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嘧磺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嘧磺酯,冬小麦,杂草,防除效果
单嘧磺酯论文文献综述
张胜博,刘丽虹,李璞,夏冰,韩磊杰[1](2019)在《10%单嘧磺酯WP防除冬小麦田杂草及对小麦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10%单嘧磺酯WP与2种对照药剂对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其安全性。结果表明,于冬小麦分蘖末期施药,10%单嘧磺酯WP对小麦田杂草播娘蒿和荠菜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其防效优于对照药剂10%苯磺隆WP,对小麦安全性高于对照药剂40%唑草酮WP。(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9年03期)
李占杰[2](2015)在《化学杂交剂单嘧磺酯钠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杂种优势显着,化学杀雄已成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有研究发现少数几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低浓度时可以作为化学杀雄剂用于油菜杂交育种;但迄今关于化学杂交剂(Chemical Hybridization Agent,CHA)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机理却知之甚少,这严重阻碍化学杀雄技术的应用以及新的杀雄剂的开发。为揭示本课题组新近开发的CHA-单嘧磺酯钠(Monosulfuron Ester Sodium,MES)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首先观察了对照可育组和CHA-MES诱导不育组花药绒毡层细胞和花粉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然后利用油菜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了正常情况下油菜花药发育过程中转录组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可育和不育花药的差异转录组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一系列不育相关候选基因;最后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在拟南芥植株上验证候选基因与植物育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正常可育和CHA-MES诱导不育花药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可育花药中多层细胞开始分化形成,绒毡层细胞和花粉母细胞保持着高度的分裂性;而MES诱导不育花药中,花粉母细胞则出现异常的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伴随着发育的进行,可育花药进入四分体时期,小孢子初级花粉外壁结构开始形成,同时伴随着绒毡层细胞向分泌型转化,出现大量的内质网结构;MES诱导不育花药中,多数细胞无法正常进行减数分裂,仅能观察到彼此分离的严重质壁分离的性母细胞。单核花粉粒时期,可育小孢子中形成一个大液泡以及丰富的细胞器结构,绒毡层细胞壁降解,细胞质融合,出现两种特殊的质体结构(造油体和绒毡层小体),向小孢子堆迭,进一步加固花粉外壁结构;MES诱导不育花药中,少量的细胞通过四分体时期进入单核花粉粒时期,但花粉粒中几乎无内容物,有的无法形成完整的花粉外壁。而绒毡层细胞也出现多种结构异常,如细胞壁不降解,细胞质无法融合;细胞质融合但不降解;造油体和绒毡层小体结构异常等等。成熟花粉粒时期,正常可育的二核或叁核花粉粒中可见许多颗粒状的储存物质及丰富的内质网结构;而MES诱导不育花药中,花粉彻底败育,花粉粒空秕无内容物,绒毡层细胞残留物呈凝固块状,或为仍保留细胞壁的死细胞。此外,单核花粉粒时期的不育花药外皮层和内皮层中叶绿体结构也出现异常现象。因此,正常的油菜花药发育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细胞器的参与,而CHA-MES处理则导致花粉母细胞、绒毡层细胞、以及药壁细胞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体现在质体结构的异常方面。2.通过对油菜正常可育植株叶片及不同发育阶段花药的转录组进行分析发现:在油菜花药发育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叁个花药组织与叶片的比较,以及花药组织之间的两两比较,共筛选到11,678个差异表达转录本(differentiallyexpressedtranscripts,dets)。从这些dets的分布来看,在花药发育早期,dets数目较少,但其表达水平变化幅度较大,而后期,涉及到大量基因的转录水平调整。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将11,678个dets根据其在四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成15种不同的表达模式(dominantpatterns,dps),每个dp中包含89到4319个dets。其中,dp1-dp5包含705个转录本,表现为在花药发育早期(sbs和an-mbs)时高表达,而dp6-dp12中包含的1,517个转录本在晚期花药(an-lbs)中高表达。对各dp中的转录本进行基因功能的go富集分析发现,与内膜系统相关的基因在花药发育早期和晚期均有富集(dp1,dp5,dp6,dp8,dp9)。此外,在花药发育早期(dp1-dp5),与花粉外壁形成和丙叁醇代谢相关的基因被富集;而花药发育晚期(dp6-dp12),大量与细胞壁或果胶代谢相关的基因被富集。15个dp中涉及到的脂肪酸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分布情况显示,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主要在花药发育早期富集,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则在后期富集。3.对正常可育和cha-mes诱导不育植株叶片及花药组织进行差异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到1,501个受cha-mes影响的与油菜花药发育相关的dets,其中64%的dets在不育株中下调表达,36%上调表达。并且叶片(ls)和小花蕾(sbs)中检测到的dets数目较少(分别为77和67个);而中后期花蕾的花药(an-mbs和an-lbs)中则检测到相对较多的dets(161和1,238)。利用拟南芥同源基因对以上dets进行了功能注释。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分布于质体/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中。