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褶皱臂尾轮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毒性,硫酸锌,叁氯异氰尿酸,褶皱臂尾轮虫
褶皱臂尾轮虫论文文献综述
汤荣成,齐红莉,王红宇,郑晓楠,李雪菡[1](2019)在《两种药物对褶皱臂尾轮虫和两种纤毛虫的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96 h静态水试验法研究硫酸锌和叁氯异氰尿酸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锌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499、1.946 mg/L和221.135 mg/L;硫酸锌对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1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896 mg/L和334.808 mg/L;叁氯异氰尿酸对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412、0.167 mg/L和1.255 mg/L,叁氯异氰尿酸对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1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519 mg/L和3.044 mg/L。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和黄色伪角毛虫对硫酸锌和叁氯异氰尿酸的耐受性顺序均为黄色伪角毛虫>褶皱臂尾轮虫>海洋尾丝虫。(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龙艾虹,梁迪文,罗洪添,杨宇峰,王庆[2](2019)在《大型海藻龙须菜抽提液对褶皱臂尾轮虫生命表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海藻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衰老等生物活性;轮虫是良好的潜在抗衰老研究模式生物。本研究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型海藻龙须菜抽提液(0,250,500,750,1000 mg/L)和不同浓度的食物(蛋白核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食物浓度为1.0×10~6个/mL蛋白核小球藻时,不同浓度龙须菜抽提液对轮虫产卵数、平均寿命、净生长率以及世代时间有显着促进效应(P<0.05);轮虫平均产卵数及寿命在龙须菜抽提液浓度750 mg/L处达到最高,分别为16只和13.9d(P<0.05)。食物浓度为2.0×10~6个/mL普通小球藻时,轮虫平均产卵数和寿命在抽提液浓度为500 mg/L处达到最高,分别为16只和13.6d(P<0.05),轮虫平均寿命和净生长率均有显着提高(P<0.05)。相同龙须菜抽提液浓度下,食物浓度为1.0×10~6个/mL蛋白核小球藻下轮虫的净生长率、世代时间均显着高于食物浓度为2.0×10~6个/mL蛋白核小球藻培养的轮虫(P<0.05);食物浓度为2.0×10~6个/mL时,普通小球藻培养轮虫的净生长率和世代时间均显着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实验组(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龙须菜抽提液与小球藻的交互作用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内禀增长率有显着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海藻龙须菜抽提液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与生殖有促进作用,延长轮虫寿命。(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陈瑜,刘飞,王爱民,于叶兵,杨文平[3](2018)在《饵料增强剂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培育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球藻的基础上分别添加鱼黏液、鸡蛋黄和鲜豆浆,以常规小球藻培育为对照组,采用3种不同强化剂培育轮虫20 d,研究不同饲料组轮虫的密度和怀卵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的饵料组,轮虫密度各组间差异显着,鲜豆浆组轮虫的密度最高,达到600个/m L,其次是鸡蛋黄组,最高达到480个/m L,鱼黏液组最高为250个/m L,小球藻对照组最高为200个/m L。对照组与鱼黏液组、鲜豆浆组、鸡蛋黄组差异显着(P <0. 05)。不同组轮虫怀卵量差异显着,鲜豆浆组出现两次高峰,分别为第10 d达到910个/m L,第18 d达到最高920个/m L,其次为鸡蛋黄组,也出现两次高峰,分别为第13 d达到630个/m L,第20 d达到660个/m L,鱼黏液组和小球藻对照组最高分别为400个/m L和310个/m L。研究表明,投喂鸡蛋黄和鲜豆浆对轮虫的繁殖和生长有显着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轮虫质量和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庆霞,周林滨,毋赟,杨玉敏,张黎[4](2018)在《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食小球藻Chlorellasp.