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总缺血负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心绞痛,总缺血负荷,心率变异
总缺血负荷论文文献综述
史宏涛,韩清华[1](2009)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和心率变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TIB)降低,心率变异(HRV)及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观察1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IB降低,HRV增加,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IB、HRV、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9年06期)
史宏涛[2](2009)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心率变异和心脏相关事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TIB)和心率变异(HRV)的影响以及对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的影响,通过测定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与TIB、HRV的相关性,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1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的基础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观察1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动态心电图(TIB和HRV)及血生化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血流变学、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等的检测,同期观察两组患者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因心绞痛再住院次数、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猝死等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基础治疗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生化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粘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心肌总缺血负荷(TIB)降低,心率变异(HRV)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IB、HRV、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粘度,降低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改善心率变异及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9-03-15)
史宏涛,韩清华[3](2009)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和心脏相关事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及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观察1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黏度、心肌总缺血负荷、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脏相关事件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黏度,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减少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田玮,戚新玲[4](2004)在《动态心电图监测60例心肌总缺血负荷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肌总缺血负荷包括有痛性心肌缺血和无痛性心肌缺血 (SMI) ,是心肌缺血的总体反映。监测心肌总缺血负荷 ,了解冠心病者的心肌缺血情况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现报告 6 0例如下。1 资料与方法 6 0例中男 4 8例、女 1 2例 ,年龄 4 0~ 6(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赵文强,李广镰,冯丽芬[5](1997)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阈与总缺血负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24例冠心病和非心脏病者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阈、总缺血负荷(TIB)及其与心脏事件危险级(ERC)的关系。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塞(AMI)组最高和最低缺血阈(HMIT和LMIT)较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和心绞痛组降低、阈变异(VMIT)和TIB显着增加;不同AMI类型之间LMIT、VMIT和TIB有显着差异;随着LMIT降低和TIB的增加,心律失常Lown分级、左室泵功能Killip分级及最大心率变异分级的严重性亦随之增大;LMIT与ERC成负相关(r=-0.65);VMIT、TIB与ERC成正相关(r=0.45,0.71)。(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1997年05期)
孙德成[6](1997)在《尼可地尔对心肌总缺血负荷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尼可地尔(Nicorandil)对5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表明:尼可地尔能减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P<0.05),缩短疼痛性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ST段压低程度(P<0.05);明显减轻心肌总缺血负荷时间(P<0.01)。由此得知尼可地尔可做为控制心肌总缺血负荷的有效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1997年01期)
吕爱华,郑振声,马虹[7](1996)在《体外反搏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24小时心肌总缺血负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在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前后24小时心肌总缺血负荷的变化的分析,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及其可能机制.(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期刊1996年01期)
史亚非[8](1995)在《心肌总缺血负荷研究(TIBBS):多中心毕索洛尔与尼非地平降低总缺血负荷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TIBBS目的是比较β阻滞剂毕索洛尔和钙拮抗剂尼非地平对短暂缺血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的影响。 方法 试验由多中心参加,采取随机、双盲对照方式,设置两个平行组。试验分为叁个阶段:(1)试验前期,服安慰剂10天;(2)小剂量期,服毕索洛尔(10mg每日一(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期刊1995年06期)
梁淮宁,田玮[9](1995)在《心肌总缺血负荷监测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对60例病人(54例冠心病,6例陈旧性心梗)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总缺血负荷。观察结果:对60例病人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56例心肌缺血多发生在白天及睡前,夜间睡眠时心肌缺血发作较少;4例夜间睡眠时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多于白天。60例中,有痛性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二者均(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1995年04期)
白雨珍,张再新,杨庆钟,李文英,杨风兰[10](1993)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的临床观察——附33例Holter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缺血总负荷作为判断冠心病预后及确立治疗的指标日渐受到重视。缺血总负荷表示所有缺血发作,而不论其有无症状。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中,无痛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发生率相当高,达80%;其次为心绞痛。发生率为24%。本文对33例 OMI 者作了 Holter 监测,以探讨 OMI 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的状况以及彼此间关系,为干预性治疗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对1980年5月~1992年12月按 WHO 诊断标准确诊为 OMI 者33例进行了24小时 Holter 监测。其中男24例,年龄43~85岁,平均58.63岁;女9(本文来源于《急诊医学》期刊1993年04期)
总缺血负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TIB)和心率变异(HRV)的影响以及对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的影响,通过测定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及其与TIB、HRV的相关性,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心脏相关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1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如阿司匹林、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的基础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观察1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动态心电图(TIB和HRV)及血生化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血流变学、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等的检测,同期观察两组患者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包括心绞痛发作次数、因心绞痛再住院次数、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猝死等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基础治疗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生化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粘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心肌总缺血负荷(TIB)降低,心率变异(HRV)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IB、HRV、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血粘度,降低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改善心率变异及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脏相关事件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总缺血负荷论文参考文献
[1].史宏涛,韩清华.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和心率变异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
[2].史宏涛.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心率变异和心脏相关事件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9
[3].史宏涛,韩清华.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总缺血负荷和心脏相关事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
[4].田玮,戚新玲.动态心电图监测60例心肌总缺血负荷的临床意义[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
[5].赵文强,李广镰,冯丽芬.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阈与总缺血负荷[J].实用医学杂志.1997
[6].孙德成.尼可地尔对心肌总缺血负荷的治疗作用[J].中国药业.1997
[7].吕爱华,郑振声,马虹.体外反搏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24小时心肌总缺血负荷的影响[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1996
[8].史亚非.心肌总缺血负荷研究(TIBBS):多中心毕索洛尔与尼非地平降低总缺血负荷对比试验[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5
[9].梁淮宁,田玮.心肌总缺血负荷监测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1995
[10].白雨珍,张再新,杨庆钟,李文英,杨风兰.陈旧性心肌梗死总缺血负荷的临床观察——附33例Holter监测分析[J].急诊医学.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