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郁散论文-陈飞

抗郁散论文-陈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郁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郁散,抑郁症动物模型,糖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信使核酸,糖皮质激素受体信使核酸

抗郁散论文文献综述

陈飞[1](2016)在《抗郁散对抑郁症模型雌雄大鼠海马GR和MR蛋白及GRmRNA和MRmRNA表达的不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由于抑郁症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倍。因此,本研究拟观察抗郁散对雌雄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模型(CUMS)大鼠海马GR和MR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抗郁散对抑郁症雌雄性别的不同影响。挖掘“女子以肝为先天”的物质基础。方法:运用多种不可预见刺激复制CUMS模型。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GC的含量变化,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GR及MR蛋白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海马GRmRNA及MRmRNA表达。用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造模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体重下降、水平和垂直运动次数减少,水迷宫逃逸潜伏期增加,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糖水偏好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与模型对照组雄性比较:抗郁散中、高剂量组雄性,米非司酮组雄性GC浓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郁散中、高剂量组雄性,米非司酮组雄性GR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抗郁散高剂量组雄性,米非司酮组雄性MR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1)。抗郁散中剂量组雄性MR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郁散中剂量组雄性、高剂量组雄性,米非司酮组雄性GR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抗郁散低剂量组雄性GR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郁散中剂量组雄性、高剂量组雄性和米非司酮组雄性MRmRNA表达下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雌性比较:抗郁散中、高剂量组雌性,米非司酮组雌性GC浓度下降,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1)。抗郁散中、高剂量组雌性,米非司酮组雌性GR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1)。米非司酮组雌性MR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郁散低剂量组雄性、中剂量组雄性、高剂量组雄性,米非司酮组雄性GRmRNA表达上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抗郁散中剂量组雄性、高剂量组雄性和米非司酮组雄性MRmRNA表达下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1)。结论:(1)在CUMS模型动物中,GR蛋白和GRmRNA表达降低,MR蛋白和MRmRNA表达升高,提示抑郁症发病可能与GR、MR蛋白及GRmRNA、MRmRNA表达变化有关;雌雄之间比较无性别差异,提示可能抑郁症发病的性别差异不在GR、MR蛋白及GRmRNA、MRmRNA这个环节上。(2)给药后,抗郁散各组GR蛋白和GRmRNA表达不同程度增加,GR蛋白以抗郁散中剂量组增加较为明显,GRmRNA以抗郁散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增加较为明显,提示抗郁散的疗效可能与GR蛋白和GRmRNA表达有关;雌雄比较GR蛋白和GRmRNA表达无显着差异,提示给药后抗郁散对GR蛋白和GRmRNA表达无性别差异。(3)MR蛋白和MRmRNA表达不同程度下降,以抗郁散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下降较为明显,提示抗郁散的疗效可能与MR蛋白和MRmRNA表达有关;雌雄比较MR蛋白和MRmRNA表达无显着差异,提示给药后抗郁散对MR蛋白和MRmRNA表达无性别差异。(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期刊2016-06-06)

赵博,王应德,吴大梅,胡芳君,张小容[2](2014)在《抗郁散对CUMS大鼠大脑皮质5-HT_(2A)R基因表达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CUMS)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与大脑皮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抗郁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米氮平组、抗郁散高、中、低剂量组6组,利用CUMS方法复制抑郁模型。运用荧光Real Time PCR技术进行扩增,检测大鼠皮质5-HT2AR mRNA含量。结果:造模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水平运动减少、垂直次数得分下降及大鼠糖水消耗明显下降(P<0.01)。给药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米氮平组、抗郁散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米氮平组、抗郁散高、中剂量组敞箱运动和糖水消耗显着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皮质5-HT2AR mRNA相对值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抗郁散高、中剂量组和米氮平组大鼠皮质5-HT2AR mRNA相对值含量显着减少(P<0.01)。结论:抗郁散具有改善CUMS大鼠行为学变化的特征,能够下调大脑皮质5-HT2AR活性,再平衡中枢5-HT1AR与5-HT2AR的功能,是抗郁散的药效靶点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赵博,贾玉民,时京珍,吴大梅,张小容[3](2013)在《抗郁散对CUMS大鼠海马5-HT_(1A)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郁散对CUMS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其大脑海马5-HT_1A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利用CUMS方法复制抑郁模型。运用PCR技术扩增,凝胶图像分析系统中对各目的基因条带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抗郁散组与模型及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5),行为活动明显增多(P<0.05),对糖水的偏嗜明显增强(P<0.05),海马5-HT_1AR基因表达显着提高(P<0.05)。结论:抗郁散具有改善CUMS大鼠行为学变化的特征,明显提高CUMS大鼠海马5-HT_1AR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5-HT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9-27)

赵博,冯秀萍,李建国,陈芳,吴大梅[4](2012)在《抗郁散对CUMS大鼠T_3/T_4/TSH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T_3、T_4、TSH的变化。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CUMS),设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抗郁散大、中、小剂量组,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及行为学改变,并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T_3、T_4、TSH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_4的含量显着升高、TSH的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T_3的含量降低,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抗郁散大、小剂量组和氟西汀组,血清T_4值显着降低,TSH值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T_3的值降低,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抗郁散中剂量组大鼠血中清T_4_TSH的含量显着降低、T_3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抗郁散使血清T_3值含量升高、T_4、TSH值含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抗郁散调节HPT轴功能紊乱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2-07-06)

