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尔图论文-王梓桐,王行军,刘海鹏,王根厚,张正平

包尔图论文-王梓桐,王行军,刘海鹏,王根厚,张正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包尔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山岩体,岩浆混合,I型花岗岩,同碰撞

包尔图论文文献综述

王梓桐,王行军,刘海鹏,王根厚,张正平[1](2018)在《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红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山岩体出露于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是一个由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正长花岗岩构成的侵入体,其中富含暗色矿物包体。暗色包体多呈浑圆形,与寄主岩的界线通常清晰、截然,并与寄主岩石的粗大斑晶斜切,多含有寄主岩石的钾长石捕虏晶,显示出了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说明其岩浆来自壳幔混源。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山岩体侵入岩为I型花岗岩,投图结果表明其形成于同碰撞环境,同位素测年显示其形成于早二迭世。红山岩体是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中朝板块两大板块碰撞造山的产物,其岩浆来源较深,且具不同来源岩浆混合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海军,荆德龙,汪帮耀[2](2014)在《新疆包尔图铜矿赋矿变质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尔图铜矿位于和硕县乌什塔拉北山区包尔图至库米什断裂带附近,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艾木太乌拉短轴背斜轴部附近的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Chxn)变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本亚组地层自背斜轴部向两翼由角闪岩相逐步过渡到绿片岩相。矿区内的变质岩既具有中酸性火山岩类岩石化学的特点又具有沉积成因岩石化学的特点,为沉积岩与火成岩过渡类型。矿区内变质岩的地层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应为一套海相中酸性、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研究区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后期又迭加有动力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对该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地质》期刊2014年02期)

王行军,王根厚,专少鹏,徐旭明,李广栋[3](2012)在《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地处中天山中段,花岗岩十分发育。包尔图北侧的乌苏通沟岩体属于北天山,为一套中酸性侵入岩,矿物组合显示其为典型的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是洋壳俯冲导致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和上地壳同化混染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358.9±3.5)Ma,说明乌苏通沟岩体形成于泥盆纪末—早石炭世早期,是北天山洋向中天山陆块之下俯冲的产物,且是泥盆纪俯冲事件的最新地质记录。包尔图南侧的红山岩体属于南天山,是一套酸性侵入岩,矿物共生组合显示出钙碱性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岩相学特征显示岩浆混合的典型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Ta、Nb不同程度的贫化,说明该侵入体是陆壳增厚的产物,代表了一次重要的陆壳垂直生长事件,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为(295.8±1.2)Ma,说明红山岩体侵位于石炭纪末—早二迭世早期。包尔图一带花岗岩分别记录了南、北天山2次重要的地质事件,为研究天山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2年08期)

张永平[4](2012)在《新疆包尔图铜矿控矿构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尔图铜矿床位于南天山库米什洋盆俯冲变质带的边缘,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围岩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其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特征:∑REE较高,LREE/HREE=2.46~16.86,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且轻稀土相对富集,负铕异常,配分模式曲线向右倾斜。矿石的∑REE相对较低,LREE/HREE=0.06~0.97,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重稀土相对富集,配分曲线向左倾斜,与混合岩脉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指示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能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包尔图铜矿床为变质热液型铜矿床。(本文来源于《科技促进发展》期刊2012年s1期)

王建中,钱壮志,李元元,孙涛,柳世强[5](2012)在《新疆包尔图铜矿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构造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区域地质背景南天山与塔里木北缘的交汇地带,是研究南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的重要部位。包尔图铜矿位于新疆和硕县北部,艾木太乌拉铁、铜、铅、石棉成矿远景区内。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南天山与西天山接触带的东段。以乌瓦门—包尔图深大断裂为界,北为西天山那拉提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带,南为南天山哈(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2年S1期)

张永平[6](2012)在《新疆包尔图铜矿矿床地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包尔图铜矿分为16、18、23、33和34号铜矿体。18号矿体受两条左型平移张性正断层破碎蚀变带带控制。34和16号铜矿受矿区中东部背斜轴及南冀一带叁条右型平移张性正断层破碎蚀变带控制。23号铜矿分布在中区西部背斜轴附近,规模小,矿化弱,明显受近南北向张性裂隙带控制。33号铜矿处于东部背斜轴南冀F8北东向张性裂隙带中,地表矿化不连续,但局部矿化较强。总体上铜矿石品位介于0.20%~3.25%,矿体受艾木太乌拉短轴背斜控制。(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2年08期)

