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住院的新生儿,共104例。所有新生儿均实施外周动脉采血。按照随机原则将104例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分为研究组(针对性护理,n=52)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52)。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提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缓解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能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护理要点;针对性护理

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是常用采血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新生儿采血护理难度也较大,极易面临较多问题,如新生儿出血量少、出血速率慢、凝血速度快等[1]。这就需要加强新生儿采血护理,提升采血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本研究为深入探讨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调查分析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住院的104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住院的新生儿104例。所有新生儿均实施外周动脉采血,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原则,将104例新生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男31例,女21例;日龄1-30d,平均(12.54±2.58)d。对照组男34例,女18例;日龄1-32d,平均(12.65±2.60)d。两组新生儿性别结构、日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坚持无菌操作、提升技术水平、健康指导等。研究组则实施针对性护理,内容包括:

①采血前对新生儿进行安抚,护士亲切抚触、怀抱新生儿,室内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使新生儿安静下来。将色彩鲜艳的卡片、玩具等放在新生儿眼前,转移其注意力。

②确保室内光线柔和,安静,舒适,防止出现噪音、强光刺激,对新生儿进行安抚时,也需注意做好家属心理干预。

③采血时,先轻柔对新生儿手掌、胳膊进行抚摸,确保其无抗拒后准确穿刺,采集所需动脉血量后快速拔针。拔针后,不可揉穿刺部位,需以无菌棉球准确按压。压迫止血时需注意新生儿血液循环,防止出现并发症。

④防止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反复穿刺,避免出现局部血肿、瘀斑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由轻到重采用0-10分表示[2];③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家属满意度,以10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样本容量n>40,且理论频数T>5时,用χ2检验;n>40,但1<T<5时,用校正χ2检验;n<40或T<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对比

研究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4.62%(44/5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36)。

2.2两组采血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疼痛评分、家属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69±1.05)分、(93.68±1.87)分,对照组则为(4.52±1.14)分、(80.99±2.64)分,结果有统计学意义(t=8.514、28.285,P=0.000、0.000)。

3讨论

新生儿血管细小,充盈度差,采血及护理难度较大,需辅以良好护理干预[3-4]。本研究对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以常规护理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研究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疼痛评分家属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采血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升采血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笔者从中还体会到以下护理要点:①采血前先对新生儿紧张情绪进行安抚,防止因哭闹、疼痛等致使采血失败。必要时可给予牛奶吸吮,通过对口腔触觉受体进行刺激,提升新生儿疼痛阈值,并使其注意力转移;②采血过程中,针尖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经血管方向,对皮肤及血管进行准确按压,防止损伤血管内皮细胞;③采血后,轻轻抚触患儿皮肤,达到安抚目的,帮助其缓解疼痛;④做好家属健康指导和心理干预,避免因其过度担心新生儿,影响采血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提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缓解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能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家瑜,刘净,郭平.胫后动脉在新生儿采血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87-87.

[2]李英,王文杰,陈红英.疼痛评分转盘设计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263-263.

[3]吕婧,田瑞华,李秋云.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9-10.

[4]张蓉.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4):566-567.

标签:;  ;  ;  

新生儿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