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盆底超声评估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临床分析

三维盆底超声评估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临床分析

王佳佳

(温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目的: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对女性分娩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2例产后6-10周初产妇,按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5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6例健康未育女性,设为对照组。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各组对象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结果:二维检查下,经阴道分娩组的尿道旋转角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剖宫产组,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剖宫产组,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宫颈下移距离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宫颈下移距离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颈下移距离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膀胱颈下移距离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盆膈裂孔面积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三维检查下,对照组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肛提肌厚度与剖宫产组接近,小于对照组,剖宫产组肛提肌厚度小于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耻骨直肠肌厚度与剖宫产组接近,大于对照组,剖宫产组耻骨直肠肌厚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对女性分娩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检查结果准确,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主要受到妊娠行为影响,剖宫产后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相对较为理想,但不具有长期优势。

【关键词】初产妇;盆底结构;盆底功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3-0215-02

前言: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多发于产妇群体,是指盆底组织功能缺陷或损伤引发的器官功能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性功能障碍(SD)等。分析指出阴道分娩初产妇出现早期盆底功能异常、疾病的概率较高,常规评估效果参差不齐。我院就三维超声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2例产后6-10周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每组56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56例健康未育女性,设为对照组。经阴道分娩组56例初产妇,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6.1±2.4)岁,均满足经阴道分娩和初次生产标准。剖宫产组56例初产妇,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6.2±2.5)岁,均满足剖宫产和初次生产标准。对照组56例健康未育女性,年龄22-31岁,平均年龄(26.2±2.4)岁。各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各组均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盆底结构及功能。检查前排空直肠,嘱咐产妇进行排便,适当充盈膀胱。常规二超超声检查,嘱对象常规排空大小便,取仰卧位或膀胱截石位,外展髋部。将探头置于产妇会阴部,贴于耻骨联合下端位置,适当保持接触力度,以对象无明显压迫感为宜,获取对象盆底区域矢状图。之后分别对耻骨联合、膀胱、尿道、子宫、直肠进行扫描,测量获取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指标。通过二维图像重组结果,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

另选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将探头放置于产妇会阴部位,常规扫描并生成二维图像,之后分别对耻骨联合、膀胱、尿道、子宫、直肠进行扫描,在Valsalva动作下,获取上述指标的动态结果,并记录最大值,了解盆底组织受压、脱垂等情况。获取最小肛提肌裂孔信息,作为基准,检查其左右径的动态变化、大小,并做记录。引导对象进行缩肛,利用islice断层切片技术,对生成的断层图像进行收集,根据多图像信息和上述动态结果,判断肛提肌是否撕裂、出现盆腔器官脱垂(POP)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经会阴盆底超声评估各组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二维扫描指标为尿道旋转角、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下移距离、膀胱颈下移距离。三维扫描指标为盆膈裂孔面积、肛提肌厚度、耻骨直肠肌厚度。

均取各组所有产妇指标平均值进行对比。以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三组二维超声结果对比

经阴道分娩组的尿道旋转角与剖宫产组接近(p>0.05;t:0.126),大于对照组(p<0.05;t:5.027),剖宫产组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p<0.05;t:5.117)。经阴道分娩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剖宫产组(p<0.05;t:4.158),大于对照组(p<0.05;t:5.581),剖宫产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t:5.193)。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剖宫产组(p<0.05;t:5.077),大于对照组(p<0.05;t:5.814),剖宫产组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t:5.816)。经阴道分娩组宫颈下移距离与剖宫产组接近(p>0.05;t:0.212),大于对照组(p<0.05;t:5.817),剖宫产组宫颈下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t:5.039)。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颈下移距离与剖宫产组接近(p>0.05;t:0.293),大于对照组(p<0.05;t:5.997),剖宫产组膀胱颈下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t:5.901)。见表1: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femalepelvicfloordysfunction)多见于产妇群体,非育龄期妇女也存在发病可能。此前学者研究发现,阴道分娩初产妇罹患相关疾病的几率较大,约占患者总数的55%-65%[1]。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因具体病情差异而存在不同,包括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器官脱垂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可能恶化引发其他疾病。目前多主张通过诊断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此前各地医疗机构多采用二维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对于一些明显的器官位移、组织损伤,可较为有效的察觉,如果患者病情轻微,则可能出现漏诊或者错诊。三维盆底超声评估没有改变诊断原理,但对技术进行了改进,常规二维图像无法展现的动态变化,可借助三维超声呈现,且由于Valsalva动作能够清楚体现组织、器官的变动情况,检查所获数据往往高度敏感。有学者研究发现,三维技术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可以达到80%以上。也有学者在对比研究中发现,二维超声技术下,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正确率一般在50%-70%之间,三维技术可提升准确率20%以上[2]。我院研究所获结果与此类似,各组检查所获的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指标虽然相近,但观察组均值差异小,数据精准。值得注意的是,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这也为其推广应用提出了较高要求。结合结果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妊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带有可逆性,但在产后早期往往不可避免,与分娩方式无明显关联。如在妊娠行为中,胎儿的成长会导致产妇盆底肌功能的变化,而在引导分娩完成后,这边变化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造成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剖宫产模式下,分娩对产妇盆底扰动较小,盆底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也相对较小,这使得产后早期(6-10周)剖宫产产妇的盆底结构及功能更理想。

综上所述,不同分娩方式不影响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产妇出现盆底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性的妊娠行为。剖宫产后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相对较为理想,但不具有长期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枫,孟海霞.顺产和选择性剖宫产和盆底肌肉训练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9,20(01):42-44.

[2]郭小燕.持续性指导联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2):87-88.

标签:;  ;  ;  

三维盆底超声评估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