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海芹
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23002
【摘要】目的:为破伤风患者留置胃管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方法:通过对8例破伤风患者插胃管的方法改进,逐步摸索出专科护理经验。结果:及时补充营养,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并可适当减少患者的液体输入量,节省住院费用。结论:通过对8例破伤风患者插胃管的临床摸索和实践,提高患者插管的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破伤风;痉挛;插胃管
【中图分类号】R378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466-02
破伤风患者表现为张口受限,牙关紧闭,累积咽喉肌引起吞咽困难,病人频繁抽搐,出汗多且消耗大,不能由口进食,需要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鼻饲管的放置是治疗破伤风的一个重要措施,临床上通过插胃管给予鼻饲,既可解决由口进食的困难,又可补充足够的营养素,满足机体所需。以往的插管方法,往往刺激病人引起抽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导致插管失败,为此,我们对以往的插管方法进行了改进,临床显示改良后的插管方法对破伤风患者刺激小,且能提高插管的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2013年6月共收治破伤风患者11例,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1例,平均年龄56岁,鼻饲插管患者8例,气切患者8例,11例均治愈出院。
2方法
21环境准备:患者放置单间病室,拉好窗帘,避免声光刺激,操作尽量在使用镇静剂后05h内进行,室内温度20~22°,相对湿度60%。
22物品准备:负压吸引装置,18号硅胶胃管,利多卡因喷雾剂,医用润滑油,牙垫,开口器,气管切开包等急救器材。
23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床头抬高40~50°,气管插管患者取抬高床头70~80°[1]
24操作方法:采用改良式插胃管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清洁鼻腔,检查患者鼻腔有无畸形,肿胀鼻粘膜有无损伤,用温开水清洁患者鼻腔。②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并标记:常规在插管前量好插管的总长度,即鼻尖一耳垂一剑突[2],成人45~55cm。量鼻尖到耳垂的距离10~15cm作为第1个刻度,做好标记。③插胃管: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有插管经历并将插管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告知清醒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插管时告知患者尽可能放松平静呼吸,操作时,用利多卡因麻醉小喷壶对患者咽喉部局部喷雾麻醉,医用润滑油润滑胃管前段10~15cm,戴手套用右手持胃管的前端,左手持胃管的后端及标记的第1个刻度处.将胃管沿鼻孔的内侧轻轻插入.当胃管插至10~15cm时,操作者迅速用左手轻轻将患者的头部抬高45度左右或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3]使胃管延后壁滑行,插管至所需长度[4];④固定胃管,检查并证明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胃管,标明刻度标识。
3体会
31插胃管应避开痉挛发作时,频繁抽搐时不宜插胃管,痉挛发作缓解时,仍不能有口进食者可选择在使用镇静剂后05h内进行插管。
32气切得而同时插入胃管明显提高插管率。
33常规插胃管是将胃管缓慢地由鼻腔插至咽部,再让患者做吞咽动作,而对于破伤风患者,为了缩短了刺激时间,使导管在患者喉痉挛症状未出现或痉挛刚开始出现程度较轻的情况下,随着吞咽动作顺利通过咽喉部,而到达胃内,要求插管时动作轻柔,在吞咽动作开始的同时迅速插管。破伤风患者由于大剂量镇静剂的应用及频繁抽搐等致缺氧,插管过程中要加大氧流量。
34鼻饲管的放置是治疗破伤风的一个重要的护理措施,可供给充分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机抗病能力,破伤风患者大多数经济困难,通过鼻饲,可缩短住院天数,减少静脉补液,节约经济。
35插管过程中往往因各种刺激引起患者痉挛发作,尤其是喉痉挛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插管难度,应确保一次性插管成功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本组有一例因患者不能耐受而致拔管导致插管失败,无因插管引起喉痉挛。
36正确有效的固定胃管:固定方式的选择也是非计划拔管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正确有效的固定胃管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措施,破伤风患者出汗多,传统胶布固定易滑脱,浸湿,对鼻部皮肤刺激大,本组患者均选用3M弹性加压胶布蝶形黏贴在患者鼻部及胃管,不易滑脱,且对皮肤刺激小。
37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由于担心插管会加重病情,加上破伤风患者即使是重型神志始终是清醒的,频繁的抽搐及插管带来的痛苦使患者十分紧张,往往拒绝插管,在操作前,应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其讲解插管的目的和优点,术中配合要点,举同种康复病例,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心理,取得配合。
破伤风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增加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康复并可适当的减少液体的输入,节省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藤野彰子,长谷部佳子.护理技术I临床读本[M].北京:科技医学出版社,2007.7173.
[2]张德英,樊晋,王启仙,等.快速插胃管法的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1997,12(3):186187.
[3]黄剑琴主编.现代临床护理技术手册(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9.
[4]李淑迩.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