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成虫抗原论文-罗雪平,袁南贵,黄俊

可溶性成虫抗原论文-罗雪平,袁南贵,黄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成虫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肠系膜淋巴结,可溶性虫卵抗原,可溶性成虫抗原

可溶性成虫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罗雪平,袁南贵,黄俊[1](2017)在《可溶性虫卵抗原和成虫抗原刺激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刺激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只,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约1 000条/兔),45 d后收集成虫及虫卵,制备SWA和SEA。2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健康组(10只/组),感染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5)条/鼠,感染后5~6周ELISA检测血清中SEA和SWA特异性IgG抗体。分离两组小鼠MLN中的淋巴细胞,均给予4种不同条件刺激:无刺激组(A组),SEA(100μg/ml)+抗-CD28 mAb(1μg/ml)(B组),SWA(100μg/ml)+抗-CD28 mAb(1μg/ml)(C组),抗-CD3 mAb(1μg/ml)+抗-CD28 mAb(1μg/ml)(D组)。培养9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培养72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17)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血清SEA、SWA特异性IgG抗体的吸光度(A_(450)值)分别为2.66±0.20和1.68±0.66,高于健康组的0.19±0.05和0.25±0.12(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B组刺激后,感染组淋巴细胞中CD4~+IL-17~+和CD4~+IFN-γ~+细胞分别占0.43%和0.56%,高于健康组的0.05%和0.20%(P<0.05);C组刺激后则分别占0.39%和0.76%,高于健康组的0.04%和0.19%(P<0.05)。两组小鼠的淋巴细胞体外经SEA(B组)刺激后,感染组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和IL-17分别为(49.13±14.71)和(41.73±2.42)pg/ml,高于健康组的(3.27±0.33)和(9.22±0.58)pg/ml(P<0.01);经SWA(C组)刺激后则分别为(46.92±16.73)和(36.14±4.82)pg/ml,高于健康组的(3.38±0.34)和(8.78±0.93)pg/ml(P<0.01)。B组的IL-17含量高于C组(P<0.05)。结论SEA和SWA能体外诱导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分泌IL-17和IFN-γ,SEA刺激淋巴细胞产生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SWA;SEA和SWA均能诱导淋巴细胞分化为CD4~+IL-17~+细胞和CD4~+IFN-γ~+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文慧,王李昂,刘春颖,胡晨曦,宋艳艳[2](2017)在《旋毛虫病人血清Western blot对成虫可溶性蛋白中早期诊断抗原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旋毛虫成虫早期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应用感染19d和35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通过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的抗原组分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 SDS-PAGE显示,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有27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95、81.3、73.4、63.6、61.4、55、50.6、47、45.1、43.7、41.9、40.6、39、37.4、35.1、33.3、31、30.4、27.8、26.6、25.4、24、21、19.2、17.9、15.4和14.4ku。Western blot显示,成虫可溶性蛋白中的41.9ku和50.6ku蛋白与感染19d和35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反应率均为100%(15/15),与囊尾蚴病、裂头蚴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棘球蚴病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3.8%和44.44%。结论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中的41.9ku和50.6ku蛋白用于人体旋毛虫病早期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谭潇,肖建华[3](2014)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和可溶性虫卵抗原对小鼠1型糖尿病的拮抗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小鼠1型糖尿病的拮抗作用。方法把24只成功建模的1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3组(A、B、C组),每组8只小鼠。同时制备日本血吸虫SWA和SEA。A组模型鼠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日本血吸虫SWA进行免疫;B组模型鼠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日本血吸虫SEA进行免疫;C组模型鼠用PBS代替抗原腹部皮下免疫,1周免疫1次,共4次,4周后,颈椎脱臼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血清,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并取胰腺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免疫4周后,B组小鼠血清IL-4水平[(23.87±4.85)pg/mL]高于C组[(4.39±0.5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FN-γ水平[(271.85±26.04)pg/mL]低于C组[(362.79±32.50)pg/mL],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A组小鼠IL-4水平[(5.09±0.37)pg/mL]和IFN-γ水平[(379.56±34.47)pg/mL],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鼠的胰岛结构虽没有保持完整,但淋巴细胞浸润较C组少,胰岛内部也未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C组小鼠胰腺相比,A组小鼠胰腺未见明显变化,胰岛仍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残余胰岛细胞数量减少,并可见少数胰岛结构被破坏。结论日本血吸虫SEA对糖尿病1型小鼠具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使IL-4升高和IFN-γ下降,调节Th1/Th2免疫偏移,导致Th1反应下调,Th2反应增强。(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董潇潇,张萃,杨晓玮,李永,陈晓军[4](2013)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和虫卵抗原诱导调节性T细胞能力差异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比较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WA)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诱导CD4+CD25+Foxp3+调节性T(Treg)细胞水平及其抑制能力的差异。方法分别以PBS、SWA和SEA免疫小鼠,取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以及Treg细胞中产IL 10、TGFβ的细胞比例。采用磁珠分选出各组小鼠的Treg细胞后,以3H TdR掺入法检测其抑制靶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与SWA相比,SEA可诱导更多的Treg细胞(P<0.05),刺激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能力也更强(P<0.05);SWA、SEA免疫小鼠后,SEA刺激Treg细胞产生IL 10、TGFβ的能力更强(P<0.01)。结论SEA较SWA能更好地活化诱导Treg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杨晓玮,张萃,董潇潇,李永,徐志鹏[5](2013)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及虫卵抗原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比较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及虫卵抗原(SEA)在诱导CD4+T细胞分化中的不同作用。方法分别用SWA、SEA免疫C57BL/6小鼠后分离脾细胞,或用SWA、SEA体外刺激正常小鼠来源的脾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细胞中产生IFNγ及IL 4的细胞比例,以及CD4+T细胞中Th1、Th2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SWA比SEA更能优势诱导CD4+T细胞产生IFNγ(P<0.05),SEA比SWA更能优势诱导CD4+T淋巴细胞产生IL 4(P<0.05)。结论SWA较SEA更能优势诱导Th1细胞分化,SEA较SWA更能优势诱导Th2细胞分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张萃,陈晓军,朱继峰,迟莹,温小云[6](2010)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和虫卵抗原对CD4~+ T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比较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SWA)、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磁珠分选正常小鼠脾细胞中的CD4+T淋巴细胞后,与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的抗原递呈细胞共培养,并分别以PBS、SWA、SEA刺激。36h后以流式细胞术(FCM)结合caspase-3荧光抗体标记技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水平;96h后以碘化丙锭染色结合FCM分析CD4+T淋巴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结果凋亡分析结果显示,经SEA和SWA刺激后,外周CD4+T细胞的凋亡百分比分别为(1.24±0.29)%和(1.52±0.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分析表明,SWA组处于G1期、S期和G2/M期的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8.91±2.98)%、(7.39±0.85%)和(10.69±1.05)%;与之相比,SEA组G1期细胞百分比[(59.42±1.32)%]显着降低,S期[(21.07±0.88)%]和G2/M期[(18.88±1.21)%]显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SWA、SEA均可诱导CD4+T淋巴细胞凋亡,SEA促进CD4+T淋巴细胞进入分裂周期的作用更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郑辉,吴赟,余轶婧,钟政荣,罗庆礼[7](2009)在《双向电泳联合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及优化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寻找可溶性蛋白组分中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特异性成虫抗原。方法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蛋白,应用双向电泳(2D-E)结合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获得相应的电泳图谱和免疫印迹图谱,应用PDQuest8.0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比对,鉴别特异性抗原。结果血吸虫成虫可溶性蛋白经双向电泳后,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电泳图谱显示约152个主要蛋白斑点。分子量(Mr)分布约为14~114kD;等电点(pI)主要集中在4.9~9.5。进一步的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图像可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点数目约57个,对照组为0。结论双向电泳联合免疫印迹技术是成功分析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关键,该技术为寻找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原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09年02期)

