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CU-100H微机动态轨道衡的检定调整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玉琦[1](2020)在《浅谈宣钢动态轨道衡的自主维修》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宣钢实际为例,浅谈宣钢动态轨道衡的自主维修,通过对两台GCU-100型动态轨道衡维修,保证动态轨道衡衡计量检斤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计量异议的产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随着宣钢设备大型化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厂物资大量增加,检斤计量工作在我公司物料采购、中间产品转储、产成品销售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精细化、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公司两台动态轨道衡位于侯家庙东原料场内,在宣钢公司的东郊区,负责公司大宗进厂原燃料(进口块矿、块粉及进厂精粉、煤等)的计量检斤工作,是公司计量检斤及物流的重要通道。现用动态轨道衡使用年限已达20多年,称重
张龙强[2](2019)在《基于振动耦合分析的动态电子轨道衡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轨道衡是铁路货运的重要称重的方式。轨道衡分为静态轨道衡和动态轨道衡两种。与静态轨道衡相比,动态轨道衡不仅可以实现列车行驶状态下的称重,操作更简便且大大提高了称重计量速度。随着铁路运输量的进一步提升,铁路部门对运输安全及计量工作的更加重视,动态轨道衡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动态轨道衡在列车运行状态下进行货物称重,因此在称量时会受列车运动的影响而产生了各种来自外界的干扰,这对称量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深入而全面地研究动态称重在工作过程中,列车运动情况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根据车皮振动方程得到转向架中心通过车轮对称台形成的总压力函数;建立称台振动控制方程,将上述总压力函数作为输入信号耦合入该方程中,得到八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函数。论文从材料力学二向应力状态分析出发,详细说明的剪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简化了剪力传感器的安装要求,并得出了剪力传感器输出信号乘子的计算方法。论文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思路,利用相关软件,建立了一个动态轨道衡测试系统仿真模型,车皮模型考虑了不同的质心位置、加速度情况,动态轨道衡模型考虑了车皮与钢轨的振动耦合的关系。论文完成了太原铁路局某运输专用线动态轨道衡的部分软件、硬件调试、称体安装、传感器的标定与安装、系统布线、参与利用检衡车的形式评价试验过程及相关数据处理。利用上述工作,可以证明在列车低速或静态下,动态衡将退化为静态的不断轨衡器;并为称重系统的滤波器设计提供更扎实的依据。同样利用以上输出信号函数,可以清晰地看到车辆速度对于衡器测量精度的限制,为寻找新的算法打下了基础。
郭鹏程[3](2017)在《基于GUM法的铁路货运超偏载期间核查方案的分析与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超偏载装置可以动态测量列车的轮对,分别得到各个车轮重量,计算得出每辆货车的超载、偏重和偏载情况,通过车号系统对应记录数据,提供铁路货运计量安全系统数据采集追踪。超偏载安装在繁忙干线,是当前铁路运输的现代化检测监控设备。因为长期震动、钢轨爬行等原因造成装置称重性能的线性偏移,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依靠现有科技程度和优化算法都不能彻底解决,现有的铁路超偏载期间核查规定方案并不完善,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设计新的期间核查方案来进行测量并校正,保证铁路超偏载设备的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论文根据呼铁局辖内的特有的厂矿企业和线路分布,作出以下研究:(1)通过对当前呼铁局货运防超载体系分析,采集大量数据分析,发现现有的超偏载常规期间核查方案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期间核查频次低;核查标准器赋值不及时;核查标准器挂运困难等,都会导致频繁出现较大超差不能及时发现和校正的情况,危及行车安全和货主利益。(2)经过分析后,因地制宜设计了三种期间核查方案:方案一利用包钢的厂内静态轨道衡作为标准,以钢材货车为量值传播媒介进行期间核查,并论证其有效程度和可靠性。方案二分析现有的期间核查规定及方法,利用数据统计描述其现有缺陷造成的数据有效程度,做出很重要的方案改进。方案三则利用神华蒙西煤焦化有限公司的静态轨道衡作为标准,以焦炭货车为量值传播媒介进行期间核查,并论证其有效程度和可靠性。(3)构建方案后,使用Guide to the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以下简称GUM法)验证各方案的标准器是否具备对超偏载进行期间核查的资格。再以货运计量安全系统为平台,在萨拉齐东京包上行和包头西打拉亥上行两处超偏载现场进行了过车实验,采集数据后,以示值偏差均值为最佳估计值。建立数学模型后,使用GUM法评估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合并计算分量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扩展不确定度,对超偏载测量结果进行符合性评定得出数据有效性结果后,得出该超偏载目前的称重示值偏差量及其扩展不确定度,确定超偏载示值误差是否符合要求。实验数据经处理后证明方案可行。本论文以方案一为重点,完成呼铁局运输核心地带超偏载检测装置的期间核查工作;以方案二作为普遍性核查方案覆盖全局超偏载;以方案三为补充,核查乌海至包头的部分超偏载装置。设计的方案利用了现有的重点企业用户和地理位置优势,相互补充,具有避免产生后续的经济成本、尽量不用现场人工、尽量依靠自动化程度完成等三个特点。
