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平板型蒸发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路热管,液氮温区,平板蒸发器,传热性能
平板型蒸发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畅,谢荣建,张添,鲁得浦,吴亦农[1](2019)在《液氮温区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低温环路热管是一种高效的深低温两相传热器件,未来可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等空间项目的低温热控系统。为有效减小热管与热负荷间的接触热阻及热管的背向漏热,采用氧化锆作为毛细芯材料,研发了氮工质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重点研究了热管的自启动特性、传热性能以及在间歇性热负荷下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在无辅助情况下,液氮温区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自启动性能良好,可依靠工质扩散从室温迅速降温至液氮温区。环路热管能够在70~100 K温区稳定运行,热阻随运行温度和热负荷的上升而减小,最大传热功率为15 W,最小热阻为0. 8 K/W。在蒸发器间歇性加热的情况下,环路热管可以保持温度稳定,热响应迅速,无需二次降温。液氮温区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有效满足了空间低温光学系统的热控制系统的热传输需求。(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魏新利,关中杰,张伟龙,马新灵,孟祥睿[2](2018)在《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启动及充灌率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环路热管系统的优点与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前景,设计并搭建了以太阳能利用为背景的新型毛细芯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采用泡沫镍为毛细芯、乙醇为工质,实验研究了系统的启动运行特性,以及不同的工质充灌率对环路热管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环路热管热源功率在300~1 600 W时具有良好的启动运行特性,55%的充灌率为最佳充灌率,具有更短的启动时间,相对更低的蒸发器温度与热阻。(本文来源于《热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屈健,彭友权,孙芹[3](2018)在《带平板蒸发器的紧凑型叁维脉动热管传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制作了带平板蒸发器的紧凑型叁维脉动热管,蒸发器的铜板尺寸为40 mm×40 mm×3.5 mm,内部含有平行圆通道,通道内径为2 mm;热管的冷凝段则由内、外径分别为2 mm和3 mm的铜毛细管构成。以乙醇和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该脉动热管在不同放置方式(竖直、水平和侧放)和体积充液率(20%~70%)下的启动和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充液率介于30%~70%之间时脉动热管大都能正常启动且稳定运行,表现出优异的传热性能。热管的启动温度随着充液率的提高而升高,启动温度由低到高排列顺序为竖直、侧躺和水平放置。竖直放置时该热管的传热性能优于水平放置,且两种放置情况下的传热性能总体上均随着充液率的减小而提高。相比于乙醇,使用去离子水时该脉动热管拥有更低的蒸发段平均温度,显示出更好的传热性能和均温性。(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彭友权[4](2018)在《带平板蒸发器的叁维脉动热管传热特性及其在LED冷却方面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高热流密度散热冷却方案中一种很有希望的传热器件,脉动热管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传热性能突出和环境适用性强等优点,在微电子器件冷却、余热回收利用、太阳能集热等领域已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脉动热管是一种涉及多物理学科的复杂汽液两相流系统,其工作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揭示,如何进一步强化脉动热管传热特性和拓宽其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首次将管式脉动热管和板式脉动热管进行结合,综合两者的优点设计制作了带平板蒸发器的紧凑型叁维结构脉动热管,搭建了脉动热管实验测试平台,从使用工质、充液率和放置角度等入手,系统研究了叁维脉动热管的启动和传热特性,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在竖直、水平和侧躺叁种放置方式下对叁维脉动热管进行了实验研究,比较了热管在不同充液率下的启动和传热性能,实验工质为乙醇和去离子水,充液率范围20%~70%。实验结果表明,该叁维结构的脉动热管具有很好的空间适用性和良好的启动性能,竖直和水平放置下均能有效启动,但水平放置情况下脉动热管的启动时间较竖直放置增长,启动功率和启动温度也更高;启动温度总体上随着充液率的减小而下降。同时,该热管具有优异的传热效果,传热性能随着充液率的减小而提高;相比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时热管振荡更加稳定、传热性能更好,随着充液率的增加水平和竖直放置时热管的热阻差呈增长趋势。相比于乙醇工质,使用去离子水时叁维热管总体展现出更好的传热性能,且热管蒸发段的平均温度更小,不同部位的均温性也更好,但冷、热段的温度振荡幅度都稍高于乙醇。