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外交论文-刘蓓蕾

东盟外交论文-刘蓓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东盟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盟,公共外交,中国

东盟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刘蓓蕾[1](2019)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公共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加快了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进程。迄今为止,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实践已经在文化、教育和新闻媒体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中国媒体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还不够深,并且目标国情况复杂,对中国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促进双方的沟通互动,应该促使公共外交的实施主体朝多元化发展、增加对东盟国家的了解、扩大中国媒体在东南亚区域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9年10期)

陈斯雅[2](2019)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10月8日,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同时建议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和响应。"11国搭台,17亿人唱戏,60亿人喝彩!"中国与东盟合作,叫响了这一口号。这是一个令中国与东盟各国乃至全球人心激荡的时刻。2004年11月3日至(本文来源于《当代广西》期刊2019年Z1期)

由凯宇[3](2019)在《日本对东盟国家的青年公共外交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倍政府对东盟国家的"价值观外交"强调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大力促进日本与东盟各国青年之间的交流。青年公共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青年发展潜力大,青年公共外交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日本对东盟国家青年公共外交的基本内容和模式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加强中国青年公共外交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公共外交季刊》期刊2019年02期)

金丹[4](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的政治外交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盟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点区域。与东盟各国保持顺畅的政策沟通,对促进双边关系深入发展、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但由于受地区和国际因素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及多边关系依然面临着政治与安全互信赤字、经贸发展不平衡、域外国家挑衅、南海主权争端、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干扰和多重合作机制带来的冲突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加之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策沟通方面存在差异,改善双方的政策沟通现状需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本文来源于《和平与发展》期刊2019年02期)

吴琳[5](2019)在《过程、制度与规范本土化——预防性外交在东盟安全合作中的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作为联合国倡导的一种国际安全规范,预防性外交在两个东盟安全合作机制中都实现了本土化,但规范内化的结果却呈现明显差异。规范本土化之后,为何同样的规范在不同的制度进程中内化效果不同?通过反思"规范制度化推动规范内化"的传统论断,借鉴本土化理论和过程建构主义,可以揭示出不同制度进程影响内化效果的原因和机制。外部规范与本土规范之间持续的论争是规范内化的干预变量,本土化之后的内化效果则取决于规范争论对内化干预的程度。规范制度化强调刚性规范确立,但容易激化与本土规范的冲突,内化受到制约并归于失败;而相对松散、适度含糊、非正式的规范过程则更有助于回避规范争论,推动软性制度实践,最大限度地弱化争论带来的阻力,促进规范调整与制度革新在地方层面的进化式发展。研究印证了过程建构主义的基本论断,推动了规范本土化机制的深入探讨,也提示在运用预防性外交实现亚太地区和平时有必要保持适度的规范含糊、非正式性和灵活性。(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9年02期)

郑先武[6](2018)在《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03年10月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进程的启动,东盟框架内的东南亚多边防务合作迅速兴起,这推动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出现东盟化和规范化的重大转型。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的东盟化主要体现在东盟防长会议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相继启动,并不断向东盟制度化和务实行动化发展,形成区域、跨区域的多层次互动和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多轨并行的"东盟中心性"区域防务合作架构。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的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基于区域治理"东盟方式"的组织规范和区域安全治理"综合安全方法"的安全规范,形成一套特色鲜明并与多边防务务实合作及具体行动的实际需求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包括不结盟、不干预、非武力、非强制、无约束力、协商与共识决策以及非传统安全和民生导向等,推动了更务实的"东南亚防务模式"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马建光,李明富,庞超伟[7](2018)在《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现状、前景及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战略考量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军事交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安全共识逐步接近,军事互信逐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同时,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白星星[8](2018)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 中国-东盟外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白星星)8月2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王毅表示,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年来,双方关系不断发展,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进入了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东盟第二个50年的开局之年。值此中国-东盟关系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中国将继续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持睦邻(本文来源于《中国会展(中国会议)》期刊2018年16期)

周士新[9](2018)在《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防务外交是国防部门官员、智库和相关军事机构通过讨论和处理各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为提升国家间军事与安全信任和信心,而采取的外交政策与行动,对于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东盟防务外交取得了较快发展,建立了多轨防务交流与沟通机制,促进了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也为东盟确立在东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防务外交在双边和多边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双方在政策规范、议程制定和议题选择上加强沟通协调,为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鹏[10](2018)在《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东盟侨务和宗教公共外交——以东南亚华人基督宗教社团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实施,宗教信众和海外华人领域的公共外交日益成为我国拓展利益、塑造形象和增进话语权的重要方式,东南亚华人基督宗教社团便为我们研究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问题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我国应将华人基督宗教社团视为当前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中的特殊资源,将侨务公共外交和宗教公共外交进行有机整合,以期夯实中国—东盟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东盟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3年10月8日,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建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市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同时建议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和响应。"11国搭台,17亿人唱戏,60亿人喝彩!"中国与东盟合作,叫响了这一口号。这是一个令中国与东盟各国乃至全球人心激荡的时刻。2004年11月3日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盟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刘蓓蕾.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公共外交研究[J].南方论刊.2019

[2].陈斯雅.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服务国家周边外交[J].当代广西.2019

[3].由凯宇.日本对东盟国家的青年公共外交及启示[J].公共外交季刊.2019

[4].金丹.“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的政治外交策略研究[J].和平与发展.2019

[5].吴琳.过程、制度与规范本土化——预防性外交在东盟安全合作中的扩散[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6].郑先武.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东南亚多边防务外交转型[J].南洋问题研究.2018

[7].马建光,李明富,庞超伟.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现状、前景及路径[J].南洋问题研究.2018

[8].白星星.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中国-东盟外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J].中国会展(中国会议).2018

[9].周士新.东盟防务外交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8

[10].张鹏.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东盟侨务和宗教公共外交——以东南亚华人基督宗教社团为中心的考察[J].国际关系研究.2018

标签:;  ;  ;  

东盟外交论文-刘蓓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