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论文-卜良桃,滕道远

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论文-卜良桃,滕道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型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受力性能

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论文文献综述

卜良桃,滕道远[1](2018)在《型钢外包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1根纯型钢对比梁和3根型钢外包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梁,通过试验研究型钢与RPC组合结构的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型钢四周外包1层RPC后,试验梁的承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RPC强度等级的提高,型钢外包RPC组合梁的开裂荷载和承载能力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十分明显.在剪跨比λ=1.5的情况下,型钢外包RPC组合梁最终发生了弯曲破坏,并且具有良好的延性.按照相关规范的最小配箍率配置箍筋,能有效避免发生粘结劈裂破坏.推导出了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与试验值吻合得较好.型钢外包RPC组合梁表现出优良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同时能够大幅度地减小构件的截面尺寸,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周环宇[2](2013)在《钢—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梁界面受剪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沥青混凝土铺装的钢桥面相比,钢-薄层RPC(RPC: reactive powderconcrete)超高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具有更高的局部刚度和更优的抗疲劳性能。而剪力连接件是保证钢箱梁与混凝土桥面板共同工作的关键元件,其主要作用是传递两者之间的界面剪力以及抵抗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掀起作用。由于RPC层厚度非常薄,其间剪力连接件亦不同于常规的剪力连接件形式。本文就超短栓钉和钢筋网两种新型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回顾了传统钢桥面及铺装的使用现状及各种病害,通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材料性能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比较,引入钢-薄层RPC组合桥面概念。着重讲述钢-薄层RPC组合桥面抗剪问题、传统抗剪连接件的分类、强度计算的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2)从规范公式入手,结合ANSYS有限元程序,研究了圆柱头短栓钉在钢-RPC组合结构中的力学性能、荷载-滑移曲线和实际极限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明单个栓钉抗剪承载力较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的推出试件中常规栓钉承载力提高了42%。最后,通过标准RPC推出试验实测了栓钉的荷载-滑移曲线,提出了短栓钉极限承载力公式。(3)通过对钢-RPC组合桥面结构中钢筋网抗剪连接件推出试验精细建模分析,得到新型钢筋网抗剪连接件受力性能,破坏机理。此外,通过钢筋直径、不同钢筋布置、不同混凝土强度下的钢筋网推出试验有限元模型进行比较,得到不同参数下的钢筋网抗剪性能。最后通过荷载-位移曲线与第二章短栓钉推出试验模型比较,推得钢筋网连接件比短栓钉连接件刚度更大,有更好的抗剪性能这一重要结论。(4)为进一步验证钢筋网推出试验有限元模型正确性,进行现场试验。比较实际和理论的荷载-位移曲线用以验证前章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另经试验验证,钢筋网抗剪连接件比短栓钉连接件有更佳的抗剪性能,常用尺寸下的钢筋网连接件抗剪能力是短栓钉连接件的3倍。(5)以往桥面板钢筋网结构主要用于抗弯,这种通过钢筋网抗剪的方法研究不多。因此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抗剪理论计算公式。在前述两章推得的常用尺寸下的钢筋网连接件抗剪能力基础上,以广东佛陈桥为工程实例,给出了一套用钢筋网抗剪的钢筋网布置具体方法,为以后的工程项目提供依据。以上研究为新型抗剪连接件在钢-RPC组合结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3-05-30)

刘鹏[3](2012)在《正交异性钢板—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梁界面抗剪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超高强度、高韧性的复合材料,它以其超高的性能受到工程界越来越多的青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钢-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组合形式的工程实例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正交异性钢板-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界面抗剪承载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材料性能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比较,简要介绍了RPC和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历史、现状及应用前景,回顾了抗剪强度计算的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并重点介绍了栓钉连接件及其抗剪承载力的计算。(2)通过对不同连接形式的3个推出试件进行的静力试验的比较研究,得到了使用35mm长度、13mm直径栓钉连接的正交异性钢板-RPC组合梁的破坏极限荷载。通过对比发现,钢纤维含量对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明显。(3)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推出试件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正交异性钢板-RPC组合梁的荷载-滑移曲线,并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的比较好,说明有限元计算很好的反映了结构的受力状态。,另外,通过对不同长度、不同直径的剪力钉的模拟,得到了其与相对滑移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剪力钉承载力的影响。(4)介绍了正交异性钢板-RPC组合梁的应用工程实例-马房大桥。针对于马房大桥所出的各种病害提出了铺装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有限元的模拟分析。(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2-05-10)

