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论文-宫晓莉,熊熊,庄新田

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论文-宫晓莉,熊熊,庄新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广义双指数分布,跳跃扩散模型,尖峰厚尾,跳跃溢出

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宫晓莉,熊熊,庄新田[1](2018)在《广义双指数分布的跳跃扩散模型下股指期货波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期货市场既存在平常信息引起的连续性波动,又存在突发冲击造成的跳跃式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同时具有扩散性和跳跃性特点。同时,金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跳跃和波动行为存在着风险溢出效应和羊群效应等。并且,金融资产收益在跳跃过程中呈现出非高斯属性,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刻画跳跃和波动中的程式化现象,如噪音分布的尖峰厚尾、有偏特征等。考虑到金融期货序列分布的尖峰厚尾、有偏、非对称现象,采用非对称、有偏的广义双指数分布刻画收益率非高斯特征;同时考虑到金融波动序列的时变性、集聚性和异方差性以及收益与波动之间存在着杠杆效应,将有偏的广义双指数分布引入到收益序列和波动序列均存在跳跃且跳跃相关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构建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模型的优越性。根据模型的似然函数估计式,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迭代求解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参数,将构建的模型应用到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各自的跳跃和波动行为特征以及市场间跳跃和波动的风险关联性,包括对两类市场跳跃形态的非高斯特征分析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指数的波动协同性描述,以及股指期货与现货间的跳跃溢出行为、跳跃强度和跳跃大小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较好地捕获了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特征;股指期货收益和股指现货收益上涨与下跌概率呈现非对称性;股指期货波动强度高于股指现货波动,而股指期货波动的持久性低于股指现货;股指现货的杠杆效应表现更强;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市场存在双向跳跃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跳跃风险传染机制,对于深入认识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风险溢出关系、促使投资者规避风险和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任艳红[2](2014)在《跳跃强度可变的双指数跳扩散模型的欧式期权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标的资产服从跳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作为不完备市场上期权定价的一个重要方向,有着其独特优势。多年来,人们对于跳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跳跃分布的改进上,或者用跳跃分布结合随机利率、随机波动率来描述标的资产的随机波动,这些都对实际市场情形有了更好的刻画。但是,一直以来对跳跃强度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默认跳跃强度是常数。跳跃强度指的是事件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次数,也就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如果用跳跃来描述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过程,那么跳跃强度就表示标的资产价格发生急剧波动的频率。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跳跃强度为常数的跳跃过程越来越不符合实际情形。经过对实际金融市场中金融资产价格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伴随着各种突发事件或者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的急剧波动。而这种大幅度急剧波动的频率并不遵循一定的规则,更不符合常数的假定。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从跳跃强度可变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标的资产价格服从跳跃分布的欧式期权定价。在跳跃模型的选择上,本文选择了双指数跳扩散模型,因为它能够得到很多期权定价的解析解,并且能够对两个实证现象——波动率微笑和收益率分布非对称的尖峰厚尾现象给出很好的解释。在描述跳跃强度可变的性质上,本文选取了CIR模型,因为该模型在描述一种随机过程的同时,能避免出现负值,正好契合了跳跃强度不可能为负的条件。再进一步运用特征方程、Fourier变换等数学工具给出了欧式期权定价的解析解。(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4-03-01)

周伟,何建敏,余德建[3](2013)在《随机跳变广义双指数分布下的双重跳跃扩散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非对称双指数分布与有偏双指数分布构建了广义双指数分布,该分布能充分展现金融市场的有偏、非对称与尖峰厚尾特征.借鉴Kou提出的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构建和分析了广义双指数分布下的单层跳跃扩散模型(GDED-KDJ),考虑到金融序列的异方差性与波动跳跃性,参考Eraker提出的双重跳跃扩散模型,进一步将GDED-KDJ模型扩展为随机跳变广义双指数分布下的双重跳跃扩散模型,分析了新模型具备的一般性、有偏性、非对称性与尖峰厚尾性,进而从理论上证明了新模型的优越性.同时,还研究了新模型的条件似然函数及MCMC迭代求解算法.最后,利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主要叁种金属期货价格的叁月连续数据进行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新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与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11期)

