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色审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镇江,文化审美研究
绿色审美论文文献综述
孙培华[1](2019)在《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理念与镇江叁山文化审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地处中国东部美丽富饶的长江叁角洲,山水秀美,人杰地灵,有着六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镇江绿水青山和名流大家,造就了自己博大精深的区域文化。(本文来源于《叁江高教》期刊2019年02期)
金云峰,彭茜,沈洁[2](2018)在《海绵城市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环境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要素中感知情感、想象情感、理解情感等的关系,归纳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的一致性,并提出基于人审美认识心理的海绵城市环境建设策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把雨水的资源化管理与人对美的自主追求结合起来,科学解决雨水控制利用的同时,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等方式把人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人的所思所想加以呈现,使海绵城市环境的美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既是表现性的,又是表意性的;既是在场的,又是超越的;最终反应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态智慧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从而实现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地其庇护环境和慰藉心灵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8年04期)
彭松乔[3](2016)在《绿色发展与生态审美双重视角下的“生态人”型塑》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必须造就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主体承担者——"生态人"。从绿色发展和生态审美双重视角来看,"生态人"应该是具备生态整体主义的大爱情怀和囊括宇宙、包揽万物认知气度的时代新人;是充分意识到世间万物内在价值,并超越物我界限,以慈悲情怀善待自然的伦理新人;是超越工业文明,摈弃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并能协和万物成长的文化新人;是有着深厚绿色情怀,并具有国际视野和长远发展眼光,能够弥合民族差异、性别差异,守望相助,自觉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新人。(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牧人[4](2016)在《以高度的文化担当 共筑绿色乌审美好精神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旗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引领社会思潮,以"文化铸魂"工程聚人心、铸和谐、促发展,全面实施铸魂聚力、强基惠民、精品塑造、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人才聚集"六大文化工程",常态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民素质提升工程、乡风文明大行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期刊2016年05期)
牧人[5](2016)在《以高度的文化担当 共筑绿色乌审美好精神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审旗是举世闻名的"河套人"故乡和"独贵龙运动"策源地,也是自治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近年来,乌审旗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文化塑旗"叁大战略,以生态文明改善发展环境,以经济发展增强地区实力,以文化繁荣引领社会风尚。在具体实践中,我旗始终以高度的文化担当,精心构筑大文化格局,成功创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文化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城市""首家中国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城镇"等荣誉称号。(本文来源于《实践(思想理论版)》期刊2016年05期)
杨晨[6](2015)在《绿色生态审美视域下环境艺术设计要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绿色生态的审美观念对现代环境进行自然、和谐、可持续的艺术设计,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推动生态社会建设与社会文明进程。文章针对绿色生态审美视域下的环境设计要素及其施行方案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杨岚[7](2015)在《人类审美生存绿色基石的探寻——评张子程的《自然生态美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子程博士的《自然生态美论》一书于2012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除导论外共分5章,约24万字,是一部绿色的美学着作。本书作者首先提出了自然生态美确立的前提条件,认为人类对自然并没有一个凝固不变的观点,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S卩,从泛神论自然观到现代有机整体自然观的产生,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与此相应,人类的自然美观念也有四种不同的理论形态:泛神自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邵卉芳,周铁锤[8](2013)在《论绿色服饰的传统审美及其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绿色"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并简要论及了绿色的审美变异。最后指出: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审美意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一部色彩史也是一部衡量社会自由开放的社会史,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自由和开放程度。(本文来源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隋丽[9](2011)在《绿色的忧思:生态小说的审美维度与价值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文体的表达,形成了具有生态思想与理念的审美维度和价值范畴,主要表现为自然取向、末世情绪与生态理想;新乡土叙事与空间意象;城乡伦理价值的冲突与迷失;超越种际的道德关怀。(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王志翠[10](2011)在《会展中的绿色设计与审美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应运而生。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世界各国为低碳生活付出的有力行动,作为展示载体的各国展馆的设计,无论是从应用性和技术性上,还是创新性上都尽显绿色设计、体现审美观念。(本文来源于《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期刊2011年03期)
绿色审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环境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要素中感知情感、想象情感、理解情感等的关系,归纳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与人的审美认识心理的一致性,并提出基于人审美认识心理的海绵城市环境建设策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把雨水的资源化管理与人对美的自主追求结合起来,科学解决雨水控制利用的同时,通过空间环境的塑造等方式把人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人的所思所想加以呈现,使海绵城市环境的美既是外在的,又是内在的;既是表现性的,又是表意性的;既是在场的,又是超越的;最终反应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态智慧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从而实现城市作为人的栖居之地其庇护环境和慰藉心灵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色审美论文参考文献
[1].孙培华.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理念与镇江叁山文化审美研究[J].叁江高教.2019
[2].金云峰,彭茜,沈洁.海绵城市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人的审美认识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8
[3].彭松乔.绿色发展与生态审美双重视角下的“生态人”型塑[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牧人.以高度的文化担当共筑绿色乌审美好精神家园[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6
[5].牧人.以高度的文化担当共筑绿色乌审美好精神家园[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
[6].杨晨.绿色生态审美视域下环境艺术设计要素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
[7].杨岚.人类审美生存绿色基石的探寻——评张子程的《自然生态美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8].邵卉芳,周铁锤.论绿色服饰的传统审美及其变异[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9].隋丽.绿色的忧思:生态小说的审美维度与价值范畴[J].大连大学学报.2011
[10].王志翠.会展中的绿色设计与审美体现[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