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美学论文-谢纳,宋伟

超越美学论文-谢纳,宋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越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北大学,现代性建构,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研究

超越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谢纳,宋伟[1](2019)在《美学疆界的学科拓展与当代超越——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暨“视界融合: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理论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美学界的学术盛会,中华美学学会年会是各种美学思想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是不同美学观点交锋与争鸣的现场,也是热点美学话题聚集与延展的前沿。2019年8月17—18日,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暨"视界融合: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理论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和东北大学主办,由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由《文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社会科学辑刊》《社会科学战线》《艺术百家》《外国美学》等学术期刊和机构协办。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别就"历(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胡友峰[2](2019)在《生态美学对自然美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美理论呈现出从"如画"景观的自然美到"人化"的自然美的转变,但其核心都是"人类中心的"。生态美学批判了自然美理论的"艺术化"及其"人化"倾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之美,从而超越了传统的自然美理论。但由于中西方哲学文化背景不同,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之美又呈现出几种不同样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4期)

晏晨[3](2019)在《超越风景——当代景观美学的去蔽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6世纪以来,景观学科的核心词landscape在西方历史上经历了从突出艺术性的风景向注重学科综合性的景观的转变,而不论风景或景观均对应landscape一词的中译,只是表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从风景和景观概念入手,结合历史语境和学科发展进程,可以分析二者的具体含义和审美特征。风景传统代表着视觉至上的审美观,因审美感官的单一化形成对大地即landscape原初含义的遮蔽,而景观学科从风景美学中逐渐成长起来且经历了学科深刻的生态转向,这一过程既是对风景法则的去蔽,也是对自身的重构。(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石玉莹[4](2019)在《网生代明星的接受美学研究——以杨超越现象为中心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网生代明星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占据着媒体的广泛关注与庞大的互联网流量资源。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创造101》"锦鲤"杨超越是网生代明星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杨超越走红的原因与受众的期待视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明星形象的创造过程中可以看到网生代明星走红的共性之处,充分体现了特定的文化符号带来的媒介个性定位。同时,网生代明星杨超越对受众产生了身体性的个人形象吸引,成为揭露人们隐藏欲望的世俗神话。(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梁灿[5](2019)在《环境美学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一条基于现象学视域下的可能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环境美学至今未能彻底澄清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虽然它正确地区分了主观的审美体验与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以强调自然的客观独立性,然而由于缺乏对审美体验的本质进行现象学分析,因而无法真正把握审美体验与审美对象之间的显现关系,从而无法真正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困扰。现象学在反人类中心主义问题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把现象学的相关理论吸纳到环境美学的理论体系中,对于环境美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返观环境美学在澄清人类中心主义问题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为其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路程[6](2019)在《拟真与超越: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摹仿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美学从其开端便将文字和图像作为"道"的模拟,分有天道的正当性。中国式摹仿观具有恰当再现物像的拟真要求,但对"神似"甚至"离形得似"的追求,才是更高的美学准则。中国的摹仿观包含了超越摹仿的内在要求,正是这种"超摹仿"特质维持了摹仿论本身的韧性。因此,在宋代绘画的拟真技法高度成熟之后,艺术家并未真正放弃再现和毁弃图像。他们在转向个人情感抒发的美学趣味同时,创造了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艺术再现和自我表达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刘凤泉[7](2019)在《超越传统,探索真理——单国华美学着作《美不是个东西》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国华的美学着作《美不是个东西》视野超越,思维缜密,观点深刻,理论系统,构建了科学的美学理论体系。其一,单着超越了传统美学关于美的本质的客观论、主观论及关系论,得出"美是审美主体无意识期望在意境中得到实现的虚拟"的全新观点;其二,单着超越了传统美学把美神圣化、视之为人类绝对的价值追求的陈见,得出"美既具有天使的一面,又具有魔鬼的一面"的振聋发聩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单着是美学研究的崭新收获,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祁志祥[8](2019)在《杨春时的“超越美学”体系创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春时是中国当代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80年代实践美学占主导地位的时候,杨春时由对实践美学的信奉、反思,走向对实践美学的批判与否定,创构了独具特色的"超越美学"理论体系。伴随着理论基础从实践论向生存论、存在论的转变,他的美学思想历程走过了"实践"为本体的主体性超越美学、"生存"为本体的意义论超越美学、"存在"为本体的主体间性超越美学叁个阶段。杨春时的美学理论基础及其形态虽然一直在变,但美与审美同一、美和审美的本质在对现实局限的超越这一"超越美学"思想始终如一。本文在历史变化中追踪和把握杨春时的"超越美学"内涵,对人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其"超越美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范藻[9](2018)在《回归与超越:身体美学之于生命美学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介绍,在对身体美学的回归与超越的往返来回中,既感到了生命美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发现了完善生命美学的大好机遇,那就是在从"身体"走向"生命"的过程中,回归健康,超越生存,进而增强生命活力;回归个体,超越生理,进而发现生命张力;回归体验,超越生活,进而感受生命魅力,从而实现身心合一生命美学的最佳效果和最高境界。从身体到个体再到体验,回归是手段,超越是指向,生命的澄明才是身体美学、生命美学的真正目的,只有身体美学的介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美学。(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涛[10](2018)在《超越“美学”:知识生产与网络影评的“社会学想象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传统影评圈子化、学术化、专业化的"存在方式",社交媒体与生俱来的技术逻辑决定了网络影评生产的社会化状态与趋势。如何把握网络影评的社会功能,即网络影评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知识社会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范式。网络影评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元文本重构电影的释义体系,并且深刻地作用于一个时代的观念体系,根本上源于其面向社会"痛点"的知识生产,特别是具有普遍公共性基础的公共知识生产。网络影评只有超越传统的美学叙事框架,打通电影故事与现实故事的逻辑管道,赋予知识话语建构一种普遍的"社会学想象力",才能在知识维度上真正开掘出一个理性讨论的社会"公共空间",进而实现知识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8年11期)

超越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美理论呈现出从"如画"景观的自然美到"人化"的自然美的转变,但其核心都是"人类中心的"。生态美学批判了自然美理论的"艺术化"及其"人化"倾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之美,从而超越了传统的自然美理论。但由于中西方哲学文化背景不同,生态系统中的自然之美又呈现出几种不同样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越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谢纳,宋伟.美学疆界的学科拓展与当代超越——中华美学学会2019年年会暨“视界融合: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理论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艺研究.2019

[2].胡友峰.生态美学对自然美理论的批判与超越[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3].晏晨.超越风景——当代景观美学的去蔽与重构[J].美育学刊.2019

[4].石玉莹.网生代明星的接受美学研究——以杨超越现象为中心的讨论[J].艺术科技.2019

[5].梁灿.环境美学如何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一条基于现象学视域下的可能路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路程.拟真与超越: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摹仿观念[J].学术研究.2019

[7].刘凤泉.超越传统,探索真理——单国华美学着作《美不是个东西》读后[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8].祁志祥.杨春时的“超越美学”体系创构[J].社会科学.2019

[9].范藻.回归与超越:身体美学之于生命美学的意义[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0].刘涛.超越“美学”:知识生产与网络影评的“社会学想象力”[J].当代电影.2018

标签:;  ;  ;  ;  

超越美学论文-谢纳,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