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空间扩展论文-张洪恩,郝赤彪,聂彤

城市化空间扩展论文-张洪恩,郝赤彪,聂彤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化空间扩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滨海,城市空间扩展,动力机制

城市化空间扩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恩,郝赤彪,聂彤[1](2014)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滨海城市空间扩展动力机制研究——以青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的内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重构,而滨海城市特有的海洋资源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影响不可忽视,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出发,以青岛为例研究滨海城市在港口经济、产业结构、土地政策、居民生活因素等方面之于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方晨[2](2013)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温州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研究,1992年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温州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城市,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诸多城市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快速城市化时期以来温州市城市空间扩展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城市空间扩展相关理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以此作为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对温州的城市空间扩展进行实例研究过程中,首先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时期温州城市发展的过程,发现温州城市虽几经兴衰,但城市空间仍然主要限制在旧城区范围,空间扩展有限;之后对快速城市化以来温州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进行分析,以定量方式对该阶段城市空间扩展的规模、强度的变化进行测量,探索温州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特征和规律,提出了温州市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古城特色消失、交通拥堵等问题。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影响空间扩展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定量地比较了温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及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温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的机制。最后,结合温州城市发展现状及国外已有经验,论文提出适合温州当前发展实际的城市空间扩展策略,以期对今后温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3-05-01)

林艳[3](2012)在《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空间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地理学认为城市空间指的是城市聚落形成的空间形态,城市空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了大城市病等诸多城市问题。为解决城市问题,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城市规划实践提供参考,合理引导和控制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用地规模,因此有必要对快速城市化时期以来城市空间扩展进行研究。西安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特大城市,也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安的发展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加速提升的新阶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研究近20年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西安城市空间的扩展,将对未来西安城市布局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可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论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角度,结合城市空间动力和模式研究,探讨快速城市化时期的西安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空间扩展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其动力机制。经过研究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由最初的单中心结构的圈层扩展模式转变为多中心的组团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快速城市化时期,影响西安城市空间扩展的因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的牵引、行政区划的调整、城市规划引导、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的指引、以及体制与制度的创新。(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06-30)

刘欣葵[4](2011)在《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扩展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扩展体现出几种方式:城市商贸功能回归重塑商务中心、城市更新催生旧城的"新天地"、中心区土地置换促成郊区"卧城"矗立、试验政策和大事件拉动城市发展新区、跨域资本引入促进开发区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城市群发展、边缘地区的城市化催生"城中村",乡镇工业化使"村中厂"滋生,会议休闲化使"度假村"在乡村开花,经济发达地区的开发向生态脆弱区挺进。基于城市功能成长的城市形态演进,带来了城市功能在城市地区的过度集结和在农村地区的碎片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周冰[5](2011)在《快速城市化时期潍坊城市用地扩展及其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有关城市形态的国内外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以潍坊市为例,回顾了潍坊城市形态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并重点对潍坊9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空间扩展、形态及其城市用地结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潍坊市城市扩展、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潍坊未来城市形态的发展提出了设想和导向。研究表明:(1)20世纪90年代以来,潍坊市城市空间拓展方向以东南和东北方向为主,城市空间扩展呈半环状扩展;(2)潍坊市城市用地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整体符合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规律,各种用地结构演变和空间分异影响到潍坊市城市空间形态;(3)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急剧增加是潍坊市城市用地扩展较快的主要原因;(4)国家政策和制度变化、城市交通的促动、生态环境的塑造、开发区建设的拉动和城市规划的执行力度是潍坊市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5)未来城市空间沿城市交通干道以TOD(交通主导型)、SOD(公共服务设施主导型)、EOD(环境主导型)等模式主要向正东、正北和西南叁个方向拓展,形成布局紧凑、用地规整的平原型、生态园林式特大城市。(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1-06-01)