吴昊[4](2016)在《基于ADAMS的动态轨道衡称重模型及速度补偿研究》文中认为在轨道车辆动态称重研究领域中,针对精度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心。本文利用无基坑不断轨动态轨道衡结构参数建立动态轨道衡三维运动仿真模型,运用ADAMS进行称重仿真并分析数据。然后通过实测实验与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车速变化、载重变化等影响因素对称重结果的影响,从而实现速度变化的情况下的称重误差的补偿算法,在20km/h速度内提高轨道车辆过衡的称重准确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动态轨道衡称重系统的搭建与实测:选用杭州钱江称重技术有限公司自产轨垫式传感器、以及自产的称重转换器等进行系统搭建。称重系统搭建完毕后,以检衡车为例,进行轨道衡调试试验,最后采集数据。对传感器输出值、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对称重系统进行标定实验,验证称重系统的准确性。(2)三维动态轨道衡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实验:以实际轨道、轨垫式传感器、检衡车型作为动态轨道衡仿真模型的参考原型,在Solid Works软件中按照实际的尺寸建立动态轨道车辆称重模型,并转化为Parasolid文件,导入到ADAMS运动仿真软件中,对检衡车中的各个零部件之间进行约束的添加以及参数的设定,然后对称重模型进行不同速度、不同载重下的仿真过程。完成仿真过称后,对仿真数据以及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验证动态轨道衡仿真模型的可靠性。(3)模型速度补偿:通过数学理论分析,通过ADAMS仿真软件的独特优势,得到速度的补偿因子,然后对称重数据进行补偿。补偿结果表明,通过ADAMS所建立的动态轨道衡称重模型所建立的补偿机制正确可靠,随着载重的逐渐加大、检衡车速逐渐加快,误差补偿效果变好,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动态轨道衡称重系统的称重误差,提高了称重准确度。
严荣涛[5](2014)在《国产自动轨道衡称重技术的评述》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叙述了动态自动轨道衡是机电仪控四位一体技术密集的大宗计量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煤炭、冶金、水泥和港口码头的商贸交易,火电厂入厂煤计量基本是采用断轨动态轨道衡和翻机车轨道衡进行商务核算。特殊线路也采用了不断轨轨道衡。40多年以来,经过人们不断地推动科学进步,技术更新。由机械式、机电结合式、集成电路式、单片机式和单板机式,发展到微机式,由手动式、半自动、全自动到无人值守,由深基坑、浅基坑、无基坑到不断轨,钢轨式传感器,称量速度由3 km/h5km/h、5 km/h15km/h提高到3 km/h30km/h。
田翔[6](2013)在《高精度动态轨道衡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不断轨动态轨道衡是指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即可实现称重计量的动态衡器。其称重平台上的称重轨是一整根钢轨,使得轨道衡系统的测量免受列车冲击的影响。由于称重速度快、计量精度较高,不断轨动态轨道衡将成为业界主流的衡器设备。论文主要提出两套不断轨动态轨道衡系统,对每套系统的架构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在已设计完备的称重平台现场作了实验。第一套不断轨动态轨道衡系统由传感器、应变仪、数据采集卡和装有LabWindows/CVI软件和Matlab软件的上位机组成。第二套系统则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采样板、电源盒和装有网口调试助手SocketTool和Matlab软件的上位机组成。其中,第二套系统较之第一套系统占用体积小,采样速率高。尽管如此,两套系统均能够满足采样的需要。而且,通过数据处理,两者都能够计算出列车参数,如车重、车速、车厢数量等。由于在论文答辩前未能联系到检衡车,本系统的精度尚待检验。最后,论文设计了一个“车皮—轨道系统”的振动模型,该模型拥有包括车皮在内6个质量块的上下振动、前后俯仰和左右摆动三个方向上的振动,共计14个自由度。通过受力分析可列出其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便可求得车皮的质量。这为列车的高精度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徐栋[7](2012)在《铁道货车动态超偏载轨道衡研究》文中认为铁路作为一种我国重要的物流运输途径之一,以其运输量大、运输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等诸多因素在货物运输领域具有相当的比率。