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镉铜胁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瓜,镉胁迫,铜胁迫,萌发特性
镉铜胁迫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如,胡志程,张爱爱,郑婧,王怀松[1](2019)在《镉铜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大量施用含镉、铜等重金属的化肥和农药,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中过量的镉、铜等重金属元素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且会进一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种子的萌发期和幼苗生理期是对外界环境最敏感的时期。本试验探讨了镉、铜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甜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薄皮甜瓜‘IVF10’、厚皮甜瓜‘IVF24’为材料,测定Cd2+(50 mg·L-1)、Cu2+(50 mg·L-1)胁迫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的生长以及幼苗(二叶一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地上部分植株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的变化。镉胁迫后薄皮甜瓜‘IVF10’的发芽势、发芽率比对照增加了27.60%、19.35%,厚皮甜瓜‘IVF24’与对照无显着差异;铜胁迫后薄皮甜瓜‘IVF10’的发芽势、发芽率比对照增加了20.69%、19.35%,厚皮甜瓜‘IVF24’与对照无显着差异。镉、铜胁迫后胚根的生长显着受到抑制,薄皮甜瓜‘IVF10’的根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89.18%和69.72%,厚皮甜瓜‘IVF24’的根长比对照分别降低了73.13%和50.46%。镉、铜胁迫后薄皮甜瓜‘IVF10’的根尖数分别为对照的17%和52%,厚皮甜瓜‘IVF24’的根尖数分别为对照的46%和55%。幼苗受镉胁迫7d后,薄皮甜瓜‘IVF10’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增加了9.52%和153.85%,地上部分植株茎粗、株高较对照降低了9.45%、30.48%;厚皮甜瓜‘IVF24’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6.90%、2.21%、5.23%和81.49%,地上部分植株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比对照降低了8.44%、5.81%和4.82%。铜胁迫7d后,薄皮甜瓜‘IVF10’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脯氨酸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0.53%、147.45%和25.94%,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分的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11.90%、12.27%、30.65%、16.37%和2.82%;厚皮甜瓜‘IVF24’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93.97%、497.96%、6.98%和38.89%,地上部分的茎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7.49%、17.17%、6.67%和6.02%。(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白晓瑛[2](2015)在《外源一氧化氮与水杨酸对黑麦草镉、铜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生产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类产生危害,而镉和铜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经常以复合污染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其治理难度较大。黑麦草是重要的草坪草和牧草,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材料,通过盆栽与液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镉、铜及其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的毒害机理,并探讨了添加外源NO与SA对黑麦草镉铜复合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液培试验中,100和150μM Cd对黑麦草产生了严重的毒害作用,尤其是150μM Cd。镉胁迫通过显着降低叶绿素含量,抑制了Fe,Cu和Zn的吸收,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加活性氧的积累而对黑麦草产生毒害。添加外源NO能够显着缓解镉胁迫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在150μM Cd胁迫下缓解作用较好。外源NO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促进了黑麦草的光合作用;促进了矿质元素的吸收,明显改善了细胞内离子平衡。试验结果还发现:外源NO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O2?-、H2O2和MDA的积累而减轻氧化压力;NO还抑制了镉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运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外源NO通过抑制镉的转运和改善抗氧化系统来减轻氧化压力,缓解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2.液培条件下,不同浓度的SA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的缓解效应不同。添加100,200,300μM的SA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了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转运,减少了H2O2和MDA的累积。