的碳同化与碳排放》一文中研究指出浮游动物在食物链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将摄入的浮游植物转化为不同形态的碳,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14C标记示踪方法,定量分析海洋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摄入碳的碳同化与碳排放。喂食不同密度小球藻Chlorella sp.(1×10~5个/m L、5×10~5个/m L、1×10~6个/m L)后,褶皱臂尾轮虫对小球藻碳的同化率(AE)为34%—51%,呈现随饵料密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未被轮虫同化的碳,主要以溶解有机碳(DOC)的形态排放到水体中,DOC占碳排放的比例为37%—51%,随着饵料密度增加而增加;二氧化碳(CO2)的比例为15%—40%,随着饵料密度增加而减小;颗粒有机碳(POC)占碳排放的比例较少,为23%—34%,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分析褶皱臂尾轮虫排放DOC的粒径组成,发现低分子量有机碳(LMW,<3 k Da)的量大于胶体有机碳(COC,3 k Da—0.22μm)的量,COC占DOC比例为33%—43%;LMW占DOC比例为57%—67%。本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可把相当部分食物中的碳转化为DOC,排放到水体中为细菌所利用,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8期)
刘英霞,刘英梅[5](2018)在《提高室内精养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率的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基础环境因子和控制因子等各方面阐述如何提高轮虫增殖率。褶皱臂尾轮虫的适宜繁殖条件:最适pH值7~8,最适温度35℃,最适盐度18‰,比重1.016,光照4 400~10 000lx,溶氧1.5mg/L以上。轮虫接种密度以1个/mL为宜,池中轮虫繁殖密度以100个/mL为宜。提倡用光合细菌+扁藻投喂轮虫,慎用酵母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在适宜条件下,经10d的培养,褶皱臂尾轮虫可由原来的1个/mL增殖到1 500~2 000个/mL。(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8年07期)
杨旭,蔡忠璐,刘霞,陈明康,李远眉[6](2018)在《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消毒的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聚维酮碘在褶皱臂尾轮虫培育中消毒时的最适添加量,采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了聚维酮碘对于轮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维酮碘(药品浓度)1 mg/L的情况下,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存活、种群增长、繁殖、带卵率影响不大,即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8年06期)
韩程燕,金禧珍,萩原笃志,李名友[7](2019)在《两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殖及休眠卵孵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列藻被认为是介导广盐性轮虫有性生殖的优质饵料。然而,新鲜的四列藻培养成本高且营养单一难以维持轮虫的高密度、高质量培养。因此,寻找一种营养素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且能提高轮虫增殖效率的商业化饵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四列藻和富硒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日本品系和澳大利亚品系)的生殖及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探究了富硒小球藻饵料在轮虫高密度培养中的可用性。研究发现,日本品系轮虫,富硒小球藻组的休眠卵孵化率(70.0±11.1)%显着高于四列藻组(24.0±10.8)%(p<0.05);而澳大利亚品系,虽然休眠卵孵化率在两种饵料间无显着性差异,但小球藻组的种群生长率(0.28±0.02)高于四列藻组(0.23±0.00)(p<0.05)。由此可见,富硒小球藻有利于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的种群增长和有性繁殖。此外,富硒小球藻饵料组轮虫的体长和体宽均小于四列藻组,这一结果也证明了轮虫种群密度越大,体型越小的理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的高密度培养中,商业化的富硒小球藻有望替代四列藻成为一种有效的提高轮虫有性生殖效率的饵料。(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9期)
耿瑞静,陈健安,王卫民[8](2018)在《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通过在浓缩小球藻的基础上分别添加蛋黄、鱼肝油、叁文鱼油、鱿鱼油和维生素,采用6种不同饵料(或组合)培养轮虫20 d,分析比较各组在轮虫的密度、怀卵量、抱卵率以及水质指标(p H、DO、氨氮)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投喂不同的饵料,轮虫密度各组间存在差异,鱼肝油组轮虫密度最大,达到466个/m L,其次是鱿鱼油组和叁文鱼油组,单独投喂浓缩小球藻的对照组轮虫密度最小;轮虫怀卵量各组间差异极显着(P<0.01),鱼肝油组显着高于其它组(P<0.05),最高达到908个/m L,其次为鱿鱼油组,对照组最低;鱼肝油组的抱卵率和日平均增殖率最高,其次是鱿鱼油组;对照组和维生素组的轮虫培养水体水质保持较好,蛋黄组水质最差。研究表明,投喂鱼肝油对轮虫的生长繁殖有显着促进作用,采用浓缩小球藻和鱼肝油混合投喂培养轮虫,可提高轮虫质量和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水产科技情报》期刊2018年02期)