近年来,在国内交通运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驱使下,我国铁路部门也明显加强了对铁路安全的监管力度,以维持铁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主导地位。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是安装在铁路沿线上,对行驶的货车进行动态检测超载、偏载等装载情况的一种计量装置,是我国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大面积提升和电气化铁路大量开通,对货物装载加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货运安全在铁路运输安全中的位置日益凸显出来。依照目前计量条件,为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要在铁路沿线线路上安装大量动态电子轨道衡及货物列车超偏载检测装置,对货物列车超偏载状态进行检测。目前,轨道衡和超偏载装置虽各自对铁路货运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都不能很好结合两者优势,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铁路货车超偏载轨道衡装置,能结合轨道衡称重精度高和超偏载测偏的功能,达到提高检测精度,减少铁路投资的目的。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动态电子轨道衡和超偏载装置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并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做了说明。之后对系统的技术要求、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后又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作出了分析。其次,对系统的硬件组成电路—信号调理电路进行了重点介绍,对组成电路的各个单元进行了细致说明,完成了传感器信号的放大、滤波、A/D转换作用。对整个硬件部分分成电源模块、放大模块、滤波模块、A/D模块四个部分进行了说明,对组成各模块的各器件、工作过程及在系统中的作用进行说明。第三,对影响信号检测电路精度的因素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说明,指出温度、干扰及桥压稳定度作为影响电路测量精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列举了许多改进方法,以提高电路检测精度。第四,对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对系统的称重算法,程序流程图,系统实现的功能,系统运行结果进行简短说明。最后,对整个系统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方向。
高建辉,吴京湘,陈利知[8](2010)在《动态微机轨道衡在发电厂的应用及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完善和加强发电厂入厂煤计量工作,煤过衡率早已被列为电力系统考核电厂经营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年耗煤量达5000000t及以上的新建或改建电厂,其进煤的计量设备,工程方案及工程造价等,应认真研究
付研宇[9](2009)在《轨道车辆动态称重数据处理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车辆动态称重,即车辆在非停车运动状态下的称重。与车辆在停车状态下的静态称重相比,车辆动态称重的主要特点是节省时间、效率高。动态称重时,车辆以一定速度通过称重仪,不仅对称重仪的作用时间很短(一般不到一秒),而且作用在称重仪上的力除真实轴重外,还有许多因素产生的干扰力,如:车速﹑车辆自身振动﹑路面激励等。在各种干扰力的作用下,真实轴重很难被提取出来,给动态称重实现高精度测量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在外界随机不确定度干扰力作用下如何准确测量真实轴重,就成了动态轴重测试系统的技术难点和关键。对轨道车辆动态称重所存在的干扰进行分析﹑整理,从动态测试系统的整体角度探讨减小或消除这些干扰力影响的措施,将有助于高精度动态称重技术的进步及测试系统的发展。为了提高轨道车辆动态称重的精度,研究了动态称重数据处理算法,并应用于便携式动态轨道车辆称重系统,提高轨道车辆动态称重精度。本文在便携式机车车辆动态称重仪的基础上,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实现了双通道的实时数据采集,并根据车速的变化对采样频率进行调节以得到正确的信号样本,分别应用EMD方法及RBF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动态称重数据处理,并应用到新型便携式动态轨道车辆称重装置。信号处理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处理结果都在误差的允许范围内,但EMD方法的精度及稳定性要高于RBF,故对该称重仪采用EMD方法做动态称重系统的软件处理方法。
马军,苗丽,冯伟[10](2007)在《优化轨道衡测量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轨道衡测量通道的技术改造,以及在使用中的监督管理。通过技术改造将检测精度从0.5%提高到0.3%,为企业把好了计量关。
二、GCU-100H微机动态轨道衡的检定调整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CU-100H微机动态轨道衡的检定调整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宣钢动态轨道衡的自主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分析 |
