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间曲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板腔体,戏曲,民歌
民间曲调论文文献综述
孙乔楚[1](2018)在《推动中国民间曲调之继承发展——以改编钢琴曲中的“板腔体”手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舶来品的"乐器之王"钢琴,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乐器,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通过改编成钢琴曲的形式获得更多的关注,钢琴对推动中国民间音调的继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功劳。"板腔体"是我国主要的音乐手法,在民间音调改编的钢琴曲中被大量运用。(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8年09期)
吴璨[2](2018)在《民间曲调“孟姜女”的互文性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互文性理论脱胎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中。音乐文本的互文性视角,是用考察音乐文本之间关系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文本选取具有曲牌意义的"孟姜女调"为文本对象,从曲调框架、唱词内容、腔词关系叁方面,借用"互文性"理论方法,探讨传统音乐中,非音响文本间的互文性。得出在传统音乐中,大量存在着以某一具体曲牌性曲调为中心轴而形成的不同文本间互为互文性的结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孟姜女调"音乐文本具有共时性、历时性和拼接式等特点。(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田冰洁[3](2014)在《略论民间曲调在古筝乐曲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古筝音乐文化由来已久,其内在又分为不同的流派,各流派不同的音乐风格都在民间音乐中得以体现,并在其中不断的丰富起来。古筝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展现着我国民族音乐的未来,这种内在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于对民间曲调的研究和运用。(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4年12期)
陈玉英[4](2014)在《阿佤民族民间曲调解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佤族是我国一个较小的民族,佤族民间曲调非常丰富,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劳作息息相关。依据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场景,佤族人民创造了不一样的曲调分类。(本文来源于《2014年07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7-15)
汪莎[5](2013)在《古筝乐曲中的民间曲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筝作为一件民族乐器,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它所具有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在于乐曲中的民间曲调的运用。本文将从宏观上对古筝乐曲中的民间曲调加以研究,从而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更好的把握作品。(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13年05期)
郭新[6](2009)在《采用中国民间曲调的结构原则(下)——陈怡赴美后作曲风格形成阶段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音高结构处理方式的延续和演变这两首作品的音高结构,延续了在《木管五重奏》与《近距离》中所建立的基本原则,即音程级1与6为两音组,或十二音音列中相邻两音,小型音组,或音级集合体最外端音的音程基础。谱例10是用于这两曲最基本的音高材料:1.两首乐曲各有一个十(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郭新[7](2009)在《采用中国民间曲调的结构原则(上)——陈怡赴美后作曲风格形成阶段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陈怡的《烁》和《钢琴协奏曲》都创作于1992年,即她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此时陈怡的创作注意力,开始从注重音高结构方面,逐渐转到了整体与局部的曲式结构中。她在作品中系统性地运用节奏组合和结构比例原则,而且对音响的调配和织体在曲式结构中的作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同时,陈怡在对中国民间乐曲结构原则的深入研究后,力图将中国民间音乐曲式结构思维与西方无调性音高结构原则相结合,并积极探索使西方乐器按中国民间器乐合奏方式演奏的具体手法。此文为作者博士论文《中国音乐语言用西方乐器习惯用法诠释——论陈怡创作西方器乐曲时中西方观念和技术的融合过程》中的一个章节。(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石生朝[8](2008)在《一部用民间曲调创作出来的舞剧音乐——纪念《刘海砍樵》舞剧音乐创作五十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1958年,湖南省民间歌舞团(湖南省歌舞剧院的前身)的艺术创作人员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引下,解放思想,深入生活,采用民间故事题材,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湖南第一部民族舞剧——《刘海砍樵》。该剧以其优(本文来源于《艺海》期刊2008年05期)
康珺珺[9](2008)在《民间曲调与现代和声的完美结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托克是匈牙利杰出的民俗音乐学家、钢琴家,也是独特的、新民族乐派作曲家。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成功地将民间音乐的精神实质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融为一体,创作出了独具匠心的音乐作品,形成了独特的巴托克和声理论。《八首匈牙利农民歌曲钢琴即兴曲》是巴托克民歌改编曲中,最鲜明地体现出他和声理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八首匈牙利农民歌曲与我国民间音乐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八首匈牙利农民歌曲,来自“古老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它在调式上与我国的五声调式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但同时它又与其它五声调式民间音乐(包括我国民间音乐)有着不同的特点,它有着自身独特的调性特点、旋律结构特点等等。在以民歌为主题的、具有变奏性写法的《八首匈牙利农民歌曲钢琴即兴曲》中,巴托克的调式和声理论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在为这八首民歌配置伴奏过程中,巴托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他将民间音乐中的调式综合、旋律音程结构等等,进行了横向或纵向的扩展。这样的和声伴奏,使整个音乐作品在音响上既具有现代特征又符合民歌本身的气质。对巴托克和他的作品进行研究,除了因为他和他的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外,研究借鉴巴托克的成功经验,对建设我国现代的音乐文化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3-01)
黄凌[10](1984)在《民间曲调的衍变及其特点——学习《山东民间歌曲集》札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曲调在衍变过程中,有其特殊的手法。本文主要研究民间曲调在衍变过程中的内在变化及其特点。 以《山东民间歌曲集》莱阳民歌《搬妹妹》为例:(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期刊1984年04期)
民间曲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间文本性",指所有文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吸收。互文性理论脱胎于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中。音乐文本的互文性视角,是用考察音乐文本之间关系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文本选取具有曲牌意义的"孟姜女调"为文本对象,从曲调框架、唱词内容、腔词关系叁方面,借用"互文性"理论方法,探讨传统音乐中,非音响文本间的互文性。得出在传统音乐中,大量存在着以某一具体曲牌性曲调为中心轴而形成的不同文本间互为互文性的结论。互文性视角下的"孟姜女调"音乐文本具有共时性、历时性和拼接式等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间曲调论文参考文献
[1].孙乔楚.推动中国民间曲调之继承发展——以改编钢琴曲中的“板腔体”手法为例[J].艺海.2018
[2].吴璨.民间曲调“孟姜女”的互文性阐释[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
[3].田冰洁.略论民间曲调在古筝乐曲中的运用[J].艺海.2014
[4].陈玉英.阿佤民族民间曲调解析初探[C].2014年07月民俗非遗研讨会论文集.2014
[5].汪莎.古筝乐曲中的民间曲调研究[J].艺海.2013
[6].郭新.采用中国民间曲调的结构原则(下)——陈怡赴美后作曲风格形成阶段之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
[7].郭新.采用中国民间曲调的结构原则(上)——陈怡赴美后作曲风格形成阶段之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
[8].石生朝.一部用民间曲调创作出来的舞剧音乐——纪念《刘海砍樵》舞剧音乐创作五十周年[J].艺海.2008
[9].康珺珺.民间曲调与现代和声的完美结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8
[10].黄凌.民间曲调的衍变及其特点——学习《山东民间歌曲集》札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