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骨颈骨折,DHS-B,空心钉,内固定
动力髋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龙,安志敏[1](2019)在《动力髋螺旋刀系统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动力髋螺旋刀系统(DHS-B)与3枚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7—2016-04收治股骨颈骨折86例,包括DHS-B组42例,空心钉组44例,比较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6(29.39±4.87)个月。空心钉组出血量比DHS-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DHS-B组和空心钉组术后Harris评分、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螺钉切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股骨颈短缩≥10 mm发生率高于DHS-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空心钉组螺钉退出率高于DHS-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DHS-B与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DHS-B较空心钉具有更低的股骨颈短缩、内固定移位及术后螺钉退出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张玉松,张国富,张健荣[2](2019)在《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内固定松动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总结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内固定松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措施加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措施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松动发生3例(6.0%),对照组患者内固定松动发生8例(1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8.8±7.7)分,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70.7±6.2)分,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其施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加以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江弥根[3](2018)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系统(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以对照试验要求为依据,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患者采取PFNA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DHS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治疗情况、术后髋关节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6.4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3.93%,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促使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更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安全性更高。(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28期)
张东升,朱召银,钟伟斌,韦家冬,俞兵兵[4](2018)在《改良动力髋螺钉系统的叁维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叁维有限元分析比较改良动力髋螺钉(DHS)系统——防旋自锁钢板与传统DHS系统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平台分别建立防旋自锁钢板和传统DHS两套内固定系统的叁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其应力分布、位移等力学性能指标的差异。结果防旋自锁钢板模型的最大应力及位移均低于传统DHS模型且应力分布总体均匀。结论与传统DHS系统比较,防旋自锁钢板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内固定强度,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骨折粉碎程度高的患者可能更具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王康哲[5](2017)在《人工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主要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50例观察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跨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并发症发生机率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借助于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来进行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跟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78期)
王国锋[6](2016)在《动力髋螺钉系统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分组评价结果情况,对动力髋螺钉系统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临床疗效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系统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方法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进行比较性观察。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显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康复水平,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着性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6年20期)
王智[7](2016)在《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内固定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人患者共65例,全部患者根据其自己的意愿选择股骨头置换术或者DHS内固定术,实验结束统计得到良好随访者61例,有30例患者接受股骨头置换术,为置换组,31例接受DHS内固定术,为固定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等情况。结果置换组的手术时间为(93.40±10.80)min,其显着长于固定组的平均时间(83.20±13.70)min(P<0.01);置换组在住院时间、开始下地的负重时间以及Harris评分情况方面显着优于固定组(P<0.01);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使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6年17期)
丁文峰[8](2015)在《动力髋螺钉系统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及A2、A3型骨折30例作为锁定钢板组,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A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作为DHS组,使用DHS治疗。术后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82.4±8.9)d、(17.5±1.1)周,DHS组患者分别为(102.3±9.5)d、(18.9±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2例(73.3%),良5例(16.7%),一般2例(6.7%),差1例(3.3%),优良率27例(90.0%);DHS组患者分别为16例(53.3%)、5例(16.7%)、5例(16.7%)、4例(13.3%),优良率21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术后出现髋内翻1例(3.3%),延迟愈合1例(3.3%),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6.7%);DHS组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1例(3.3%),内固定物断裂失效1例(3.3%),延迟愈合1例(3.3%),不良反应发生率3例(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较为复杂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效果较佳。(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5年14期)
林勇,林雪平,阮张涛[9](2015)在《动力髋螺旋刀系统与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股骨近端骨折后使用抗旋髓内钉髓内固定能够代替股骨轴承受重力的轴心,相对于髋螺钉和动力踝螺钉向身体轴侧移动,增强骨折部位的抗疲劳强度,能够支撑抗内翻及阻止近端骨折部位的旋转作用,适用于修复不稳定型骨折。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髋螺旋刀系统与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顺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动力髋螺旋刀系统组与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指标、骨折愈合时间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修复指标均显着优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2%;动力髋螺旋刀系统组中有1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4%。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动力髋螺旋刀系统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针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选择微创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置入内固定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修复的安全性,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26期)
邵进,杨铁毅,王治,张岩,刘树义[10](2015)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常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中,髓外固定系统往往会导致骨折固定失败。髓内固定系统包括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广泛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Medline和Cochrone library从1990年1月到2014年11月的文献。对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结果与结论:通过对346篇文献进行筛选,共有13篇文献符合标准,其中共纳入1 271例不同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与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组相比,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且出血量更少,但3种固定方法患者康复时间和愈后Harris评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此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的疗效相似。提示与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相比,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虽可优化手术过程,但不能提升术后恢复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22期)
动力髋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和总结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内固定松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措施加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措施加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松动发生3例(6.0%),对照组患者内固定松动发生8例(1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为(88.8±7.7)分,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为(70.7±6.2)分,研究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其施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加以治疗效果理想,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髋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小龙,安志敏.动力髋螺旋刀系统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
[2].张玉松,张国富,张健荣.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内固定松动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江弥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
[4].张东升,朱召银,钟伟斌,韦家冬,俞兵兵.改良动力髋螺钉系统的叁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8
[5].王康哲.人工关节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
[6].王国锋.动力髋螺钉系统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6
[7].王智.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比[J].当代医学.2016
[8].丁文峰.动力髋螺钉系统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
[9].林勇,林雪平,阮张涛.动力髋螺旋刀系统与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10].邵进,杨铁毅,王治,张岩,刘树义.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