宋树成[4](2013)在《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下的几种期权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期权从一出现就成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期权定价理论成为现代金融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的注意。1973年,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cs提出了着名的Black-Scholcs期权定价模型[1],成为了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领域的基石。然而Black-Scholes模型是建立在非常理想的市场假设之下的,与现实情况不符,实际情况下市场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因此许多学者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推广。从实证的角度考察,Black-Scholcs模型有两个缺陷,一个是波动率微笑,另一个是非对称的尖峰厚尾现象。为了解释这两个现象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其中S.G.Kou于2002年提出了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DEJ)[2],对以上两个实际中出现的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此外该模型除了能给出普通期权的解析表达式,还能给出一些奇异期权,比如障碍期权(barrier option)、回溯期权(lookback option)的解析定价公式。本文介绍了经典的Black-Scholcs模型,给出了标的资产服从双指数跳扩散的欧式看涨期权的定价。之后介绍了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下的障碍期权定价。然后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拉普拉斯变换给出了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下的双障碍期权的解析定价公式。文章最后探讨了欧式看涨期权定价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对国内市场上存在的一只权证进行的研究,得出了比经典的Black-Scholcs模型更好结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3-20)

葛乐乐[5](2012)在《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在中国股票和指数市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1973年,Black和Scholes提出了期权定价的Black-Scholes模型以来,金融市场飞速发展。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人们发现Black-Scholes模型已不能很好的应用于金融市场,其中主要有两点越来越受关注:一方面,相对于正态分布,资产收益率分布是非对称、尖峰厚尾的;另一方面,资产波动率不为常数,经常显示有“波动率微笑”的特征。此后,人们根据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对Black-Scholes模型进行了修改,在1976年,Merton开创性地建立跳跃扩散模型,他假定资产价格的跳跃大小为正态分布,但此模型也没有很好地反映资产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性和“波动率微笑”的特征。Kou在他发表的论文《用跳跃扩散模型为期权定价》中提出了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实践证明,此模型能很好地解释资产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性和“波动率微笑”,因此,此模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广泛地应用于期权定价。本文把双指数扩散模型应用于中国的股票和指数市场,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共10只股票和2只指数的收益率进行分析。本文用蒙特卡罗模拟,由MLE获得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并且用最大似然法对对数正态跳跃扩散模型(LJD)和跳跃大小由Pareto和Beta混合分布的DEJD模型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DEJD没有LJD效果好。此后,本文改进了DEJD模型,把跳跃改为只是常数的简单情形,实证结果表明,改进的DEJD模型比DEJD模型能更好的适合中国市场。(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任枫,汪波,段晶晶[6](2009)在《非对称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的MCMC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对称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是由Kou提出的一种简单的跳跃扩散模型,但Kou在提出该模型的时候并没有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基于此,本文以马尔可夫蒙特卡罗(MCMC)方法为工具对模型进行了估计,验证了MCMC方法对于处理非对称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这类含有隐含变量的多参数模型估计的有效性,同时模拟试验表明非对称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能够体现资产收益分布的尖峰厚尾以及有偏等特征。(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09年07期)

