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旋流气液分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凝析气田,气液分离,分离器,液滴
旋流气液分离器论文文献综述
杨兆铭,陈建磊,何利民,韩云蕊,罗小明[1](2019)在《水下旋流气液分离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旋流气液分离器能够实现高气速、高气液比工况下的气液分离,从而满足降本增效的要求。通过调研国内外水下旋流气液分离器的研究成果,对不同类型的水下旋流气液分离器进行了重点评述,从旋流场内液滴破碎机理、分离器内部流场参数等方面论述了水下旋流气液分离器的理论研究进展。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提出了水下旋流气液分离器研究中的不足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建立水下旋流气液分离器的独立设计准则;进一步完善液滴在旋流场中破碎与聚合的理论研究;将旋流气液分离器与其他形式的分离器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分离系统。(表1,参50)(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9年08期)
胡记超,王丹东,王雨风,陈亮,陈江平[2](2017)在《喷射式制冷系统新型旋流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R410A喷射式系统气液分离器入口干度低的特点,开发了新型旋流式气液分离器。通过研究高度、直径和气相管插入深度等关键结构参数对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以及压降的影响,将这些结构参数进行仿真优化,得到最优气液分离器模型,然后进行实验,对比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不同工况下,新型气液分离器压降与气相出口干度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精度。(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韩孟霞[3](2015)在《沉箱式柱状旋流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箱式柱状旋流分离器是一种拟应用在海底的分离器,兼顾两相和叁相分离功能。本文着重研究其两相分离功能,以入口管下倾预分离、柱状旋流主分离、卧式沉箱重力辅助分离的分离机制进行分离器的设计;以多相旋流分离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与试验测试为手段,对分离器主分离区流场分布特点及结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分离器主分离区的模拟研究表明切向速度呈现兰金组合涡结构特征,轴向速度整体呈现“倒V”型分布,总压分布呈中心低、壁面附近高的特点;在各结构参数的模拟尺寸范围内,增加入口管下倾角度、筒体上部高度、排气管直径会降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但同时会引起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的衰减,降低旋流强度,而且增加排气管直径会使轴向速度由“倒V”型分布转变为“M”型分布,产生滞流;筒体直径和排气管插入长度的增加既会使压力损失升高,也会引起旋流强度的降低。分离器单向入口的非轴对称性使分离筒体空间的流场呈现不稳定性,表现为旋转中心偏离分离筒体的几何中心。研究表明,在各结构参数的模拟尺寸范围内,增加入口管下倾角度、减小筒体直径和排气管直径会使分离器内部流场的不稳定特性增强;排气管插入分离器内部会改善分离器的流场不稳定性;而筒体上部高度的变化对流场不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沉箱式柱状旋流分离器的室内样机性能测试试验表明:在试验工况范围内,气、液相流量的增加增强了旋流强度,但同时会引起分离器内壁液膜的附着及爬升,而气相流量的增加是主要因素,其沿壁面旋转产生的巨大剪切曳力使液滴克服自身重力和剪切阻力随气流沿壁面爬升形成液膜;入口管下倾有利于入口管中分层流的形成,而且会降低流体在筒体入口以上的旋流高度,减少气相的液体携带;增加分离器筒体上部的柱体高度,可以扩展分离器的高效运行范围,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性能;排气管插入长度对分离器高效运行区的影响不如筒体上部高度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5-05-01)
涂利军,胡康[4](2010)在《强吸旋流气液分离器运行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器是目前气田集输工艺中处理天然气中液体和固体杂质的主要设备。目前气田开采主要应用的是双筒卧式重力分离器,今年我厂引入了强吸旋流气液分离器,其对重力分离、吸附分离、离心分离和聚结分离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率,其对雾状液滴有较强的聚结能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29期)
李文静[5](2009)在《天然气旋流气液分离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未经脱水处理直接通过管线输送,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极易产生天然气水合物堵塞输气管线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效率高的旋流气液分离器。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基于控制体积法,应用SIMPLE算法对自行设计的旋流气液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旋流气液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的速度分布特性和压力分布特性。采用代数滑移模型(ASM)对液滴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得到了气液两相流场的分布规律和气液两相流的分离特性,从轴向剖面液相浓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旋流器的气液分离主要在旋流腔内,模拟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为配合旋流器的最优化设计,通过假设,采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离散相模型模拟研究旋流气液分离器不同结构参数和工况条件对分液能力的影响,得到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最优化结构尺寸。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搭建旋流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测试的室内实验装置,对分离效率进行数据采集,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用FLUENT对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在4%以内,从而说明本文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及算法对旋流气液分离器内部流场的数值计算是可行的。本文对自行设计旋流气液分离器内部流场和不同工况参数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和室内实验结合得到了自行设计旋流气液分离器最佳结构尺寸,为今后的现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9-05-01)
涂利军,胡康[6](2008)在《强吸旋流气液分离器运行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器是目前气田集输工艺中处理天然气中液体和固体杂质的主要设备。目前气田开采主要应用的是双筒卧式重力分离器,今年我厂引入了强吸旋流气液分离器,其对重力分离、吸附分离、离心分离和聚结分离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率,其对雾状液滴有较强的聚结能力。(本文来源于《今日科苑》期刊2008年22期)
元爱红,郭军青,王营召[7](2008)在《管柱式旋流气液分离器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原油田计量站原油计量过程中存在计量工艺流程不完善、含水率误差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采用多相流分离计量原理,综合应用管柱式旋流气液分离器、模拟分析多相流流体动力形态、质量流量计等技术,经现场试验应用,取得了良好测量效果,解决了中高含水期油田油井产出物精确计量问题,完善了石油多相流混相输送工艺技术。(本文来源于《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期刊2008年01期)
曹学文,林宗虎,黄庆宣,寇杰,王胜利[8](2001)在《新型管柱式旋流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管柱式旋流气液分离器是依靠旋流离心力来实现气液分离的。建立了旋流分离模型 ,依据分离模型开发了管柱式旋流分离器的设计模拟软件。管柱式旋流分离器与传统容器式分离器相比 ,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节省投资的优点 ,是替代传统容器式分离器的新型分离装置(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01年06期)
旋流气液分离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R410A喷射式系统气液分离器入口干度低的特点,开发了新型旋流式气液分离器。通过研究高度、直径和气相管插入深度等关键结构参数对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以及压降的影响,将这些结构参数进行仿真优化,得到最优气液分离器模型,然后进行实验,对比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不同工况下,新型气液分离器压降与气相出口干度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在10%以内,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流气液分离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杨兆铭,陈建磊,何利民,韩云蕊,罗小明.水下旋流气液分离器研究进展[J].油气储运.2019
[2].胡记超,王丹东,王雨风,陈亮,陈江平.喷射式制冷系统新型旋流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优化[J].制冷技术.2017
[3].韩孟霞.沉箱式柱状旋流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4].涂利军,胡康.强吸旋流气液分离器运行效果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5].李文静.天然气旋流气液分离器的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09
[6].涂利军,胡康.强吸旋流气液分离器运行效果评价[J].今日科苑.2008
[7].元爱红,郭军青,王营召.管柱式旋流气液分离器的应用研究[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
[8].曹学文,林宗虎,黄庆宣,寇杰,王胜利.新型管柱式旋流气液分离器的设计与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