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救援车辆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传感器,多应急救援车辆,路径识别
救援车辆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吴耕锐,郭叁学,薄鸟,刘永利[1](2019)在《基于激光传感器的多应急救援车辆运输路径优化识别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当前方法设计的系统识别车辆运输路径时,识别路径所用的时间较长,识别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较大,存在系统响应性低和识别结果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激光传感器的多应急救援车辆运输路径优化识别系统设计方法,通过速度检测模块、电源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舵机转向模块、路径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构成多应急救援车辆运输路径优化识别系统的硬件部分。通过激光传感器获取路径信息,并将其转变为路径图像,采用动态阈值算法分割路径图像,通过计算噪点附近像素点的像素值,得到像素均值,根据像素均值去除分割处理后路径图像中存在的噪点,在路径中心线的基础上构建路径识别的特征空间,根据特征空间构建路径样本空间,识别多应急救援车辆运输路径,完成多应急救援车辆运输路径优化识别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响应性高、识别结果准确率高。(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曲中元[2](2019)在《叁轴应急救援车辆全轮转向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急救援车辆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操纵性、灵活机动性以及稳定性。采用多轴转向技术可以使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减小转弯半径,高速行驶时减少侧滑和扭摆程度,提高车辆在低速行驶时的灵活机动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因此研究应急救援车辆多轴转向系统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0),设计叁轴应急救援车辆全轮转向系统的机械转向结构与液压转向系统,研究叁轴应急救援车辆全轮转向的控制策略,提高车辆的灵活机动性与操纵稳定性。建立叁轴转向车辆线性二自由度数学模型,根据车辆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与前轮转角的传递函数对叁轴车辆不同转向模式下的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仿真分析,确定叁轴车辆全轮转向的优势。重点考虑轮胎的非线性对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建立叁轴全轮转向车辆的非线性叁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叁轴全轮转向车辆动态特性曲线。根据应急救援车辆最小转弯半径的设计要求,计算出车轮最大转向角与车辆转向过程转向阻力矩。对转向梯形机构的基本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叁轴转向车辆梯形转向机构,并利用ADAMS对所设计的转向机构进行车轮转角分析与受力分析,利用Workbench软件对梯形转向机构关键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应急救援车辆电控液压转向系统,首先确定前轴采用机械转向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轴、后轴采用电液比例转向+对中缸的系统方案。然后对叁轴车辆电控液压系统进行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对转向液压缸与电液伺服比例阀进行设计与建模,最后对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进行频率响应分析与AMESim仿真分析。在叁轴全轮转向车辆非线性叁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模型中引入比例前馈与模糊反馈控制器。采用零质心侧偏角比例控制设计前馈控制器,分别基于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以及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联合控制设计模糊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看出采用联合模糊反馈控制方法使横摆角速度稳态值下降43%,质心侧偏角稳态值下降83%,极大提升了叁轴全轮转向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云焱[3](2019)在《震后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和稳定,其威力大、范围广。当地震发生后,应急救援活动是否及时有效对损失的控制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物资救援与医疗救援是救援活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应急救援活动的载体,承载着大量的应急救援车辆。作为一个复杂网络,震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交通情况更加交织混乱,道路平面上同时存在着社会车辆与应急救援车辆,导致应急救援车辆受到干扰。同时地震对道路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路段阻断或路段通行能力下降,从而降低通行效率,也影响着救援速度与质量。因此,在地震条件下,研究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方案可以为应急管理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分析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及设计应急救援方案的重要性,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包括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及应急交通需求预测。对地震条件下的交通组织及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研究,分析震后应急救援的交通条件,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研究。(2)确定地震情况下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对震后通行能力、交通量及道路安全度进行修正,以时间、安全、经济最优化为目标,基于多目标优化及最短路理论,构建路径选择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求解。(3)确定震后救援交通需求,基于救援需求建立交通分布重力模型,同时基于多目标路径选择模型建立交通分配模型,并通过容量限制-增量分配法求解。(4)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例分析。选取北京市西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并设定地震烈度及发震时间,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的数据进行修正,得到地震后各路段行程时间、道路安全度及出行费用。选用TransCAD软件及Python编程软件对物资救援车辆、医疗救援车辆的路径选择方案进行设计仿真。图30幅,表51个,参考文献114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28)
