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自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华武术文化,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信
文化自尊论文文献综述
叶威武,常荣华[1](2019)在《论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自觉·自尊·自信·自强》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将其纳入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高度。他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此同时,他还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阐释了"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使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并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这一伟大号召为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一机遇和挑战对包括中华武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指明了前行方向,更为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提出新的更加具体的要求,为加快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呈现出一种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努力提高世界体育贡献率这一重要引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互相发生着交流、碰撞、融合与创新,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社会文化现象,与当今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同频共振的。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认可中国、认知中国、读懂中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由历史长河中流淌来的中华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载体,她"承担着与世界共享中国文化、改善人类文化格局的重要使命。"新时代有新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我们应以更高地国际性文化视角、传播意识和传播使命推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华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创造力,加快实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传播进程。研究目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武术文化在学习和借鉴西方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明,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应与本土文化不断结合激起人们对中华武术"文化自觉"的意识,提升中华武术"文化自尊"的态度,增强中华武术"文化自信"的底气,弘扬中华武术"文化自强"的精神,并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这一宽广道路上以"强烈的‘文化自觉’、觉醒的‘文化自尊’、坚定的‘文化自信’、奋进的‘文化自强’"为文化定位,增强武术文化的内在活力,明确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方向,觉解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一小步,实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大步,以此应对世界文化发展中的狂风暴雨,并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为研究对象,站在跨文化传播学的视角对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进行学理研究。研究结论:新时代背景下中华武术文化在学习和借鉴西方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明,在继承、发展和创新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应与本土文化不断结合激起人们对中华武术"文化自觉"的意识,提升中华武术"文化自尊"的态度,增强中华武术"文化自信"的底气,弘扬中华武术"文化自强"的精神。并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这一宽广道路上以"强烈的‘文化自觉’、觉醒的‘文化自尊’、坚定的‘文化自信’、奋进的‘文化自强’"为文化定位,增强武术文化的内在活力,明确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方向,觉解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一小步,实则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一大步,以此应对世界文化发展中的狂风暴雨,并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安晓镜,杨未艳,朱姝,王晓庄[2](2018)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自尊、多元文化意识的链式中介效应——以云南省楚雄州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厘清少数民族初中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云南省楚雄州少数民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及自尊、多元文化意识所起到的链式中介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自尊和多元文化意识两两之间显着正相关;(2)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直接效应显着,自尊、多元文化意识的链式中介作用显着。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作用机制,应以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多民族社会文化的了解为重点,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提升其自尊和多元文化意识水平,进而提高其国家认同的水平。(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杨明[3](2018)在《流动儿童自尊、健康心理资本和社会文化适应特点及其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流动儿童自尊、健康心理资本、社会文化适应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对河南省4所学校初一流动儿童进行测评,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流动儿童社会文化适应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男(102.85±13.63),女(107.54±13.50)];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流动儿童在自尊因子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独生子女(30.33±4.49),非独生子女(28.13±4.65)];流动儿童在自尊(27.77±4.58)、自我效能(31.40±7.27)、希望(29.54±6.30)和社会文化适应(103.91±13.06)因子上的得分与非流动儿童(分别为28.92±4.65、33.17±7.00、31.39±6.35和107.94±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动儿童的自尊、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因子得分与社会文化适应得分存在显着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3、0.471、0.368、0.395和0.352)。结论流动儿童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培养他们的自尊和健康心理资本以提升其社会文化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教育》期刊2018年07期)
吴川,韩小宝,庄宇,李武浩,杨华栋[4](2018)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医学留学生自我和谐度和自尊程度现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医学留学生的自我和谐度和自尊程度状况,探讨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管理方式。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和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对宁夏医科大学210名在校不同年级的本科留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10名留学生中SCCS总分最高124分,最低47分,平均(91.95±13.28)分;SES总分最高40分,最低14分,平均(32.85±4.62)分。男性留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t=2.894,P<0.05)与自尊程度(t=3.126,P<0.05)均高于女性;不同年级留学生的自我和谐度(F=13.128,P<0.05)与自尊程度(F=8.59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高级中文水平的留学生的自我和谐度(t=9.223,P<0.05)和自尊程度(t=3.582,P<0.05)均高于初级水平者。结论不同年级留学生间自我和谐度和自尊程度有差异,不同中文水平留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有差异,及时了解来华医学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文化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干预策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格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与教育》期刊2018年03期)
