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受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镇江巴布膏,健康受试者,耐受性,安全性
耐受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芬,王瑞华,米博,窦宪,黄宇虹[1](2019)在《镇江巴布膏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镇江巴布膏在健康人体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为制定本品的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仿盲、安慰剂对照设计,进行了0.366g到1.464g四个剂量组的每日一次的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在单次给药安全性评价后,完成了1.098g、1.464g两个剂量组的每日一次连续给药7天的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共观察了40例健康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敷贴时间、皮肤刺激性、附着力评分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镇江巴布膏敷贴单次和多次给药试验,所有受试者生命体征均正常,实验室部分指标用药后转为异常,试验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合并用药;单次给药试验组有3例,安慰剂组有4例,累积给药有6例发生轻度不良事件,均未经处理,自行恢复或持续。结论健康人体对镇江巴布膏0.366g~1.464g/天剂量范围内单、多次给药耐受性良好,最大耐受剂量为1.464g/天,镇江巴布膏可以连续敷贴7天,每天贴敷时间为24小时。(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全家兴,郑育基,霍皓远,沈佳晨,卜仕金[2](2019)在《恩诺沙星注射液对一日龄雏鸡的靶动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恩诺沙星注射液对1日龄雏鸡的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多剂量水平给药,120只一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4只,其中受试药物分别设最大推荐剂量(2mg/只)、3倍最大推荐剂量(6mg/只)、5倍最大推荐剂量(10mg/只)和10倍最大推荐剂量(20mg/只)共四个剂量组,另设一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途径均为一侧颈部皮下注射,给药前将注射液适当稀释后使注射体积均为0.1mL。试验期间通过一般临床观察、动物体重、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参数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恩诺沙星注射液对一日龄雏鸡的安全性。[结果]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期间各剂量组的所有雏鸡临床表现正常,在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参数方面,除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给药后第7d与对照组比差异显着,其他指标无显着差异。在各时间点分别对随机选择的8只鸡进行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病理变化。[结论]恩诺沙星注射液按推荐剂量下皮下注射给药对一日龄雏鸡有较高的安全性,最大可耐受10倍推荐剂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李忠芳,刘亚妮,吴健鸿,曾繁典,师少军[3](2019)在《中国健康人体对注射用rhPTH(1-84)试验耐受性和安全性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84)[rhPTH(1-84)]后的人体耐受性和安全性,并进行护理监护。[方法]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从安全起始剂量开始,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采用随机单中心临床研究,统一餐后皮下注射给药。单次给药:3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6个剂量组,即0. 5μg/kg(4例),1. 0μg/kg(6例),2. 0μg/kg(6例),3. 0μg/kg(6例),4. 0μg/kg(6例),5. 0μg/kg(4例);多次给药:1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个剂量组,即2. 0μg/kg(6例),3. 0μg/kg(6例),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在Ⅰ期临床病房进行耐受性和安全性护理监护,观察受试者用药前后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变化,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的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等表明无器质性损伤。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有6例受试者于给药后约2 h均感觉困乏,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均未作处理,30 min内自行缓解和消失,其中1例出现心悸;多次给药后病人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国健康人体对注射用rhPTH(1-84)单次0. 5~5. 0μg/kg或多次2. 0~3. 0μg/kg,每日1次,连用7 d皮下注射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临床应用中应密切监护病人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郭坤,罗鸣钟,阮国良,罗静波,余婷[4](2019)在《宽体金线蛭幼苗对水温、盐度和pH的耐受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宽体金线蛭俗称水蛭或蚂蟥,是我国名贵的药用环节动物。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水域环境的污染,致使宽体金线蛭野生数量明显下降。另外,医学上对其需求剧增,供需矛盾突出,因而必须通过人工养殖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目前,关于宽体金线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繁殖等方面,而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耐受性等基础性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试验主要针对宽(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9年07期)
郝肖迪,孙瑞华,沈庆,虞康达,吴婉玲[5](2019)在《1期临床耐受性试验键盘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国外新提出的1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法——键盘设计(keyboard design)模型、试验流程及其操作性能,为国内1期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新方法。方法举例对键盘设计进行介绍,并通过模拟研究对键盘设计、mTPI设计及3+3设计进行比较。结果键盘设计在确定最大耐受剂量的精确性及安全性上优于mTPI设计。结论键盘设计操作简单,性能优越,是一种科学、可靠、灵活安全的1期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9年06期)
