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量因子论文-程琳琳,黄婷,刘焱序

当量因子论文-程琳琳,黄婷,刘焱序

导读:本文包含了当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CCI-LC数据集,演化规律

当量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程琳琳,黄婷,刘焱序[1](2019)在《基于改进价值当量因子的1992-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改进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基础当量表和土地覆被数据集,评估青藏高原1992—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空间指引。[方法]借助改进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基础当量表,结合CCI-LC长时间序列土地覆被产品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①1992—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提高,24 a间增加了1.62×10~(11)元,且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服务价值呈现:草地>水域>森林>湿地>农田>荒漠的特征;②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量最高,2015年高达5.53×10~(12)元,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其次分别为1.33×10~(12)元和5.50×10~(11)元,文化服务价值最低为2.90×10~(11)元;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在不同的高程和坡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都是先增加后减少,4 000~5 000 m高程范围内和5°~15°坡度范围内的价值量最高。[结论] 1992—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得到提高,不同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价值量差异大,地形条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薛明皋,邢路,王晓艳[2](2018)在《中国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空间修正及价值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地区差异,构建空间异质评估模型,并分析中国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规律。研究方法: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中国地级层面空间异质评估模型;(2)自2000年以来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分别减少2.05×10~4 km~2和1.45×10~4 km~2,建设用地增长最多,增长4.94×10~4 km~2;(3)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9.12万亿元,其中林地贡献最多,其次为草地和水域;15年间总价值先增后减,共增长7.42亿元;空间分布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研究结论:空间异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能够为中国土地生态评估和保护提供更客观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地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幸绣程,支玲,谢彦明,张媛[3](2017)在《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的西部天保工程区生态服务价值测算——以西部六省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编制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及统计年鉴数据,以西部天保工程区的六省份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计算,分析西部六省份的公益林补偿现状与提高空间。结论显示,我国现行一刀切式的补偿方式不能满足我国生态补偿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应当结合各地实际生产能力和政府财政收入水平来制定不同的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7年09期)

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陈文辉,李士美[4](2015)在《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区划、自然资产核算和生态补偿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并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出与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密切相关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研究基于文献调研、专家知识、统计资料和遥感监测等数据源,通过模型运算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静态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构建了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实现了对全国14种生态系统类型及其11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时间(月尺度)和空间(省域尺度)上的动态综合评估。初步的应用与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量为38.1×1012元,总体变化趋势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内变化多表现为以7月为最高,1月和12月最低。总体而言,尽管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论文构建的评价体系为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综合评估方案,从而为我国自然资产评估、生态补偿等方面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魏薇[5](2015)在《辐射防护用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监测仪校准因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JJG393-2003《辐射防护用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监测仪》和JJG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了辐射防护用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监测仪校准因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来源,并详细介绍了评定方法。(本文来源于《品牌与标准化》期刊2015年04期)

花正东,王德忠,税际天,王方,徐进财[6](2012)在《γ射线穿过UF_6后周围剂量当量累积因子的模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EGS5蒙特卡罗程序计算了γ射线穿过UF6材料后的周围剂量当量累积因子。计算给出了50 keV~3MeV范围,1~10平均自由程下的光子周围剂量当量累积因子,并给出了与计算值符合度较好的参数化拟合公式。计算结果将便于采用线性减弱系数对涉及UF6材料的剂量计算。(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通讯》期刊2012年06期)