2 总体思路 |
2.1 称重传感器误差的解决方案 |
2.2 动态称量误差解决 |
2.3 智能称重仪表软件系统误差解决 |
2.4 过衡数据丢车误判分析 |
3 应用范围、推广情况 |
4 实施效果 |
5 结束语 |
(2)基于振动耦合分析的动态电子轨道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动态轨道衡的背景与意义 |
1.2 动态轨道衡的历史与发展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2 动态电子轨道衡称重系统 |
2.1 动态电子轨道衡的分类 |
2.2 动态轨道衡的总体设计思路 |
2.3 传感器的选择 |
2.3.1 称重传感器 |
2.3.2 剪力传感器 |
2.4 数据采集通道的设计 |
2.4.1 放大模块 |
2.4.2 A/D模块 |
2.4.3 微控制器模块 |
2.5 计算机软件的设计 |
2.5.1 系统工作过程 |
2.5.2 数据处理流程 |
2.5.3 软件界面的说明 |
2.6 本章小结 |
3 动态轨道衡的振动耦合模型 |
3.1 动态衡称重过程 |
3.2 车皮运动控制方程 |
3.3 称台的运动控制方程 |
3.4 本章小结 |
4 动态轨道衡测试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4.1 虚拟样机的介绍 |
4.1.1 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 |
4.1.2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 |
4.1.3 ADAMS和 UG、ANSYS在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 |
4.2 ADAMS软件的介绍 |
4.2.1 ADAMS软件的功能介绍 |
4.3 动态轨道衡系统实体的建立与导出 |
4.3.1 实体模型设计思路 |
4.3.2 建立三维实体模型 |
4.3.3 模型的导出 |
4.4 ADAMS优化处理和仿真 |
4.4.1 柔性体的生成 |
4.4.2 约束条件设定 |
4.4.3 动态仿真 |
4.5 仿真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5 动态轨道衡的型式评价试验 |
5.1 试验通用要求 |
5.1.1 试验技术的要求 |
5.1.2 试验数据的要求 |
5.2 试验过程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GUM法的铁路货运超偏载期间核查方案的分析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目标 |
1.4 论文的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章 超偏载原理及设备构成 |
2.1 概述 |
2.2 超偏载检测原理 |
2.2.1 车辆动态称重方式 |
2.2.2 超偏载称重原理 |
2.3 超偏载设备的硬件构成 |
2.3.1 机械承载部分 |
2.3.2 传感器 |
2.3.3 数据采集仪 |
2.3.4 工控机系统 |
2.4 超偏载检测软件系统 |
2.4.1 检测主菜单 |
2.4.2 超偏载检测功能 |
2.4.3 超偏载调试功能 |
2.4.4 超偏载统计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呼铁局货运防超载体系分析 |
3.1 超偏载系统性能分析 |
3.1.1 超偏载技术性能指标 |
3.1.2 超偏载实际运行状态分析 |
3.2 货运计量安全系统 |
3.2.1 系统概况 |
3.2.2 系统功能 |
3.3 呼铁局货运防超载现状 |
3.3.1 超偏载和货运计量安全系统的联合使用 |
3.3.2 超偏载有较大偏差时带来的后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偏载期间核查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
4.1 期间核查的必要性 |
4.1.1 呼铁局现行期间核查办法 |
4.1.2 对现行办法的分析 |
4.2 标准器及相关计算方法的选定 |
4.2.1 核查标准器 |
4.2.2 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 |
4.2.3 异常值的判别剔除方法 |
4.2.4 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
4.3 方案一 |
4.3.1 核查标准 |
4.3.2 核查设计 |
4.3.3 方案预期 |
4.4 方案二 |
4.4.1 现有方案分析 |
4.4.2 现有方案改进 |
4.5 方案三 |
4.5.1 核查标准 |
4.5.2 核查设计 |
4.5.3 方案预期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期间核查现场实验与结果分析 |
5.1 方案一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5.1.1 钢材货车实验 |
5.1.2 数据处理 |
5.1.3 方案分析 |
5.2 方案二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5.2.1 数据处理 |
5.2.2 方案分析 |
5.3 方案三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
5.3.1 焦炭货车实验 |
5.3.2 数据处理 |
