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一、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会议(论文文献综述)

赵娜[1](202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工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现阶段会员总数已超3.0亿人,基层工会组织超280.9万个,成为中国最大的群团组织。2015年党中央召开群团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工会改革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党的十九大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使命和新要求,强调了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职责定位。中国工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维护广大职工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推动工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加速演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应深刻体悟“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深化工会改革,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增强改革实效,讲好中国工会故事。在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之中,群众性是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因此建设服务型工会是这一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党中央对我国工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战略定位。习近平在中国工会十五大上代表党中央的致辞中第一次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的目标,由此打造服务型工会成为工会工作史上的重要课题;中国工会十六大进一步明确,要着眼于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多层次需求,努力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的发展目标;2015年7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群团工作会议,在会上做出了群团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着眼新时代新任务,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职工需求导向,健全服务职工体系,拓宽服务职工领域,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能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同时将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增写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内容,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职能的第四次调整,即保留了“维护”这项基本职能,传承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工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增加了“服务”这项基本职能,切实提升了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化解了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工会的群众性不足问题。这一战略性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的关怀重视,为今后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指导新时代工运事业的重要文件。之后围绕服务型工会建设,提升改进工会建设工作,习近平发表多次重要讲话,强调工会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团组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服务型工会既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工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会组织是党号召团结群众的重要平台,新时期能否发挥好党与群众的纽带作用,直接关系到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用的发挥以及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因此,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有利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理解和变革群团工作。现有关于服务型工会建设议题研究存在内在逻辑解释的碎片化、核心要素探究的模糊化、对策建议的笼统性等问题,且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基于这一研究背景的考量,本文试图在梳理服务型工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核心要义,从而论证服务型工会建设是新时代彰显工会职能的必经之路,并探求服务职能如何在工会实践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以“服务型工会”为研究主题,聚焦于工会的“服务”职能,着眼于服务本身内涵与学理逻辑的梳理,从而将研究重点引向服务本身的深层机理。在具体章节的安排上,文章首先从工会职能与服务型工会等相关概念切入,通过辨析与演绎总结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内涵与特征,厘定本文的问题域。服务型工会职能的发挥是内在价值的外部表现,也是实践中改革建设可供遵循的机理线索,构成了透视服务内涵与工会服务相关问题的重要基石。因此对相关概念的辨析能够加深对服务型工会相关理论的清晰认知,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历史与比较分析确定能够为本文提供指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即通过提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工会思想,加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工会思想和论述,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之相关的科学论断是工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发挥服务职能的理论基石,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依据。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细致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能的演变,以时间为序列整合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阐释工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及其主要职能,从而在中国工会整体发展的视角下审视服务型工会作为重要职能的时代背景与战略价值,更成为深刻理解“服务”这一职能的必然趋势。中国工会围绕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丰富形式、优化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呈现出纷繁复杂、丰富广泛的实践图景。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中国工会服务的三重蕴涵,不同的属性决定不同的工会服务客体,不同的服务客体要求工会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即工会的政治属性决定工会要服务党政中心、工会的社会属性决定工会要服务基层、工会的社团性质决定工会要服务职工。最后,本文在反思服务型工会建设现状与新时代工会建设的内在规律与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相关思考,以期丰富相关理论体系与实践思路,诸如各级工会组织如何发挥服务职能、更好地为会员提供服务、建立服务机制、探索服务方法等问题。服务是维权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服务型工会建设是工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社会发展结构与职工队伍调整的应然举措。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例如,工会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服务阵地规范化;服务项目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内容项目化;智慧平台体系不断成熟、服务流程信息化;服务队伍体系不断壮大、服务能力综合化等。与此同时,服务型工会建设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困境与瓶颈,唯有深入识别并有效化解,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步伐,加快形成构建服务型工会的相关制度,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工会力量与智慧。

李娌[2](2019)在《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会是党和工人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社会支柱、扞卫和代表着工人群众的利益。工会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职工劳动积极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中充分发挥工会参与的作用,对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格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运用公平理论等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定性研究法、归纳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为个案,对国有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问题进行研究。选择贵州省旅游投资控股集团、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贵州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全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试图通过以贵州省这个“点”的分析来对全国工资集体协商问题这个“面”的成因进行系统性思考。通过案例分析和深入研究,总结了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立足于地方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利益分配责任,从体制机制的层面,就完善国有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提出建议,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开辟一条探索和解决国有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发展的道路。