郑辉[8](2009)在《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质谱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及优化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寻找可溶性蛋白组分中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特异性成虫抗原。方法: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蛋白,应用双向电泳(2D-E)结合免疫印迹技术,获得相应的电泳图谱和免疫印迹图谱,应用PDQuest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比对,分析获得蛋白的理论分子量(Mr)和等电点(pI)等信息,标定特异性的抗原蛋白点;从中选取了30个蛋白质点,胶内胰蛋白酶酶切成多肽,利用LC-MS/MS质谱分析技术进行分析,并用SEQUEST软件搜索Schistosoma的非冗余蛋白质序列数据库。成功获得了24个蛋白斑点的肽指纹图谱(PMF)及肽序列检测数据,分属18种蛋白,运用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在线分析这些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蛋白经双向电泳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电泳图谱显示了约152个主要蛋白斑点。其分子量分布约为14 kDa~134 kDa,pI主要集中在4.94~9.50。进一步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图像可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点数目约为57个,对照组为0个;对选定的蛋白质点进行脱色和胶内原位消化、酶解。酶解后的肽混合物经LC-MS/MS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该图质量较高,峰信号较强,以m/z=200~2000间的片段峰较多,从获得的数据中解析出多肽序列信息,再通过数据库检索确定相应的蛋白质;通过Internet在线分析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获得这些蛋白的结构、功能相关信息,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这些蛋白主要与细胞运动、能量代谢、信号转导、蛋白折迭、修饰、合成等功能相关。对C4蛋白的编码基因、蛋白结构和功能做进一步的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提示该cDNA序列含有一个816 b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编码271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29.34 kDa ,pI为9.12。蛋白含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样活性位点、N端NAD(P)结合区域、C端糖的运输和代谢的催化区域等保守结构功能域,具有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结论:利用双向电泳分析技术、质谱鉴定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成功鉴定了多个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蛋白质,并展示其结构和功能。给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为今后日本血吸虫的蛋白质组学深入系统研究打下了基础,为开发抗血吸虫感染疫苗提供新的候选分子以及筛选新的免疫诊断抗原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09-04-10)