5.3.3 方案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ADAMS的动态轨道衡称重模型及速度补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动态轨道衡称重系统的概况与趋势 |
1.3.1 国外发展和现状 |
1.3.2 国内发展和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2 动态轨道衡称重干扰因素分析 |
2.1 车辆因素 |
2.1.1 重量在车轮上分配不均匀 |
2.1.2 车辆在过衡时变速 |
2.1.3 车辆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振动 |
2.1.4 车辆以加速度过衡 |
2.1.5 车轮损伤/失效 |
2.2 非车辆因素 |
2.2.1 温度变化 |
2.2.2 湿度变化 |
2.2.3 轨道不平顺 |
2.3 本章小结 |
3 动态轨道衡称重系统 |
3.1 动态称重实验设计 |
3.2 称重传感器 |
3.3 称重转换器 |
3.3.1 RC滤波电路 |
3.3.2 放大电路 |
3.3.3 A/D转换电路 |
3.3.4 稳压电源 |
3.4 动态轨道衡系统调试 |
3.4.1 系统的平衡及标定 |
3.4.2 传感器输出值调试 |
3.4.3 动态轨道衡系统标定实验 |
3.4.4 系统稳定性分析 |
3.5 小结 |
4 轨道车辆动态称重模型建立与分析 |
4.1 ADAMS软件模块介绍 |
4.2 动态称重模型建立 |
4.2.1 建模简化 |
4.2.2 Solid Works模型建立 |
4.2.3 ADAMS仿真模型建立 |
4.3 模型仿真与可靠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模型的称重数据处理与补偿 |
5.1 速度补偿算法 |
5.2 动态轨道衡称重速度补偿 |
5.3 动态轨道衡补偿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动态轨道衡称重系统图 |
作者简介 |
(5)国产自动轨道衡称重技术的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轨道衡的发展评述 |
二、称重技术的评述 |
三、检定方式的评述 |
四、结束语 |
(6)高精度动态轨道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制动态轨道衡的意义 |
1.3 动态轨道衡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 |
1.3.1 我国动态轨道衡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1.3.2 动态轨道衡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动态轨道衡的工作原理 |
2.1 轨道衡的分类 |
2.2 不断轨动态轨道衡的工作原理 |
2.2.1 转向架计量方式的动态轨道衡工作原理 |
2.2.2 剪力传感器的引入 |
2.2.3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28]) |
第三章 新型动态轨道衡的方案一 |
3.1 轨道衡系统概述 |
3.1.1 轨道衡系统结构 |
3.1.2 轨道衡系统操作流程 |
3.2 称重平台和传感器 |
3.2.1 称重平台 |
3.2.2 称重传感器~([29]) |
3.2.3 剪力传感器 |
3.3 基于应变仪的方案 |
3.3.1 应变仪的主要技术参数 |
3.3.2 应变仪实现的功能 |
3.4 基于数据采集卡的方案 |
3.5 信号的采集 |
3.5.1 虚拟仪器的引入 |
3.5.2 信号采集与软件界面 |
第四章 新型动态轨道衡的方案二 |
4.1 动态轨道衡的总体架构 |
4.2 信号调理板 |
4.3 采样板 |
4.4 电源 |
4.5 数据的采集 |
第五章 列车实验和动态衡信号处理 |
5.1 现场测试实验 |
5.2 实验数据波形分析 |
5.2.1 传统转向架计量方式的称重波形图 |
5.2.2 实验测得的称重波形图 |
5.3 动态轨道衡的参数计算 |
5.3.1 自动判别上衡 |
5.3.2 车厢重量 |
5.3.3 列车速度 |
5.3.4 列车的车厢数量 |
5.4 实验结果 |
第六章 振动力学在动态轨道衡中的应用设想 |
6.1 振动力学的引入 |
6.1.1 轨道介绍 |
6.1.2 振动问题的解决 |
6.2 单自由度系统 |
6.2.1 无阻尼自由振动 |
6.2.2 有阻尼自由振动 |
6.3 多自由度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6.4 解析法求解车皮—轨道系统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铁道货车动态超偏载轨道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动态电子轨道衡和动态超偏载装置概述 |
1.3 国内外发展概述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动态超偏载轨道衡系统 |
2.1 系统的技术特征及性能指标 |
2.1.1 系统的设计思想 |
2.1.2 系统的总体技术性能 |
2.1.3 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
2.1.4 系统的安装条件及要求 |
2.2 动态超偏载轨道衡系统的组成 |
2.3 动态超偏载轨道衡系统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偏载轨道衡系统数学模型分析 |
3.1 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 |
3.2 系统数学模型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偏载轨道衡信号检测电路研究 |
4.1 信号检测电路的组成 |