韩程燕[9](2018)在《饵料和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生殖及休眠卵孵化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褶皱臂尾轮虫是单巢纲轮虫的重要群体,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营养丰富、易于培养及游动速度缓慢等特点,常被用作水产仔稚鱼及虾蟹甲壳类的开口饵料,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轮虫质量(营养价值)和数量直接影响鱼类、虾蟹幼体的成活率和生长速率,因此褶皱臂尾轮虫的高质量和高密度养殖对水产业的蓬勃发展至关重要。褶皱臂尾轮虫营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其休眠卵是环境条件恶化后轮虫进行有性生殖的最终产物;休眠卵质量影响其孵化率,卵的孵化率又是判断轮虫是否有应用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故深入研究影响轮虫休眠卵孵化的因素极为迫要。饵料和盐度是影响轮虫种群生长和有性生殖的重要外界因素,饵料的营养含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轮虫的营养价值;不同的盐度条件促进/抑制轮虫休眠卵的孵化,然而饵料和盐度影响轮虫生长和卵孵化的表现和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叁个部分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比较了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其次,研究富含营养素的饵料对轮虫有性生殖效率的影响,以寻找适合轮虫高密度高质量培养的优质饵料;再次,探究了盐度对轮虫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1.两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生长生殖及休眠卵孵化的影响四列藻目前被认为是介导广盐性轮虫有性生殖的优质饵料,然而新鲜的四列藻培养成本高且营养单一难以维持轮虫的高密度、高质量培养,因此寻找一种营养素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且能提高轮虫增殖效率的商业化饵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比较四列藻和富硒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日本品系和澳大利亚品系)的生殖及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探究了富硒小球藻饵料在轮虫高密度培养中的可用性。研究发现,日本品系轮虫,富硒小球藻组的休眠卵孵化率(70.0%±11.1%)显着高于四列藻组(24.0%±10.8%)(p<0.05);而澳大利亚品系,虽然休眠卵孵化率在两种饵料间无显着性差异,但小球藻组的种群生长率(0.28±0.02)高于四列藻组(0.23±0.00)(p<0.05)。因此,富硒小球藻有利于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的种群增长和有性繁殖。此外,在这两种品系的培养中,富硒小球藻饵料组轮虫的体长和体宽均小于四列藻组,这一结果也证明了轮虫种群密度越大,体型越小的理论。我们的结果表明,在褶皱臂尾轮虫复合品系的高密度培养中,商业化的富硒小球藻有望替代四列藻成为一种有效的提高轮虫有性生殖效率的饵料。2.富硒小球藻在促进日本品系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大量产生及孵化方面的有效性研究本实验进一步研究了富硒小球藻饵料对日本品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sensu stricto所产休眠卵孵化率的影响。利用不同饵料连续叁代分批培养日本品系褶皱臂尾轮虫,比较不同饵料组间的种群生长率、休眠卵产量和孵化率。结果发现,在第二代和第叁代中,富硒小球藻饵料介导了有效的无性生殖,轮虫的种群生长率为(r=0.28~0.31);在有性生殖方面,第二代四列藻组轮虫休眠卵产量高于富硒小球藻组;但在第叁代,休眠卵产量在两种饵料间无显着性差异。各代中,富硒小球藻组所产休眠卵均表现出了很高的孵化率(74.0%~81.0%)。这些结果表明,富硒小球藻在大量生产轮虫高质量休眠卵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3.不同盐度对澳大利亚品系褶皱臂尾轮虫休眠卵基因表达的影响盐度是影响广盐性轮虫休眠卵孵化的重要因素。为了阐明盐度调控休眠卵孵化的分子机制,本实验研究了澳大利亚品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manjavacas休眠卵在两种不同孵化盐度(17 ppt和33 ppt)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情况。休眠卵在17 ppt盐浓度下的孵化率显着高于33 ppt。在此条件孵化的休眠卵主要表达一些与细胞分化和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如晚期胚胎形成蛋白基因(LEAs)、α-淀粉酶基因(α-amylase)和脱氨酶基因(deaminase)等。