为社会阶层分化中的较低阶层,其在经济、文化、社会资本中与社会中的较高阶层的差异较大,由此面临的教育不平等问题更严重、更具有代表性。通过采用布尔迪厄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本理论,具体分析城市外来人口在受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1年20期)
张巧红[8](2010)在《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之困境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弱势群体在社会上被称为处境不利群体,而弱势群体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更是弱势群体,因弱势群体所处背景、经济地位、文化水平等因素,导致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状况堪忧,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有的开始滑向犯罪的深渊。因此,如何保护和正确对待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权利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犯罪问题》期刊2010年05期)
何家理[9](2008)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困境挑战教育公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是“农民”和“工人”的结合。中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农民工已占企业员工总数的近60%(58%)。农民工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与农民工相伴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困境问题。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有700—800万人,留守在家儿童2200多万人。留守在家的无人管,流动进城的上学难。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一直未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2.45%。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对我国义务教育法中“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折射出在入学机会和接受教育过程中机会不均等的社会现象。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困境的深层原因有:对农民工现象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体制;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维权意识差。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的出路在于:让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改户籍入学为“居住地入学”;将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纳入城市学校考核体系;政府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以倾斜政策,支持其尽快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8-11-01)
何家理[10](2008)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困境挑战教育公平》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农民工相伴而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困境问题。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有700—800万人,留守在家儿童2200多万人。留守在家的无人管,流动进城的上学难。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一直未上学的占6.85%,失学的占2.45%。农民工子女上学困境对我国义务教育法中"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其深层原因有:对农民工现象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城乡二元分割结构体制;法律制度不完善;农民工自身素质低维权意识差。解决的出路在于:让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实行"义务教育补助卡"制度,改户籍入学为"居住地入学";将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纳入城市学校考核体系;政府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以倾斜政策,支持其尽快发展。(本文来源于《唐都学刊》期刊2008年01期)
受教育困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残疾儿童拥有平等受教育权利,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明确确认的,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近十年来,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实现水平稳步提高,但依然存在受教育机会权利和改善受教育条件的权利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困境。政府需从财政投入、师资保障等方面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供给更为精准的教育服务,并加强检查与监督,提供畅通的司法救济,破解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实现的结构性困境,维护残疾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教育困境论文参考文献
[1].张虹,陈恩伦.互联网时代学生受教育权的发展困境及其保障[J].江苏高教.2018
[2].许巧仙,常晓茗.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现状、困境与政府义务[J].人权.2017
[3].岳园.我国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困境和出路[D].四川师范大学.2014
[4].左玉迪.她们何时有教无类?[N].中国妇女报.2013
[5].刘红,杨宇平.论重庆市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困境及原因[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管华,黄静.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的改善与困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
[7].阎玉芳.浅析中国社会分层与教育平等问题——以城市外来人口受教育中的困境为例[J].传承.2011
[8].张巧红.弱势群体未成年子女受教育之困境及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
[9].何家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困境挑战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0].何家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困境挑战教育公平[J].唐都学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