周哲,高淑桃[6](2011)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扩展与耕地空间变化——以常德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常德市1997~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手段与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常德市所辖9个县(市、区)地区的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化,力求准确测算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其差异;并对研究地区建设用地类型结构变化程度、变化速度进行分析,探讨其与耕地变化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李开宇,曹天艳[7](2010)在《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研究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以及大都市对其的影响。方法以1988—2004年5个时间段Landsat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来源,运用Er-das和Arcgi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番禺由一个小城镇向大都市新城区的发展过程,是区域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快速发展和适当地行政区划调整共同作用下的结果。结论大都市边缘地区的城市化是自身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大都市对边缘地区城镇产生多方面影响,行政区划与调整束缚和强化了广州市对番禺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张雪峰[8](2010)在《内蒙古城市化空间扩展的遥感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持续的城市扩张使得内蒙古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更加严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大降低,给城镇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急需政府部门制定确实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措施,控制和引导城市空间合理扩展。因此,开展内蒙古城市化空间扩展的遥感监测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借助RS和GIS技术,在统计数据的帮助下,提取了1996-2008年DMSP/OLS数据的内蒙古城市化空间信息,对1996-2008年内蒙古各盟市的城市化空间扩展进行监测,分析内蒙古城市化空间扩展的时空特征、扩展方向,开发利用的强度和过程,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归结内蒙古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因素及机制。得到了以下结论:(1)从时间特征来看,1996-2008年内蒙古城市化空间扩展明显,呈加速扩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从1996-2008年内蒙古的城镇用地面积从1360.00km2扩展到3045.00km2,增长了1685.00km2,其中1996-2002年城镇用地面积扩展了529.00km2,2002-2008年间城镇用地面积扩展了1156.00km2。在各盟市中,城镇用地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1996-2008年间,呼伦贝尔市扩展的面积最多,达到204.00km2,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次之分别为198.00km2和196.00km2。(2)从空间特征来看,内蒙古的城市空间扩展以外延型扩展为主。但是各盟市城市空间扩展类型的比例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在1996-2008年间,外延型扩展的像元数占到了总扩展像元总数的55.34%,外延型扩展的像元数比填充型扩展像元总数多325个。在外延型扩展中,2002-2008年扩展的像元数比1996-2002年扩展的像元多627个,说明外延型扩展呈加速状态。随着内蒙古城市化空间的扩展,城市重心发生了转移,内蒙古的城市重心由1996年的(42°34′59″N、114°01′55″E)转移到2002年的(41°43′52″N、113°04′08″E)再转移到2008年的(43°44′42″N、114°59′31″E),2002年和2008年相对于1996年城市重心分别向西南方向和东北方向移动了124km和151km。(3)从城市开发强度来看,内蒙古各盟市外延型扩展类型的平均灯光灰度比填充型扩展的平均灯光灰度低,说明新增加的城镇用地围绕中心城区向外较低密度地蔓延;而且外延扩展类型的平均灯光灰度也在逐渐的增强,说明各盟市的外延型扩展的城镇用地开发强度在不断增强。其中乌海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2002年和2008年外延扩展的平均灯光强度最高,2008年外延扩展的平均灯光强度达到56.71、55.53、54.6、54.49。在填充型扩展类型中,呼和浩特和包头叁期平均灯光灰度是各盟市中最高的,而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2008年平均灯光灰度分别达到了62.11和60.93。(4)从城市化空间扩展的过程来看,按照面状、线状、点状城市化模式,揭示内蒙古叁种城市化空间扩展过程特征。1996-2008年内蒙古面状城市化过程处于优势地位;线状城市化过程所占比例较小,但在逐渐减小;点状城市化过程所占比例最小,有逐渐增强的趋势。(5)从城市化空间扩展的驱动因素来看,自然状况、国家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状况等因素并不是单一作用于城市,而是综合作用,共同驱动着内蒙古城市化空间的扩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0-04-25)

普雁翔[9](2009)在《中国农村城市化扩展趋势研究——基于空间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空间视角考察了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和工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趋势及特征,发现其主要支配力量是国家产业结构和城市产业分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变,产业在不同规模城市中的分布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城市化人口空间分布变化;通过对城市增长的趋同回归分析,间接验证了上述关联的存在。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农村城市化需要遵循国家总体的城市化空间扩展规律。(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2009年12期)

花利忠,崔胜辉,黄云凤,尹锴,熊永柱[10](2009)在《海湾型城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扩展演化——以厦门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海湾型城市——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5个时相的TM/ETM+遥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近20a来各期土地利用信息数据,采用景观格局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形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特征,详细分析了城市形态演变、城市围填海特征及政策影响。结果表明:20a年来厦门近郊建设用地从18.4km2增加到108.4km2,远郊则从35.7km2增加到114.9km2,分别增长为原来5.9倍和3.2倍;城市空间扩展过程通过不断侵蚀耕地、林地和大规模填海造地完成,其中耕地景观变化最大,城市扩展最高峰(2002~2007年)近郊与远郊被建设用地"蚕食"的耕地多达19.74km2和33.11km2;在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中,近郊城市城市由不稳定形态逐步向稳定形态(填充增长)演化,但远郊形态格局尚处于以中心城市扩展为主体的时期;填海造地面积及其时空分布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20a来厦门半城市化地区海岸线缩短了14.3%,近郊与远郊海岸分维数分别从1.236和1.267降到1.191和1.262,岸线复杂性明显降低,逐步趋于平直;海湾型城市战略的提出对填海造地影响最为明显,2002~2007年期间填海进程明显加快,近郊与远郊分别填海13.32和9.15km2,超越了前15a填海总面积。(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城市化空间扩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研究,1992年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温州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城市,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快速扩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诸多城市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快速城市化时期以来温州市城市空间扩展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城市空间扩展相关理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以此作为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对温州的城市空间扩展进行实例研究过程中,首先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时期温州城市发展的过程,发现温州城市虽几经兴衰,但城市空间仍然主要限制在旧城区范围,空间扩展有限;之后对快速城市化以来温州市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进行分析,以定量方式对该阶段城市空间扩展的规模、强度的变化进行测量,探索温州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特征和规律,提出了温州市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古城特色消失、交通拥堵等问题。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影响空间扩展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定量地比较了温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及政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温州市城市空间扩展的机制。最后,结合温州城市发展现状及国外已有经验,论文提出适合温州当前发展实际的城市空间扩展策略,以期对今后温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化空间扩展论文参考文献

[1].张洪恩,郝赤彪,聂彤.快速城市化时期滨海城市空间扩展动力机制研究——以青岛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

[2].方晨.快速城市化时期温州城市空间扩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3

[3].林艳.快速城市化时期西安城市空间扩展分析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4].刘欣葵.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扩展方式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1

[5].周冰.快速城市化时期潍坊城市用地扩展及其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D].山东建筑大学.2011

[6].周哲,高淑桃.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用地扩展与耕地空间变化——以常德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

[7].李开宇,曹天艳.大都市边缘地区城市化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8].张雪峰.内蒙古城市化空间扩展的遥感监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9].普雁翔.中国农村城市化扩展趋势研究——基于空间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09

[10].花利忠,崔胜辉,黄云凤,尹锴,熊永柱.海湾型城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扩展演化——以厦门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9

标签:;  ;  ;  

城市化空间扩展论文-张洪恩,郝赤彪,聂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