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广元石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窟龛,背屏,佛坛,洞窟
广元石窟论文文献综述
邓新航[1](2014)在《广元石窟窟龛形制设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窟也即石窟寺,一般来说就是开凿在远离闹市、滨临河畔山崖上的佛教寺院。当然,石窟寺不同于地面寺院建筑,但是中国早期的一些石窟寺如新疆克孜尔石窟就是模仿寺庙而建的,石窟与寺庙所具有的功能基本上是相似的,这些都可在窟龛形制设计上反映出来,石窟形制就是洞窟的建筑空间形态,不同的窟龛形制,就对应相应的使用功能。如中心柱窟容许僧人在窟内右绕礼拜、瞻仰佛像,相当于寺庙佛塔;禅窟供僧人在里面塑绘佛像,打坐修行,相当于禅房;僧房窟则供僧人(本文来源于《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期刊2014-06-01)
唐志工,秦小萌,聂志明[2](2009)在《广元石窟彩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广元石窟中纪年妆彩的题记内容,分析了自晚唐以后各时期广元石窟妆彩的内容与技法。进一步对广元石窟晚唐停顿开凿的历史原因和条件进行探讨,又从妆彩施主的社会地位分析了五代元代两次重要妆彩的背景与利州(广元)的独特历史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09年06期)
阴怡然[3](2009)在《广元石窟密教造像的图像风格与思想源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元石窟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其石窟主要包括千佛崖、皇泽寺、观音岩叁处。广元石窟最迟在北魏晚期已有开凿。经西魏、北周和隋,至唐开元前后造像极盛,晚唐,造像仍久盛不衰。开凿历史之长为四川之最。唐代是广元石窟造像的一个高峰。在大量显教题材开凿的同时也有丰富的密教题材造像产生。密教是印度大乘佛教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出现的流派,由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教及其他民间宗教的一些内容而形成的大乘教派。其造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丰富人文内涵。对广元石窟密教题材进行分类,逐一比对研究显然是极有意义的。这些密教题材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印度源流中密教受到南亚次大陆的原始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影响,一方面也可看见中原地区特别是两京地区造像的特征。通过对广元石窟中密教造像的记录和分析,可以更好的了解密教传入广元的具体状况。首先是由最为广泛的杂密题材反映出广元石窟造像活动的全民性和群众性特点。在大的历史环境下,由于和政权微妙的关系,或多或少皇家的参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广元石窟的开凿得到很好的推动。又由于平民和军队的参与造像,使整个的造像活动充满现世利益的直观需求。其次,由于玄宗幸蜀等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密教教义中护国思想在广元有了极好的发挥。护国思想应当是广元石窟中密教题材兴起的又一诱因。最后我们还从石窟造像的方式上看到密教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没有走单边发展的道路,而是注重和显教的融合以及和四川本土兴盛的道教融合,借用它们的思想资源和图像资源为自己的传播构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广元石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广元石窟中纪年妆彩的题记内容,分析了自晚唐以后各时期广元石窟妆彩的内容与技法。进一步对广元石窟晚唐停顿开凿的历史原因和条件进行探讨,又从妆彩施主的社会地位分析了五代元代两次重要妆彩的背景与利州(广元)的独特历史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元石窟论文参考文献
[1].邓新航.广元石窟窟龛形制设计探析[C].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2014
[2].唐志工,秦小萌,聂志明.广元石窟彩绘初探[J].四川文物.2009
[3].阴怡然.广元石窟密教造像的图像风格与思想源流[D].重庆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