张彦玲,王元清,季文玉[4](2009)在《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组合梁正截面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由于混凝土材料缺陷所导致的一些局限性,将RPC引入到组合梁领域,形成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采用对比分析,采用ANSYS软件对钢-普通混凝土简支组合梁进行分析,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然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将混凝土板更换为RPC板,用ANSYS对钢-RPC组合梁进行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并对RPC板厚、钢梁屈服强度和钢梁截面尺寸进行参数分析。定义了正弯矩作用下钢-RPC组合梁正截面破坏的弹性模式和塑性模式,研究了不同参数下2种计算模式的差别,认为正弯矩作用下钢-RPC组合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仍然可以按照简单塑性理论进行计算。(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张彦玲,阎贵平,安明喆,钟铁毅[5](2009)在《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连续体系的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处于负弯矩区的混凝土桥面板由于抗拉强度低,极易受拉开裂,导致组合梁的强度与耐久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超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韧性且体积稳定性良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材料代替普通组合梁中的混凝土桥面板,并根据RPC材料的本构关系及抗拉强度高的特点,确定以临界开裂状态作为这种新型钢,RPC组合梁的正截面破坏模式,推导了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组合截面中RPC板与钢梁的高度比、宽度比、RPC板中的配筋率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钢-RPC组合梁与同条件的普通组合梁相比,在保证负弯矩区桥面板不开裂的情况下,极限承载力仍有所提高,并且结构的抗裂性、刚度和耐久性都可得到极大改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肖赟[6](2008)在《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钢组合梁截面受弯全过程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新型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能,优异的耐久性,较低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将活性粉末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应用到组合梁结构之中,可以弥补由于普通混凝土材料本身的限制,存在一些如抗拉强度低、极易开裂、连接性能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容易劣化等缺陷,充分发挥组合梁结构自重轻、经济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以及充分发挥了钢(受拉)和混凝土(受压)两种不同材料的特点。本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截面进行了从开始加载到破坏的受弯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中考虑了混凝土开裂、材料非线性等影响因素。编制了用来计算受弯全过程M-φ曲线的数值迭代程序,此程序也适用于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对具体的算例,应用程序得出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受弯全过程的M-φ曲线,并对所得曲线进行分析,将其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中性轴位置的变化。本文还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截面进行了优化分析。结合现有的钢结构设计规范、两类截面的约束条件以及其他几何和受力约束等等,推导了截面优化数学模型。就具体算例,调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截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同时,考虑要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截面受力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推导出了截面受力优化情况下混凝土板厚和组合梁梁高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对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截面设计提供参考。对具体的算例,对截面受力性能优化的效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8-06-01)

侯忠明[7](2007)在《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普通混凝土组合梁(C50及以下,简称普通组合梁)具有自重轻、经济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它充分发挥了钢(受拉)和混凝土(受压)两种不同材料的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虽然普通组合梁具有上述明显优势,但由于材料本身的限制,存在一些如抗拉强度低、极易开裂、连接性能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容易劣化等缺陷。本文拟从提高材料性能的角度,将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低孔隙率、环保的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引入到组合梁领域,使之与钢梁相结合,形成钢—RPC组合梁(简称RPC组合梁),利用RPC超高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久性,进一步改善组合梁受力性能。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思路,首先利用ANSYS软件对文献中有试验结果的普通组合梁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及其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吻合良好;然后根据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将混凝土板更换为RPC板,用ANSYS对RPC组合梁进行了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并对RPC板厚、钢梁屈服强度和钢梁截面尺寸进行了参数分析,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RPC组合梁的曲率延性、位移延性和转角延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钢—RPC剪力连接件的设计提出了建议。经过与普通组合梁的对比分析,发现相同条件下RPC组合梁的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组合梁,由于RPC抗压强度很高,发生过大塑性变形时尚不能达到极限压应变,故RPC简支组合梁应以钢梁下翼缘达到极限拉应变(本文假设为0.01)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正常使用条件下RPC翼板下缘不会发生开裂,并且由于RPC弹性模量大,相同尺寸时RPC组合梁的截面刚度比普通组合梁大;在组合梁受力性能相同的条件下,RPC组合梁的翼板比普通混凝土板减薄15%以上,可进一步增大跨度;通过参数分析发现:提高钢材强度等级,或增加钢梁下翼缘的面积,均可有效提高RPC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并使其压应力达到更高的水平;如果允许钢材进入强化阶段,RPC组合梁的延性比普通组合梁大得多,且由于栓钉最小间距的限制使RPC组合梁有可能达不到完全连接。将RPC作为翼板应用于组合梁,可以进一步减轻翼板自重、增大跨度,减少后期维护费用,提高经济效益,拓宽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7-12-01)