曹海英,张威,崔欣,马春燕[3](2014)在《求真务实 创新发展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14位工会主席畅谈工会工作》文中提出北京市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首都工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国工会十六大和市委第十一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共识、汇聚力量,贡献首都科学发展的大会;是首都工会顺应首都

周静,王颖,曹海英,王琳,李睦,原菱,卢琪荣,周世杰,万玉藻[4](2009)在《发挥工会特点和优势 增强工会凝聚力》文中研究指明北京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首都职工和工会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二大报告中的一组组数字,是过去五年工作的真实写照,面对十二大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希望,各与会代表深感肩负重任,信心倍增。在会议期间,部分代表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围绕更好地学习十二大精神畅谈了体会,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进行了展望——

黄蕾[5](2008)在《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起点。近年来中国企业遭遇了巨大的社会责任危机,客观上迫切要求企业主动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方法。但是,国内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尽管学者们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及其标准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大多停留在理论推演和对责任标准应对之策等方面,从企业角度思考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文献较少,为本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可能。本文以正义论和义利共生论为研究依据,期望能够在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员工社会责任管理思路和具体的实践途径。鉴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库尚未建立,难以进行数据横向对比,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广泛搜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了2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地典型调查,搜集了29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337名人事从业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完成了研究。西方企业的员工社会责任管理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内容,构建了多层面的价值引导,还探索出系统的管理实施方法。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成功运作,离不开西方国家的人文背景和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推动与支持,良好的人文背景使得顾客、股东和供销商以市场驱动的方式推动了企业的责任管理,工会、行业协会和人权保护组织等非政府组织以公正、独立的立场成为坚定的推动力量,政府的监管和推动也是促企业成功履责的重要条件之一。探讨这些条件的存在及影响对于推进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相较于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该课题的理论研究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领域,但是中国企业的员工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却早已有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一些优秀企业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管理经验,并且在市场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和锤炼这些经验,具体表现在员工权益保护、民主公开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福利保障等多个方面。近几年来,主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承担相应责任已经成为部分社会意识较强企业的共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在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责任管理主体缺位错位、责任管理内容较窄、管理水平整体较低、基本权益保护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中国现行制度、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种种不足密切相关,这些不足同时也制约着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依据中国学者欧阳润平提出的义利共生论,可以将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类型划分为义利对立型、义利共存型、义利共溶型和义利共生型四种,义利对立型源于义利对立的错误观念,而后三种类型则是义利统一的集中体现。中国企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依循底线正义、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类型。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现实,不适宜对中国大多数企业提更高的责任要求,依据中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责任标准进行管理即义利共存型是中国企业的主流选择,而且,义利共存型是义利共溶型和义利共生型两种类型的基础,这种选择客观上有利于鼓励中国大部分企业承担相应责任,在持续的履责过程中逐步挖掘和分享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而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承担社会责任。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对企业管理者和人事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管理者成为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设计者、推行者和调控者,人事从业者成为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平衡者,国家劳动法律的扞卫者与执行者、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引导者与推动者。责任管理委员会、工会和人事部门职能的明确为督促企业改进员工社会责任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同时,管理者还需要颁布社会责任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管理实施途径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依照法律和责任标准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进行循环改进,即分别在计划、执行、审核、处理等阶段加强对企业活动的约束。二是监控和分析外部可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公共社会议题,制定管理应对方案以提高管理的预见性和有效性。最后,管理的顺利推行还有赖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支撑,也有赖于外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监督体系、社会评价体系的合力保障,提高全民的公民意识也是管理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李金仓[6](2004)在《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会议》文中研究说明 本刊讯 日前,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会议,首钢总公司工会系统的工会主席和部分工会干部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岩石[7](2003)在《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把工会十四大精神落到实处——访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文中提出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工运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会在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在大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工会十四大代表,请他们从不同角度谈了学习贯彻工会十四大精神的感想与体会。现登载如下,以飨读者。