添加200μM的SA的缓解效果最好,不仅减少了黑麦草对镉的吸收,还抑制了镉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研究黑麦草地下部和地上部的亚细胞结构发现,添加200μM的SA增加了镉在液泡和细胞壁中的累积使大部分的镉在液泡和细胞壁中,而很小一部分在细胞器中。这些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能够缓解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促进黑麦草的生长。3.液培条件下,镉、铜、尤其是镉铜复合胁迫使黑麦草产生黄化,抑制了黑麦草的生长,增加了黑麦草体内的镉、铜或者镉和铜含量。100μM SNP显着缓解了镉胁迫、铜胁迫,尤其是镉铜复合胁迫。表现在:增加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通过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改善细胞内离子平衡。另外,外源NO抑制了镉和铜的转运。这些结果表明,在复合胁迫下NO的缓解作用可能比同浓度的单一胁迫好。4.盆栽试验中,向生长在镉胁迫土壤中的黑麦草根部供应不同浓度的外源NO,并通过连续割茬的方式研究镉对重金属对不同茬次黑麦草的毒害作用及外源NO的缓解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NP对土壤镉胁迫下黑麦草植株的缓解效果不同,SNP的缓解效应需要适宜的浓度,50-300μM SNP处理,尤其是300μM的SNP,可提高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改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减轻镉引起的氧化伤害,抑制镉从地下部向地上部转移。随着NO浓度的增大,NO的缓解作用降低,在500μM时,缓解效果减弱甚至与镉胁迫一起抑制黑麦草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20)
武慧斌[3](2014)在《CO_2浓度和镉铜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籽粒品质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面积日益扩大。与此同时,伴随全球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日益增加,到2050年,预计大气CO2浓度将升至550μmol·mol-1。研究这些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品质特性的影响,能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生产战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开顶式气室(OTC),以22种水稻为供试材料,在对照CO2浓度(Ambient CO2370μmol·mol-1)和高CO2浓度(Elevated CO2800μmol·mol-1)环境中,设低镉铜污染(Cd1.15mg·kg-1, Cu48.44mg·kg-1)和高镉铜污染(Cd2.39mg·kg-1, Cu148.33mg·kg-1)两个水平,叁次重复,对水稻的生长发育状况、矿质元素吸收利用特征、稻米中的氨基酸组成和蛋白质含量等品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CO2浓度升高促进生物量、株高、穗数、千粒重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加水稻对镉铜胁迫的耐性。低污染水平下粳稻品种的生长发育好于籼稻品种;高污染水平下,籼稻和粳稻之间不再有明显的差异。(2) CO2浓度升高对水稻根系发育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低污染土壤上高CO2浓度显着增加两种水稻根的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在高污染土壤上,r-24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显着增加;r-974只表现为根长和根尖数的增加。(3) CO2浓度升高后,低污染土壤上水稻各部分(根、茎、叶、籽粒)铜含量普遍下降,镉含量普遍增加,各器官中镉铜的升降幅度在品种间的差异较大。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低污染土壤上所有供试水稻品种的HQ-Cu均小于1;在高污染土壤上只有1个品种的HQ-Cu显着大于1,并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进一步增加了HQ-Cu值。在低污染土壤有15%的水稻品种HQ-Cd显着大于1,并随着CO2浓度升高其HQ-Cd值增大;在高污染土壤上有30%的水稻品种HQ-Cd显着大于1,但CO2浓度升高没有显着增加HQ-Cd值。可见,在重金属污染农田中,镉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明显高于Cu,CO2浓度升高会增加低污染农田中镉的潜在风险。(4) CO2浓度升高普遍降低了不同土壤水平水稻籽粒中的N、K、S、Mn、P、Mg、Fe含量,而Ca、Zn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差异。在两个污染水平上,同一品种对各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与污染水平之间的一致性较小。(5)大气CO2浓度升高普遍降低了20种水稻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污染土壤上籽粒蛋白质含量降幅0.3%-13.1%;低污染土壤上,除了个别品种,粳稻和籼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也呈下降变化,降幅0.3%-16.1%。高CO2浓度降低了多数水稻品种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但降幅在不同品种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4-06-01)