姜旭淦,傅行礼,陈盛霞,徐会娟,帅连云[9](2007)在《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可溶性抗原及其组分抗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雄虫、雌虫、虫卵的可溶性抗原雄虫(AWA-m、雌虫AWA-f、虫卵SEA)及其组分抗原的特性。方法:用DE22纤维素层析柱对日本血吸虫AWA-m,AWA-f,SEA抗原进行纯化,得到相应组分抗原。分别以SDS-PAGE和W estern b lot对组分抗原进行全面分析,并与相应未经纯化的可溶性抗原作比较。结果:经DE22纤维素层析处理的AWA-m,AWA-f,SEA,均能获得含多种蛋白的组分抗原。SDS-PAGE结果表明,AWA-m见10条主带和9条次带,其中Mr37 000,28 000,25 000为特异性条带,出现8条免疫反应阳性带;而AWA-m组分抗原为9条蛋白带和6条免疫反应阳性带。AWA-f见15条蛋白带,其中Mr26 500为特异性条带,组分抗原为8条蛋白带。AWA-f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均见9条反应带。SEA见8条主带和10条次带,13条为免疫反应阳性条带;SEA组分抗原见11条带,其中9条为免疫反应阳性带。结论:AWA-m,AWA-f,SEA经DE22纤维素层析纯化获得组分抗原,方法简单、可靠。该组分抗原含有粗抗原的主要免疫反应成分,去除了多种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反应无关的蛋白。(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王薇,何立,吴栋才,金烈,宗红英[10](2006)在《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表达γ-干扰素的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组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soluble adult worm antigens,SAWA)各个组分,并分别鉴定其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表达γ-干扰素(IFN-γ)的能力。方法常规制备血吸虫SAWA,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层析法分离、收集并透析纯化各抗原组分,SDS-PAGE检测分析其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Mr)。常规制备感染42 d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设立PBS阴性对照组及各组分抗原实验组,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诱生IFN-γ,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IFN-γ水平,筛选出能诱导IFN-γ高表达的抗原组分。结果获得20种Mr不同且含量较高的SAWA组分抗原,Mr(×10~3)分别为22、23、24、28、40、45、56、62、64、65、68、70、71、74、78、91、95、100、102、105,其电泳图谱均显示为清晰的单一带。各组分抗原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IFN-γ表达,其中Mr(×10~3)为22、24、45、62、64、65的组分抗原诱导IFN-γ的表达量较高,尤其是62×10~3组分抗原诱导表达IFN-γ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结论电泳层析法能很好地将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分成多个组分:62×10~3组分抗原具有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高表达IFN-γ的能力,推测它可能是一个很强的Th1型淋巴细胞活性诱导分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可溶性成虫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鉴定旋毛虫成虫早期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应用感染19d和35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通过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的抗原组分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 SDS-PAGE显示,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有27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95、81.3、73.4、63.6、61.4、55、50.6、47、45.1、43.7、41.9、40.6、39、37.4、35.1、33.3、31、30.4、27.8、26.6、25.4、24、21、19.2、17.9、15.4和14.4ku。Western blot显示,成虫可溶性蛋白中的41.9ku和50.6ku蛋白与感染19d和35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反应率均为100%(15/15),与囊尾蚴病、裂头蚴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棘球蚴病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3.8%和44.44%。结论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中的41.9ku和50.6ku蛋白用于人体旋毛虫病早期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成虫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罗雪平,袁南贵,黄俊.可溶性虫卵抗原和成虫抗原刺激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7

[2].文慧,王李昂,刘春颖,胡晨曦,宋艳艳.旋毛虫病人血清Westernblot对成虫可溶性蛋白中早期诊断抗原的鉴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7

[3].谭潇,肖建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和可溶性虫卵抗原对小鼠1型糖尿病的拮抗作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

[4].董潇潇,张萃,杨晓玮,李永,陈晓军.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和虫卵抗原诱导调节性T细胞能力差异的比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

[5].杨晓玮,张萃,董潇潇,李永,徐志鹏.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及虫卵抗原对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

[6].张萃,陈晓军,朱继峰,迟莹,温小云.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和虫卵抗原对CD4~+T淋巴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0

[7].郑辉,吴赟,余轶婧,钟政荣,罗庆礼.双向电泳联合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

[8].郑辉.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蛋白质谱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9

[9].姜旭淦,傅行礼,陈盛霞,徐会娟,帅连云.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可溶性抗原及其组分抗原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

[10].王薇,何立,吴栋才,金烈,宗红英.诱导小鼠淋巴细胞表达γ-干扰素的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组分[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

标签:;  ;  ;  ;  

可溶性成虫抗原论文-罗雪平,袁南贵,黄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