(2)针对水平放置时叁维脉动热管在充液率较高时难以启动和传热性能变差的问题,结合普通吸液芯热管的特点,通过在热管蒸发段平行圆通道内部引入烧结铜粉吸液芯的方式对该叁维脉动热管进行了改进,并对该脉动热管在不同情况下的启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烧结铜粉的脉动热管相比,烧结铜粉吸液芯结构的引入能够显着地提高脉动热管的启动和传热性能,使其在竖直和水平放置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工作运行,具有很好的抗重力特性。(3)将蒸发段带烧结铜粉吸液芯结构的叁维脉热管应用于高功率LED(80 W)冷却方面,构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并对该叁维脉动热管在不同充液率、加热功率、倾斜角度下的启动特性、LED背面温度及光照强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该脉动热管对LED具有很好的冷却温控效果,热管能够快速启动并迅速进入稳定运行状态。该热管的传热性能随着充液率的减小而提高;同时,随着热管倾角的增大,LED背温逐渐降低而光照强度则逐渐增大,背温和光照强度呈现出相反的趋势。随着加热功率的进一步提高,热管倾角对光照强度和LED背温的影响也越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4-01)
朱旭明[5](2017)在《小型平板LHP蒸发器内传热与流动的叁维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热流密度的电子器件散热和航天热控领域,传统的单相流散热器不能满足其苛刻要求。回路热管(LHP)是一种被动式两相传热装置,具有无需外加动力源、安装方式灵活、热运输能力强等优点。蒸发器作为LHP系统的核心部件,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很大程度上蒸发器的性能决定了整个LHP系统的性能。区别于对蒸发器内单个槽道和毛细芯组成的蒸发传热单元进行建模,本文针对一种平板式蒸发器建立了完整的叁维模型,包括毛细芯、补偿腔、导热肋以及蒸发器壳体等结构,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叁维数值模拟。通过毛细蒸发界面加载蒸发函数的方法,有效实现了多区域耦合数值求解。在叁维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首先研究了热负荷对蒸发器内传热与流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热负荷下蒸发器整体的温度分布、蒸发界面的传热差异以及补偿腔内的流动传热。其次研究了壳体材料对蒸发器传热的影响,分析了壳体材料不同时的漏热和蒸发器热阻。还研究了回流液体入口位置对补偿腔内流动与换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蒸发器内的传热与流动是多种传热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耦合分析。热负荷与系统冷凝能力较为匹配时,即中等负荷时,蒸发份额比例高,整个系统流动与传热特性最优。高导热系数的材料作为壳体时补偿腔平均温度较低,整个蒸发器热阻较低。回流液体入口位置影响补偿腔内的流场分布,形成不同范围的流动死区。研究结果对平板式LHP蒸发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光曼[6](2016)在《太阳能CPL/LHP平板集热蒸发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所设计的新型太阳能CPL/LHP平板集热蒸发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平板集热蒸发器内部温度场以及汽液相变界面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为新型太阳能平板集热蒸发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CPL/LHP太阳能平板集热蒸发器并搭建了实验装置,对搭建的实验系统进行了压降校核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平板集热蒸发器中毛细芯提供的最大毛细驱动力为,max2400cap?P?Pa,当Q?1160 W时,系统总压降约为2400Pa,达到了所设计平板集热蒸发器的毛细极限。(2)对新型平板集热蒸发器的启动性能、变功率运行以及反重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为200W-700W范围内,平板集热蒸发器具备较好的启动性能;在持续变化加热功率和随机变化加热功率时,平板集热蒸发器具有很好的适调能力;平板集热蒸发器实现的反重力高度与加热功率无关。(3)对平板集热蒸发器运行失效极限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当蒸汽侧的阻力过大、平板集热蒸发器内不凝性气体过多时,会发生工质倒灌现象,最终导致运行失效;当加热功率过大,达到平板集热蒸发器的沸腾极限时,会使其发生烧干现象,最终导致运行失效。(4)对新型平板集热蒸发器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板集热蒸发器的换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热流密度增加到约142kW/m时,换热系数逐渐增大到92kW/(m?K);当热流密度大于142kW/m后,换热系数则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5)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新型平板集热蒸发器内部汽液相变界面变化及内部温度场分布。研究表明不同材质随着导热系数的增大,汽相区域逐渐扩大;随着加热温度、工质进口温度以及蒸汽槽道肋片与槽道宽度比值的增加,汽相区域逐渐扩大;随着毛细芯孔隙率的增大,汽相区域逐渐减小,但是变化不明显。(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4-01)
