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哲学文化,空间范畴,有为法,瑜伽论,小千世界,大铁围山,俱舍论,大乘起信论,极微,中千世界
佛教哲学论文文献综述
田湖[1](2019)在《佛教哲学文化中的“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与“时间”观念一起构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空间范畴对于自然科学极为重要,数学、物理等科学对空间的研究已至精细程度。同样,它在哲学、宗教及艺术等领域中亦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就宗教而言,对此彼两岸世界的描述或想象构成了多数宗教文化对空间的理解层次(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22)
刘俊哲[2](2018)在《吐蕃时期佛教哲学传入西藏的价值、特点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哲学传入西藏是当时吐蕃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的自觉抉择,而且又是由佛教哲学本身的价值所决定。佛教哲学是在吐蕃时期传入吐蕃社会的,这种时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传入的进程、方式、内容和接受等方面的自身特点。它的传入虽然没有在当时催生出具有本土特性的藏传佛教哲学,但对后弘期藏传佛教各派哲学的产生发展具有定向开路的重要功用,并且为此后藏传佛教各派哲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落桑曲平[3](2018)在《浅谈佛教哲学对伦理道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是伦理性的宗教,其所宣扬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和八正道等思想有着丰富的伦理色彩。佛教的善恶观、慈悲观、人生观、缘起观等对净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8年12期)
落桑曲平[4](2018)在《试析印度佛教哲学对我国茶文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佛教哲学传入我国后,经过一定的本土化改造和文化融入,对我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印度佛教哲学蕴含的基本内涵呈现为叁:其基础理念为"缘起"观念;终极旨趣为寻求世间终生的解脱;思想方法为人界的提升。印度佛教哲学与我国茶文化展开对话的主要中介,其一是中国本土的道教、禅宗等思想,其二是佛教经学翻译实践。印度佛教哲学对我国茶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为我国茶文化的群体性假设注入了禅宗文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茶文化"普度众生"理念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08期)
夏晓楠[5](2018)在《慧远佛教哲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慧远大师学集儒、释、道,其佛学信仰的哲学基础主要来自般若学;"叁世报应说"是其念佛立誓的理论基础。慧远大师的佛学思想圆通高明,极具解释现实问题的变通能力。其一生在坚决推崇佛法为"独绝之教、不变之宗"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东莞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景满华[6](2018)在《肯·威尔伯意识理论的佛教哲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肯·威尔伯的是美国当代着名的思想家、超个人心理学家,他的许多理论都深受佛教哲学的影响。本文从威尔伯的意识光谱理论与大乘佛教华严宗的宇宙观,意识疆界的弥合过程与佛教四圣谛的真理观,以及通向意识终极境界的途径与佛教八正道的实践论叁个方面来探讨肯·威尔伯意识理论的佛教哲学特征。(本文来源于《宗教心理学》期刊2018年00期)
李宏祥[7](2017)在《中间即彼岸:论佛教哲学对废名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教哲学是废名文学创作的思想基础,是废名作品之所以看起来晦涩的原因。废名接受佛教哲学的影响,不仅源于成长的生活环境,也源于他对中外文学经验的观察和总结。本文运用细读和比较的方法,从以下叁个方面阐述佛教哲学对废名创作的影响:1.废名对佛教哲学的理解和接受;2.佛教哲学对废名创作态度和方法的影响;3.佛教的存在观在废名作品中的表现。这叁个方面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一个专注于写作的作家,应把写作视为存在的目的,而不是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学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林婷[8](2017)在《复眼中观:佛教哲学与赖声川戏剧思维的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探讨了佛教的哲学理念如何生成赖声川的戏剧思维,包括创作方法的选择、艺术构形的生成、创意原理的运用等。此外,论文还阐析了赖声川所接受的多种思想资源包括佛教哲学、后现代思潮、跨文化思维如何相互萃取、修正,生成其戏剧思维的独特面貌。(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7年04期)
蔺海鲲[9](2017)在《西行与东来之间:敦煌佛教哲学转换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是东西方文明和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更是举世闻名的多元文化符号。佛教从印度传入的"东来"之旅与中土礼佛求经的"西行"之路在敦煌实现了历史性的交汇,使中国佛教哲学乃至整个佛教哲学经历了重大变革和转型,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极为独特的发展阶段。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相伴随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也必然会在这一历程中走向相互交流和融通的阶段。尽管这种趋势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并未明显地展现出来,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各国、各民族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交流、对话、融通依然是广泛存在的。中古时期的敦煌地区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融通的重地,酝酿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极为辉煌灿烂的敦煌文化瑰宝。敦煌佛教哲学从遥远的天国走向人间的转换机制蕴含着深刻的文明发展机制,它是佛教哲学世俗化、大众化历程中的典型性思想形态,揭示了存在于此地的佛教、儒家文化及其他思想形态的融合与贯通。敦煌佛教哲学嬗变的历程和内在机制的转换也一定程度上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为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深度合作交流找到了基本指向,这也是人类自身类本质在更高层次上的最终实现。(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朱正国[10](2017)在《佛教哲学化与《参同契》的方法论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与佛学关系密切,佛学的哲学化也并非近现代才出现的现象,早在魏晋玄学时期,佛学受哲学的影响,就出现以僧肇为代表的佛学玄学化或哲学本体论化倾向;而石头承继僧肇的思想,发挥惠能禅学的对法思想,推动了新形态的佛教哲学化,即方法论化,并使禅学思想与修行更好的统一起来。(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7年03期)
佛教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佛教哲学传入西藏是当时吐蕃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的自觉抉择,而且又是由佛教哲学本身的价值所决定。佛教哲学是在吐蕃时期传入吐蕃社会的,这种时空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传入的进程、方式、内容和接受等方面的自身特点。它的传入虽然没有在当时催生出具有本土特性的藏传佛教哲学,但对后弘期藏传佛教各派哲学的产生发展具有定向开路的重要功用,并且为此后藏传佛教各派哲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田湖.佛教哲学文化中的“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刘俊哲.吐蕃时期佛教哲学传入西藏的价值、特点与影响[J].宗教学研究.2018
[3].落桑曲平.浅谈佛教哲学对伦理道德的影响[J].智富时代.2018
[4].落桑曲平.试析印度佛教哲学对我国茶文化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8
[5].夏晓楠.慧远佛教哲学思想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8
[6].景满华.肯·威尔伯意识理论的佛教哲学特征[J].宗教心理学.2018
[7].李宏祥.中间即彼岸:论佛教哲学对废名创作的影响[J].中国美学研究.2017
[8].林婷.复眼中观:佛教哲学与赖声川戏剧思维的生成[J].戏剧艺术.2017
[9].蔺海鲲.西行与东来之间:敦煌佛教哲学转换机制初探[J].甘肃社会科学.2017
[10].朱正国.佛教哲学化与《参同契》的方法论风格[J].船山学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