周怡[4](2014)在《银合欢在镉、铜胁迫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但已筛选出的部分富集植物存在生物量小、生长缓慢等问题。为选择更为适合的植物修复材料,本文以银合欢(Leucaena glauca L.)为试验材料,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研究银合欢在重金属镉、铜胁迫下的耐性、富集特征和修复潜力,并探讨其根际与非根际土下全氮含量的变化趋势。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银合欢对重金属镉(Cd)表现出较强的耐性。银合欢的株高、根长及生物量均随Cd浓度的增加呈线性显着增加(P<0.05);不同Cd浓度处理下,其株高、根长及生物量都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Cd胁迫下,银合欢的光合参数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都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银合欢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均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拟合二次方程的方式和线性增加(P<0.05)。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银合欢叶片的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不明显,但其根的含量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银合欢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Cd处理浓度增加的变化趋势与其GSH一致。银合欢叶片与根的可溶性蛋白(SP)含量在Cd的各处理水平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银合欢对Cd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银合欢根部和地上部的Cd含量和累积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线性极显着增加(P<0.001)。在Cd浓度为120 mg kg-1时,银合欢地上部的Cd含量和累积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7.79 mg kg-1和1476.33 μg plant-1。其地上部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20-3.01和1.62-2.98。(2)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银合欢对重金属铜(Cu)表现出较强的耐性。银合欢的株高、根长及生物量均随Cu浓度的增加也呈现拟合二次、叁次方程的显着增加(P<0.05)。银合欢的各光合参数均随着Cu浓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银合欢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与在Cd胁迫下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Cu胁迫下,银合欢根与叶片的GSH含量均随着Cu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叶片的MDA含量在Cu的各浓度处理间的变化趋势与在Cd胁迫下相似。在盆栽试验条件下,银合欢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在Cd浓度为1000mgkg-1时,银合欢地上部的Cu含量和累积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4.58 mg kg-1和1231.68 μg plant-1。其地上部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02-0.32和1.33-2.73。(3)小区试验表明,银合欢对Cd、Cu混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银合欢在小区试验条件下生长旺盛,未表现出受Cd、Cu胁迫的毒害症状,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Cu累积量分别达到了846.06 μg plant-1、111.77 μg plant-1和5667.49μg plant-1、2734.41 μg plant-1。(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刘健宏[5](2014)在《两种桉树在镉、铜、铅和锌胁迫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速生性植物用于植物修复可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率。本文以两种速生桉树纯巨5号和广林9号为实验材料,通过土壤盆栽梯度试验、小区试验以及野外矿区试验,研究两种桉树在重金属镉、铜、铅和锌胁迫下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以及各器官的重金属含量和累积量,探讨两种桉树对重金属镉、铜、铅和锌胁迫的耐性、富集特征和修复潜力。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试验条件下,两种桉树对重金属Cd、Cu、Pb和Zn都具有较强耐性。两种桉树的株高、根长都随Cd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根和地上部的生物量都与Cd处理浓度之间呈现极显着的线性关系(P<0.001)。而在Cu、Pb、Zn胁迫下,其株高、根长、各生物量指标以及光合参数都明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两种桉树在四种金属胁迫下,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总体上都表现出了低促高抑的现象,而其可溶性蛋白(SP)含量则随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盆栽试验条件下,纯巨5号和广林9号对Cd和Pb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广林9号对Cu和Zn只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两种桉树根和地上部对Cd、Cu、Pb和Zn的含量和累积量随其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直线极显着增加或者二次项关系(P<0.001)。两种桉树对低浓度Cd、Cu和Pb的富集和迁移能力较强,对高浓度Zn的富集和迁移能力较强。在Cd最高处理浓度120 mgkg-1时,两种桉树地上部的Cd含量和累积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5.93 mg kg-1、13.31 mg kg-1和1005.66μg pot-1、721.17 μg pot-1。其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16-1.18、0.13-1.00和0.27-0.73、0.35-1.00。在Pb处理浓度1200 mg kg-1和600 mg kg-1时,其地上部的Pb含量和累积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275.20 mg kg-1、243.00 mg kg-1和12.10 mg pot-1、7.86 mg pot-1。