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官式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北京,官式建筑,分期
官式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王藏博,徐怡涛[1](2019)在《明清北京官式建筑柱头科、平身科形制分期研究——兼论故宫慈宁宫花园咸若馆建筑年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建筑考古学研究方法,从明清北京官式建筑柱头科做法上提炼出4组共14个形制类型及其组合关系;从明清北京官式建筑平身科做法上提炼出4组共13个形制类型及其组合关系,结合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出46处形制的标尺,同时,通过对其形制演变的分析,划分出明清时期北京官式建筑柱头科、平身科所经历的六个演变历程。最后,作者利用上述分期结论,结合相关文献,研究了故宫慈宁宫花园咸若馆的年代问题。(本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院刊》期刊2019年08期)
张磊[2](2018)在《明代官式建筑中的藻井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官式建筑是由官方主持或按照官方规则建造的建筑,它是在明代近叁百年营建都城和宫殿的活动中,继承唐宋的优良传统,并融汇以江南为主的各地区优秀手法,形成的一套最成熟、水平最高的完整体系,成为明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和最高成就的体现。官式建筑上的某些构件在(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12-14)
栾岚[3](2018)在《浅析清前期官式建筑彩画的形制特征——以沈阳故宫的内檐大木彩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中国官式建筑彩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沈阳故宫遗留了很多清前期珍贵的官式建筑彩画。本文旨在通过对沈阳故宫内檐大木彩画形制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尝试从中窥探清代官式彩画早期的承袭与发展的脉络。(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22期)
孙晓倩[4](2018)在《明初官式建筑石作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初官式建筑制度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建筑石作用料巨大、风格洗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初官式建筑石作发端于南京一带的江南地区,随着都城(南京、凤阳、北京)及政权更迭,传播广泛并留有大量遗存。明初官式建筑石作营造需求除了环境等客观因素使然,更是传统材料观的转变,营造成就则对应于建筑文化的滋养、石作技艺的成熟、社会科技的进步等诸多因素。本论文以洪武、永乐两朝官式建筑石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明初官式建筑石作的测绘调研,通过一手资料与文献考证的结合,在以下方面做到创新:(1)空间维度上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首次系统研究了明初皇家都城及敕建于都城之外的官式建筑石作遗存,对明初石作遗存进行了实地调研测绘,厘清了明初官式建筑石作的发展脉络,总结明初官式建筑石作特征及地域间联系;其二,将明初官式建筑石作置于更广阔的江南背景之下,讨论其发展与特征形成的地域原因。(2)时间维度上,聚焦洪武永乐两朝六十年时间内石作变化的同时,将明初官式建筑石作置于更长的时间线中,因明初官式建筑石作起源于南京,无论是工匠体系或是实物呈现对江南工艺有诸多延续,江南也是《营造法式》的重要传播区域,将明初官式建筑石作与《营造法式》进行对照,通过将明初官式建筑石作遗存与宋《营造法式》的考证比对,实证客观地评价明初官式建筑石作对《营造法式》继承与发展的程度。(3)对石作加工工艺全过程做法的研究。既有研究主要针对石作本身所呈现的结果,对包括采石在内的石作流程欠缺关注。论文力求更为科学的从石料种类、石材开采等方面对多种石材来源、材料尺度、软硬质影响下的石作加工、表现、样式等进行全面展开。(4)明初官式建筑石作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石作发展背后的社会因素是引导本文深入研究的切入点,同时也是重要研究内容。论文对明初和石作相关的历史事件、工官制度、人员调动等线索充分爬梳,将明初官式建筑石作发展鲜活地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试图最大化地发掘历史的真实性,探讨石作现象背后的动因。(5)论文运用大量图表统计等方式,在一手测绘数据和文献梳理基础上,对石作本体及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化分析,以量化统计得出质的总结,避免先验性地引入过多主观推断。论文结构分为上、下两篇。明初因地理和历史背景差异,石作就地取材的特点,各地区规格和纹样不尽相同,地域特征明显。凤阳明中都石作与其他地区繁简程度相异,“朴素坚壮”并非贯穿明初的雕饰法则;迁都后北京与南京的官式建筑石作制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青海、武当地区石作既兼有南北方都城石作特征,也有地方探索。上篇四章侧重对明初官式建筑石作本体的研究,按石作遗存所分布的叁都(凤阳、南京、北京)及叁都之外(泗州、青海、武当)区域分别展开,对不同地区重要官式建筑石作进行勘测、梳理及考证,具体分析明初官式建筑的石作特征与发展脉络。下篇对相关重要专题展开研究和探讨,包括:明初官式建筑石作成就形成的动因;明初官式建筑石作与《营造法式》的关系;明初官式建筑石作发展达到的技术水平与高度;分析与评价明初官式建筑石作在古代及当代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9-06)