王伟波,段继超[4](2019)在《适应全程高架单轨车辆救援的制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跨座式单轨车辆全程高架的线路特点,文章介绍了对故障车的停放制动远程缓解方案,同时,针对线路坡道较大的情况,对列车的救援制动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期刊2019年02期)
王国宝,张勇,蔡中义,杨玉强[5](2018)在《应急救援车辆装备器材快速布局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救援车辆器材布局设计主要依据使用对象直观需求和设计人员布局经验定性化设计方法.将器材布局归属于布局问题中的叁维空间装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启发式算法的器材装备快速布局设计及优化方法.综合考虑器材布局的目标: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平衡布局(保证重心位置)以及人性化要求,将器材布局原则转化为综合关系矩阵,提出待布器材的提取和布置方式与待布空间相匹配的构造方法.利用空间规划的思路,提出先外层后内层的布局策略,将问题转化为带已布物群约束的布局,在此基础上设计器材装备快速布局优化算法.通过实例验证该布局思路和方法,具有较强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曾如意[6](2018)在《消防应急救援车辆装配结构性优化可拓创新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建设加快,火灾事故日益增多,救援环境越来越复杂,故而消防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设计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消防车制造技术进步明显,但消防装配结构性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且消防车作为特殊救援车辆,其装备在空间中的合理布局对增强消防车战斗救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消防车设计而言,能用更多更广的设计知识和方法对其进行设计,对提高消防车设计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可拓学作为一门中国原创横断学科,经过数年的积累与发展,不但理论丰富,在各领域的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广。其中包含了信息学科、工程学科、管理学科等,且如今已有丰硕的成果。但通过资料的查阅与研究,并无一例将可拓创新方法运用于消防车设计中,而可拓创新方法作为一种能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对解决某些复杂事物所带来的问题和自身缺点有着极大的助力。所以本文将在消防车设计过程中引进该方法,运用该方法的领域知识生成解决消防救援车辆装配结构性优化的方案,从而弥补消防车设计的不足点,增强消防救援战斗实力。消防救援车辆装配结构性优化其实质便是解决叁维空间布局问题,即是将消防装备按照合理要求放入厢体空间中,或者将消防车厢体空间进行划分,形成多个小型空间区域,并用这些区域合理放置消防装备。其目的便是提高空间利用率,减少消防人员在救援行动过程中取材操作复杂,提高器材拿取便捷性。首先,本文课题来源于(2015B090923001)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根据项目需求,设计需结合广东永强奥林宝国际消防制造有限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对消防车产品进行实地考察,然后选定该公司的“18吨的重型泡沫消防车”车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数据采集。其次,概述了中国原创新学科可拓学的方法体系——可拓创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深入学习,找到适合消防车设计的知识理论,为将此方法在车辆设计中进行熟练运用打基础。而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装配种类繁多,且部分装配在空间中排布顺序不明确,空间利用率不高,且部分器材对消防救援人而言操作性太复杂,拿取过程及其不方便,所以需对器材使用顺序进行详细划分。于是本文实地调研了寮步消防支队专业消防人员在救援行动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过程,总结了操作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对部分器材进行了层次划分,对目标的优先顺序进行了排列,然后再利用可拓创新方法建立了装备与厢体的可拓模型,并利用拓展分析与可拓变换方法获得了实现目标的新创意,最后用优度评价方法进行方案优选。本文关键点就是解决装备在厢体中合理布局出符合消防救援行动的叁维空间方案,以达到装配结构性优化的效果,其主要优化范围针对泵室和器材室两个空间。而生成的创意方案,通过可拓优度评价方法的验证选优,不但实现了优化过程,还验证了该方法在消防车设计领域中的可行性,同时也表明装配结构性优化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5-30)
曲志及[7](2017)在《地铁车辆救援装置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救援装置的气路设计及电路设计,并实现在地铁项目的应用,阐述了此救援装置的设计的优点及安全性,为国内地铁项目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7年11期)
邵子桐[8](2015)在《专业打造,精心设计——记斯堪尼亚消防与救援车辆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样的赞誉比消防员和救援人员的口碑更好呢?斯堪尼亚消防底盘以可靠和值得信赖,并凭借百年经验,在全球消防行业中赢得了用户的信任。10月的CHINA FIRE 2015上,斯堪尼亚继续保持一贯沉稳技术风格,展示了2款消防产品:P系列城市主战消防车4×2专用底盘CP310及大吨位水罐泡沫消防车8×4专用底盘(本文来源于《专用车与零部件》期刊2015年11期)
曹增明,周利,彭驹[9](2015)在《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车辆在线自动连挂救援方案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阐述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车辆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城轨车辆连挂救援控制原理,并重点就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车辆的在线自动连挂和混合编组列车救援方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期刊2015年04期)