崔志鹏[8](2007)在《海员工会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全球化高速发展,海运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货物运输,航海运输业也蓬勃发展,而随之产生的船员职业的高危险性、复杂性、及其流动性的特点和人权保障的困难,使得人们对这个职业的警觉性大为提高,因而一些组织和机构致力于维护船员的社会福利及人权利益,以保护职业安全。 作为各国海员工会的统一国际组织,如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ITF)、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员工会(SIU),它们积极引导各国海员工会维护海员的劳权运动。同时,这些国际组织又通过统一实体法的立法方式,制定了若干公约,在维护各国海员集体劳权,如团结权、集体谈判权、集体争议权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国际劳工组织也致力于维护海员权利,制定了关于适用于包括海员在内的5个公约,其中就有加强海员工会组织的公约,如《海事劳工公约》,其中规定了船东与海员组织协商制度及成立三方特别委员会等。 追溯中国海员有组织的工会,是1921年成立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后改组为中国海员工会,2001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海员建设工会,成为我国各地海员工会组织的全国统一组织,翻开了我国海员工会维权新的篇章。但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工会特别是海员工会起步虽早,可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海员工会在海员维护劳权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本文从工会的基本法律问题入手,通过对海员工会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介绍国际劳工组织及航运发达和地区海员工会工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运用比较法学的理论、劳动法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的、实证的和价值分析的方法得出宝贵的经验,为我国海员工会组织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杨世文,能建国,丁建峰,戴辉礼[9](2005)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文中提出北京市一向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本报告从思想理论建设、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社会公德建设3个方面概述了近两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状况。首先,北京市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与研究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面,社科理论研究突出首都意识和北京特色,以研究实际问题为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的立项数量,要比"九五"规划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各类规划数目立项总数达到400项左右("九五"为220项)。研究课题突出"建设新北京、办好新奥运"的主题。2002年至2003年,北京市社科学会队伍不断壮大,社科联所属学会已达到107个;市属单位承担的研究项目也越来越多。其次,北京在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努力提高市民素质,并积极倡导终身学习风尚。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题:各种宣传日活动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呈现新面貌;与抗非典相关的社区文化活动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2003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延伸到了高等院校,外来人口教育也取得了较大成绩。最后,北京市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素养近几年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存在不少社会公德问题。如环境卫生的现状不太理想,文明交通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的统计表明,北京市民的公德认识水平较高,但公德实践较差,特别是当损害自身利益时,敢于同破坏社会公德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的市民较少。令人忧虑的是,由于学校德育教育的失衡以及社会风气和成人榜样引导不力,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不太尽如人意。青少年在公共卫生的保持、公共秩序的遵守、公共财产的爱护方面,都有待提高。针对以上现象,本报告对进一步推动北京公民道德建设作了深入探询: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特别是学校的德育教育;以完善的制度和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各类传播媒体发挥社会舆论赏善罚恶的作用;创造和建设优美环境,完善社会公共生活设施建设,让市民在方便、整洁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不断升华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公德习惯。

李树发[10](2004)在《北京市总工会第十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在北京市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文中研究表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北京市总工会第十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向大会报告经费审查工作,请予审议。 北京市总工会十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在市总党组和全总经审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