基因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发现cha-mes处理主要影响了花药发育过程中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mapman软件进行的代谢途径分析也证实了以上结果。结合基因功能富集和代谢途径分析,筛选到了一系列与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推测其可能与mes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紧密相关。最后,可育和不育植株叶片和花蕾中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cha-mes处理的确影响了叶片和花蕾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4.虽然有报道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是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synthase,als),但该类除草剂作为杀雄剂使用时的基本作用机理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拟南芥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突变体cs204为材料,验证了cha-mes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作用靶标同为als酶。同时,利用trv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trv-vigs)干扰拟南芥植株体内的als基因表达,也可以获得雄性不育株,且随着als基因表达量下降程度的增加,植株出现严重的发育障碍。这与化学杀雄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相似的,即低浓度下诱导雄性不育,高浓度下严重抑制生长。此外,通过差异转录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可能与花药育性相关的基因,根据它们的表达情况及所涉及的功能,挑选了42个作为候选基因。利用TRV-VIGS技术在拟南芥中快速筛选与植物育性相关的基因,发现了2个可能与植物育性相关的基因。综上,本研究提出CHA-MES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初步机理为:MES药物处理首先抑制了花药中ALS酶的活性,影响了植株花药中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油菜中精细代谢调控网络发生重排,质体及其他细胞器结构异常,最终导致雄性不育。也许正是因为花药发育对质体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过程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才造成油菜花药组织对低浓度的MES高度敏感,而其他组织则不敏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12-01)
聂果,吴春先,王广成,高立明,陈丙坤[3](2013)在《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土壤柱淋溶法,研究了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特性,探讨了土壤类型、淋溶体积、淋溶速度、施药量和土壤改良剂等因素对单嘧磺酯在土壤中淋溶的影响。研究表明单嘧磺酯在土壤中有较强的淋溶性。单嘧磺酯在黑龙江粘土中的淋溶迁移受降雨量、降雨强度、施药量等的影响。降雨量越大,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能力越强,淋出率越高;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降雨强度越小,单嘧磺酯的淋溶迁移能力越强,淋出率越高;施药量越大,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能力越强,淋出率也越高。添加土壤改良剂腐植酸能延阻单嘧磺酯在黑龙江粘土中的淋溶迁移,而且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能力与土壤改良剂的添加量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3年10期)
[4](2013)在《超高效单嘧磺酯农药通过验收 绿色除草剂造福十万亩良田》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10日从南开大学传来消息,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小麦田应用研究与开发正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终期验收。由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经12年创制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农药,让天津市武清地区10万亩良田杂草减少95%以上。目前该农药已在国内累计推广2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1.6亿元。(本文来源于《江苏氯碱》期刊2013年03期)
寇俊杰,鞠国栋,边强,杨红军,王满意[5](2013)在《85%单嘧磺酯钠盐SP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田间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85%单嘧磺酯钠盐SP防除冬小麦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5%单嘧磺酯钠盐SP 15~22.5 g/hm2(有效成分用量)在冬小麦返青期施用,能有效防除麦田中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雀麦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施药后40 d,对杂草的总体鲜重防效在98%以上,推荐剂量下施用对小麦安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3年03期)
张建新[6](2013)在《南开研制的高效除草剂单嘧磺酯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经12年创制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通过科技部验收。这种专用于小麦田除草的绿色农药,使天津市武清地区十万亩麦田杂草减少95%以上。课题组成员赵卫光介绍,单嘧磺酯是南开大学继新型磺酰脲类除草剂单嘧磺隆之后创制成功又一新除草剂品种,因其芳环上取代基为单甲氧羰基,区别于单嘧磺隆而命名为单嘧磺酯,该化合物经十年室内活性研究、毒理解析、田(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3年13期)