在33 ppt盐度下孵化的休眠卵,主要表达一些与环境压力相关的基因,如ABC转运体透性酶(ABC-TP)、NAD~+合酶(NAD+synthase)、铜离子转运体ATP酶(CTP-ATPase)、辅酶A水合酶(ECoAH)、3-辅酶A转移酶(3-OCoAT)及AP2转录因子(AP2 transcription factors)等;这些基因与压力耐受、脂肪酸氧化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密切相关。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在33 ppt盐浓度条件下孵化的休眠卵需要更多的能量(ATP)来承受高盐引发的压力。休眠卵利用胚胎发育和自身防御之间的能量分配机制来调节其孵化,在不良环境的压力(如高盐)下,休眠卵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其内环境的稳态。(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3-01)
黄金田,李强,张明明[10](2017)在《褶皱臂尾轮虫水循环高产培育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水产动物苗种培育的优质动物饵料,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类淡、咸水水体中。轮虫因其极快的繁殖速率,生产量很高,在生态系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海洋中的轮虫大约有50多种,它们多数生活在沿岸浅海区。在海水养殖中能够进行大量培养,并用于海产动物人工育苗。褶皱臂尾轮虫具有适应力强、生长快、游动缓(本文来源于《水产养殖》期刊2017年12期)
褶皱臂尾轮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型海藻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衰老等生物活性;轮虫是良好的潜在抗衰老研究模式生物。本研究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作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型海藻龙须菜抽提液(0,250,500,750,1000 mg/L)和不同浓度的食物(蛋白核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食物浓度为1.0×10~6个/mL蛋白核小球藻时,不同浓度龙须菜抽提液对轮虫产卵数、平均寿命、净生长率以及世代时间有显着促进效应(P<0.05);轮虫平均产卵数及寿命在龙须菜抽提液浓度750 mg/L处达到最高,分别为16只和13.9d(P<0.05)。食物浓度为2.0×10~6个/mL普通小球藻时,轮虫平均产卵数和寿命在抽提液浓度为500 mg/L处达到最高,分别为16只和13.6d(P<0.05),轮虫平均寿命和净生长率均有显着提高(P<0.05)。相同龙须菜抽提液浓度下,食物浓度为1.0×10~6个/mL蛋白核小球藻下轮虫的净生长率、世代时间均显着高于食物浓度为2.0×10~6个/mL蛋白核小球藻培养的轮虫(P<0.05);食物浓度为2.0×10~6个/mL时,普通小球藻培养轮虫的净生长率和世代时间均显着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实验组(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龙须菜抽提液与小球藻的交互作用对褶皱臂尾轮虫的内禀增长率有显着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海藻龙须菜抽提液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与生殖有促进作用,延长轮虫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褶皱臂尾轮虫论文参考文献
[1].汤荣成,齐红莉,王红宇,郑晓楠,李雪菡.两种药物对褶皱臂尾轮虫和两种纤毛虫的急性毒性研究[J].水产科学.2019
[2].龙艾虹,梁迪文,罗洪添,杨宇峰,王庆.大型海藻龙须菜抽提液对褶皱臂尾轮虫生命表参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3].陈瑜,刘飞,王爱民,于叶兵,杨文平.饵料增强剂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培育的影响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刘庆霞,周林滨,毋赟,杨玉敏,张黎.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摄食小球藻Chlorellasp.的碳同化与碳排放[J].生态学报.2018
[5].刘英霞,刘英梅.提高室内精养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率的技术要点[J].河北渔业.2018
[6].杨旭,蔡忠璐,刘霞,陈明康,李远眉.聚维酮碘对褶皱臂尾轮虫消毒的浓度[J].河北渔业.2018
[7].韩程燕,金禧珍,萩原笃志,李名友.两种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殖及休眠卵孵化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8].耿瑞静,陈健安,王卫民.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J].水产科技情报.2018
[9].韩程燕.饵料和盐度对褶皱臂尾轮虫生殖及休眠卵孵化影响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10].黄金田,李强,张明明.褶皱臂尾轮虫水循环高产培育系统的设计与管理[J].水产养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