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庆地税以信息化促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杨莹[1](2020)在《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旅游业税收征管优化研究 ——以K市税务局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年来,我省旅游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旅游业已成为热门的朝阳产业。提高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是旅游行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保障。2107年,在市场强烈需求和热门事件舆论的双重影响下,Y省政府出台最严“22条”措施,对旅游乱象进行“刮骨疗伤”。K市作为省会城市,游客接待量、吞吐量、涉旅企业户数均位列全省第一,是全省整治工作的最重要区域。作为整治工作成员单位,税务机关根据管理职责加大力度开展旅游行业税收秩序整治工作。本文先对K市旅游业税收管理现状、管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包括旅游业税收征管的登记、纳税人的申报、发票使用情况及纳税违反法律的处罚,并对旅游业税收征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目前存在旅游业计税销售额核算困难,旅游业门票未完全实现税务监制,管理不到位,征收成本过高及信息共享程度低等问题,导致旅游收入与经济发展没有达到同步增长,旅游业税收贡献程度较低,形成“大旅游小税收”的现象,旅游行业税收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对存在问题深层原因入手进行剖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地方的经验,运用新公共服务理论进行理论指导,探索K市优化旅游业税收征管有效路径,如增强旅游业税收征管服务,运用信息化管理,建立征收共治格局,强化综合能力,希望对控制旅游业税收流失、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金圣策[2](2019)在《W市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税务部门绩效管理自2014年开始推行,从最初的在总局机关及包括浙江在内的九个省(市)税务机关进行试点,到进一步向全国进行推广,从1.0版升级到6.0版,税务绩效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道路。经过各级税务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的税务部门绩效管理不仅制度体系迭代优化基本成熟定型,而且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已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不仅得到了国内专家的充分肯定,一些国内单位主动来税务部门学习借鉴,而且在2018年被世界银行作为全球15个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先进案例之一向全球推介,这说明了我国税务绩效管理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正在编制中的税务绩效管理7.0版,是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的版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新税务机构的1.0版,担负着重大使命。本文在绪论中介绍了研究税务部门绩效管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述评,对研究思路和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和创新之初进行了说明。浙江省W市D区税务局是文章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该区税务局以国地税合并后的税务绩效管理6.0版为基础的2018年度绩效管理体系,对其现状和主要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W市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指标设计和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绩效考核的开展与实际脱节、绩效沟通不到位、绩效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税务绩效理念普及不到位、沟通不到位,信息无法及时传达、未建立完善的个人绩效评估机制、绩效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等系列原因。本文通过追踪税务绩效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7项建议以优化绩效管理。一是运用目标管理法和平衡记分卡完善考核体系;二是提出改进指标设计的相应建议;三是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动态监控、建立广泛的绩效管理参与机制、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来改进过程管理;四是强化绩效管理培训;五是建立广泛的绩效文化;六是建立完善的个人绩效评价机制;七是充分运用绩效结果。通过上述分析及建议的提出,为W市D区税务局的绩效管理发展提供了有效参考,也为基层税务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李思美[3](2018)在《咸阳秦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一项旨在促进国际区域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也给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以文化资源为核心部分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无疑变得愈加重要,为沿线各地提供了一个加深彼此认识、凝聚价值共识的契机。文化资源,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创造、积累和延续构建起来的文化要素总合。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的陕西,既有“十三朝”古都遗迹的历史文化,又有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现代文化;既有秦腔、腰鼓等具有秦风秦韵的民间文化,又有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既有各具特色的三秦地方文化,又有享誉世界的丝路文化可以用来响应“一带一路”倡导。咸阳作为首个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踔厉奋发的秦文化正兴盛于此。咸阳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不仅对咸阳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区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力地推进咸阳乃至陕西的文化输出。融入“一带一路”,除了政治经济的转型改革,咸阳还可以打“秦文化”特色牌,延续独特的秦文化标识以寻求异质化的产业错位发展。通过系统化发掘潜在的秦文化资源,让其既行之有效的以产业链的形式流动,又可以投身到咸阳文化产业升级建设当中。本文首先横向比较了国内部分同类型历史名城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模式,为咸阳秦文化资源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其次,将咸阳现存的秦文化资源初步划分为秦遗址、文物、手工技艺、鼓乐和人物故事五种类型,总结了其虽体量丰富但显性资源稀缺的特点,利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咸阳开发秦文化资源的可行性进行了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现阶段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类型。再次,通过调查咸阳文化产业现状,提出了文化产品发展中政府缺乏魄力、对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并相应提出解决思路。最后,对咸阳利用秦文化资源深化“文化+旅游”,与“互联网+”等多领域融合且切实可行的产业开发路径。
