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德令哈坳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埋藏史,德令哈坳陷
德令哈坳陷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李宗星,刘成林,彭博,胡俊杰[1](2019)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德令哈坳陷是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具有勘探前景的地区。综合区域调查、平衡剖面反演、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获取了柴达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期次,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重建了石炭系埋藏史;结合石炭系烃源岩油气地化指标,研究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德令哈坳陷内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埋藏史主要表现为晚石炭世、中侏罗世早期—晚白垩世、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为快速埋藏期,早二迭世—晚叁迭世、早白垩世—始新世为稳定期,晚叁迭世末—晚侏罗世、始新世末—中新世、中新世末以来为强烈抬升剥蚀期,沉降史与抬升剥蚀史新生代以来存在着差异;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主要表现为"二次生烃、晚期生烃为主"的特点,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晚古生代以来柴达木盆地热演化总体表现为缓慢降低的特征,主要受控于柴达木盆地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活动特征。(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成林,张旭,杨元元,李英杰,郑策[2](2016)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炭系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层系,油气勘探程度低,但发育厚度大的高有机质丰度泥页岩,具有很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通过对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实测和钻井岩心分析,明确石炭系泥页岩空间展布特征。测定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孔渗特征,并且进行等温吸附和渗流实验,分析其储集特征。结合德参1井盆地模拟分析,研究石炭系页岩气成藏事件,划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研究表明:石炭系泥页岩广泛发育,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泥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和Ⅲ型,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上石炭统泥页岩发育优于下石炭统;泥页岩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孔隙度在1.89%~5.48%,渗透率为(0.115~2.7)×10-7μm2;上覆地层发育厚层泥页岩可以提供良好的盖层条件;古近纪末—现今为页岩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期;上石炭统克鲁克组钻遇天然气显示,证实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的存在。在泥页岩厚度、埋深、TOC含量、成熟度等条件综合评价基础上,将德令哈坳陷划分为德令哈页岩气系统与埃北页岩气系统。(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6年05期)
徐雯洁[3](2016)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灰沟地区石炭系页岩气地质条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德令哈坳陷石灰沟石炭系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结合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质特征,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岩心观察、采样实验分析(柴页2井岩心样),研究了克鲁克组泥页岩厚度和岩性分布特征、有机质含量与类型、热成熟度、储层孔渗、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布以及泥页岩含气性等。研究结果表明:石灰沟地区石炭系克鲁克组主要表现为暗色泥岩与薄层灰岩互层,泥页岩层数多,累积厚度大;泥页岩储层有机碳含量高(平均为4.03%),有机质类型以II2型和III型腐泥—腐殖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Ro为1.3%~2.0%),有利于天然气的生成;克鲁克组泥页岩粘土矿物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相对高,有利于后期的泥页岩的压裂改造;孔隙类型复杂,有机质孔发育较多,有机质表面分布大量黄铁矿,微裂缝大量发育,有利于游离气的富集;克鲁克组泥页岩吸附气含量较高,最大理论吸附量平均值为2.52m3/t,说明含气性较好。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认为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泥页岩吸附气含量的主控因素;借鉴国内外页岩气地质评价标准,优选了含气性、TOC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脆性矿物含量这5个评价指标,对研究区目的层位进行了评价,认为克鲁克组泥页岩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并且推测970~1000m是最有利的生气层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林存国,尹成明,王财富,王占斌,郭术辉[4](2016)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柴北缘、柴西、柴东叁湖地区分别以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为主要勘探目的层。随着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研究的进展和钻探的成功,石炭系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柴达木盆地的石炭系广泛发育,厚度较大,为一套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岩系,地质调查表明,石炭系为柴达木盆地一套潜在烃源岩。德令哈地区是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出露最多、地层层序最完整的地区。通过对德令哈及柴东地区MT勘探资料的处理解释和综合研究,对石炭系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石炭系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构造稳定,其中欧龙布鲁克凸起油气成藏条件有利,是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6年Z1期)
