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环境利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合作,利益整合机制
区域环境利益论文文献综述
郭钰[1](2019)在《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中利益整合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治理乃是当前我国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新视野、新思路、新途径,它能够通过推进各区域缔结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合作治理共识,厘清治理责任,从而有效应对蔓延性、外部性、跨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然而,利益整合问题仍是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掣肘和短板。因此,通过搭建区域信任与利益协商桥梁、健全利益诉求与利益表达体系、统一利益目标与增强利益分配规范化、优化利益共享与利益补偿格局等途径来构建利益整合机制乃是协调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利益关系的必由之路。(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黄秀蓉[2](2019)在《利益视角下海洋环境区域合作治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领域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为有效改善海洋环境,提升海洋资源利用率,推进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海洋贸易。可从利益视角出发,统筹当前区域海洋环境治理动机不足、利益制衡及沟通阻塞等问题,利用文化认同、地缘政治等理论探析合作治理问题的成因,提出有效提升国际间政治互动、加强经济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与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等途径,以期全面推进海洋环境区域治理的进程。(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李寒娜[3](2019)在《基于利益协同的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博弈的视角研究发现,利益最大化会导致不同主体在参与环境协同治理时产生利益分配的矛盾,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多方的合作及其连续性,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实现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关键。构建基于夏普利值法的区域协同治理利益分配模型,得出当地政府、环境敏感型企业、社会公众作为不同主体在进行环境治理时需承担之费用的比例分别为47%、41%和12%。为确保协同治理模式的实现,应建立信息共享主体互信机制、平等开放的参与执行机制、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与监管机制、多维长效的利益共享补偿机制,以保障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切实取得实效。(本文来源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继平,黄嘉星,郑建明[4](2018)在《基于利益视角下东北亚海洋环境区域合作治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为改善东北亚区域海洋环境质量,基于利益视角并以"复杂人假设"为前提,对当前该区域存在的海洋环境合作治理利益诱因不足、利益沟通困难以及利益制衡匮乏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地缘政治关系、库兹涅茨曲线、文化认同等理论探索问题的根由,进而提出增强国家间政治互信、加强区域内经济交流、提升区域文化认同度与发展海洋环境社会组织等措施以期推进合作治理进程,团结协作提升该区域海洋环境质量。(本文来源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赵美珍[5](2016)在《长叁角区域环境治理主体的利益共容与协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域环境治理是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创新模式,其有效性取决于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利益共容与协同。在长叁角区域环境治理中,共容利益使得各辖区政府、相关企业、社会公众之间的合作变得必然和可能。促进长叁角多元主体利益共容是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关键,国家应出台《跨域环境治理法》,完善跨域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以地方政府间合作为主、集聚行业协会和环境NGO组织协同力量的立体化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兼顾各辖区利益平衡与互补,提高区域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实现长叁角区域环保一体化。(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信佳[6](2012)在《联合执法机制在区域环境利益平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追求环境效应与经济发展获得"双赢"的今天,跨行政区域联合执法已经成为平衡区域环境利益、妥善解决区域间环境纠纷,进而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了包括组建联合执法小组、主持联合执法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实现联合监测的联合执法机制,并概括地阐述了确立长效性执法主体、先期处理制度、联合执法活动、活动监督、异议处理和惩罚制度的具体执行程序。试图利用联合执法的机制来解决区域间环境利益失衡的难题,以期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或政策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环境》期刊2012年02期)
张天源,付林红[7](2011)在《两岸商会助推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张天源 付林红) “两岸商会合作作为民间的一种推动力量,大大丰富了海峡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自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举办以来,两岸商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在促进经贸往来、扩大信息交流、引导企业跨地区投资、帮助企业‘走出去’,加强融资服务、应(本文来源于《福建工商时报》期刊2011-06-16)
杜健勋,陈德敏[8](2010)在《环境利益的差异建构与原因阐释——基于我国区域与城乡环境利益分配的基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理性是经济理性盛宴之后成长范式转移,基于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在发展不均衡与分配不公平的基本国情观察下,我国的环境利益分配表现出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的基本面向。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地区差异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肘,在地区与城乡环境利益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了环境优势者和环境弱势者,究其深层原因,则是经济贫困、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的经济社会发展维度表现。(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0年11期)
赵光华,姚广红[9](200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体对环境政策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为了各自区域经济的发展,仅追求自身利益,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地被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制约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以及各博弈主体可能的行为,为政策当局制订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一定参考性意见。(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学术版)》期刊2009年01期)
姚广红,赵光华,赵敏华[10](2008)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以对环境影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为了各自区域经济的发展,仅追求自身利益,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地被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制约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以及各博弈主体可能的行为,为政策当局制定合理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一定参考性意见。(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08年19期)
区域环境利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我国领域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为有效改善海洋环境,提升海洋资源利用率,推进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海洋贸易。可从利益视角出发,统筹当前区域海洋环境治理动机不足、利益制衡及沟通阻塞等问题,利用文化认同、地缘政治等理论探析合作治理问题的成因,提出有效提升国际间政治互动、加强经济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与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等途径,以期全面推进海洋环境区域治理的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环境利益论文参考文献
[1].郭钰.跨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中利益整合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9
[2].黄秀蓉.利益视角下海洋环境区域合作治理问题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3].李寒娜.基于利益协同的我国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张继平,黄嘉星,郑建明.基于利益视角下东北亚海洋环境区域合作治理问题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
[5].赵美珍.长叁角区域环境治理主体的利益共容与协同[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6].信佳.联合执法机制在区域环境利益平衡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2
[7].张天源,付林红.两岸商会助推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N].福建工商时报.2011
[8].杜健勋,陈德敏.环境利益的差异建构与原因阐释——基于我国区域与城乡环境利益分配的基础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
[9].赵光华,姚广红.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体对环境政策的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
[10].姚广红,赵光华,赵敏华.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以对环境影响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