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丁香论文-李成源,陈苏依勒,陈俊博,雷帮富,向卫

贺兰山丁香论文-李成源,陈苏依勒,陈俊博,雷帮富,向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贺兰山丁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沉香,挥发油,正交试验,超临界CO2萃取

贺兰山丁香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源,陈苏依勒,陈俊博,雷帮富,向卫[1](2015)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贺兰山丁香挥发油工艺及其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及人工种植贺兰山丁香(别名山沉香,以下简称山沉香)为原料,以其挥发油出油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山沉香挥发油的分离工艺。通过正交试验,优选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1 MPa、萃取时间120 min、CO2流量9~12 L/h。在此条件下天然及人工种植山沉香挥发油的出油率分别为1.22%及0.79%。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贺兰山丁香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和结构,从而比较了天然及人工种植山沉香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相对含量,探讨了人工种植山沉香替代天然山沉香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09期)

苏国柱,于学龙,曹愿,王景,张倩[2](2014)在《贺兰山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shanensis是木犀科丁香属羽叶丁香的变种,有限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和宁夏贺兰山地区。贺兰山丁香去皮的根、茎及粗枝是一种着名的蒙药山沉香,蒙药名"阿拉善阿嘎如",可清热、止痛等,临床用于胸闷气短、心肌缺血等心肺疾病的治疗。为了研究山沉香的药效物质及探讨茎木与树皮的成分差异,本研究对茎木和树皮进行了成分比较分析,并对树皮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场:天然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期刊2014-11-21)

杨亚珺,李吉宁,巩檑,周坚[3](2013)在《贺兰山丁香自然居群克隆生长格局及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通过制定挖掘采样、"+"形采样及"垂直"采样3种采样方案,对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nshanica)不同居群的克隆多样性、克隆生长格局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克隆多样性分析表明:挖掘采样方式采到的3个克隆系内,各自所包含的单株间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垂直"采样及"+"形采样的7个居群、239个样品表现出136个不同的基因型或克隆,显示贺兰山丁香具有较高的克隆多样性(D=0.994)及基因型分布均匀性(E=0.985)。克隆生长空间格局分析表明,贺兰山丁香为密集型克隆植物。每个居群都由多克隆组成,克隆生长只发生在同一丛内,多数基株只含有1个分株,最多可达8个。物种水平上的平均克隆大小(NC)和平均基因型比例(PD)分别为1.757和0.569。对贺兰山丁香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在居群水平和物种水平上都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但居群间分化程度较低(GST=0.320),表明自然居群间基因交流有限。(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阿拉嘎,图门乌力吉,陈苏依勒[4](2010)在《贺兰山丁香(山沉香)的资源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兰山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植物,植物名叫羽叶丁香,其根、茎及粗枝可入药,药名:山沉香,蒙药名:阿拉善阿嘎如或阿拉嘎阿嘎如。蒙医用它替代沉香,治疗心血管病、赫依热、气喘、精神分裂症等。贺兰山丁香是木樨科丁香属的新变种,仅分布于贺兰山的峡子沟、叁关大木头沟、皂刺沟和雪林子沟。为了进一步了解贺兰山丁香药用植物资源,我院组织专业人员先后5次到实地进行调查,目前,植物资源总面积大约150平方公里、覆盖率5%-10%、现存植物株约1万多株。近几年,由于连年干旱,虽然贺兰山林区得到封山禁牧严密的保护,但是贺兰山丁香的资源还是明显减少,部分沟谷的资源处在濒危灭绝状态。为了解贺兰山封山禁牧后贺兰山丁香的长势情况,今年5月阿拉善盟蒙医院专家组再次到峡子沟进行实地考察。(本文来源于《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0-11-01)

任辉丽,邱景宝,曹君迈,李吉宁,陈彦云[5](2008)在《不同因素对贺兰山丁香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4种因素(6-BA、NAA、2,4-D、外植体)对贺兰山丁香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条件为MS+6-BA 0.5 mg/L+2,4-D 0.1 mg/L,其中6-BA的浓度和外植体类型对贺兰山丁香种苗的出愈率有极显着影响(P=0.01)。同时发现子叶和胚轴均可作为外植体材料,且以胚轴为外植体在最佳诱导条件下出愈率高达93.3%。(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08年08期)