赵亚楠,徐强,李艳芬,黄宇虹,王保和[6](2019)在《利胆溶石软胶囊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康人体对利胆溶石软胶囊的耐受性及不良反应,确定人体可耐受的剂量范围,为本品II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剂量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02月的健康受试者56例,随机进入6个单次给药组和4个多次给药组。单次给药采用单中心、剂量递增、组内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设计。采用费氏递增法(改良Fibonacci法)原则。多次连续给药试验采用单中心、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单次给药组分别给予利胆溶石软胶囊1、2、4、6、7、8粒。多次给药组每日于8:00、12:00、16:00给药。连续给药7天。观察各组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剂量耐受范围为1~7粒/天(0.4 ml/粒),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最大耐受剂量为7粒/天(0.4 ml/粒),多次给药剂量耐受范围为7~8粒/天(0.4 ml/粒),最大耐受剂量为:8粒/天(0.4 ml/粒)。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各组共有29例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试验组23例,安慰剂组6例。各组共有25例受试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试验组22例,安慰剂组3例。AE及ARD发生率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次给药6粒组(1例,33.3%)出现皮疹、瘙痒,经持续用药9天后完全缓解。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SOC归类"胃肠系统疾病"共有4例受试者给药后发生AE,均为试验药组。SOC归类"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共有7例给药后发生AE,均为试验药组。上述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至4~5小时左右,多数可随进食和饮水后缓解。结论:健康人体对利胆溶石软胶囊耐受性较好,临床应用较安全。仅见轻微胃肠道,呼吸系统症状。建议在II、III期中单次给药不超过2.8 ml/天(7粒/天),多次给药不超过8粒/天。且临床试验期间注意监测APTT、FIB情况。(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楚秉泉,李云虹,龚金炎,李交杰,王楠[7](2018)在《西藏芜菁改善运动员低氧耐受性的人体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研究西藏芜菁微粉及其饮料对运动员低氧耐受性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芜菁微粉及其饮料为试验材料,进行为期7 d的人体试食试验。选取16~22岁的体校学生8名,随机分为微粉组(2男,2女)和饮料组(2男,2女),每日分两次各服用芜菁微粉7.5 g或分3次各服用芜菁饮料1瓶(268 mL×3)。试食试验前、后分别进行低氧反应测试(模拟7 500 m海拔高度,氧含量7.1%)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Bruce方案)。同步抽取受试者空腹及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后的血样,进行抗氧化指标、血生化、血常规分析,对数据进行试食前、后的自身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服用芜菁试样7 d后,7/8的受试者低氧反应测试中Sp O2明显提升,3/5的受试者低氧反应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心肺功能测试中,运动持续时间(DE)、运动代谢当量(METs)、肺通气能力(VT)和摄氧能力(最大摄氧量、最大公斤摄氧量、最大氧脉搏)均有一定的提升,且机体无氧阈(AT)出现时间分别延后63 s(微粉组)和80 s(饮料组)。此外,芜菁试样还能提高机体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受试者试食试验前、后血生化及血常规的所有指标均无显着变化(P>0.05)。结论:西藏芜菁能有效提升运动员的低氧耐受性,改善心肺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促进机体氧的摄入和利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等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张疏雨,徐冲[8](2018)在《食用菌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那他霉素冰醋酸溶液的耐受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明不同食用菌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那他霉素冰醋酸溶液的耐受性及其对不同食用菌的抑制质量浓度范围,为那他霉素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常见的17种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在PDA培养基中加入那他霉素,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8,10和12 mg/L,制备平板培养基,以菌丝长速为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那他霉素冰醋酸溶液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那他霉素对食用菌抑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鸡腿菇、灰树花、博湖蘑菇、桑黄、金针菇、香菇、蛹虫草、白灵菇、灵芝、平菇、姬菇、羊肚菌、杏鲍菇、木耳、猪苓、猴头菇和松黄菇。食用菌对那他霉素的耐受性远强于霉菌。根据不同食用菌对那他霉素的耐受性并结合霉菌的耐受程度,在生产中添加适量的那他霉素,可以实现既不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又可以抑制霉菌污染。(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8年04期)
李睿,赵迎盼,高洪阳,王淑阁,李博[9](2018)在《天麻提取物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人体耐受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人体对天麻提取物的耐受程度和安全性,为制定Ⅱ期临床研究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给药剂量及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空白对照的研究设计,单次给药入组4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28 d连续给药入组24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于入组前、给药后若干时点以及出组时进行实验室安全性指标的检查。结果:单次给药确定的最大耐受量为140 mg·d-1,连续给药确定的临床推荐剂量为84 mg·d-1,试验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17例次。经研究者综合判定,该药的不良反应为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升高、低血压和腹泻。