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币制改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湾,货币改革,运台黄金,美援
币制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汪小平[1](2019)在《过渡货币、黄金与美援:试论国民党退台初期的币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台湾光复,国民政府发行台币取代日据时期的货币。台币(旧)发行主要以法币为储备金,明确为过渡性货币。但由于发行体制的弊端,一开始就严重滥发。法币和金圆券失败后,国民党又无力保证台币发行的独立性而导致崩溃。国民党决定退据台湾,秘密搬运原中央银行黄金作为储备金,推行币制改革。新台币以黄金为本位,虽短暂阻止了恶性通货膨胀,但导致储备黄金日渐消耗殆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决定重启援助国民党,美援也最终取代黄金,支撑了新台币信用。(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段艳[2](2019)在《晚清时期币制改革思想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禁烟失败,货币危机比战前更严重,迫使全国上下继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币制改革。时人纷纷主张"重钱贱银",推行大钱制度,恢复制钱,发行纸币,自铸银元,改铸铜元等。这些币制改革思想是近代中国币制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晚清货币的近代化进程,也加剧了晚清币制的紊乱程度。(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2期)
熊昌锟[3](2019)在《清代币制改革的酝酿与纠葛——以厘定国币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机制标准化的外国银元进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并逐渐向北扩张,长江流域甚至北方商埠、城镇均可见其踪迹。清嘉道年间,清廷内部有关禁止或仿铸洋银的讨论激烈,不过仅流于口舌之争,并未有实质举措。此后,关于存废或仿铸洋银的争论从未停息,及至光绪年间,自铸银元成为共识,广东、湖北等省率先纷纷设局铸币。与此同时,为了弥补"钱荒"造成的制钱不足,各省又大量铸造铜元。由于铸币利润巨大,清廷计划收归货币铸造权。但铸币关乎地方财政收益,造成清廷与各省龃龉不断。因各省不愿放弃铸币之权,加之户部管理体制掣肘,中央统一铸币的方案始终未能实现。而用银造成的镑亏损失,以及英、美、日等国修约要求,都迫使清廷统一币制,厘定国币,然而关于货币本位及国币单位又陷入持久的争论。最终,代铸与附铸省份、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抵牾,以及清廷所具有的体制痼疾,造成中央收归铸币权和币制改革的失败。实际上,清廷与东南四省之争以及国币单位"两元之争",均可看出主权利益与经济理性的两难选择。从清代币制改革所引起的争论及利益纠葛,可窥视中央与地方面对晚清变局的应因之策,以及晚清"新政"政令难以划一、最终多归失败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孙铭[4](2019)在《新闻视角下民国期间币制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期间进行了多次币制改革,其中以1935年11月4日颁布的法币政策最为知名,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与后世的经济体制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民国时期的报纸和杂志为史料进行研究,通过对新闻报道中有关币制改革的"法币政策"内容、国内外经济环境、重要货币政策和币制改革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新闻视角下的1935年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9年02期)
于宁[5](2019)在《抗战时期新疆币制改革中的政治与主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以降,新疆币制长期游离于中央货币体系之外。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让新疆币制与国民政府产生更多交集。1942年盛世才"内向"后,国民政府坚持柔性治疆策略。在维护新币币信前提下,国民政府将作为国家主权货币象征的法币逐步在新疆推行,保障了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新疆纳入中央直接管辖后,尽管国民政府及新疆地方政府竭力减少新币发行,抑制通货膨胀,但在军事接连失利的情况下,收效甚微。抗战时期,对新疆币制的改革既是国民政府收复新疆主权、巩固在新统治的重要举措,亦是其利用战时推进边疆纳入中央金融体系的具体实践。(本文来源于《西域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田青青[6](2018)在《1935—1937年中央银行重庆分行与四川省的币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四川金融混乱、纸币泛滥,经济民生深受其害。1935年初,蒋介石意欲在四川建立后方基地,在势力渗透川省后开始整理财政金融,中央银行重庆分行由此诞生。1935—1937年,中央银行重庆分行从金融角度配合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行为,通过收销地钞、执行法币政策,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完成对四川省的币制改革,为抗战大后方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梦蝶[7](2018)在《新莽时期的币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莽自居摄到"新莽"王朝破灭,其间不足20年,却四改币制。缺乏科学性的币制改革,让百姓不堪其忧,使得国民经济和市场的运行被严重扰乱,遂促使其早亡。但王莽的币制改革也不是一无是处,他独创了我国的虚值货币,而且,王莽造币艺术的美学成就也是独具一格,无论是在中国古代还是现如今都可以称得上为货币一绝,成为我国自古以来货币界最有影响力的标志之一。(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8年15期)
杨威威[8](2018)在《浮动支付协议对我国币制改革与商品交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小额硬币在商品交易中的作用逐渐减小,买卖双方都不太愿意使用小额硬币,订立浮动支付协议可解决这一难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实体分币的淘汰几乎已成定局,1角实体硬币的淘汰也渐渐被提上日程。目前商品交易中有选择性地使用或弃用1角实体硬币,对于提高支付效率、节省市场交易主体各方面的成本有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孙连娣[9](2018)在《评王莽币制改革——文献、文物、经济视阈下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莽货币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光辉一页,其货币发行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更易之快令人瞩目。运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方法对王莽四次币制改革的路径与动机、货币的形制与式样进行考察,以说明不同币种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在当代经济学视角下观察王莽所推行的货币政策,蕴含多种经济理论,如通货膨胀、兑换比例、货币职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虚值货币等,尤其是虚值货币所提倡的大额货币、货币符号理论具有超前意义,其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值得当代经济学领域所研究的。(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聂庆艳[10](2017)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围绕金融危机与币制改革、币制改革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币制改革中的央地关系及币制改革中的外交关系等议题,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币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选题范围、史料运用、研究方法、研究深度等方面来看,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研究视角更加多元,方法更为科学,结论更为客观。同时,在研究内容深挖、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今后应注重过程性和系统性研究,以便提升研究的整体性和均衡性。(本文来源于《民国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币制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禁烟失败,货币危机比战前更严重,迫使全国上下继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币制改革。时人纷纷主张"重钱贱银",推行大钱制度,恢复制钱,发行纸币,自铸银元,改铸铜元等。这些币制改革思想是近代中国币制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晚清货币的近代化进程,也加剧了晚清币制的紊乱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币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1].汪小平.过渡货币、黄金与美援:试论国民党退台初期的币制改革[J].晋阳学刊.2019
[2].段艳.晚清时期币制改革思想述评[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
[3].熊昌锟.清代币制改革的酝酿与纠葛——以厘定国币为中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孙铭.新闻视角下民国期间币制改革研究[J].中国报业.2019
[5].于宁.抗战时期新疆币制改革中的政治与主权[J].西域研究.2019
[6].田青青.1935—1937年中央银行重庆分行与四川省的币制改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张梦蝶.新莽时期的币制改革[J].时代金融.2018
[8].杨威威.浮动支付协议对我国币制改革与商品交易的影响[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8
[9].孙连娣.评王莽币制改革——文献、文物、经济视阈下的考察[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
[10].聂庆艳.全面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研究综述[J].民国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