刘璐[5](2018)在《故宫官式建筑外檐匾额形制与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故宫,是世界上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此次研究为故宫养心殿研究型保护项目下的子课题——养心殿区域建筑外檐匾额研究项目,此项目为养心殿的研究成果之一,也为清代官式建筑匾额研究增光添彩。本研究实地调研了故宫古建筑外檐匾额,并以大量数据作为深厚的研究基础,进一步现场采集养心殿匾额信息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及系统分析,同时查询相关历史档案,对养心殿外檐匾额的形制尺度,工艺构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内容分主要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论文研究养心殿外檐匾额的目的与意义,同时对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对相关文献综述也进行了概述。第二章对养心殿区域建筑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第叁章对故宫整体匾额的调研进行总结及系统性的简要分析,并在上述总结的基础上对养心殿匾额的形制特点、尺度关系、文字内容、文字字体及色彩搭配进行深入研究。第四章以养心门匾额的修缮试验为基础,对养心殿建筑外檐匾额的材料、构造、工艺、及悬挂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对前四章的调研及研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匾额的研究发展及修缮进行思考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戴莹,李沙[6](2018)在《明代官式建筑彩画主题纹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官式建筑彩画具有时代性的鲜明特点,无论在形制、主题纹饰、工艺方法上都有极强的美学特征。文章分别从皇权主题、宗教主题、吉祥主题和抽象几何图案角度对明代官式建筑彩画主题纹饰进行分类研究,通过主题纹饰的形式分析,挖掘其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5期)
祝笋,张钰晨,刘夏彬[7](2017)在《武当山明代官式建筑焚帛炉须弥座形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明皇家庙观)中焚帛炉须弥座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武当山明代官式焚帛炉须弥座的形制、结构、纹饰等特点,找出明代官式建筑须弥座的形制规律,并与元、清时期武当山官式须弥座进行对比,分析出武当山元、明、清时期官式建筑须弥座的演变过程,探讨明代官式须弥座在建筑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建筑史》期刊2017年02期)
刘威,李幽然,樊小溪[8](2017)在《浅析阳故宫清代官式建筑彩画装饰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是历代人民社会实践的结晶,尤其是在具有结构与装饰双重作用的建筑部件上制作和绘制的彩画尤为精美。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彩画。本文分别以沈阳故宫清早期及中后期不同类别的官式建筑彩画为研究对象,从其做法、纹饰、色彩等几个方面全面分析其不同时期彩画的特点,得到沈阳故宫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的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7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EERES 2017)V109》期刊2017-12-29)
沈玮玮[9](2017)在《上行下效:古典官式建筑的空间政治与权力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民间建筑而言,官式建筑通常称宫殿式建筑,包括帝王宫殿、官衙建筑等,一般通过占地面积的广大、建筑体量的高大、整体空间的巨大以及合乎等级秩序的礼制来体现崇高和恢宏的权力特征。中国古典的官式建筑就按中轴线作左右对称、层层进深的布局,秩序井然,气氛庄重。法国(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7-06-09)
邢瑞明[10](2016)在《从恪靖公主府第建筑看漠南蒙古清代早期官式建筑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恪靖固伦公主府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通道北路,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府的主人是康熙皇帝的六女儿——恪靖公主,公主府由皇家御赐督造,依朝廷工部大式营建,以大青山为屏,发源于大青山的札达盖河与艾不盖河环抱,交汇于府前,流入黄河支流——大黑河。其风格与明末清初京津地区王府相似,《绥远通志稿》称"后枕青山,前临碧水,建筑与风景之佳为一方冠"。公主府采用中国古代(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期刊2016-10-29)
官式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代官式建筑是由官方主持或按照官方规则建造的建筑,它是在明代近叁百年营建都城和宫殿的活动中,继承唐宋的优良传统,并融汇以江南为主的各地区优秀手法,形成的一套最成熟、水平最高的完整体系,成为明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和最高成就的体现。官式建筑上的某些构件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官式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王藏博,徐怡涛.明清北京官式建筑柱头科、平身科形制分期研究——兼论故宫慈宁宫花园咸若馆建筑年代[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
[2].张磊.明代官式建筑中的藻井艺术[N].文汇报.2018
[3].栾岚.浅析清前期官式建筑彩画的形制特征——以沈阳故宫的内檐大木彩画为例[J].西部皮革.2018
[4].孙晓倩.明初官式建筑石作营造研究[D].东南大学.2018
[5].刘璐.故宫官式建筑外檐匾额形制与工艺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
[6].戴莹,李沙.明代官式建筑彩画主题纹饰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
[7].祝笋,张钰晨,刘夏彬.武当山明代官式建筑焚帛炉须弥座形制初探[J].建筑史.2017
[8].刘威,李幽然,樊小溪.浅析阳故宫清代官式建筑彩画装饰艺术[C].Proceedingsof2017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EducationalResearchandEnvironmentalStudies(EERES2017)V109.2017
[9].沈玮玮.上行下效:古典官式建筑的空间政治与权力构建[N].人民法院报.2017
[10].邢瑞明.从恪靖公主府第建筑看漠南蒙古清代早期官式建筑的特点[C].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特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