其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36-0.87、0.40-0.88和0.10-0.63、0.09-0.65。在Cu处理下,广林9号地上部含量和累积量最高值分别为60.65 mg kg-1和1.08 mg pot-1。其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分别为0.06-0.30和0.21-0.48。在Zn最高处理浓度1500 mg kg-1时,其地上部Zn含量和累积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02.99 mg kg-1、27.66 mg pot-1。其地上部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分别为0.25-0.61和0.45-0.75。(2)小区实验表明,纯巨5号和广林9号对Cd、Cu、Pb和Zn混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修复能力。两种桉树在小区条件下生长良好,未出现典型的重金属胁迫的毒害症,地上部生物量最大达到了858.70 g。其地上部Cd、Cu、Pb和Zn累积量分别达到了2.24 mg、6.03 mg、13.60 mg、25.50 mg和2.52 mg、6.95 mg、15.44 mg、29.18mg。(3)纯巨5号和广林9号能够适应恶劣的矿山环境,具有较强的修复潜力。广林9号能适应土壤贫瘠的矿区修复,而纯巨5号能适应气温较低的矿区修复。(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穆彦彤[6](2013)在《镉、铜和磷胁迫下水麻生理特性和富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四川荥经县宝峰铜矿区的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 C. J. Chen)在单金属镉(Cd)、铜(Cu)和营养元素磷(P)胁迫条件下的耐性以及富集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在镉处理下水麻生长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但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水麻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和光合、蒸腾指标均随Cd处理浓度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水麻根长、株高和生物量均在Cd处理浓度为60mg/kg时开始降低,而光合、蒸腾指标均在镉浓度为60mg/kg时达到最大值。水麻叶片和根系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GSH)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也随着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水麻叶片和根系中Cd含量和累积量均随着Cd处理浓度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浓度为90~150mg/kg时水麻地上部和根部含量开始超过100mg/kg,地上部和根部Cd的累积量均在120mg/kg处理水平时最高,为4021.90μg/pot和1757.13μg/pot。水麻地上部富集系数在Cd处理浓度为5.30~90mg/kg时大于1,迁移系数在30、60mg/kg处理水平上大于1。(2)铜处理对水麻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富集能力随着铜处理浓度上升而不断增强。水麻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光合和蒸腾作用都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根长在Cu处理浓度为900mg/kg时开始下降,而株高、生物量在600mg/kg处理水平时开始降低,光合、蒸腾指标的减弱转折点则为1200mg/kg。在Cu处理水平下,水麻叶片和根系中的POD、CAT活性以及GSH、SP含量也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水麻对Cu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Cu含量随Cu处理的增加而不断升高,根部含量大于地上部含量。水麻地上部和根部的累积量的最大值分别为396.93μg/pot和397.48μg/pot。水麻的富集系数和迁移系数均未大于1。(3)水麻在磷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富集能力随着处理浓度上升而先增加后降低。水麻的根长、生物量和光合、蒸腾作用指标都随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株高则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递增。植株根长和叶片胞间CO2浓度在P处理浓度为35mg/kg时开始下降,株高在40mg/kg处理时最大,为58.33cm,水麻根部生物量和叶片中的气孔导度在30mg/kg处理时开始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在35mg/kg处理时达到最大值16.54g,光合和蒸腾速率的减弱转折点为25mg/kg。在磷处理下,水麻叶片和根系中的POD和CAT活性、GSH和SP含量也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水麻地上部和根部的P含量和累积量都随P处理浓度的升高而表现出先增后降的规律,且地上部的含量和累积量均大于根部的。地上部含量最高为7.57g/kg,累积量最大为103.77g/pot。水麻地上部富集系数为0.18~0.65,迁移系数均超过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评价阈值1.0,说明水麻能吸收一部分土壤中过剩的磷,并具有较强的转运能力将磷从根部转运至地上部。综上所述,水麻对镉、铜和磷具有一定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对镉、铜和磷胁迫的土壤修复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孟晓林[7](2013)在《镉、铜分别胁迫虾夷扇贝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渐严重的海洋污染给虾夷扇贝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生物毒素和持久有机污染物等蓄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基因组信息资源的缺乏,对于各类海洋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对虾夷扇贝毒性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相对比较匮乏。