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细柱五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柱五加,杨树,套种,农艺性状
细柱五加论文文献综述
吴宝成,韦敏,宋春凤,吕晔,郑生智[1](2017)在《江苏地区杨树林下套种细柱五加栽培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苏地区不同杨树林分栽培条件下,套种不同栽培密度的细柱五加,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次生代谢产物有效成分含量以及综合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杨树林分栽培条件下,套种的细柱五加株高、根长、根宽、根冠比、根皮鲜质量等农艺性状以及根皮产量部分显着高于露地无遮阴、中林分、高林分处理,株幅、分枝数显着低于其他处理和对照(P<0.05),具有相对较高的株高,较窄的株幅,单一粗壮的主枝,根较粗壮向下,不向两侧扩展;低林分条件下更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有效成分紫丁香苷、总黄酮和总叁萜的积累,其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条件处理(P<0.05);低林分时细柱五加35 cm×35 cm栽培条件下,杨树和细柱五加单位面积综合收益最高,达到5 005元/667 m2。结合本次试验结果,杨树与细柱五加套种复合经营模式应选择在低杨树林分即树龄3年,郁闭度50%左右条件下,以收获一年生或二年生细柱五加根皮为生产目的栽培株间距应为35 cm×35 cm。(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吴宝成,韦敏,吕晔,郑生智,徐友贵[2](2016)在《杨树林地套种细柱五加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杨树林地准备、细柱五加繁殖、育秧栽植、田间管理、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方面介绍了杨树林地套种细柱五加栽培技术,以期促进套种栽培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20期)
何晓丽,刘修树,王德群[3](2016)在《影响细柱五加扦插生根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扦插基质、插穗长度、成熟度和外源激素对细柱五加(Eleuthercoccus gracilistylus W.W.Smith)扦插生根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不同基质、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对不同长度和成熟度的细柱五加插穗生根效果。结果表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认为沙土混合的基质适合细柱五加扦插,L_9(3~4)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显示最优组合为A_3B_2C_3D_2,插穗成熟度和外源激素浓度对细柱五加扦插生根率、生根数量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细柱五加扦插较适宜条件是选择30cm长的一年生带小段老枝的插穗于浓度为200ug/mlNAA中浸泡5h后扦插于河沙∶农家土(1∶1)混合物基质中,扦插效果佳。(本文来源于《皖西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欣欣,王中彦[4](2015)在《细柱五加多糖的提取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细柱五加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提取温度细柱五加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为考察因素。结果细柱五加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准确称取10.0 g药材超声提取,纯水200 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次数4次。结论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5年21期)
匡朝[5](2015)在《细柱五加叶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大鼠护肝作用及其含量测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受试药物(五加皮水提物、五加皮甲醇提取物、细柱五加叶水提物、细柱五加叶甲醇提取物、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细柱五加叶总苷提取物、impressic acid)对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对有效受试药物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并建立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用水煎法、甲醇提取法,分别得到五加皮水提物、五加皮甲醇提取物、细柱五加叶水提物、细柱五加叶甲醇提取物;从细柱五加叶中分离提取,得到其总苷元提取物、总苷提取物、impressic acid,即得受试药物。研究D-氨基半乳糖(D-GA1N)急性肝损伤大鼠,以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为观测指标,考察受试药物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对其中能明显减轻动物肝损伤的受试药物进行急性毒性研究,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以控制其质量。结果:①五加皮饮片150g,水煎后浓缩得水提物350ml;五加皮饮片150g,甲醇提取后挥干溶剂得浸膏12.3g;干燥细柱五加叶150g,水煎后浓缩得水提物350ml;干燥细柱五加叶150g,甲醇提取后挥干溶剂得浸膏39.3g。②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总胆红素、SOD、MAD的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差异,病理切片结果亦显示模型组存在严重的肝损伤;阳性药甘利欣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总胆红素、MDA、NO含量显着降低,血清SOD含量显着升高,且肝脏病理切片显示其肝损伤有明显改善;细柱五加各提取物中以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100mg/kg)所致急性肝损D-GaIN伤动物肝功能的改善作用较好。③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显示,该药用药剂量达到药效试验中有效用量的50.1倍时,动物未见异常,亦未死亡,组间体重无明显差异,表明该药无明显急性毒性。④试验中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同时测定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中的含量,为评价细柱五加叶总苷元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3a,11a,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3a,11-dihydroxy-23-oxo-lup-20(29)-en-28-oic acid, impressic acid, acankoreanogein结论: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带D-GalN所致急性肝损伤所引起的血清ALT、AST、TBIL、MDA、NO含量升高及SOD含量降低,缓解肝细胞坏死、变性,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肝损伤。且其在药效有效用量的50.1倍使用时,动物自主活动正常,无明显急性毒性。(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5-01)
刘喜舞,郑礼胜,谢霞,戴玲,刘向前[6](2015)在《细柱五加叶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及保湿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AGS)叶(AGSL)多糖(AGSL-P)闪式提取工艺,然后将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吸湿和保湿性能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球面对称设计试验,优化AGSL-P闪式提取工艺;采用醇沉、Sevage法除蛋白、脱色、透析、琼脂糖凝胶色谱、葡聚糖凝胶分离等方法对AGSL-P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学实验及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初步鉴定;对AGSL-P、AGSL-P-1和AGSL-P-2的吸湿和保湿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常用保湿剂(聚乙二醇400等)在相对湿度43%和75%条件下进行对比。结果 AGSL-P闪式提取最佳工艺为固液比为1∶14.5,提取温度为71℃,提取时间为257 s,在此条件下,AGSL-P提取率为1.62%;AGSL-P精制产物AGSL-P-1-1为均一多糖,经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检测结果推测,AGSL-P-1-1的构型为α构型,可能含有葡萄糖、鼠李糖和半乳糖。吸湿和保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GSL-P-1和AGSL-P-2的吸湿能力优于常用保湿剂聚乙二醇400,而AGSL-P-2保湿能力与聚乙二醇400相当。结论建立了稳定、简便的AGSL-P闪式提取工艺方法;AGSL-P-1-1均一多糖为首次从AGSL中分离得到;AGSL-P-2可能是一种优良的天然保湿剂。(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08期)