李志崇,刘志春,何松,汪冬冬,刘伟[7](2015)在《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LHP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设计了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并针对所设计的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其进行启动和变工况特性研究,考虑不同因素如充灌率、重力倾角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平板型LHP的双毛细芯蒸发器可以提高系统的热传输能力,减小侧壁导热对补偿腔的影响,降低系统的运行温度,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5年05期)
汪冬冬[8](2015)在《小型平板式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及蒸发器内部介观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 LHP)是一种利用工质相变传递热量的高效被动散热装置,具有传热能力强、传热热阻低、传输距离长、等温性好、无运动部件等优点,在高热流密度电子器件散热和航天器热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LHP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并分析蒸发器内的传热过程,阐述“背向导热”和“侧壁导热”造成的热漏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为了减少“侧壁导热”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蒸发器从原来的O型圈密封改变为焊接密封,系统的运行性能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在蒸发器壁面温度不超过85℃的条件下,系统最大运行热负荷从140W提高到240W。为了降低“侧壁导热”和改善系统的启动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毛细芯蒸发器LHP系统。基于此,设计蒸发器分别采用O型圈和焊接密封的两套实验系统,研究不同充灌率、热沉温度、工质和重力辅助倾角下的运行特征,并对系统的温度波动现象进行机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双毛细芯蒸发器LHP系统能在10W的低热负荷下成功启动,运行中充灌率对系统运行模式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在重力辅助作用下,存在重力控制和毛细控制两种运行模式。此外,在双毛细芯LHP系统的实验中还得到不同于以往系统的温度分布趋势。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蒸发器背面毛细芯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与加载的热负荷大小以及热负荷的加载方式有关。为了解决多热源的散热问题,本文还设计和研制出一套并联式双蒸发器LHP系统,对其启动、变热负荷以及热分享等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系统在两个蒸发器均施加热负荷的工况下,都能启动成功,并能在低热负荷下由波动运行转变为平稳运行。高低热负荷搭配启动运行也展现出并联双蒸发器LHP系统的优势。增加系统的充灌率,能够改善系统的启动性能。系统内回流液的流向影响着系统的热分享性能。本文通过实验烧结出具有高孔隙率和高渗透率的双孔径毛细芯,应用于LHP实验系统展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采用介观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多孔结构内部的流动传热问题,得到其内部的流动细节,预测具有多相分布的多孔结构的有效热导率。并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自由能多相相变模型初步模拟补偿腔内的气泡生成和脱离过程,对毛细芯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毛细芯内的蒸发相变的介观模拟奠定基础。本文改进蒸发器的密封工艺,提出一种双毛细芯蒸发器结构LHP系统和一种并联双蒸发器LHP系统,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平板型LHP的启动和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蒸发器密封工艺、充灌率、热沉温度、工质和重力倾角等对系统启动和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平板型LHP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李志崇[9](2015)在《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路集成的密度不断的提高,因此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散热翅片,风扇等一系列辅助部件的加入使传统单相流体的对流散热技术在电子器件的散热过程中表现出较差的紧凑性、可靠性和较低的传热效率。相对于此,利用液体工质的蒸发和冷凝从而实现热量传递的环路热管(1oop heat pipe,LHP)技术表现出传热能力强、结构紧凑、传输距离远、反重力能力强、安装布局方便、有被动控温能力也可以实现主动控温等一系列的优点。LHP因此在航天航空等领域的热管理方面和高热流密度电子元器件的散热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以及应用[1-5]。环路热管(LHP)是一种靠蒸发器内毛细芯产生的毛细抽吸力驱动回路的运行,利用工质的相变来进行热量传递的高效传热装置。环路热管的蒸发器结构有圆管式和平板式两种,平板式蒸发器的优点是易于和散热面贴合,传热的热阻小以及温度均匀性好。