二、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会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会议(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述评
        1.2.2 国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创新
    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概念界定
        2.1.1 工会
        2.1.2 工会服务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
        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会建设思想
        2.2.2 列宁、斯大林的工会建设思想
        2.2.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会建设思想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的创新发展
        2.3.1 党的理论创新为工会理论创新提供根本遵循
        2.3.2 中国工运时代主题创新发展
        2.3.3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推进
        2.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深化拓展
第3章 中国工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职能的演变
    3.1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工会及其重要职能
        3.1.1 中国工会诞生背景
        3.1.2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诞生
        3.1.3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会的特点及其主要职能
    3.2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2.1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3.2.2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的特点
        3.2.3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的职能
    3.3 新时期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3.1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国工会
        3.3.2 新时期中国工会的特点
        3.3.3 新时期中国工会的职能
    3.4 新时代的中国工会及其主要职能
        3.4.1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群团工作会议
        3.4.2 新时代中国工会的特点
        3.4.3 新时代中国工会的职能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三重蕴涵
    4.1 服务中心——工会的政治属性决定
        4.1.1 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4.1.2 文化价值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3 先进典型引领:弘扬劳模精神培养大国工匠
        4.1.4 职工利益引领: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4.1.5 健全机制引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4.2 服务基层——工会的社会属性决定
        4.2.1 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
        4.2.2 促进企业和谐,注重载体建设
        4.2.3 促进企业和职工共成长,培育先进企业文化
    4.3 服务职工——工会的职能属性决定
        4.3.1 精准服务
        4.3.2 普惠服务
        4.3.3 专业化服务
        4.3.4 特色服务
        4.3.5 维权服务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现状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5.1.1 工会组织网络体系不断健全、服务阵地规范化
        5.1.2 工会服务项目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内容项目化
        5.1.3 工会智慧平台体系不断成熟、服务流程信息化
        5.1.4 工会服务队伍体系不断壮大、服务能力综合化
    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服务覆盖范围与职工用工形式多样化的矛盾
        5.2.2 服务项目配置与职工群众需求个性化的矛盾
        5.2.3 服务载体更新与信息化发展的矛盾
        5.2.4 服务机制建设与人员队伍素质的矛盾
    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
        5.3.1 观念层面因素:群众意识的淡化
        5.3.2 体制层面因素:行政化运行的困境
        5.3.3 机制层面因素:制度供给的不足
        5.3.4 人员层面因素:结构不合理的局限
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的主要对策与思考
    6.1 牢记职责使命,着力凝聚服务职工的思想共识
        6.1.1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6.1.2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6.1.3 坚持以效果为导向
    6.2 着眼扩面覆盖,推进完善服务职工的组织体系
        6.2.1 巩固企事业单位已有的工会服务阵地建设
        6.2.2 扩大工会组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人群的覆盖面
    6.3 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创新服务职工的载体平台
        6.3.1 推进工会会员信息平台建设
        6.3.2 推进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建设
        6.3.3 推进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移动客户端建设
    6.4 聚焦共享理念,积极构建服务职工的普惠模式
        6.4.1 找好服务角度,实现服务领域全方位
        6.4.2 拓宽服务广度,实现服务内容广覆盖
        6.4.3 强化服务深度,实现服务方式多样性
        6.4.4 加大服务力度,实现服务受众多元化
    6.5 展现改革成果,建立高效服务职工的队伍
        6.5.1 人员结构的专业性、合理性
        6.5.2 人员培训的常态化、经常化
        6.5.3 绩效考核的规范性、激励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依据和研究价值
        1.2.1 研究依据
        1.2.2 研究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关于工会参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工会参与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界定、主客观依据及积极影响
    2.1 工会组织及工资集体协商的概念界定
        2.1.1 工会组织
        2.1.2 工资集体协商
    2.2 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主客观依据
        2.2.1 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客观必然性
        2.2.2 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观可能性
    2.3 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影响
        2.3.1 能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2.3.2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政策
        2.3.3 能够有效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2.3.4 能够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3 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现状分析
    3.1 总体情况
        3.1.1 推动了工资集体协商立法
        3.1.2 基本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3.1.3 制定了工资集体协商规划及相关配套措施
    3.2 案例介绍
        3.2.1 贵州省旅游投资控股集团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案例
        3.2.2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案例
        3.2.3 贵州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案例
    3.3 案例分析
        3.3.1 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步骤和途径
        3.3.2 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取得成效
        3.3.3 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经验教训
4 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4.1.2 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4.2 原因分析
        4.2.1 制度法规不健全
        4.2.2 工资集体协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4.2.3 协商对象、范围覆盖不全面,指导监督不力
        4.2.4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社会氛围不足
5 完善国有企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议
    5.1 国家和有关立法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5.2 省总工会要针对关键问题、典型问题和区域性问题加强指导
    5.3 各级工会要加强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会队伍建设
    5.4 工会和企业要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工资集体协商氛围
    5.5 地方政府要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建立联动机制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求真务实 创新发展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14位工会主席畅谈工会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发挥主力军作用为首钢发展贡献力量
提升执行力落实“4211”工作体系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思路全面推进工会各项工作
创新、务实、服务做好工会工作
认清责任使命强化履职能力
做好三个结合和三个坚持打造北汽集团工会工作升级版
落实会议精神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释放职工潜能激发创新活力
抓好两支队伍建设实现首农“千亿梦”
强化工会职能诚为职工服务
凝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维护员工根本利益着力提升员工素质
立足岗位创新发展做好工会工作
引领企业和职工共同成就“幸福梦”