周玉[4](2018)在《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指出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受到老龄化的影响,只是时间先后和影响程度不同而已。伴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面对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严峻。截至2015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13.3万人,占总人口的23.4%。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不断弱化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重要而必要,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现实选择,因此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国内外特别是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在如何应对老龄化可能引起的经济冲击和社会动荡方面积极研究和探索,然而从国内外采取的措施和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关注更多的主要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老龄化对金融的影响主要集中于老龄化对金融市场和金融结构的影响,在应对老龄化形势的对策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财税和土地政策方面,而忽略了金融主动介入老龄化应对,解决社会养老服务发展困境的研究;对老年养老服务需求方面,也主要致力于研究老年人旅游、文化、保健、住房、入住养老机构等方面的服务需求,缺乏对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金融服务业如何发挥经济中枢和资金融通的作用,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需求,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好又快的发展,既是现实迫切需要,又有理论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从梳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入手,以分析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成模式为逻辑起点,以构建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金融支持路径为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取得第一手资料。利用北京市老年人和养老服务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构造反映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的指标,实证研究老年人及养老机构金融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各相关指标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影响,并重点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独立分析。运用Probit模型分析金融知识水平、养老投资多样性、金融服务可得性对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意愿的影响,以及对金融支持产品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来检验上述实证结论的稳健性。总结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典型经验,依据储蓄生命周期理论、金融结构理论、产业金融理论等基础理论,设计适合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金融支持路径,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金融需求和供给不匹配,金融支持明显不足。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金融支持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支持的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匹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适老金融产品和为老服务,创新产品形式大于内容。二、北京市老年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意愿影响多元,特点突出。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意愿受老年人所属地区、受教育年限、岗位职级、老年人家庭月收入、每月从子女处获得赡养费、个人储蓄总额、负债情况、对养老服务购买力评价、金融产品投资情况等因素显着影响。除此之外,老年人的观念、社会传统、养老方式等也是影响金融服务需求的间接因素。三、社区养老金融应作为养老服务体系金融支持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问卷调查显示,除了安全性之外,老年人最为关注便利性。未来应在社区层面增加服务供给。这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传统习惯有直接关系。未来应做大社区服务产业,努力在社区层面增加金融服务供给。四、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在养老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中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持续跟踪场外股权交易市场融资的成功案例,分析发现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可以成为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实现融资的平台,应充分加以利用。五、保险资金具备成为养老产业重要机构投资者的条件。养老产业投资具有规模巨大、投资周期长、中后期资金回流稳定、长期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和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与保险资金的性质高度契合,因此保险资金具备成为养老产业重要机构投资者的条件,并且保险公司有丰富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经验,在复合开发模式中拥有一定核心竞争力和行业优势。养老产业与保险业务具有协同效应,未来,若是能在政策有效推动下,依托PPP、“互联网+”等进行有益的养老产业投融资尝试,并逐渐建立完整的产业生态模式,对于整个养老产业而言将形成极大的推动和示范效应。
张新,周美华[5](2016)在《强基固本 提质增效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吕和顺局(馆)长在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市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的精神,总结全市"十二五"时期档案工作,部署2016年任务,动员广大档案工作者,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余君亮[6](2010)在《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税务决策支持系统》文中提出随着税务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发展成熟,许多省份的税务部门已实现了税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的省级数据集中,如何利用集中的税务信息数据资源,为税务系统的管理人员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服务,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命题。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税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为主要目标的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已经逐渐引起各级税务部门的高度重视。基于数据仓库的税务决策支持系统以传统的数据库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数据仓库为主要的数据源,通过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大量的税收数据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多维视图的形式将分析结果的结果进行展示,从而为税务管理及决策人员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必将成为今后税务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热点和趋势。本文的撰写是建立在一个实际的项目之上的,即江西省地方税务决策支持系统。本文在给出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内外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的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OLAP等相关技术,针对地方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业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规划、原则、技术模型和系统架构、系统实现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并在实现ETL的并发执行时,通过提出DUF (Data Update Fast)算法更新渐变维,有效提高了数据抽取、加载、转换的执行效率。目前,江西省地方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并上线运行,在实际运行中已取得显着成效。地方税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为全面掌握地方税收业务的发生情况、充分利用积累的地方税收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各级地方税务管理人员的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的提供了有力依据,进一步提高了地方税务系统的管理水平,保证了地方税收的持续稳定增长。