本研究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分别研究了重金属镉(Cd)、铜(Cu)在虾夷扇贝鳃、消化腺组织内的蓄积规律;镉、铜对虾夷扇贝鳃、消化腺组织内SOD、CAT、GPx酶活性的影响;成体虾夷扇贝的全转录组测序及在镉、铜分别胁迫条件下,虾夷扇贝鳃、消化腺组织基因差异表达谱等。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镉在虾夷扇贝鳃和消化腺两组织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累积量与胁迫的剂量呈现出线性相关性,同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蓄积量表现出曲线变化规律。两组织中最大Cd蓄积分别出现在10d,0.20mg/L胁迫组(鳃,134.20μg/g)和14d,0.10mg/L胁迫组(消化腺,109.20μg/g)。鳃组织中镉的蓄积量要高于消化腺组织,其相对为虾夷扇贝镉的主要富集组织。2.研究了铜在虾夷扇贝鳃、消化腺两组织中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0.025mg/L胁迫组在鳃中最高累积出现在14d(347.55μg/g),0.05mg/L、0.10mg/L胁迫组最高累积均出现在6d,分别为340.72μg/g和302.30μg/g。除0.025mg/L胁迫组外,整体随时间呈曲线变化关系。消化腺组织中,0.10mg/L胁迫组铜累积随时间呈线性关系,最高累积出现在14(d60.88μg/g),而0.025mg/L与0.05mg/L组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曲线变化关系。分析表明,鳃是虾夷扇贝铜的主要蓄积部位。消化腺组织对铜的累积不存在浓度依赖性关系,对高铜胁迫累积反应较为敏感。3.研究了镉胁迫对虾夷扇贝两组织的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鳃、消化腺组织内SOD、CAT、GPx活性基本呈现峰值分布。两组织中,0.10mg/L、0.20mg/L胁迫组SOD活性均在胁迫1d时达到最大值,而0.05mg/L胁迫组峰值均出现在3d。对CAT活性研究表明,鳃组织各胁迫浓度组变化趋势与SOD一致,而消化腺组织则随胁迫浓度增加,最高活性分别出现在10d、6d和1d。对GPx活性研究表明,鳃组织中随胁迫浓度升高,活性最高值分别出现在6d、3d和1d,消化腺组织则分别在3d和1d达到最高。SOD是镉胁迫下虾夷扇贝鳃组织内的主要抗氧化酶,而CAT是消化腺组织在镉胁迫条件下的主要抗氧化酶。4.研究了不同铜胁迫浓度对虾夷扇贝两种组织的主要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鳃组织各抗氧化酶在胁迫期内均被显着性抑制。消化腺组织中,除0.05mg/L胁迫组对GPx酶活性24h时显着抑制外,0.025mg/L、0.05mg/L胁迫浓度在24h内均可诱导抗氧化酶显着表达,但随胁迫期的延长逐渐降低。0.10mg/L胁迫组各酶活性在胁迫期内显着性抑制。与镉对虾夷扇贝的毒性相比,铜的毒性作用更强,对虾夷扇贝抗氧化防御系统的破坏性更大。5.通过RNA-Seq技术,对成体虾夷扇贝鳃、消化腺、性腺、闭壳肌、外套膜、肾脏及内脏团组织混合样本进行了全转录组分析,共产生194,839条非冗余读段,其中14,240条读段获得了明确功能注释。同时基于GO分析获得了721个与刺激反应(response to stimulus)相关的转录本。通过KEGG分析,获得了251个包含在13个免疫通路中的转录本。6.对虾夷扇贝镉胁迫条件下的鳃、消化腺组织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研究。鳃组织中共确认了7,556个显着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673个基因上调,3,883个基因下调。消化腺组织中共发现3,0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627个,下调基因1,375个。通过代谢通路富集性分析确认了大量与环境胁迫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7.对虾夷扇贝铜胁迫条件下的鳃、消化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研究。鳃组织中共确认3,459个显着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12个基因上调,2,237个基因下调。消化腺组织中共确认1,71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41个,下调基因877个。通过GO富集性分析,发现了大量铜胁迫条件下与化学物质刺激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转录本。通过KEGG富集性分析,确认了许多虾夷扇贝在受到铜胁迫时免疫系统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本研究初步了解了镉、铜对虾夷扇贝的分子毒性作用机制,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洋污染物对虾夷扇贝的毒性作用机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虾夷扇贝的全转录组测序数据极大程度的丰富虾夷扇贝序列数据库,筛选得到的敏感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构建虾夷扇贝养殖预警预报体系平台,以期为我国虾夷扇贝的健康、安全养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3-05-01)
赵晓辉,徐正进,刘宛,王鹤潼,李照令[8](2013)在《镉、铜胁迫下拟南芥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浓度Cd、Cu胁迫下拟南芥幼苗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和状态变化。[方法]以0、0.5和5.0 mg/L Cd2+、0.5和5.0 mg/L Cu2+处理21 d的拟南芥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分析。[结果]0、0.5 mg/L Cd2+、5.0 mg/L Cd2+、0.5 mg/L Cu2+和5.0 mg/L Cu2+处理组DNA的MSAP比率分别为30.2%、34.7%、41.0%、33.9%、39.2%。0.5 mg/L Cd2+、5.0 mg/L Cd2+、0.5 mg/L Cu2+、5.0 mg/L Cu2+处理组的DNA甲基化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6%、13.2%、2.4%、11.2%。