4.2 信号检测电路硬件设计 |
4.2.1 电源模块设计 |
4.2.1.1 芯片电源设计 |
4.2.1.2 供桥电压设计 |
4.2.2 放大电路设计 |
4.2.3 滤波电路设计 |
4.2.4 模数转换卡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超偏载轨道衡信号检测电路精度分析 |
5.1 影响电路精度的因素 |
5.2 提高电路精度的措施 |
5.2.1 抑制温漂的措施 |
5.2.1.1 抑制温漂的必要性 |
5.2.1.2 电子环境恒温系统设计 |
5.2.2 抗干扰措施 |
5.2.2.1 杂散电磁场干扰抑制措施 |
5.2.2.2 电源系统的抗干扰 |
5.2.2.3 接地系统的抗干扰 |
5.2.3 提高供桥电压稳定性的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动态超偏载轨道衡称重系统软件设计 |
6.1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及功能 |
6.1.1 系统软件设计原则 |
6.1.2 系统软件功能 |
6.2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
6.3 系统称重结果说明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7.2 后续工作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动态微机轨道衡在发电厂的应用及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动态微机轨道衡选型 |
2 动态微机轨道衡计量误差 |
3 动态微机轨道衡调整与维护 |
4 动态轨道衡电控系统改造 |
4.1 一机四控双机互控轨道衡仪表及控制软件系统功能概述 |
4.2 系统功能介绍 |
4.3 电气系统介绍 |
5 结束语 |
(9)轨道车辆动态称重数据处理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轨道车辆动态称重的来源及意义 |
1.2 动态电子轨道衡及其发展 |
1.2.1 我国动态电子轨道衡及其发展 |
1.2.2 国外动态电子轨道衡发展现状 |
1.3 轨道衡的分类和结构 |
1.3.1 按使用状况分类 |
1.3.2 按计量原理分类 |
1.3.3 按计量方式分类 |
1.4 动态称重技术 |
1.5 本课题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动态称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
2.1 数据采集过程 |
2.2 数据采集设备 |
2.2.1 数据采集设备类型 |
2.2.2 数据采集设备的主要指标 |
2.3 数据采集卡 LabJackU12 |
2.4 数据采集软件 |
2.5 动态称重数据的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EMD 的动态称重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
3.1 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概述 |
3.2 EMD(经验模态分解)时频分析方法 |
3.2.1 瞬时频率的概念 |
3.2.2 本征模函数(IMF) |
3.3 EMD 的实现过程 |
3.4 EMD 在动态称重技术中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RBF 神经网络的动态称重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
4.1 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
4.1.1 人工神经元模型 |
4.1.2 神经网络常用的激发函数 |
4.1.3 神经网络的分类 |
4.2 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 |
4.3 网络的训练与设计 |
4.4 RBF 网络的学习算法 |
4.5 RBF 网络在动态称重技术中的应用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EMD 动态称重程序 |
附录B RBF 神经网络动态称重程序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GCU-100H微机动态轨道衡的检定调整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宣钢动态轨道衡的自主维修[J]. 玉琦. 电子世界, 2020(09)
- [2]基于振动耦合分析的动态电子轨道衡的研究[D]. 张龙强. 中北大学, 2019(09)
- [3]基于GUM法的铁路货运超偏载期间核查方案的分析与构建[D]. 郭鹏程.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1)
- [4]基于ADAMS的动态轨道衡称重模型及速度补偿研究[D]. 吴昊. 中国计量大学, 2016(04)
- [5]国产自动轨道衡称重技术的评述[J]. 严荣涛. 衡器, 2014(06)
- [6]高精度动态轨道衡的研制[D]. 田翔. 中北大学, 2013(08)
- [7]铁道货车动态超偏载轨道衡研究[D]. 徐栋. 广西工学院, 2012(04)
- [8]动态微机轨道衡在发电厂的应用及改造[J]. 高建辉,吴京湘,陈利知. 农村电气化, 2010(08)
- [9]轨道车辆动态称重数据处理算法研究[D]. 付研宇. 大连交通大学, 2009(04)
- [10]优化轨道衡测量控制技术[J]. 马军,苗丽,冯伟. 企业标准化,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