陈迎宾,胡烨,王彦青[5](2014)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广泛发育,是该区一套潜在的烃源岩层系。野外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石炭系烃源岩主要以碳酸盐岩、泥岩、炭质泥岩和煤为主。下石炭统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油气潜力不大。上石炭统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27%,有机质类型属Ⅰ—Ⅱ型;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58%,有机质类型为Ⅱ-Ⅲ1型,均达到中等—好的烃源岩标准。二者发育于还原背景下的开阔水域,且有机质热演化大多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有较好的沉积环境和生烃潜力,是德令哈坳陷石炭系中最具潜力的源岩类型与生油气层系。(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4年05期)
禚元杰[6](2009)在《柴东德令哈坳陷石炭系构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最新研究成果在充分分析和认识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踏勘,结合研究区地震资料和电磁重资料分析,确定了石炭系在德令哈坳陷的分布范围。为了与国际地层接轨,将泥盆、石炭系之交的海退事件结束后的海进面作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界面。采用二分法,将德令哈坳陷的石炭系划分为下石炭统和上石炭统,将原中石炭统克鲁克组与上石炭统扎布萨尕秀组合并为上石炭统,并且将原城墙沟组地层叁分为阿木尼克组、穿山沟组、城墙沟组。把原来的阿木尼克组划归为泥盆系,将穿山沟组底界的海进面作为石炭系的底界。由于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的探井资料较少,本文主要依据地震解释、同时结合重、磁、电等勘探结果,对德令哈地区的断裂特征,构造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德令哈地区为坳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在后期强烈构造运动的控制下,石炭系构造大多表现为基底卷入式的同协变形。分析了德令哈坳陷叁类主构造样式和12类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将德令哈坳陷进一步划分为德令哈凹陷、欧龙布鲁克凸起、埃北凹陷和埃姆尼克凸起四个构造单元。根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结合实地观测各露头剖面岩性、生物特征以及少量钻孔信息分析,德令哈坳陷及其周缘地区发育有叁大沉积相六个亚相:滨岸相(包括浅滩亚相、潮坪亚相、沼泽亚相),碳酸盐岩台地相(包括开阔台地亚相、局限台地亚相)和浅海陆盆相(内陆盆亚相)。以高能的、近物源的滨岸相及碳酸盐岩台地相为主。通过各露头的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发现,德令哈坳陷地区周围在石炭纪是以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有陆源碎屑岩混入影响的混水陆表海沉积体系为主。在综合分析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岩相古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德令哈凹陷烃源岩厚度大、变质程度低,有机碳含量在0.31-1.47%之间,达到中等到好标准;石炭系厚层生物礁储层平面分布广泛,是很好的储集体;欧龙布鲁克山前构造带紧邻德令哈凹陷,构造变形强烈,位于构造鞍部,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地带,为有利勘探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9-05-01)
彭德华,陈启林,陈迎宾[7](2006)在《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基本地质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和勘探目标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东段德令哈坳陷是中生代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育起来的伸展坳陷,经历了第叁纪的张扭坳陷和第四纪挤压坳陷阶段,坳陷内较稳定地分布了中侏罗统大煤沟组4—7段的烃源岩,还发育有石炭系潜在的烃源岩层系。储层在各层段均有分布,中生界以大煤沟组6段石英砂岩和白垩系的河流叁角洲相砂岩为主。圈闭主要分布在凸起构造带,山前还发育推覆构造带,构造形成定型期与油气运聚期配合良好,可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储盖组合。通过该坳陷资源潜力与油气远景评价,认为中侏罗统自生自储的成藏组合是现实的勘探领域,托南断阶、宗务隆山前逆冲带及埃姆尼克凸起带为主力生烃凹陷,具有一定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06年06期)
德令哈坳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炭系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新层系,油气勘探程度低,但发育厚度大的高有机质丰度泥页岩,具有很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通过对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实测和钻井岩心分析,明确石炭系泥页岩空间展布特征。测定样品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孔渗特征,并且进行等温吸附和渗流实验,分析其储集特征。结合德参1井盆地模拟分析,研究石炭系页岩气成藏事件,划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研究表明:石炭系泥页岩广泛发育,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泥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和Ⅲ型,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上石炭统泥页岩发育优于下石炭统;泥页岩表现为低孔低渗特征,孔隙度在1.89%~5.48%,渗透率为(0.115~2.7)×10-7μm2;上覆地层发育厚层泥页岩可以提供良好的盖层条件;古近纪末—现今为页岩气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期;上石炭统克鲁克组钻遇天然气显示,证实了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的存在。在泥页岩厚度、埋深、TOC含量、成熟度等条件综合评价基础上,将德令哈坳陷划分为德令哈页岩气系统与埃北页岩气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德令哈坳陷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利,李宗星,刘成林,彭博,胡俊杰.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J].地质力学学报.2019
[2].刘成林,张旭,杨元元,李英杰,郑策.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页岩气系统评价[J].地学前缘.2016
[3].徐雯洁.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灰沟地区石炭系页岩气地质条件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4].林存国,尹成明,王财富,王占斌,郭术辉.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6
[5].陈迎宾,胡烨,王彦青.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评价[J].特种油气藏.2014
[6].禚元杰.柴东德令哈坳陷石炭系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7].彭德华,陈启林,陈迎宾.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基本地质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J].中国石油勘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