(5)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1.2.1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管理简述
        1.2.2 国外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概述
        1.2.3 国内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之处
第2章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研究基础
    2.1 正义论
        2.1.1 正义论的主要观点
        2.1.2 正义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义利共生论
        2.2.1 义利共生论的主要观点
        2.2.2 义利共生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3 中西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类型及选择
        2.3.1 依据管理行为划分的西式管理类型
        2.3.2 基于义利共生论的中式管理类型
        2.3.3 中西学者不同管理类型的比较分析
        2.3.4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类型选择原则
    2.4 相关法律公约与标准
        2.4.1 相关法律法规
        2.4.2 相关人权宣言和公约
        2.4.3 相关员工社会责任标准
第3章 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践借鉴
    3.1 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实践演变回顾
        3.1.1 社会责任概念兴起之前的企业管理实践
        3.1.2 社会责任概念兴起之后的企业管理实践
        3.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
    3.2 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价值依据
        3.2.1 慈善行为回报社会
        3.2.2 增加盈利谋求发展
        3.2.3 成为良好企业公民
    3.3 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具体内容
        3.3.1 多样化员工雇佣
        3.3.2 薪酬与福利管理
        3.3.3 职业发展与培训
        3.3.4 职业健康和安全
    3.4 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一般路径
        3.4.1 成立专职的责任管理部门
        3.4.2 颁布明确的责任管理政策
        3.4.3 设计量化的责任管理指标
        3.4.4 设立专项的责任管理项目
        3.4.5 发布独立的责任管理报告
    3.5 现代西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条件支撑
        3.5.1 良好的人文背景
        3.5.2 独立的非政府组织
        3.5.3 政府的有力推动
第4章 中国优秀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经验分析
    4.1 典型案例:湖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员工社会责任管理
        4.1.1 湖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员工社会责任管理措施
        4.1.2 湖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绩效
        4.1.3 湖南省第六建筑公司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经验
    4.2 基于29 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价分析
        4.2.1 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
        4.2.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
        4.2.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析
    4.3 中国优秀国有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经验归纳
        4.3.1 员工权益保护
        4.3.2 员工民主管理
        4.3.3 企业文化建设
        4.3.4 福利保障管理
第5章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问题研究
    5.1 典型案例:四川L 化工集团实证调查
        5.1.1 厂区布局问题
        5.1.2 安全管理问题
        5.1.3 职业健康问题
        5.1.4 日常管理问题
    5.2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抽样调查
        5.2.1 调查方案及实施
        5.2.2 调查样本特征
        5.2.3 调查分析结果
        5.2.4 调查不足和思考
    5.3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实践问题
        5.3.1 管理主体错位缺位
        5.3.2 管理水平整体较低
        5.3.3 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5.3.4 管理内容较为狭窄
        5.3.5 基本权益保护不足
第6章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的影响因素
    6.1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的制度影响因素
        6.1.1 政府监管能力
        6.1.2 行业服务水平
        6.1.3 企业制度因素
    6.2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的经济影响因素
        6.2.1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6.2.2 企业所在行业特征
        6.2.3 企业经营与发展态势
    6.3 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选择的文化影响因素
        6.3.1 义利价值观
        6.3.2 人本观念和道德素养
        6.3.3 法律与权利意识
    6.4 义利共存:中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底线选择
第7章 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构成
    7.1 管理组织的系统变革
        7.1.1 组织机构的明确
        7.1.2 各层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7.1.3 人事从业者的角色转变
    7.2 管理制度的全面规范
        7.2.1 明确社会责任管理准则
        7.2.2 依法规范企业管理制度
        7.2.3 非正式制度的约束
    7.3 管理活动的循环改进
        7.3.1 管理的计划阶段
        7.3.2 管理的执行阶段
        7.3.3 管理的核查阶段
        7.3.4 管理的处理阶段
    7.4 社会议题管理
        7.4.1 社会议题及其成因
        7.4.2 社会议题管理的作用
        7.4.3 社会议题管理的流程
第8章 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系统支撑
    8.1 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内部支撑
        8.1.1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财务管理体系
        8.1.2 全员员工社会责任培训体系
        8.1.3 全面员工社会责任信息平台
    8.2 义利共存型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外部支撑
        8.2.1 社会保障体系
        8.2.2 社会监督体系
        8.2.3 社会评价体系
    8.3 公民意识教育: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的人文基础
        8.3.1 实施公民意识普及教育
        8.3.2 倡导劳动者集体维权
        8.3.3 加强媒体宣传和讨论
    8.4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前景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发布CSR 报告的中国企业明细表
附录C GRI 披露标准劳动措施绩效指标释意表
附录D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常用法律法规表
附录E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调查表