马文军[7](2003)在《中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自1994年在我国出现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估计在3500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也确实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制约,相当一部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难以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道路。文章以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实证研究园区,选择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制约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本文由六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 导论 本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概括了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另外,针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本文重点研究园区,选择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本文重点实证研究园区,选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融投资、创新和国家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宏观调控为本文四大重点研究问题。 第二章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探析本章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科学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三大历史发展阶段、截止目前园区的数量、园区的基本类型以及园区的历史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演变与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明确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第三章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 本章在对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不同类型产权制度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提出了政府产权所有尤其是中央政府产权所有是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最佳产权制度选择;在对产权所有者对产权物的不同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提出了政府作为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权所有者,在园区发展建设重大目标和大政方针等重大问题上必须坚持计划型管理为主,在园区具体发展建设和日常事物管理上则应该坚持市场型管理为主;在对园区日常管理机构构建已有研究成果回顾和对公共管理部门不同类型运行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提出了原发型中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日常管理机构应该由园区管理委员会、园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园区农业研发创新与示范推广部、园区产业发展指导部、园区对外联络部、园区综合业务部等几个部门组成,其运行应该选择企业型模式;最后实证分析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融投资研究本章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融投资对象的市场性质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融投资实践,指出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相当于不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其融资理论上应该以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为主渠道;但由于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实中融资应该将通过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融资与通过自身产业发展融资结合起来进行;此外还在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投资对区内经济发展的区域乘数效应和在特定时间阶段内对经济发展的时段乘数效应,提出了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和投资流向园区内的比例等系列对策,来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投资对园区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和在特定时间阶段内对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第五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创新研究本章分析了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重点领域,提出了农业科技和农业制度应该是目前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两大重点创新领域,并界定了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制度创新的重点内容;在对不同类型创新驱动源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分析提出了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农业制度创新和农业基础科技创新应选择政府驱动、供给推动为主驱动源,而应用农业技术的创新应该选择市场驱动、需求拉动为主的驱动源;分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成果传递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自己创新成果传递过程中科学的角色定位应该是示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科研成果对外传递的中介组织体系等观点:分析了农业发展的三种不同形态,界定生态型农业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型农业发展的实施对策。 第六章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宏观调控研究本章指出对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数量进行宏观调控,应该结合我国农业区划尤其是农业综合区划的情况进行,提出了全国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数量总体应该在47个左右,其中一级和二级园区的数量分别应该在9个和38个左右;对原发型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布局进行宏观调控,应该以己有农业科研创新实力为主标准,市场经济?
