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承载力论文-刘冬,邹龙庆,高光甫,王红艳

抗压承载力论文-刘冬,邹龙庆,高光甫,王红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压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管,对称压溃,径向载荷,塑性变形

抗压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冬,邹龙庆,高光甫,王红艳[1](2019)在《油管径向抗压承载力学特性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J55油管径向的抗压承载能力以及施加载荷与截面变形之间的关系,基于轴对称压溃塑性铰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接触、弹性小变形、塑性大变形3个阶段径向载荷的理论表达式。对3种规格油管进行了准静态的径向压缩试验,通过观察分析了结构的主要变形失效模式,分析显示对于常规不加厚油管理论与试验吻合较好,在发生相同变形时理论载荷值略小于试验数值。通过不同规格试件试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表明,径向载荷随管的长度、壁厚、加载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总的径向塑性变形能力减弱,在左右两端外侧较早出现断裂而发生强度失效。(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1期)

陈城,彭丽云,乔红军,张振华[2](2018)在《双叶片螺旋钢桩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现场加载试验研究,探讨了桩长、桩径、叶片面积和叶片间距4个因素对螺旋桩极限抗压承载力的影响,运用Q-S曲线第二拐点法进行极限抗压承载力值的判定。发现螺旋桩极限抗压承载力随着桩长、桩径和叶片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但叶片面积过大时,由于叶片与桩身钢管连接处的弯矩过大,加载中焊接处容易脱开,导致极限抗压承载力不增反减;随着叶片间距的增大,极限抗压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将试验中得到的结论成功的运用到了实际的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可以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8年S4期)

王忠瑾,方鹏飞,谢新宇,王奎华,王文军[3](2018)在《带肋竹节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带肋竹节桩作为一种新型桩基,其竖向承载能力较普通管桩高,关于其承载特性的理论研究较少。基于现场实测对比试验分析,采用ABAQUS有限元计算对带肋竹节桩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带肋竹节桩抗压承载力与竹节数、桩土模量比、肋径比、摩擦系数等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普通预应力管桩,带肋竹节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增大存在最优竹节数;带肋预应力竹节桩极限承载力随桩土模量比的增大而减小,最后趋于定值;随肋径比的增大,其极限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随摩擦系数的增大,其极限承载力与承载力增强系数呈线性增大。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带肋竹节桩承载力影响因素,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S2期)

王振[4](2018)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圆钢管节点抗压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主管灌混凝土平面X型圆钢管节点模型,对其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已有试验对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得到了其荷载—位移关系曲线以及应力与应变云图。为进一步研究影响其强度的因素,对数值分析模型进行变参数分析,主要通过改变支管强度、主管强度以及主管与支管间角度对其深入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33期)

胡剑峰,张大长[5](2019)在《无环向加劲肋Q460高强钢管T形插板节点抗压承载力特性及计算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环向加劲肋Q460高强钢管T形插板节点在局部压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开展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主管径厚比和节点板尺寸不同参数下钢管插板节点的承载力特性及其影响规律。同时,以圆环-母线梁模型为基础,采用塑性绞线计算理论分析了T形插板节点的抗压承载力特性及其合理参数取值,承载力理论值与模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最后,基于日本钢管塔制作基准的计算方法和钢管节点承载力模拟结果,开展了T形插板节点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理论研究,提出了计算无环向加劲肋Q460高强钢管T形插板节点抗压承载力的修正公式,研究成果可供钢管塔设计参考应用。(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于清桦,贾波,曾强[6](2018)在《自平衡测桩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逐渐发展,桩基工程质量检测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无论是在新方法的推广,还是在新设备的更新迭代。自平衡测桩法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推广,普及。随着国家规范的颁布,自平衡法也从局部地方可用,局部行业可用的状况改变为普遍适用桩基承载力检测重要手段。本文立足工程实例,简要分析了自平衡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优势、劣势以及应用中的特点及局限。(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41期)

刘建华[7](2018)在《混凝土桩桩身材料抗压极限承载力问题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混凝土桩桩身材料抗压极限承载力如何取值的问题,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及统一的标准。这使得其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理解,给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根据工程需要,将结合实践及理论分析进行相关讨论,以促进桩基工程应用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1期)