方恺,朱晓娟,高凯,沈万斌[7](2012)在《全球电力碳足迹及其当量因子测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碳足迹旨在测度发电过程中所引起的生命周期CO2排放水平。本研究从地球碳循环的角度入手,在综合大量研究数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电力来源的碳排放特征,结合地表覆被的碳吸收能力,分类测算了全球平均电力碳足迹当量(即单位电力消费量所产生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并实证分析了2000—2008年全球电力碳足迹的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煤炭类火电(以下简称煤电)、石油类火电、天然气类火电、水电和核电的全球平均碳足迹当量分别为131.3×10-6、95.8×10-6、56.6×10-6、38.8×10-6、1.9×10-6hm2·(kW·h)-1,火电特别是煤电的环境影响显着大于水电和核电;2000—2008年,全球电力碳足迹由730.7×106hm2增至1101.8×106hm2,其中火电占比由60.0%增至68.1%,煤炭取代石油成为火电碳足迹的主要构成部分,而水电和核电占比则分别降至30.7%、1.3%;全球电力结构总体趋于劣化,平均碳排放系数由265.8×10-3kg·(kW·h)-1增至315.4×10-3kg·(kW·h)-1,火电特别是煤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力碳排放的强度与规模。(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李剑,乔敏,崔青,马梅,王子健[8](2006)在《测定5种高环多环芳烃毒性当量因子并应用于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用位点和作用机理相同的污染物通常具有毒性加合作用,但是各个污染物对总体毒性的贡献并不相同,因此需要采用等毒性当量方法进行归一化.本研究选取了5种具有较强芳烃受体效应的多环芳烃(PAHs),通过大鼠肝癌细胞株H4ⅡE体外EROD酶诱导试验,得到相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并计算了单个PAH的毒性当量因子 (EROD-TEF).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AH对EROD响应的EC50有较大区别,毒性相对强弱按照苯并[k]荧蒽>茚并 [1,2,3-cd]芘>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苊的顺序递减,对应的EROD-TEF值分别为1.1×10-4、3.0×10-5、3.9×10-6、 2.8×10-6和1.5×10-6.利用所得到的EROD-TEF值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测定的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的浓度,计算得到5种PAHs的2,3,7,8-TCDD毒性当量TEQPAH,并与体外EROD酶诱导生物测试方法测得的表层沉积物毒性当量EROD-TEQ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5, p<0.05),证明实验测得的EROD-TEF值能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中5种PAHs对总芳烃受体效应的贡献均大于50%,表明PAHs是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芳烃受体效应活性物质,其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应得到进一步重视.(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王寿兵,张浩,王祥荣[9](2004)在《区域环境负荷计量的当量因子法——以广东省佛山市富营养化污染负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当量因子的环境负荷计量方法,其原理是根据不同环境干扰因子对同一种环境影响类型的相对贡献大小来进行计量.具体包括环境影响类型的确定、环境干扰因子的识别与归类,以及按当量关系进行汇总3个步骤.该方法可为区域环境规划与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以广东省佛山市富营养化污染负荷计量为实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排放的富营养化污染负荷量约为437.0kt NO3-当量,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农业生产部门,其次是工业生产部门和人类生活.主要污染物是氨的排放,其次是NOx的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4年02期)

闫相祯,杨秀娟[10](2001)在《当量循环滞回能与疲劳损伤因子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应变控制进行了双轴循环试验,研究了40Cr钢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由当量累积损伤因子与当量循环滞回能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当量损伤因子与当量循环滞回能的归一化关系。采用圆管光滑试件在MTS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了低寿命区的多级拉压轴向循环、扭转循环和两种加载条件的双轴多级拉压-扭转复合循环试验,由多轴条件下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当量损伤因子与当量循环滞回能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1-10-01)

当量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地区差异,构建空间异质评估模型,并分析中国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规律。研究方法: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中国地级层面空间异质评估模型;(2)自2000年以来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分别减少2.05×10~4 km~2和1.45×10~4 km~2,建设用地增长最多,增长4.94×10~4 km~2;(3)2015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9.12万亿元,其中林地贡献最多,其次为草地和水域;15年间总价值先增后减,共增长7.42亿元;空间分布总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研究结论:空间异质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能够为中国土地生态评估和保护提供更客观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当量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程琳琳,黄婷,刘焱序.基于改进价值当量因子的1992-20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9

[2].薛明皋,邢路,王晓艳.中国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空间修正及价值评估[J].中国土地科学.2018

[3].幸绣程,支玲,谢彦明,张媛.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的西部天保工程区生态服务价值测算——以西部六省份为例[J].生态经济.2017

[4].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陈文辉,李士美.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2015

[5].魏薇.辐射防护用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监测仪校准因子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品牌与标准化.2015

[6].花正东,王德忠,税际天,王方,徐进财.γ射线穿过UF_6后周围剂量当量累积因子的模拟计算[J].辐射防护通讯.2012

[7].方恺,朱晓娟,高凯,沈万斌.全球电力碳足迹及其当量因子测算[J].生态学杂志.2012

[8].李剑,乔敏,崔青,马梅,王子健.测定5种高环多环芳烃毒性当量因子并应用于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2006

[9].王寿兵,张浩,王祥荣.区域环境负荷计量的当量因子法——以广东省佛山市富营养化污染负荷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04

[10].闫相祯,杨秀娟.当量循环滞回能与疲劳损伤因子的相关性[C].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

标签:;  ;  ;  ;  

当量因子论文-程琳琳,黄婷,刘焱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