[结论]Cd、Cu胁迫下拟南芥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增加及DNA甲基化多态性的提高与Cd、Cu处理浓度呈显着正相关,且Cd对DNA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改变的作用大于Cu。(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朱广慧,唐蓉,高莉,倪红莲[9](2011)在《镉、铜胁迫对路易斯安娜鸢尾生理生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Cd、Cu胁迫对路易斯安娜鸢尾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d、Cu胁迫下,路易斯安娜鸢尾幼苗生长缓慢,地上、地下干重下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植株叶片的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均随处理浓度、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1年24期)
王琼瑶[10](2011)在《镉、铜、铅胁迫下蒲儿跟生理特性和富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修复植物筛选是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难点及前沿。通过对雅安市宝峰铜矿区的土壤和植物进行调查采样,选取蒲儿根作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模拟试验,分析蒲儿根在镉、铜、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对重金属吸收累积情况以及动力学吸收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进一步研究在镉、铜、铅胁迫下蒲儿根的生理特性和富集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在Cd处理下蒲儿根生长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从吸收累积量来看蒲儿根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当Cd处理浓度≤30 mg kg-1时,其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组,而Cd处理浓度为60 mg kg-1时,蒲儿根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呈不断降低趋势。叶绿素受Cd抑制作用较显着,其总含量与处理浓度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r=-0.871**。蒲儿根叶片和根系中的SOD活性在Cd处理下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叶片中CAT活性随Cd处理浓度增加而不断增强,而根系中的CAT的活性都随着Cd处理浓度的上升而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减弱转折点的Cd处理浓度为1200mg kg-1;蒲儿根叶片和根系中POD随着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减弱转折点的Cd处理浓度分别为1500 mg kg-1、1200 mg kg-1。随着Cd处理浓度的上升,蒲儿根对Cd的吸收含量不断增加,而Cd的累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浓度为90 mg kg-1时蒲儿根地上部Cd的累积量最高,为41.10μg/株。蒲儿根地上部Cd最高含量为326.21mg kg-1,在Cd处理水平下富集系数均大于1。蒲儿根对Cd的动力学吸收累积量与采样时间呈显着正相关:综合考虑含量与累积量,筛选出Cd污染土壤修复的最佳采样时间大约为60~70天。(2)Cu处理对蒲儿根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蒲儿根对Cu的富集能力随着处理浓度上升而不断增强。蒲儿根的根长、生物量、叶绿素都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而株高在低浓度处理下呈上升趋势,在Cu处理浓度为1200 mg kg-1时开始下降,并低于对照。在Cu处理水平下,蒲儿根叶片和根系中的SOD活性不断增强;叶片和根系中的CAT活性在Cu处理水平下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减弱转折点Cu处理浓度分别为1500 mg kg-1、900mgkg-1;叶片和根系中的POD活性在Cu处理水平下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减弱转折点Cu处理浓度分别为900mg kg-1、1200 mg kg-1。蒲儿根对Cu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在处理浓度为1800 mg kg-1时,地上部Cu含量最高,为1097.35 mg kg-1,Cu累积量也最高,为1.21mg/株,其迁移系数大于1。蒲儿根对Cu的动力学吸收累积量与采样时间呈显着正相关:综合考虑含量与累积量,筛选出Cu污染土壤修复的最佳采样时间大于等于70天。(3)在Pb处理下蒲儿根的生长受到显着抑制作用,而蒲儿根对Pb的富集能力随着处理浓度上升而不断增强。蒲儿根的根长、生物量、叶绿素均随着Pb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而株高在低浓度处理下呈上升趋势,在Pb处理浓度为1200 mg kg-1时株高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在Pb处理下,蒲儿根叶片和根系中的SOD活性均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叶片中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而除在1200 mg kg-1处理水平下根系中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叶片和根系中CAT活性在Pb处理下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减弱转折点的Pb处理浓度分别为900mg kg-1、1200 mg kg-1;叶片和根系中POD随着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活性减弱转折点的Pb处理浓度分别为1200 mg kg-1、1500 mg kg-1,处理后叶片中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蒲儿根对Pb具有较强的富集性。地上部Pb含量最高为1463.86 mg kg-1.