邓岳飞,张向阳,苏强,辛肖,岳文泽[8](2018)在《后注浆与非注浆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及侧阻力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某工程在后注浆和非注浆两种条件下的3组6根钻孔灌注试验桩,采用锚桩法静载试验和振弦式钢筋测力计法,对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破坏性试验,确定了两种条件下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桩侧土极限侧阻力和桩端土极限端阻力。通过对钻孔灌注桩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后注浆成桩条件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提高了55.0%;在非注浆试验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值时,后注浆试验桩的沉降量减少了34.6%~63.9%;桩侧土极限侧阻力除细砂层提高了95.6%~105.1%外,其他地层提高了48.5%~63.3%,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提高了18.0%。研究成果为该区域工程桩设计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8年06期)

符羽佳,邱宙廷,丁庆磊,张仰福,李光范[9](2018)在《径向齿长为2mm的齿桩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桩侧表面粗糙度对桩承载力的影响,对砂中模型桩进行了抗压静载试验.试验在桩侧表面附加径向齿长为2 mm的桩齿,依次成倍地缩小桩齿间距,改变桩侧表面桩齿的层数,分析齿桩的抗压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光面桩,齿桩的沉降位移较小,说明齿桩的承载力比光面桩高;在加载阶段,随着桩齿间距成倍的缩小,桩齿层数的增加,桩侧摩阻力逐渐增大,齿桩的沉降位移依次减小,其承载力逐渐提高,并且在一定的弹性承载阶段,齿桩的桩侧摩阻力和承载力基本上呈线性关系增大;在卸载阶段,齿桩的回弹值较高,说明齿桩的承载恢复能力较好.(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段海帆[10](2018)在《高承载力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实时在线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采用超高层、大跨度设计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对桩基础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要求越来越大,近年来,在昆明出现了西山万达广场、恒隆广场、春之眼等超高层建筑,单桩承载力均创新高。传统的基桩静载试验皆由人工完成,整个加载控制及数据采集通过手压或液压千斤顶加载,并人工读取机械百分表的读数来完成整个测试过程。由于荷载量非常大,测试持续时间和过程长,人在测试操作时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为消除桩基静载检测中的人工误差和安全隐患,提高检测质量,保证桩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的要求,利用先进的全自动加(卸)载和数据采集仪器设备,构建了高承载力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荷实时在线检测系统,实现基桩静载试验的远程加载、数据的实时传输,试验检测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保障试验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对昆明市某工程的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为34000kN)进行桩身完整性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检测。建立实时在线检测系统,对自动加(卸)载和数据采集设备进行选型及配置。应用实时在线检测系统对18#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检测,测试结果为:试桩的承载力为34000kN,承载力特征值为17000kN,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实时在线检测系统的应用,增强了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开展基桩静载荷试验的自动化、信息化检测和实时上传数据,以及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抗压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现场加载试验研究,探讨了桩长、桩径、叶片面积和叶片间距4个因素对螺旋桩极限抗压承载力的影响,运用Q-S曲线第二拐点法进行极限抗压承载力值的判定。发现螺旋桩极限抗压承载力随着桩长、桩径和叶片面积的增大而增大,但叶片面积过大时,由于叶片与桩身钢管连接处的弯矩过大,加载中焊接处容易脱开,导致极限抗压承载力不增反减;随着叶片间距的增大,极限抗压承载力先增大后减小;将试验中得到的结论成功的运用到了实际的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可以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压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邹龙庆,高光甫,王红艳.油管径向抗压承载力学特性及试验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2].陈城,彭丽云,乔红军,张振华.双叶片螺旋钢桩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J].施工技术.2018

[3].王忠瑾,方鹏飞,谢新宇,王奎华,王文军.带肋竹节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18

[4].王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圆钢管节点抗压承载力研究[J].山西建筑.2018

[5].胡剑峰,张大长.无环向加劲肋Q460高强钢管T形插板节点抗压承载力特性及计算理论[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9

[6].于清桦,贾波,曾强.自平衡测桩法检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

[7].刘建华.混凝土桩桩身材料抗压极限承载力问题的讨论[J].建筑结构.2018

[8].邓岳飞,张向阳,苏强,辛肖,岳文泽.后注浆与非注浆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及侧阻力对比分析[J].工程勘察.2018

[9].符羽佳,邱宙廷,丁庆磊,张仰福,李光范.径向齿长为2mm的齿桩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段海帆.高承载力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实时在线检测研究[D].云南大学.2018

标签:;  ;  ;  ;  

抗压承载力论文-刘冬,邹龙庆,高光甫,王红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