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核仁油论文-张小东,高永生,朱丽云,宋林珍,李素芳

杨梅核仁油论文-张小东,高永生,朱丽云,宋林珍,李素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杨梅核仁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梅核仁油,抗氧化,降血脂,不饱和脂肪酸

杨梅核仁油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东,高永生,朱丽云,宋林珍,李素芳[1](2018)在《杨梅核仁油的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其降血脂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和利用杨梅核仁资源,对杨梅核仁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以及抗氧化和降血脂等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梅核仁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8.18%和35.99%,占脂肪酸总量的84%以上。酸价为0.39mg KOH/g,过氧化值为0.025mmol/kg,符合优质食用油标准;杨梅核仁油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核仁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IC_(50)为10.09mg/m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杨梅核仁油以高剂量(5g/kg·bw)灌胃处理6周后小鼠的甘油叁酯(TG)和总胆固醇(TC)分别为1.04 mmol/L和2.75mmol/L,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有所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着升高(p<0.05),表现出较好的血脂水平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果树》期刊2018年02期)

李罗明,黄亚芳,李宗军,赵琳,李珂[2](2016)在《响应面法优化杨梅核仁油浸提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木洞杨梅核仁油浸提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及浸提温度等3个因素对杨梅核仁得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 h 20 min、料液比1∶7.5(m/V)、浸提温度48.5℃,此条件下的杨梅核仁油得油率高达62.52%,即提取率为93.31%。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6.49%,其中油酸的质量分数达47.9%,亚油酸质量分数达到37.3%,且含有少量亚麻酸(0.12%)、花生一烯酸(0.29%)、棕榈一烯酸(0.88%),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黄亚芳,李罗明,李俊杰,李珂[3](2016)在《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和全因子试验设计,探究单一酶和复合酶用于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效果,优选确定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酶制剂为纤维素酶。采用正交试验对酶法水解提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获得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酶解温度50℃、pH 4.8、酶解时间2.5 h、料液比1∶4(g/mL),该条件下的得油率为33.95%,提取率为50.67%。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7.22%,其中油酸含量达50.31%,亚油酸含量达到36.64%,亚麻酸含量为0.27%。(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12期)

黄亚芳[4](2015)在《杨梅核仁油的提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梅核是杨梅酒与饮料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占杨梅鲜果的10%左右,核仁占杨梅核重量的11.40-17.86%,富含粗纤维、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利用成分。本试验利用机械挤压破壳原理,设计对辊破壳机获得杨梅核仁,优化破壳工艺。对杨梅核仁的基本成分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有机溶剂浸出法与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中的油脂,以得油率为响应值优化各自提取工艺。对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浸出法及水酶法叁种方法提取所得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比较。具体结果如下:1.对杨梅核的破壳设备及工艺进行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齿型对辊破壳机进行破壳工艺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核的最佳破壳条件为:对辊机破壳转速为120 r/min:一级杨梅核采用的破壳辊间距为6.5 mm,其破壳率可达98.75%,实际得仁率为11.62%;二级杨梅核采用的破壳辊间距为3.5 mm,其破壳率可达95.98%,实际得仁率为11.21%;叁级杨梅核采用的破壳辊间距也为3.5 mm,其破壳率为90.80%,实际得仁率为9.91%。统计可得杨梅核总体破壳率高达96.16%,总得仁率为11.14%,即杨梅核仁的利用率可达92.83%以上。2.利用康卫氏皿扩散法测定杨梅核仁的水分活度,通过分析水分活度与原料内部各种生化反应之间的关系,确定杨梅核仁的储藏水分;并对杨梅核仁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分、总糖)、总酚进行了检测分析,为杨梅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杨梅核仁富含油脂,提取油脂之后,还可以作为一种蛋白资源来开发利用,可成为一种食品新资源。3.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木洞杨梅核仁油浸提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及浸提温度等叁个因素对杨梅核仁得油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的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 h 20 min、料液比1:7.5(m/v)、浸提温度48.5℃,此条件下的杨梅核仁油得油率高达62.52%,即提取率为93.31%。4.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了酶制剂为纤维素酶,也同时探究了复合酶对本实验原料杨梅核仁的酶解效果,试验证明单酶的效果更好。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对杨梅核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最优工艺为:酶制剂为纤维素酶、酶解温度50℃、pH值4.8,酶的添加量2%、酶解时间2.5 h和酶解料液比1:4(m/v),该条件下杨梅核仁的得油率为33.95%,即提取率为50.67%。5.试验对不同方法提取的杨梅核仁油的过氧化值、酸价、烟点等理化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浸出法及水酶法叁种提取工艺所得油品质较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6%以上,与橄榄油(83.78%)、茶油(90.47%)相近;其中油酸的质量分数达49.01%以上,亚油酸含量达到36.64%,且含有少量亚麻,是一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的小物种油。(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苗苗,石梦,易翠平[5](2015)在《精炼杨梅核仁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杨梅核仁毛油进行了精炼,并测定其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精炼后的杨梅核仁油酸价为0.80 mg KOH/g,过氧化值为0.024 g/100g。气相色谱法分析表明,杨梅核仁油含有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达29.05%,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8,11-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叁烯酸)含量占总量的77%左右。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组成。(本文来源于《粮食科技与经济》期刊2015年02期)

