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信修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信网络,可信接入,汽车嵌入式,车载软件
可信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李树静[1](2011)在《安全可信的车载电子软件远程修复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出厂后车载软件的远程维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汽车生产厂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汽车单体性能的开发,在车载软件后期维护方面投入较少;另一方面,早期汽车的车载软件代码量较小,且代码一般嵌入到只读存储器,不易擦写,代码量较大的智能化汽车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再者,早期的通信网络不够发达,无法实现汽车有效的无线上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工艺的提高,汽车发展更趋向于智能化,计算机网络覆盖率已经很高,无线上网方式越来越多,汽车车载软件的远程修复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要实现车载软件远程修复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设计修复系统,保证修复环境的安全可信性以及修复框架的合理有效性。本文提出的一种安全可信的车载电子软件远程修复系统设计与实现,与原型系统相配套,论述了这种修复系统在实现车载软件远程修复问题上的价值。系统将可信网络框架与修复框架相结合,利用可信网络保证修复环境的可信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合理的修复框架实现车载软件远程修复。通过原型系统的试验验证,该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能有效实现车载软件的远程修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4-01)
李树静,陈思国,刘衍珩,王健[2](2011)在《可信的车载软件远程修复框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车载软件安全可信的修复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可信的车载软件远程修复框架。通过Usbkey保证车载终端安全可信,在现有网络条件下搭建可信修复环境保证修复环境可信,通过高效的下载修复模式实现车载终端软件的修复升级,实现了一种车载软件无需特定设备、无需返厂,在现有网络环境下修复升级的框架技术。该框架成本较低且运行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1年03期)
李宾,王健,王爱民,吴静[3](2010)在《基于等级划分的可信接入和修复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等级划分的层次化可信接入框架和修复模型,详细说明了可信属性的划分规则和等级的评估方法以及修复模型的工作流程,着重阐明了基于该框架的实际应用和终端接入过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框架在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和可信性的同时,能够增加终端接入网络的灵活性,并为各厂商可信网络设备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提供支撑,而且修复模型部署简单,为不满足本地安全策略的终端提供方便可靠的修复服务.(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0年17期)
胡海敏[4](2009)在《基于等级划分的可信网络的修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互联网中普遍存在各种网络安全隐患,导致了它是不可被信任的。现实的网络发展对网络系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保障网络信息机密性、完整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控性。信息安全的核心正在向“可信任”转变。本文介绍了可信网络连接(Trusted Network Connection, TNC)规范的模型、体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在现有可信网络连接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信修复网络的模型,使不满足可信网络接入要求的终端通过可信修复网络提供的修复服务,能够顺利接入可信网络;并基于可信网络连接的接入流程,对可信修复网络的修复模块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实现。另外,本文在可信网络连接基础上,提出了等级划分的概念,并把可信修复网络和等级划分结合,讨论了基于等级划分的可信修复网络的工作原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9-04-01)
梅芳,刘衍珩,王健,朱建启[5](2009)在《基于可信网络的修复建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信网络,提出一种新的、可行性强的可信修复网络模型,详细说明该模型提供的功能和工作流程,着重阐明可信修复网络的通信机制和认证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框架在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和可信性的同时,实现了为不满足可信网络安全策略的终端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的修复服务.(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3-28)
王健,刘衍珩,张瀛戈,梅芳[6](2008)在《一种新的可信修复网络模型及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缺乏一种可行的可信修复网络框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行性强的可信修复网络模型,详细说明了该模型提供的功能和工作流程,着重阐明了可信修复网络的通讯机制和认证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框架在保证网络系统安全性和可信性的同时,实现了为不满足可信网络安全策略的终端用户提供及时可靠的修复服务.(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张瀛戈[7](2008)在《可信网络中的修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互联网中普遍存在的脆弱性导致了它是不可被信任的,现实的网络发展对网络系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保障网络信息机密性、完整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控性。本文介绍了可信计算集团(Trusted Computing Group, TCG)为高可信计算制定的可信网络连接(Trusted Network Connection, TNC)规范和可信网络连接的工作原理及其体系结构;并在现有可信网络框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信修复的方法,使得不满足可信网络接入策略的终端通过修复能够顺利接入到不同可信网络接入策略的可信网路中;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实验平台,使用现有工具,开发相应功能模块,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通过试验分析了该修复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01)
可信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车载软件安全可信的修复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可信的车载软件远程修复框架。通过Usbkey保证车载终端安全可信,在现有网络条件下搭建可信修复环境保证修复环境可信,通过高效的下载修复模式实现车载终端软件的修复升级,实现了一种车载软件无需特定设备、无需返厂,在现有网络环境下修复升级的框架技术。该框架成本较低且运行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信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1].李树静.安全可信的车载电子软件远程修复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1
[2].李树静,陈思国,刘衍珩,王健.可信的车载软件远程修复框架及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
[3].李宾,王健,王爱民,吴静.基于等级划分的可信接入和修复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
[4].胡海敏.基于等级划分的可信网络的修复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
[5].梅芳,刘衍珩,王健,朱建启.基于可信网络的修复建模与实现[C].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6].王健,刘衍珩,张瀛戈,梅芳.一种新的可信修复网络模型及其实现[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张瀛戈.可信网络中的修复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