匡朝,刘向前,郭建生,李芝[7](2015)在《HPLC同时测定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中4种主要叁萜苷元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中4种叁萜苷元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Columbus C18110A色谱柱(250 mm×4.60 mm,5.0μm);柱温30℃;以乙腈-0.2%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 m L/min。结果 4个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样品含量测定出各组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96.0%,96.4%,98.4%。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中3α,11α,23-trihydroxy-lup-20(29)-en-28-oic acid、3α,11-dihydroxy-23-oxo-lup-20(29)-en-28-oic acid、impressic acid、acankoreanogein的含量,为评价细柱五加叶总苷元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吴宝成,韦敏,吕晔,郑生智,徐友贵[8](2014)在《细柱五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柱五加[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Dunn)S.Y.Hu]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是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在此分析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细柱五加的研究概况,对其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传统药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以及繁殖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阐述,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2期)
宋洋,冯雪松[9](2014)在《无梗五加根化学成分的UPLC-MS/MS分析及与细柱五加、刺五加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无梗五加、细柱五加和刺五加根中的化学成分并将叁者进行比较。方法:运用UPLC-MS/MS对无梗五加、细柱五加和刺五加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一级和二级质谱分析,通过与对照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以及一级、二级质谱图比对鉴定其中的已知成分,并根据一级二级质谱信息推测未知成分的化学结构。色谱-质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TMBEH C1 8色谱柱(1.7μm,100 mm×2.1 mm),以乙腈(A)-2 mmol·L-1醋酸铵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8%A→25%A;15~30 min,25%A→55%A;30~40 min,55%A→80%A),流速0.15 mL·min-1;质谱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化(ESI)源,正、负离子检测。结果:从3种五加属植物根中共鉴定了13个化合物,包括奎宁酸类成分如1,3-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酚苷类成分如紫丁香苷;木脂素类成分如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无梗五加苷B、无梗五加苷D、芝麻脂素、细辛脂素、洒维宁、台湾脂素C、台湾脂素E、赛菊宁黄脂。同时推测了15个化合物,包括奎宁酸类成分如一咖啡酰奎宁酸、对香豆酰奎宁酸、阿魏酰奎宁酸;酚苷类成分如紫丁香树脂酚二葡萄糖苷、松柏苷、松柏醛葡萄糖苷、芥子醛葡萄糖苷;木脂素类成分如紫丁香苷A、紫丁香苷B、Simplexoside、Pluviatolide、3-(3,4-二甲氧基苄基)-2(3,4-亚甲基二氧苄基)丁内酯;黄酮类成分如安妥苷;香豆素类成分如刺五加苷B2、异嗪皮啶。将3种五加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无梗五加根与细柱五加根成分比较相近,刺五加根中含有在无梗五加根和细柱五加根中未检测到的多种酚苷类成分如紫丁香树脂酚二葡萄糖苷、松柏苷、紫丁香苷、松柏醛葡萄糖苷、芥子醛葡萄糖苷。结论:无梗五加根和细柱五加根中的化学成分组成比较相似,从化学成分的角度验证了《中华本草》中对"五加皮"的来源记载,即"五加皮"为细柱五加和无梗五加植物的根皮;二者化学成分与刺五加差别较大,在药用过程中应进行区分。(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宋洋,冯雪松[10](2014)在《无梗五加中7个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及其与细柱五加、刺五加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无梗五加中7个有机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_2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室温,以O.1%甲酸乙腈-O.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4 nm。结果 7个有机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5~328、1.99~31.8、2.43~38.9、2.44~39.0、2.52~40.3、7.25~116、2.42~38.7 mg/L,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2%~103.9%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为控制无梗五加药材质量及与五加属的其他药材进行对比研究提供了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细柱五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杨树林地准备、细柱五加繁殖、育秧栽植、田间管理、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方面介绍了杨树林地套种细柱五加栽培技术,以期促进套种栽培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柱五加论文参考文献
[1].吴宝成,韦敏,宋春凤,吕晔,郑生智.江苏地区杨树林下套种细柱五加栽培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2017
[2].吴宝成,韦敏,吕晔,郑生智,徐友贵.杨树林地套种细柱五加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
[3].何晓丽,刘修树,王德群.影响细柱五加扦插生根因素的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6
[4].刘欣欣,王中彦.细柱五加多糖的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医药指南.2015
[5].匡朝.细柱五加叶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大鼠护肝作用及其含量测定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
[6].刘喜舞,郑礼胜,谢霞,戴玲,刘向前.细柱五加叶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及保湿性能研究[J].中草药.2015
[7].匡朝,刘向前,郭建生,李芝.HPLC同时测定细柱五加叶总苷元提取物中4种主要叁萜苷元的含量[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8].吴宝成,韦敏,吕晔,郑生智,徐友贵.细柱五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
[9].宋洋,冯雪松.无梗五加根化学成分的UPLC-MS/MS分析及与细柱五加、刺五加的比较[J].药物分析杂志.2014
[10].宋洋,冯雪松.无梗五加中7个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及其与细柱五加、刺五加的比较[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