林弈琪,陆艇,王超,余学军,王道勇[6](2014)在《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杨梅核仁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种类、酶添加量、酶解时间以及料液比对杨梅核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6,酸性蛋白酶添加量1.0%,酶解时间3 h。在最佳条件下,杨梅核仁油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9.0%。(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4年05期)

陈潇逸,王超,张帆,张建国,余学军[7](2013)在《微波预处理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杨梅核仁为原料,先采用微波处理,再用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水解,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制备杨梅核仁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的效果优于蒸汽处理和热水浸泡两种预处理方式;影响纤维素酶和蛋白酶酶解杨梅核仁提取杨梅核仁油的主次因素为:复合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3.5%、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50℃、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总油提取率为53.79%;杨梅核仁油的理化指标符合食用油脂标准;其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7.43%,特别是亚油酸达46.14%,杨梅核仁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徐敏,余陈欢,熊耀康[8](2012)在《杨梅核仁油的GC-MS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杨梅核仁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索式抽提法提取杨梅核仁油,分析其理化指标;并采用GC-MS法,对杨梅核脂肪酸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杨梅核仁得油率为21.54%;杨梅核仁油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11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达40.86%,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8,11-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叁烯酸)含量占总量的80%左右。结论:杨梅核仁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品质优良的油脂。(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2年04期)

胡锡波,熊耀康[9](2010)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杨梅核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时间4因素对杨梅核超临界CO2萃取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杨梅核仁油影响因素次序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分离温度>萃取压力。结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55℃,萃取压力350 Bar(1 Bar=100 kPa),萃取时间3.5 h。此条件下杨梅核仁油得率为17.60%。(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0年36期)

夏其乐,陆胜民,杨颖,陈剑兵,郑美瑜[10](2009)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杨梅核仁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静、动态结合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方案,即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静态萃取60min后动态萃取50min,CO2流量4L/min,杨梅核仁油的得率最高,达41.7%。(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杨梅核仁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木洞杨梅核仁油浸提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及浸提温度等3个因素对杨梅核仁得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根据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 h 20 min、料液比1∶7.5(m/V)、浸提温度48.5℃,此条件下的杨梅核仁油得油率高达62.52%,即提取率为93.31%。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木洞杨梅核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6.49%,其中油酸的质量分数达47.9%,亚油酸质量分数达到37.3%,且含有少量亚麻酸(0.12%)、花生一烯酸(0.29%)、棕榈一烯酸(0.88%),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梅核仁油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小东,高永生,朱丽云,宋林珍,李素芳.杨梅核仁油的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其降血脂功能分析[J].中国南方果树.2018

[2].李罗明,黄亚芳,李宗军,赵琳,李珂.响应面法优化杨梅核仁油浸提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中国粮油学报.2016

[3].黄亚芳,李罗明,李俊杰,李珂.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6

[4].黄亚芳.杨梅核仁油的提取工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

[5].苗苗,石梦,易翠平.精炼杨梅核仁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

[6].林弈琪,陆艇,王超,余学军,王道勇.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条件研究[J].中国油脂.2014

[7].陈潇逸,王超,张帆,张建国,余学军.微波预处理水酶法提取杨梅核仁油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3

[8].徐敏,余陈欢,熊耀康.杨梅核仁油的GC-MS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

[9].胡锡波,熊耀康.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

[10].夏其乐,陆胜民,杨颖,陈剑兵,郑美瑜.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杨梅核仁油的工艺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09

标签:;  ;  ;  ;  

杨梅核仁油论文-张小东,高永生,朱丽云,宋林珍,李素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