[7](2013)在《超高效单嘧磺酯农药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经12年创制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日前通过了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小麦田应用研究与开发"终期验收。这种专用于小麦田除草的绿色农药,让天津市武清地区十万亩良田杂草减少95%以上。据了解,单嘧磺酯在华北各省广泛专用于小麦田除草,目前国内累计推广200多万亩,销售额300万(本文来源于《山东农药信息》期刊2013年05期)
李丽媛[8](2013)在《超高效单嘧磺酯农药通过验收》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10日从南开大学传来消息,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小麦田应用研究与开发正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终期验收。由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经12年创制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农药,让天津市武清地区10万亩小麦良田杂草减少95%以上。目前该农药已在国内累计推广200多万亩,创造社会效益1.6亿元。(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3年12期)
艾雨[9](2013)在《绿色农药家族的新成员 超高效新型除草剂“单嘧磺酯”步入产业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历经12年创制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单嘧磺酯",每亩有效成分用量仅需1.5克,能有效防除麦田主要杂草播娘蒿、荠菜、藜等阔叶杂草,除草活性高,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6.7%。为良田除草带来了新的福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科技》期刊2013年05期)
寇俊杰,鞠国栋,李正名[10](2013)在《单嘧磺酯钠盐的合成及除草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嘧磺酯是新型超高效磺酰脲类除草剂,为了寻找生物活性与之相当、环境友好的同类药剂,室温条件下用单嘧磺酯与氢氧化钠在水中反应合成了单嘧磺酯钠盐,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认。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单嘧磺酯钠盐与其母体单嘧磺酯对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苋菜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藜Chenopodium aldum的除草活性基本相当。(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单嘧磺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菜杂种优势显着,化学杀雄已成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有研究发现少数几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低浓度时可以作为化学杀雄剂用于油菜杂交育种;但迄今关于化学杂交剂(Chemical Hybridization Agent,CHA)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机理却知之甚少,这严重阻碍化学杀雄技术的应用以及新的杀雄剂的开发。为揭示本课题组新近开发的CHA-单嘧磺酯钠(Monosulfuron Ester Sodium,MES)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首先观察了对照可育组和CHA-MES诱导不育组花药绒毡层细胞和花粉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然后利用油菜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了正常情况下油菜花药发育过程中转录组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可育和不育花药的差异转录组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一系列不育相关候选基因;最后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在拟南芥植株上验证候选基因与植物育性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正常可育和CHA-MES诱导不育花药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可育花药中多层细胞开始分化形成,绒毡层细胞和花粉母细胞保持着高度的分裂性;而MES诱导不育花药中,花粉母细胞则出现异常的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伴随着发育的进行,可育花药进入四分体时期,小孢子初级花粉外壁结构开始形成,同时伴随着绒毡层细胞向分泌型转化,出现大量的内质网结构;MES诱导不育花药中,多数细胞无法正常进行减数分裂,仅能观察到彼此分离的严重质壁分离的性母细胞。单核花粉粒时期,可育小孢子中形成一个大液泡以及丰富的细胞器结构,绒毡层细胞壁降解,细胞质融合,出现两种特殊的质体结构(造油体和绒毡层小体),向小孢子堆迭,进一步加固花粉外壁结构;MES诱导不育花药中,少量的细胞通过四分体时期进入单核花粉粒时期,但花粉粒中几乎无内容物,有的无法形成完整的花粉外壁。而绒毡层细胞也出现多种结构异常,如细胞壁不降解,细胞质无法融合;细胞质融合但不降解;造油体和绒毡层小体结构异常等等。成熟花粉粒时期,正常可育的二核或叁核花粉粒中可见许多颗粒状的储存物质及丰富的内质网结构;而MES诱导不育花药中,花粉彻底败育,花粉粒空秕无内容物,绒毡层细胞残留物呈凝固块状,或为仍保留细胞壁的死细胞。此外,单核花粉粒时期的不育花药外皮层和内皮层中叶绿体结构也出现异常现象。因此,正常的油菜花药发育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和细胞器的参与,而CHA-MES处理则导致花粉母细胞、绒毡层细胞、以及药壁细胞的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体现在质体结构的异常方面。