结论:试验同时观察到该药的可疑不良反应包括:QT间期延长、ALT升高、牙痛、窦性心动过速、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建议进一步在扩大的人群样本中观察确认。(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王震[10](2017)在《基于水箱试验的南极磷虾环境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各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南极磷虾渔业作业范围随之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日趋明显的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海冰融退、海洋暖化、海洋酸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均对磷虾的关键孵化栖息地以及摄食的浮游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使南极磷虾能够成为可持续开发的生物资源,作为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在当前气候变化引起的海洋环境因子的变化现状下,研究南极磷虾对环境的耐受能力或适应能力,对磷虾栖息地以及生命史尤为重要。南大洋海洋环境较复杂,一些学者研究了生境的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磷虾的丰度及其时空分布,但迄今为止很难准确地了解其生活习性与行为。国内外学者很少在环境因素方面对南极磷虾的行为进行研究。由于南极路途遥远,陆基实验很难实现,因此利用现场水箱试验观察研究环境因素对南极磷虾的耐受性是现阶段可行的方法之一。为了积极探究南极磷虾的环境耐受性,来进一步认识南极磷虾的行为生态学特性。作者基于农业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分别于2015年2月至9月、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两次在中国水产有限公司“龙达轮”赴南极海域,开展海上暂养实验,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海水,采用渐变式和急变式方法观察南极磷虾,从叁个方面来初步开展研究环境因子对南极磷虾的耐受性:(1)南极磷虾对盐度适应性;(2)海水酸化对南极磷虾的耐受性;(3)南极磷虾环境耐受性的个体差异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渐变式和急变式两种不同的盐度实验组对南极磷虾个体行为状态观察和记录,分析了南极磷虾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在低盐度下的适宜临界盐度为26左右,极限临界盐度为16左右;在高盐度下的适宜临界盐度为43左右,极限临界盐度为55左右。(2)本研究采用渐变式、急变式两种不同的pH实验组对南极磷虾个体行为状态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南极磷虾的适宜临界酸度为7.3±0.1,南极磷虾的极限耐受酸度为6.7±0.1。(3)在南极磷虾渔船上进行水箱试验,通过调节温度、盐度和海水酸化,观察对比并分析六组不同体长的南极磷虾在环境因子变化下的四种行为状态。结果表明:不同体长南极磷虾随温度变化下四种状态对比分析可知,L1组磷虾在5℃先出现不适现象,最后在15℃时全部死亡,而L6组磷虾在7℃才出现不适现象,但在14℃时全部死亡。结果表明在温度渐变过程组,小体长磷虾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耐受性强。大体长磷虾对温度变化迟缓,耐受性较弱。不同体长南极磷虾在盐度渐变下的状态观察分析可知,在盐度26时,所有磷虾组开始出现间歇横卧的现象;在盐度17时,L1组和L2组磷虾最早先出现全部死亡,其次在盐度16时,L3组和L4组磷虾出现全部死亡,最后在盐度15时,L5组和L6组磷虾才全部死亡。随着盐度渐变过程中,当开始出现间歇横卧时,不同磷虾体长的耐受性相同,当出现死亡现象时,小个体磷虾耐受性弱,先死亡;大个体磷虾耐受性强,最后死亡。不同体长南极磷虾在pH渐变下的实验分析,在pH为7.3时,小个体磷虾出现间歇横卧的现象,随后在pH为7.2时,大个体磷虾组出现了间歇横卧现象;在pH为6.9时,小个体磷虾先出现死亡现象,随之pH在6.6-6.8时,大个体磷虾才出现死亡现象。结果表明在海水酸化下的南极海域,受环境波动的影响,小个体磷虾耐受性弱,先出现死亡;大个体磷虾耐受性强,最后死亡。(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5-01)
耐受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恩诺沙星注射液对1日龄雏鸡的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多剂量水平给药,120只一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4只,其中受试药物分别设最大推荐剂量(2mg/只)、3倍最大推荐剂量(6mg/只)、5倍最大推荐剂量(10mg/只)和10倍最大推荐剂量(20mg/只)共四个剂量组,另设一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途径均为一侧颈部皮下注射,给药前将注射液适当稀释后使注射体积均为0.1mL。试验期间通过一般临床观察、动物体重、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参数测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恩诺沙星注射液对一日龄雏鸡的安全性。[结果]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期间各剂量组的所有雏鸡临床表现正常,在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参数方面,除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给药后第7d与对照组比差异显着,其他指标无显着差异。在各时间点分别对随机选择的8只鸡进行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病理变化。[结论]恩诺沙星注射液按推荐剂量下皮下注射给药对一日龄雏鸡有较高的安全性,最大可耐受10倍推荐剂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受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芬,王瑞华,米博,窦宪,黄宇虹.镇江巴布膏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全家兴,郑育基,霍皓远,沈佳晨,卜仕金.恩诺沙星注射液对一日龄雏鸡的靶动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试验[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3].李忠芳,刘亚妮,吴健鸿,曾繁典,师少军.中国健康人体对注射用rhPTH(1-84)试验耐受性和安全性监护[J].护理研究.2019
[4].郭坤,罗鸣钟,阮国良,罗静波,余婷.宽体金线蛭幼苗对水温、盐度和pH的耐受性试验[J].科学养鱼.2019
[5].郝肖迪,孙瑞华,沈庆,虞康达,吴婉玲.1期临床耐受性试验键盘设计方法[J].中南药学.2019
[6].赵亚楠,徐强,李艳芬,黄宇虹,王保和.利胆溶石软胶囊Ⅰ期临床人体耐受性试验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楚秉泉,李云虹,龚金炎,李交杰,王楠.西藏芜菁改善运动员低氧耐受性的人体试验[J].中国食品学报.2018
[8].张疏雨,徐冲.食用菌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那他霉素冰醋酸溶液的耐受性试验[J].食用菌.2018
[9].李睿,赵迎盼,高洪阳,王淑阁,李博.天麻提取物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人体耐受性试验[J].中国新药杂志.2018
[10].王震.基于水箱试验的南极磷虾环境耐受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