本论文首先论述了环路热管技术研究的热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环路热管有了总体的认识,然后介绍了环路热管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设计了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并针对所设计的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对其进行了启动和变工况特性研究,考虑了不同因素如充灌率、重力倾角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平板型LHP的双毛细芯蒸发器可以提高系统的热传输能力,减小侧壁导热对补偿腔的影响,降低系统的运行温度,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霍杰鹏[10](2012)在《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传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电子设备不断向着微型化和高集成度的趋势发展,电子装置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消耗的功率也越来越大。由于电子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若不能及时地排到环境中,会造成热量在电子系统中积聚,最终使电子设备温度不断攀升,最终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成为了制约电子信息技术以及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环路热管具有反重力性能好、传热能力强、等温性好、传输距离长和结构设计灵活等优点,在电子散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由于其扁平的蒸发器设计,能够使其与平面热源充分接触,而且蒸发器厚度能够减少至10mm以下,使其能够应用小型电子器件里狭小的散热空间中。另外,平板型蒸发器的温度梯度和工质流动的速度梯度夹角较小,从场协同角度看,平板型环路热管比传统圆柱型环路热管更有优势。本论文通过实验和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的传热特性。本论文里所开发的环路热管属于微小型铜-水环路热管,蒸发器厚度为8mm,可用于大功率的电子散热。在实验方面,分析了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出现温度振荡的原因及冷凝器位置和摆放方向对传热性能的影响。然后根据环路热管的传热特性建立了一个用于模拟启动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与实验数据定性吻合良好,能够为环路热管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及指导。根据本文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可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温度振荡现象。蒸发芯中毛细力不足和储液器中工质的两相分布改变是温度振荡的主要原因。(2)在一定热负荷下,热沉温度越高,环路热管的运行稳定性越好,但不利于高功率的散热。(3)冷凝器位置对环路热管的启动性能影响明显,当其位置越靠近蒸发器出口,热管启动越平滑,而随着冷凝器位置向储液室进口方向移动,启动时间会急剧上升,而且伴随着不稳定的温度振荡和温度过冲现象出现。(4)在低功率时,摆放位置对传热特性的影响要比冷凝器位置要明显。在高功率时,重力的作用就显得不明显了,冷凝器位置成为决定工作温度的主要因素。(5)建立了一个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的热力学模型,模拟了环路热管在不同冷凝器位置下的启动过程。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环路热管运行时的饱和蒸汽温度和储液室温度。(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平板型蒸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环路热管系统的优点与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前景,设计并搭建了以太阳能利用为背景的新型毛细芯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采用泡沫镍为毛细芯、乙醇为工质,实验研究了系统的启动运行特性,以及不同的工质充灌率对环路热管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环路热管热源功率在300~1 600 W时具有良好的启动运行特性,55%的充灌率为最佳充灌率,具有更短的启动时间,相对更低的蒸发器温度与热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板型蒸发器论文参考文献
[1].张畅,谢荣建,张添,鲁得浦,吴亦农.液氮温区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实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2].魏新利,关中杰,张伟龙,马新灵,孟祥睿.平板蒸发器环路热管启动及充灌率特性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18
[3].屈健,彭友权,孙芹.带平板蒸发器的紧凑型叁维脉动热管传热特性[J].化工学报.2018
[4].彭友权.带平板蒸发器的叁维脉动热管传热特性及其在LED冷却方面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8
[5].朱旭明.小型平板LHP蒸发器内传热与流动的叁维数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6].李光曼.太阳能CPL/LHP平板集热蒸发器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6
[7].李志崇,刘志春,何松,汪冬冬,刘伟.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LHP的实验研究[J].节能.2015
[8].汪冬冬.小型平板式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及蒸发器内部介观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5
[9].李志崇.平板型双毛细芯蒸发器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10].霍杰鹏.平板型蒸发器环路热管传热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