(7)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把工会十四大精神落到实处——访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论文提纲范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工会工作新格局
努力实现工会工作新跨越
努力开创新时期农业银行工会工作新局面
贯彻落实好工会十四大精神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
贯彻落实工会十四大精神全面加强县(市)级工会建设
全面落实工会十四大提出的各项任务
在促进发展中履行好工会的基本职责
将工会工作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发扬光大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新一轮发展不断努力和奉献

(8)海员工会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工会及其相关法律问题
    1.1 工会的概念及特征
        1.1.1 工会的产生及范畴
        1.1.2 工会的特征及作用
    1.2 我国工会现状及工会法的理论问题
        1.2.1 我国工会的历史沿革
        1.2.2 我国工会组织的现状
        1.2.3 《劳动法》中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1.2.4 《工会法》中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2章 国际劳工组织有关海员工会维权的法律制度
    2.1 国际劳工组织概况
        2.1.1 国际劳工组织历史及其宗旨
        2.1.2 ILO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2.2 ILO在争取海员集体劳权方面作出的努力
        2.2.1 结社自由和保护组织权利
        2.2.2 结社自由和保护组织权利理论基础——团结权
        2.2.3 有效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
        2.2.4 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理论基础——集体谈判权
    2.3 《海事劳工公约》与海员集体劳权
        2.3.1 《海事劳工公约》概况
        2.3.2 ILO三方机制及其中的工会组织
        2.3.3 《海事劳工公约》三方机制及其中的海员工会
        2.3.4 公约三方机制对中国海员工会建设的影响
第3章 世界主要航运国家和地区海员工会概况
    3.1 澳大利亚船员联盟
        3.1.1 澳大利亚船员联盟历史
        3.1.2 MUA的工作活动
    3.2 菲律宾高级船员及海员联盟
        3.2.1 菲律宾高级船员及海员联盟历史
        3.2.2 AMOSUP的工作活动
    3.3 全日本海员工会
        3.3.1 全日本海员工会历史
        3.3.2 JSU的目的及工作活动
    3.4 台湾海员工会
        3.4.1 台湾海员工会历史
        3.4.2 台湾海员工会的工作活动
        3.4.3 台湾海员工会目前工作重点及展望
第4章 我国海员工会历史、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我国海员工会历史及现状
        4.1.1 我国海员工会的历史
        4.1.2 中国海员建设总工会的组织现状
        4.1.3 中国海员工会的组织现状
        4.1.4 中国海员工会工作重点及对海员权益的保护
    4.2 我国海员工会在海员权益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海员和海员工会立法缺失
        4.2.2 海员工会的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2.3 海员工会代表权不明确
        4.2.4 海员工会自身建设力度不够
        4.2.5 海运产业三方协商机制不完善
        4.2.6 海员工会对海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
        4.2.7 与国际组织展开合作的力度不足
第5章 中国海员工会改革对策研究
    5.1 制定《船员法》及《船员工会章程》
    5.2 改革我国工会的体制,保证海员工会工作的独立性
    5.3 完善我国法律体系中关于海员工会代表权的立法
    5.4 加强海员工会自身建设
    5.5 建立我国海运产业级三方协商机制
    5.6 加强对海员和海员工会干部的教育和培训
    5.7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的海事劳工标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四、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会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型工会建设研究[D]. 赵娜. 吉林大学, 2021
  • [2]贵州省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参与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研究[D]. 李娌. 贵州大学, 2019(09)
  • [3]求真务实 创新发展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14位工会主席畅谈工会工作[J]. 曹海英,张威,崔欣,马春燕. 工会博览, 2014(07)
  • [4]发挥工会特点和优势 增强工会凝聚力[J]. 周静,王颖,曹海英,王琳,李睦,原菱,卢琪荣,周世杰,万玉藻. 工会博览, 2009(03)
  • [5]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管理研究[D]. 黄蕾. 湖南大学, 2008(08)
  • [6]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会议[J]. 李金仓. 工会博览, 2004(01)
  • [7]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把工会十四大精神落到实处——访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J]. 岩石. 中国工运, 2003(10)
  • [8]海员工会法律问题研究[D]. 崔志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07(01)
  • [9]首都精神文明建设[A]. 杨世文,能建国,丁建峰,戴辉礼.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03-2004年), 2005
  • [10]北京市总工会第十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在北京市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J]. 李树发. 工会博览, 2004(13)

标签:;  ;  ;  ;  ;  

首钢总公司工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