杨亚珺[6](2008)在《贺兰山丁香繁殖对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nshanica Ma et S.Q.Zhou)是贺兰山的特有种,国家叁级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本文以贺兰山丁香为材料,初步研究了贺兰山丁香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策略,并对其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果实为蒴果,含1~4粒种子,在所统计的1428粒果实中含1粒种子的果实最多,占55.04%,含4粒种子的果实最少,仅占3.57%:果实表现出逐渐变小、产生种子数量逐渐减少的发育趋势;种子大小没有变化。(2)种皮致密坚硬,胚乳厚;种子发芽率低,仅14%。(3)ISSR优化反应体系(20μl):1 mmol/L 10×PCR缓冲液,1.5mmol/L Mg~(2+),0.25mmol/L dNTPs,1U Taq聚合酶,0.31μmol/LPrimer,10~30ng模板DNA。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45个循环(94℃变性lmin,52~54℃复性45s,72℃延伸2min),最后延伸7min,22℃保存。(4)克隆多样性高,物种水平上的平均克隆大小为1.729,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为0.994;居群内平均克隆大小为1.709,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为0.954。(5)居群由多克隆组成,克隆生长与有性繁殖约占相同比例;同一克隆系的分株数最多可达8个,最少为2个,含2个分株的克隆系占多数;为密集型克隆植物,克隆生长只发生在同一丛内,克隆生长占据的空间小。(6)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90.48%,期望杂合度(H)为0.297,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5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数(P)为58.05%,期望杂合度(H)为0.206,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303。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自然居群间基因交流有限。(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6-01)

阿拉嘎,图门乌力吉,陈苏依勒[7](2007)在《贺兰山丁香(山沉香)的资源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山沉香是木樨科丁香属植物羽叶丁香的根、茎、及粗枝。别名:贺兰山丁香,蒙药名:阿拉善一阿嘎如。早在几百年前阿拉善地区民间蒙医药人员就发现山沉香并用于防病治病。山沉香味辛、苦,性凉、重、腻、软、钝。功能:镇赫依、清热、止痛、平喘。临床上多与其他蒙药配方,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陈学峰,曹吉章[8](1993)在《贺兰山丁香》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shanensis)是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一个变种,是马毓泉、周世权二位先生根据采自贺兰山西侧峡子沟的标本鉴定命名的。此变种与原种的区别在于羽状复叶的小叶5—7片,小叶呈矩(本文来源于《植物杂志》期刊1993年01期)

贺兰山丁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贺兰山丁香Syringa pinnatifolia var.alashanensis是木犀科丁香属羽叶丁香的变种,有限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和宁夏贺兰山地区。贺兰山丁香去皮的根、茎及粗枝是一种着名的蒙药山沉香,蒙药名"阿拉善阿嘎如",可清热、止痛等,临床用于胸闷气短、心肌缺血等心肺疾病的治疗。为了研究山沉香的药效物质及探讨茎木与树皮的成分差异,本研究对茎木和树皮进行了成分比较分析,并对树皮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贺兰山丁香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源,陈苏依勒,陈俊博,雷帮富,向卫.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贺兰山丁香挥发油工艺及其成分分析[J].广东化工.2015

[2].苏国柱,于学龙,曹愿,王景,张倩.贺兰山丁香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场:天然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2014

[3].杨亚珺,李吉宁,巩檑,周坚.贺兰山丁香自然居群克隆生长格局及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3

[4].阿拉嘎,图门乌力吉,陈苏依勒.贺兰山丁香(山沉香)的资源调查报告[C].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0

[5].任辉丽,邱景宝,曹君迈,李吉宁,陈彦云.不同因素对贺兰山丁香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

[6].杨亚珺.贺兰山丁香繁殖对策的初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

[7].阿拉嘎,图门乌力吉,陈苏依勒.贺兰山丁香(山沉香)的资源调查报告[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

[8].陈学峰,曹吉章.贺兰山丁香[J].植物杂志.1993

标签:;  ;  ;  ;  

贺兰山丁香论文-李成源,陈苏依勒,陈俊博,雷帮富,向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