肖国梁,高日,吕晓寅[8](2003)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的界面应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 ,分析了其优点 ,推导了两种混凝土粘结层应力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建材技术与应用》期刊2003年06期)

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与传统沥青混凝土铺装的钢桥面相比,钢-薄层RPC(RPC: reactive powderconcrete)超高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桥面结构具有更高的局部刚度和更优的抗疲劳性能。而剪力连接件是保证钢箱梁与混凝土桥面板共同工作的关键元件,其主要作用是传递两者之间的界面剪力以及抵抗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掀起作用。由于RPC层厚度非常薄,其间剪力连接件亦不同于常规的剪力连接件形式。本文就超短栓钉和钢筋网两种新型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回顾了传统钢桥面及铺装的使用现状及各种病害,通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材料性能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比较,引入钢-薄层RPC组合桥面概念。着重讲述钢-薄层RPC组合桥面抗剪问题、传统抗剪连接件的分类、强度计算的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2)从规范公式入手,结合ANSYS有限元程序,研究了圆柱头短栓钉在钢-RPC组合结构中的力学性能、荷载-滑移曲线和实际极限抗剪承载力。结果表明单个栓钉抗剪承载力较采用普通混凝土浇筑的推出试件中常规栓钉承载力提高了42%。最后,通过标准RPC推出试验实测了栓钉的荷载-滑移曲线,提出了短栓钉极限承载力公式。(3)通过对钢-RPC组合桥面结构中钢筋网抗剪连接件推出试验精细建模分析,得到新型钢筋网抗剪连接件受力性能,破坏机理。此外,通过钢筋直径、不同钢筋布置、不同混凝土强度下的钢筋网推出试验有限元模型进行比较,得到不同参数下的钢筋网抗剪性能。最后通过荷载-位移曲线与第二章短栓钉推出试验模型比较,推得钢筋网连接件比短栓钉连接件刚度更大,有更好的抗剪性能这一重要结论。(4)为进一步验证钢筋网推出试验有限元模型正确性,进行现场试验。比较实际和理论的荷载-位移曲线用以验证前章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另经试验验证,钢筋网抗剪连接件比短栓钉连接件有更佳的抗剪性能,常用尺寸下的钢筋网连接件抗剪能力是短栓钉连接件的3倍。(5)以往桥面板钢筋网结构主要用于抗弯,这种通过钢筋网抗剪的方法研究不多。因此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抗剪理论计算公式。在前述两章推得的常用尺寸下的钢筋网连接件抗剪能力基础上,以广东佛陈桥为工程实例,给出了一套用钢筋网抗剪的钢筋网布置具体方法,为以后的工程项目提供依据。以上研究为新型抗剪连接件在钢-RPC组合结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论文参考文献

[1].卜良桃,滕道远.型钢外包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2].周环宇.钢—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梁界面受剪分析[D].湖南大学.2013

[3].刘鹏.正交异性钢板—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组合梁界面抗剪分析[D].湖南大学.2012

[4].张彦玲,王元清,季文玉.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组合梁正截面破坏模式[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

[5].张彦玲,阎贵平,安明喆,钟铁毅.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承载力[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

[6].肖赟.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钢组合梁截面受弯全过程分析及优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8

[7].侯忠明.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8].肖国梁,高日,吕晓寅.活性粉末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的界面应力[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3

标签:;  ;  ;  ;  

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组合梁论文-卜良桃,滕道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