2.通过对油菜正常可育植株叶片及不同发育阶段花药的转录组进行分析发现:在油菜花药发育过程中存在广泛的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叁个花药组织与叶片的比较,以及花药组织之间的两两比较,共筛选到11,678个差异表达转录本(differentiallyexpressedtranscripts,dets)。从这些dets的分布来看,在花药发育早期,dets数目较少,但其表达水平变化幅度较大,而后期,涉及到大量基因的转录水平调整。使用kmeans聚类方法将11,678个dets根据其在四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分成15种不同的表达模式(dominantpatterns,dps),每个dp中包含89到4319个dets。其中,dp1-dp5包含705个转录本,表现为在花药发育早期(sbs和an-mbs)时高表达,而dp6-dp12中包含的1,517个转录本在晚期花药(an-lbs)中高表达。对各dp中的转录本进行基因功能的go富集分析发现,与内膜系统相关的基因在花药发育早期和晚期均有富集(dp1,dp5,dp6,dp8,dp9)。此外,在花药发育早期(dp1-dp5),与花粉外壁形成和丙叁醇代谢相关的基因被富集;而花药发育晚期(dp6-dp12),大量与细胞壁或果胶代谢相关的基因被富集。15个dp中涉及到的脂肪酸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分布情况显示,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主要在花药发育早期富集,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则在后期富集。3.对正常可育和cha-mes诱导不育植株叶片及花药组织进行差异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到1,501个受cha-mes影响的与油菜花药发育相关的dets,其中64%的dets在不育株中下调表达,36%上调表达。并且叶片(ls)和小花蕾(sbs)中检测到的dets数目较少(分别为77和67个);而中后期花蕾的花药(an-mbs和an-lbs)中则检测到相对较多的dets(161和1,238)。利用拟南芥同源基因对以上dets进行了功能注释。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分布于质体/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核中。基因功能分类和富集分析发现cha-mes处理主要影响了花药发育过程中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mapman软件进行的代谢途径分析也证实了以上结果。结合基因功能富集和代谢途径分析,筛选到了一系列与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推测其可能与mes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紧密相关。最后,可育和不育植株叶片和花蕾中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cha-mes处理的确影响了叶片和花蕾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4.虽然有报道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靶标是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synthase,als),但该类除草剂作为杀雄剂使用时的基本作用机理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拟南芥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突变体cs204为材料,验证了cha-mes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作用靶标同为als酶。同时,利用trv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体系(trv-vigs)干扰拟南芥植株体内的als基因表达,也可以获得雄性不育株,且随着als基因表达量下降程度的增加,植株出现严重的发育障碍。这与化学杀雄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相似的,即低浓度下诱导雄性不育,高浓度下严重抑制生长。此外,通过差异转录组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可能与花药育性相关的基因,根据它们的表达情况及所涉及的功能,挑选了42个作为候选基因。利用TRV-VIGS技术在拟南芥中快速筛选与植物育性相关的基因,发现了2个可能与植物育性相关的基因。综上,本研究提出CHA-MES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的初步机理为:MES药物处理首先抑制了花药中ALS酶的活性,影响了植株花药中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油菜中精细代谢调控网络发生重排,质体及其他细胞器结构异常,最终导致雄性不育。也许正是因为花药发育对质体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代谢过程的需求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才造成油菜花药组织对低浓度的MES高度敏感,而其他组织则不敏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嘧磺酯论文参考文献
[1].张胜博,刘丽虹,李璞,夏冰,韩磊杰.10%单嘧磺酯WP防除冬小麦田杂草及对小麦安全性研究[J].现代农药.2019
[2].李占杰.化学杂交剂单嘧磺酯钠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聂果,吴春先,王广成,高立明,陈丙坤.单嘧磺酯在土壤中的淋溶迁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
[4]..超高效单嘧磺酯农药通过验收绿色除草剂造福十万亩良田[J].江苏氯碱.2013
[5].寇俊杰,鞠国栋,边强,杨红军,王满意.85%单嘧磺酯钠盐SP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田间试验[J].现代农药.2013
[6].张建新.南开研制的高效除草剂单嘧磺酯通过验收[J].农药市场信息.2013
[7]..超高效单嘧磺酯农药通过验收[J].山东农药信息.2013
[8].李丽媛.超高效单嘧磺酯农药通过验收[J].农药市场信息.2013
[9].艾雨.绿色农药家族的新成员超高效新型除草剂“单嘧磺酯”步入产业化[J].中国农村科技.2013
[10].寇俊杰,鞠国栋,李正名.单嘧磺酯钠盐的合成及除草活性[J].农药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