在处理浓度为1200 mg kg-1时,地上部Pb含量为1179.77 mgkg-1,累积量为最高7.09 mg/株,在该处理水平下其迁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说明蒲儿根是Pb的富集植物。蒲儿根对Pb的动力学吸收累积量与采样时间呈显着正相关:综合考虑含量与累积量,筛选出Pb污染土壤修复的最佳采样时间大于等于70天。(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镉铜胁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工业生产进程的加速,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类产生危害,而镉和铜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经常以复合污染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其治理难度较大。黑麦草是重要的草坪草和牧草,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材料,通过盆栽与液培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镉、铜及其复合污染对黑麦草的毒害机理,并探讨了添加外源NO与SA对黑麦草镉铜复合胁迫的缓解效应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液培试验中,100和150μM Cd对黑麦草产生了严重的毒害作用,尤其是150μM Cd。镉胁迫通过显着降低叶绿素含量,抑制了Fe,Cu和Zn的吸收,影响抗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加活性氧的积累而对黑麦草产生毒害。添加外源NO能够显着缓解镉胁迫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在150μM Cd胁迫下缓解作用较好。外源NO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促进了黑麦草的光合作用;促进了矿质元素的吸收,明显改善了细胞内离子平衡。试验结果还发现:外源NO通过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O2?-、H2O2和MDA的积累而减轻氧化压力;NO还抑制了镉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运输。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外源NO通过抑制镉的转运和改善抗氧化系统来减轻氧化压力,缓解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2.液培条件下,不同浓度的SA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的缓解效应不同。添加100,200,300μM的SA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了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转运,减少了H2O2和MDA的累积。添加200μM的SA的缓解效果最好,不仅减少了黑麦草对镉的吸收,还抑制了镉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研究黑麦草地下部和地上部的亚细胞结构发现,添加200μM的SA增加了镉在液泡和细胞壁中的累积使大部分的镉在液泡和细胞壁中,而很小一部分在细胞器中。这些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能够缓解镉对黑麦草的毒害作用,促进黑麦草的生长。3.液培条件下,镉、铜、尤其是镉铜复合胁迫使黑麦草产生黄化,抑制了黑麦草的生长,增加了黑麦草体内的镉、铜或者镉和铜含量。100μM SNP显着缓解了镉胁迫、铜胁迫,尤其是镉铜复合胁迫。表现在:增加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植株生长。通过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改善细胞内离子平衡。另外,外源NO抑制了镉和铜的转运。这些结果表明,在复合胁迫下NO的缓解作用可能比同浓度的单一胁迫好。4.盆栽试验中,向生长在镉胁迫土壤中的黑麦草根部供应不同浓度的外源NO,并通过连续割茬的方式研究镉对重金属对不同茬次黑麦草的毒害作用及外源NO的缓解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NP对土壤镉胁迫下黑麦草植株的缓解效果不同,SNP的缓解效应需要适宜的浓度,50-300μM SNP处理,尤其是300μM的SNP,可提高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改善抗氧化酶活性,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减轻镉引起的氧化伤害,抑制镉从地下部向地上部转移。随着NO浓度的增大,NO的缓解作用降低,在500μM时,缓解效果减弱甚至与镉胁迫一起抑制黑麦草的生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镉铜胁迫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静如,胡志程,张爱爱,郑婧,王怀松.镉铜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白晓瑛.外源一氧化氮与水杨酸对黑麦草镉、铜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3].武慧斌.CO_2浓度和镉铜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籽粒品质特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4].周怡.银合欢在镉、铜胁迫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
[5].刘健宏.两种桉树在镉、铜、铅和锌胁迫下的耐性和富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
[6].穆彦彤.镉、铜和磷胁迫下水麻生理特性和富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7].孟晓林.镉、铜分别胁迫虾夷扇贝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8].赵晓辉,徐正进,刘宛,王鹤潼,李照令.镉、铜胁迫下拟南芥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
[9].朱广慧,唐蓉,高莉,倪红莲.镉、铜胁迫对路易斯安娜鸢尾生理生化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
[10].王琼瑶.镉、铜、铅胁迫下蒲儿跟生理特性和富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