孟焱[10](2015)在《基于Android的车辆实时监测与故障救援系统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稳步提升。机动化出行方式经历了从摩托车到汽车的转变,交通出行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然而,在汽车数量增加的同时,由于汽车故障和人们不当的驾车行为,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交通事故频繁的发生,带来了经济损失不计其数的经济损失,更是带来了数不胜数的人员伤亡。而这些交通安全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对汽车故障不及时处理带来的。目前存在的车辆实时监测系统对于车辆设备、通信方式、系统规模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无法广泛适用,且对应的故障救援只有通过交管部门才有可能实现,但智能交通是从全局角度进行交通的管理,并没有发展到能够监测每辆车的故障并进行提醒,乃至进行救援。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车辆实时监测与故障救援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由服务端、维修厂Web端、用户手持设备端和车载诊断系统OBD(On-Board Diagnostic)终端设备4部分构成,为提供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主要接口,论文基于Android设计并实现了用户手持设备端应用,使得用户能够实时了解车辆状态且在出现故障时能找到附近维修厂进行修理,反馈车辆故障和不当驾驶行为,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工作包括:(1)Android移动应用的分析与设计。本文通过市场调研、面谈等方式进行用户的功能需求收集,并进行详细分析,将用户需求分解为11个大的需求用例,给出用例图并对每个用例进行了详细描述。然后根据面向对象和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对应用进行设计,将程序分为11个功能模块。文章介绍了详细的设计过程,并结合顺序图和设计类图进行了详细阐述。(2)Android移动应用的实现和测试。根据应用的分析与设计,本文对应用的开发环境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部分关键技术的实现;然后给出了应用各功能模块的界面展示;最后对实现的应用进行了兼容性和功能测试。(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救援车辆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急救援车辆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操纵性、灵活机动性以及稳定性。采用多轴转向技术可以使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减小转弯半径,高速行驶时减少侧滑和扭摆程度,提高车辆在低速行驶时的灵活机动性和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因此研究应急救援车辆多轴转向系统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0),设计叁轴应急救援车辆全轮转向系统的机械转向结构与液压转向系统,研究叁轴应急救援车辆全轮转向的控制策略,提高车辆的灵活机动性与操纵稳定性。建立叁轴转向车辆线性二自由度数学模型,根据车辆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与前轮转角的传递函数对叁轴车辆不同转向模式下的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仿真分析,确定叁轴车辆全轮转向的优势。重点考虑轮胎的非线性对车辆转向性能的影响,建立叁轴全轮转向车辆的非线性叁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模型,仿真计算叁轴全轮转向车辆动态特性曲线。根据应急救援车辆最小转弯半径的设计要求,计算出车轮最大转向角与车辆转向过程转向阻力矩。对转向梯形机构的基本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叁轴转向车辆梯形转向机构,并利用ADAMS对所设计的转向机构进行车轮转角分析与受力分析,利用Workbench软件对梯形转向机构关键零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应急救援车辆电控液压转向系统,首先确定前轴采用机械转向与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中轴、后轴采用电液比例转向+对中缸的系统方案。然后对叁轴车辆电控液压系统进行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对转向液压缸与电液伺服比例阀进行设计与建模,最后对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进行频率响应分析与AMESim仿真分析。在叁轴全轮转向车辆非线性叁自由度操纵动力学模型中引入比例前馈与模糊反馈控制器。采用零质心侧偏角比例控制设计前馈控制器,分别基于质心侧偏角、横摆角速度以及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联合控制设计模糊反馈控制器,仿真结果看出采用联合模糊反馈控制方法使横摆角速度稳态值下降43%,质心侧偏角稳态值下降83%,极大提升了叁轴全轮转向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救援车辆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吴耕锐,郭叁学,薄鸟,刘永利.基于激光传感器的多应急救援车辆运输路径优化识别系统设计[J].激光杂志.2019
[2].曲中元.叁轴应急救援车辆全轮转向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张云焱.震后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方案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9
[4].王伟波,段继超.适应全程高架单轨车辆救援的制动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9
[5].王国宝,张勇,蔡中义,杨玉强.应急救援车辆装备器材快速布局设计方法[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8
[6].曾如意.消防应急救援车辆装配结构性优化可拓创新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7].曲志及.地铁车辆救援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8].邵子桐.专业打造,精心设计——记斯堪尼亚消防与救援车辆研讨会[J].专用车与零部件.2015
[9].曹增明,周利,彭驹.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车辆在线自动连挂救援方案研究与设计[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5
[10].孟焱.基于Android的车辆实时监测与故障救援系统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