赵博,贾玉民,时京珍,吴大梅,张小容[5](2011)在《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5-HT_(1A)R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模型(CUMS)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其大脑海马5-HT1A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模型对照组、丁螺环酮组和抗郁散组4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利用CUMS方法复制抑郁模型。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凝胶图像分析系统中对各目的基因条带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抗郁散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水平和垂直行为活动明显增多(P<0.05),对糖水消耗明显增强(P<0.05),海马5-HT1AR基因表达显着提高(P<0.01)。结论:抗郁散具有改善CUMS大鼠行为学变化的特征,明显提高CUMS大鼠海马5-HT1AR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5-HT的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1年08期)

赵博,李建国,冯秀萍,陈芳,吴大梅[6](2011)在《抗郁散对CUMS大鼠中枢递质5-HT和NE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氟西汀组、抗郁散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50只大鼠采用CUMS制备抑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检测脑内5-HT和NE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抗郁散中剂量组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行为活动明显增多(P<0.05),对糖水的偏嗜明显增强(P<0.05),脑内单胺神经递质NE和5-HT的含量显着提高(P<0.05)。结论:抗郁散具有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特征,明显提高CUMS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5-HT和NE的含量,提示抗郁散通过提高大鼠脑内单胺神经递质5-HT和NE的含量或活性,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赵博,冯秀萍,李建国,陈芳,吴大梅[7](2010)在《抗郁散对CUMS大鼠T_3/T_4/TSH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T3、T4、TSH的变化。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CUMS),设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抗郁散大、中、小剂量组,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及行为学改变,并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T3、T4、TSH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4的含量显着升高、TSH的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T3的含量降低,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抗郁散大、小剂量组和氟西汀组,血清T4值显着降低,TSH值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T3的值降低,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抗郁散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4、TSH的含量显着降低、T3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抗郁散使血清T3值含量升高、T、TSH值含量降低,其机制可能与抗郁散调节HPT轴功能紊乱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与临床》期刊2010年04期)

冯秀萍[8](2009)在《抗郁散对CUMS大鼠血清T_3、T_4、TSH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抗郁散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CUMS)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T3、T4、TSH的影响,研究抗郁散对抑郁症动物模型HPT轴的影响,从而探讨抗郁散治疗抑郁症的药效学机制。方法:采用多种长期慢性不可预见的轻度应激因子复制大鼠抑郁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抗郁散大、中、小剂量组,连续治疗21天,定期测定各组大鼠体重、糖水消耗量及行为学改变,并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T3、T4、TSH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垂直和水平运动次数减少、糖水消耗量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4的含量显着升高、TSH的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T3的含量降低,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抗郁散大、小剂量组和氟西汀组,能使大鼠的行为学明显改善,恢复接近正常组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5),血清T4值显着降低,TSH值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T3的值降低,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抗郁散中剂量组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行为特征,使大鼠血中清T4、TSH的含量显着降低、T3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抗郁散可以改善大鼠行为学特征,使血清T3值含量升高、T4、TSH值含量降低,恢复接近正常组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抗郁散调节HPT轴功能紊乱有关,为抗郁散在临床上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贵阳中医学院》期刊2009-04-01)

抗郁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CUMS)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与大脑皮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抗郁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米氮平组、抗郁散高、中、低剂量组6组,利用CUMS方法复制抑郁模型。运用荧光Real Time PCR技术进行扩增,检测大鼠皮质5-HT2AR mRNA含量。结果:造模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水平运动减少、垂直次数得分下降及大鼠糖水消耗明显下降(P<0.01)。给药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米氮平组、抗郁散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米氮平组、抗郁散高、中剂量组敞箱运动和糖水消耗显着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皮质5-HT2AR mRNA相对值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抗郁散高、中剂量组和米氮平组大鼠皮质5-HT2AR mRNA相对值含量显着减少(P<0.01)。结论:抗郁散具有改善CUMS大鼠行为学变化的特征,能够下调大脑皮质5-HT2AR活性,再平衡中枢5-HT1AR与5-HT2AR的功能,是抗郁散的药效靶点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郁散论文参考文献

[1].陈飞.抗郁散对抑郁症模型雌雄大鼠海马GR和MR蛋白及GRmRNA和MRmRNA表达的不同影响[D].贵阳中医学院.2016

[2].赵博,王应德,吴大梅,胡芳君,张小容.抗郁散对CUMS大鼠大脑皮质5-HT_(2A)R基因表达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

[3].赵博,贾玉民,时京珍,吴大梅,张小容.抗郁散对CUMS大鼠海马5-HT_(1A)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C].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3

[4].赵博,冯秀萍,李建国,陈芳,吴大梅.抗郁散对CUMS大鼠T_3/T_4/TSH的影响[C].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

[5].赵博,贾玉民,时京珍,吴大梅,张小容.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5-HT_(1A)R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6].赵博,李建国,冯秀萍,陈芳,吴大梅.抗郁散对CUMS大鼠中枢递质5-HT和NE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7].赵博,冯秀萍,李建国,陈芳,吴大梅.抗郁散对CUMS大鼠T_3/T_4/TSH的影响[J].中药与临床.2010

[8].冯秀萍.抗郁散对CUMS大鼠血清T_3、T_4、TSH的影响[D].贵阳中医学院.2009

标签:;  ;  ;  ;  ;  

抗郁散论文-陈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