王俊[7](2008)在《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下的二元数字期权定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下的二元数字期权(digital option)定价问题,应考虑上向二元数字期权和下向二元数字期权,给出了这些期权的价格的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transform)。这些期权价格的拉普拉斯变换表达式的获得得益于使用有关双指数跳跃扩散过程的首达时问题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祝丽华[8](2008)在《巨灾债券定价的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假定巨灾债券的损失指数服从双指数跳跃扩散过程,在风险中立的条件下,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得出巨灾债券定价的解析公式。(本文来源于《福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杜澄楷[9](2008)在《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在中国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SM模型(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是期权定价的经典基石,与以往期权定价公式的重要差别在于只依赖于可观察到的或可估计出的变量,也就是客观变量,而不依赖于主观变量,这使得BSM公式避免了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依赖。但几十年来,BSM定价模型也受到很大的挑战,主要问题在于其不符合现实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都是高度理想化的,使得模型跟实际的市场差别很大。从市场实证的角度看,两个实证现象受到很大的关注:(1)非对称的尖峰肥尾特征;(2)波动率微笑。因此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试图放松BSM模型的种种假设,对其进行拓展,以期对“尖峰”现象和“波动率微笑”进行解释。其中最重要的拓展方向之一,就是在BSM模型扩散过程的基础上引入跳跃,以更好地描述标的资产所服从的随机过程。但这些期权定价模型的重要缺陷均在于很难甚至不可能获得期权定价的解析解,获得路径依赖期权和利率期权等的解析解更是难上加难。Kou提出的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是一种简单的资产价值跳跃扩散模型。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与同均值,方差的正态分布相比,有尖峰肥尾特征,而且能较好地描述期权的“波动率微笑”,而且与其他替代模型相比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但能和BS公式一样得到一般看涨看跌期权的解析解,而且能得到障碍期权,回溯期权等路径依赖期权以及利率期权的解析解。本文介绍了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的基本内容,对其特征和应用进行考察与讨论,探索其具体的实现与应用方法,包括参数的估计和数值方法的实现:证明了KDJ模型的简单可行性,探讨其应用于我国期权定价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最后,本文运用该模型针对我国目前仅有的权证和可转债两类期权产品进行了定价实证研究,并与BSM模型的定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4-01)

刘晓曙[10](2008)在《叁种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实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MCMC方法对叁种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进行了估计,并利用Hong and Li统计量对模型的表现和设定正确性与否给出实证分析,发现广义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较接近国内深市的价格模型正确设定,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深市存在非理性的过度反应行为。当然,结果也显示,模型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其他因素。(本文来源于《南方经济》期刊2008年02期)

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标的资产服从跳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作为不完备市场上期权定价的一个重要方向,有着其独特优势。多年来,人们对于跳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跳跃分布的改进上,或者用跳跃分布结合随机利率、随机波动率来描述标的资产的随机波动,这些都对实际市场情形有了更好的刻画。但是,一直以来对跳跃强度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默认跳跃强度是常数。跳跃强度指的是事件单位时间内发生的次数,也就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如果用跳跃来描述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过程,那么跳跃强度就表示标的资产价格发生急剧波动的频率。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发展,跳跃强度为常数的跳跃过程越来越不符合实际情形。经过对实际金融市场中金融资产价格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伴随着各种突发事件或者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度的急剧波动。而这种大幅度急剧波动的频率并不遵循一定的规则,更不符合常数的假定。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从跳跃强度可变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标的资产价格服从跳跃分布的欧式期权定价。在跳跃模型的选择上,本文选择了双指数跳扩散模型,因为它能够得到很多期权定价的解析解,并且能够对两个实证现象——波动率微笑和收益率分布非对称的尖峰厚尾现象给出很好的解释。在描述跳跃强度可变的性质上,本文选取了CIR模型,因为该模型在描述一种随机过程的同时,能避免出现负值,正好契合了跳跃强度不可能为负的条件。再进一步运用特征方程、Fourier变换等数学工具给出了欧式期权定价的解析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宫晓莉,熊熊,庄新田.广义双指数分布的跳跃扩散模型下股指期货波动研究[J].管理科学.2018

[2].任艳红.跳跃强度可变的双指数跳扩散模型的欧式期权定价[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周伟,何建敏,余德建.随机跳变广义双指数分布下的双重跳跃扩散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

[4].宋树成.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下的几种期权定价[D].山东大学.2013

[5].葛乐乐.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在中国股票和指数市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6].任枫,汪波,段晶晶.非对称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的MCMC估计[J].系统工程.2009

[7].王俊.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下的二元数字期权定价[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祝丽华.巨灾债券定价的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

[9].杜澄楷.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在中国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8

[10].刘晓曙.叁种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实证比较研究[J].南方经济.2008

标签:;  ;  ;  ;  

双指数跳跃扩散模型论文-宫晓莉,熊熊,庄新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