庞绪成,朱浩锋,胡瑞忠,宗静[7](2010)在《新疆包尔图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尔图铜矿床位于南天山库米什洋盆俯冲变质带的边缘,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围岩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其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特征:∑REE较高,LREE/HREE=2.46~16.86,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且轻稀土相对富集,负铕异常,配分模式曲线向右倾斜。矿石的∑REE相对较低,LREE/HREE=0.06~0.97,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重稀土相对富集,配分曲线向左倾斜,与混合岩脉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指示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能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包尔图铜矿床为变质热液型铜矿床。(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0年06期)

朱浩锋[8](2010)在《新疆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包尔图铜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乌瓦门—包尔图大断裂南侧,矿床研究程度很低。通过野外勘查、常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运用灰色模型预测了深部成矿远景,取得主要成果如下: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赋存于千枚岩、黑云斜长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一变质岩系中,由叁个矿体组成。矿体主要呈脉状,长约100m~670m,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石品位为0.23%~6.08%。矿化阶段主要分为石英脉阶段、硫化物―石英脉阶段、石英―碳酸岩脉阶段。地球化学特征:矿石∑REE值相对变化较大(∑REE=2.1ppm~139.6ppm),LREE/HREE=0.06~0.97,轻重稀土分异明显,重稀土相对富集。配分曲线属左倾型,与混合岩脉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显示成矿过程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通过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分析,研究区内混合岩脉体特征点大部分都落在与板块碰撞有关的火山岛弧环境内,从而推断包尔图铜矿床成因类型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变质热液型铜矿床。深部预测:通过建立矿石品位灰色模型,预测18-4号矿体向深部延伸,品位逐步变大。该预测成果为矿床的深部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6)

李元元[9](2009)在《新疆和硕县包尔图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尔图铜矿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南天山与中天山接触带的东段,乌瓦门-包尔图大断裂南侧,分布于艾木太乌拉背斜核部的一套变质岩中,是南天山-哈尔克-库米什金、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主要成矿区之一。本文对该矿床基础地质特征和岩石学、矿床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根据岩石变质程度和变质类型,初步提出矿区上志留-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第一亚组的第一岩性段(Mi)和第二岩性段(Gn)的混合花岗岩、花岗质混合岩以及斜长片麻岩、角闪片麻岩应归为元古界星星峡群。(2)矿区出露的变质岩主要为副变质岩,少量正变质岩,其原岩为沉积岩及少量火山岩;在不同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大部分样品均落在大陆岛弧区内,说明包尔图铜矿的赋矿围岩形成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3)通过岩/矿石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包尔图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与混合花岗岩有关。(4)包尔图铜矿目前已经发现六个铜矿化带31条铜矿化体,现发现的各个矿体规模虽都较小,但从成矿条件、区域成矿显示、区域构造背景及矿区勘查现状等分析,该区铜矿有一定的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05-13)

王钦军,蔺启忠[10](2006)在《包尔图地区Aster遥感岩性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光谱排序编码法的原理并对其进行精度验证:在14种矿物的56个样品中最高精度为100%,最低为57%,平均为79.4%;分别提取包尔图地区以方解石、Al-OH+Mg-OH和石英为主的岩石分布状况,与该区地质图对比结果表明,其分布与实际情况大体相同,从而证实了光谱排序编码法的目标提取能力。(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06年02期)

包尔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包尔图铜矿位于和硕县乌什塔拉北山区包尔图至库米什断裂带附近,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艾木太乌拉短轴背斜轴部附近的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群(Chxn)变质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本亚组地层自背斜轴部向两翼由角闪岩相逐步过渡到绿片岩相。矿区内的变质岩既具有中酸性火山岩类岩石化学的特点又具有沉积成因岩石化学的特点,为沉积岩与火成岩过渡类型。矿区内变质岩的地层学、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应为一套海相中酸性、基性火山碎屑岩建造。研究区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后期又迭加有动力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对该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尔图论文参考文献

[1].王梓桐,王行军,刘海鹏,王根厚,张正平.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红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讨论[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8

[2].张海军,荆德龙,汪帮耀.新疆包尔图铜矿赋矿变质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西北地质.2014

[3].王行军,王根厚,专少鹏,徐旭明,李广栋.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一带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2

[4].张永平.新疆包尔图铜矿控矿构造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2012

[5].王建中,钱壮志,李元元,孙涛,柳世强.新疆包尔图铜矿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其构造环境分析[J].矿床地质.2012

[6].张永平.新疆包尔图铜矿矿床地质特征[J].科技传播.2012

[7].庞绪成,朱浩锋,胡瑞忠,宗静.新疆包尔图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地质.2010

[8].朱浩锋.新疆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

[9].李元元.新疆和硕县包尔图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D].长安大学.2009

[10].王钦军,蔺启忠.包尔图地区Aster遥感岩性提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

标签:;  ;  ;  ;  

包尔图论文-王梓桐,王行军,刘海鹏,王根厚,张正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