叶宝娟,方小婷,董圣鸿,金平,廖雅琼[5](2017)在《文化智力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文化智力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了主流文化认同、自尊在文化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文化智力量表、主流文化认同量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648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自尊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2)主流文化认同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自尊的中介变量,因此,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在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是影响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研究结论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7年06期)
汪冕,廖维靖,陈晓莉,孟宪梅,张军[6](2016)在《基于多元文化的脑卒中患者自尊概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脑卒中患者的自尊概念。方法采用Walker与Avant提出的概念分析法对纳入的23篇文献进行概念分析,阐述脑卒中患者自尊的特有属性及基本要素。结果脑卒中患者自尊包括当前情境对自我价值的接受程度,社会文化互动中的再认同及应对,基于自理能力发展的自我导向与重塑以及自信与悦纳的回归4个定义属性;其前置因素包括脑卒中引起的躯体功能损害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认知水平以及生活条件5个方面;其结局为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身心功能改善。结论脑卒中患者自尊是一个受文化背景及社会变迁影响的动态概念,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全面认识脑卒中患者自尊有助于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促进脑卒中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全面康复。(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6年23期)
吕厚超,杜刚[7](2016)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和自尊的关系:中美跨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间洞察力作为个体差异变量,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系列影响,其中未来时间洞察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尊是对自我进行的整体性评价,是自我概念的评价性成分,是个体社会和认知发展的重要层面。研究表明,自尊存在跨文化的不一致,相对于西方社会,东亚国家报告更低的自尊水平。这可能受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个体主义下,个体倾向于表达自主性,认为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独一无二;而在集体主义下,个体将自己视为与他人相似,强调社会和谐与依赖性,追求人际关系的融洽。那么在中美文化背景之下,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昵?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维持积极的未来思考和高自尊是生活的"营养剂";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导致二者的关系在不同文化中存在某些差异。本研究探究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自尊的文化差异,验证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自尊的关系在中美是否存在跨文化的一致性。研究使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中国学生(n=480),美国学生(n=121)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对更消极、更迷茫,但对未来更坚持;中国学生对未来更积极。无论在美国或中国,高低自尊者在未来时间洞察力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高自尊比低自尊对未来更积极、更坚持、更清晰、更有计划;未来消极、未来积极、未来坚持对自尊具有预测作用;在中国,未来迷茫对自尊具有预测作用;在美国,未来清晰对自尊具有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安妮[8](2016)在《论日本文化与日本人的自尊》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是一个非常看重外界评价的民族,本文以日本文化与日本人的自尊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日本人自尊的表现特点,其次从日本的集体主义文化、语言文化、地理文化等层面探讨了日本文化对于日本人自尊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6年25期)
朱言坤[9](2016)在《跨文化对话中的民族自尊与自信——新世纪“跨国题材电视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世纪"跨国题材电视剧"的"跨国叙事",写出了自晚清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与自信从被挫败到再度重建的"民族心灵史"。剧中的"跨国平民"与"跨国革命者"在跨国流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跨文化对话状态,他们的民族自尊与自信,各有其特定的具体内涵,并且是"与时俱变"的。在中国国民的跨国流动与移民的故事叙述里,新世纪中国电视剧形象地揭示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与自信的具体内涵及其迁延嬗变的心路历程。(本文来源于《南大戏剧论丛》期刊2016年01期)
何任远[10](2016)在《波兰的文化自尊从何而来?》一文中研究指出这里没有西欧,特别是德国那种冷峻严肃的建筑语言,也没有俄罗斯傲然挺立的肌肉感,然而我在这片土地上亲身感受到的文化底蕴,却让人倍感温暖和亲切。归根到底,也许这可以说是一种对人,包括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在内的作为个体的充分尊重。(本文来源于《南风窗》期刊2016年11期)
文化自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厘清少数民族初中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对多民族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云南省楚雄州少数民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及自尊、多元文化意识所起到的链式中介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自尊和多元文化意识两两之间显着正相关;(2)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直接效应显着,自尊、多元文化意识的链式中介作用显着。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作用机制,应以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多民族社会文化的了解为重点,在培养学生民族认同的基础上,提升其自尊和多元文化意识水平,进而提高其国家认同的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自尊论文参考文献
[1].叶威武,常荣华.论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自觉·自尊·自信·自强[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安晓镜,杨未艳,朱姝,王晓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初中生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自尊、多元文化意识的链式中介效应——以云南省楚雄州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8
[3].杨明.流动儿童自尊、健康心理资本和社会文化适应特点及其相关性[J].中国健康教育.2018
[4].吴川,韩小宝,庄宇,李武浩,杨华栋.跨文化交流背景下医学留学生自我和谐度和自尊程度现况调查[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8
[5].叶宝娟,方小婷,董圣鸿,金平,廖雅琼.文化智力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
[6].汪冕,廖维靖,陈晓莉,孟宪梅,张军.基于多元文化的脑卒中患者自尊概念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
[7].吕厚超,杜刚.未来时间洞察力和自尊的关系:中美跨文化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8].安妮.论日本文化与日本人的自尊[J].商业故事.2016
[9].朱言坤.跨文化对话中的民族自尊与自信——新世纪“跨国题材电视剧”研究[J].南大戏剧论丛.2016
[10].何任远.波兰的文化自尊从何而来?[J].南风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