二、延庆地税以信息化促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庆地税以信息化促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旅游业税收征管优化研究 ——以K市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实证调查法 |
(三)分析归纳法 |
四、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旅游行业税收征管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基础理论及概念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公共治理理论 |
三、流程再造理论 |
四、税收遵从理论 |
五、税收征收管理 |
六、旅游业 |
第二节 公共管理理论在税收征管方面的应用分析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应用分析 |
二、公共治理理论的应用分析 |
三、流程再造理论的应用分析 |
四、税收遵从理论的应用分析 |
第二章 K市旅游业税收征管现状分析 |
第一节 K市旅游业经济税收征管现状 |
一、K市旅游业经济现状 |
二、旅游产业总体情况 |
三、K市旅游业登记总体情况 |
四、K市旅游业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 |
五、K市旅游业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 |
六、K市旅游业纳税人处罚情况 |
第二节 K市旅游业税收征管现行措施 |
一、依据职责做好联动配合 |
二、开展税收专项检查 |
三、加强发票管理 |
第三章 K市旅游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K市旅游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
一、旅游行业计税销售额核算存在困难 |
二、旅游门票未完全实现税务监制 |
三、管理不到位带来执法风险 |
四、征收成本过高 |
五、信息共享程度低 |
第二节 K市旅游业征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 |
二、纳税服务不到位影响了征收成本的控制 |
三、信息技术应用滞后 |
四、职能部门尚未形成旅游市场共治格局 |
第四章 国内外优化旅游行业税收征管的实践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外税收征管 |
一、美国的税收征管方式 |
二、日本的税收征管方式 |
三、德国的税收征管方式 |
第二节 国内税收征管措施 |
一、海南省税收管理 |
二、张家界市税收管理 |
三、延庆市税收管理 |
第三节 税收征管方面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
第五章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旅游业税收征管优化实现路径 |
第一节 增强纳税服务建设 |
一、加强纳税服务理念建设 |
二、打造多元化办税服务平台 |
三、畅通投诉反馈渠道 |
四、加强纳税人反馈结果考核 |
第二节 推广运用信息化管理工具 |
一、发展智慧旅游 |
二、推广区块链电子发票 |
第三节 建立税收征管共治格局 |
一、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 |
二、完善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
第四节 强化税收征管综合能力 |
一、提高旅游业税收风险大数据运用能力 |
二、提高旅游行业税收数据质量 |
三、广泛运用纳税信用体系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W市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理论依据 |
1.2.1 基本概念 |
1.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1.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3.3 文献评析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W市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现状 |
2.1 W市D区税务局简介 |
2.2 W市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体系 |
2.2.1 W市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实施规则 |
2.2.2 W市D区税务局绩效考评指标 |
2.2.3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
第三章 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 指标设计和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 |
3.1.1 机械复制上级指标 |
3.1.2 绩效指标权重设计不科学 |
3.1.3 缺乏过程性管理 |
3.1.4 指标设置未考虑岗位界限 |
3.1.5 内控指标缺乏力度 |
3.2 绩效考核与日常工作脱节 |
3.3 绩效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
3.4 绩效结果缺乏有效运用 |
3.5 绩效考核沟通渠道不畅 |
3.6 未建立完善的个人绩效评估机制 |
第四章 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1 税务绩效理念贯彻不到位 |
4.2 沟通机制缺位,绩效考核过程信息不对称 |
4.3 人才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
4.4 战略目标错位 |
4.5 机构改革余波尚未平息 |
第五章 优化W市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建议 |
5.1 完善指标体系 |
5.1.1 基于目标管理法(MBO)的战略目标确立 |
5.1.2 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体系优化设计 |
5.2 改进指标设计 |
5.3 加强过程管理,优化沟通机制 |
5.3.1 完善绩效管理动态监控 |
5.3.2 建立广泛的绩效管理参与机制 |
5.3.3 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 |
5.4 强化绩效管理培训与人才培养 |
5.5 建立广泛的绩效文化 |
5.6 建立完善的个人绩效评价机制 |
5.7 充分运用绩效结果 |
5.7.1 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 |
5.7.2 建立适当的惩戒机制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咸阳秦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创新点 |
2 国内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综述 |
2.1 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类型 |
2.2 国内资源产业化开发典型案例分析 |
2.2.1 北京——以文化创意产业驱动 |
2.2.2 西安——以文化旅游产业驱动 |
2.3 对咸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3 咸阳秦文化资源的特征分析 |
3.1 咸阳秦文化资源的构成与特点 |
3.1.1 咸阳秦文化资源的构成 |
3.1.2 咸阳秦文化资源的特点 |
3.2 咸阳秦文化资源开发可行性SWOT分析 |
3.2.1 S(strength)优势分析 |
3.2.2 W(weakness)劣势分析 |
3.2.3 O(opportunity)机遇分析 |
3.2.4 T(threats)威胁分析 |
3.3 咸阳秦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类型 |
3.4 本章小结 |
4 咸阳秦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咸阳秦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 |
4.1.1 历史遗迹和文物资源的旅游业开发 |
4.1.2 蕴藏秦文化元素的咸阳城市公共建筑 |
4.1.3 隐性文化资源的音像影视重现 |
4.2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
4.2.1 观念障碍牵制 |
4.2.2 开发利用率低 |
4.2.3 缺乏要素支持 |
4.3 本章小结 |
5 咸阳秦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主要途径 |
5.1 铸造突出秦文化主题的旅游业精品项目 |
5.1.1 策划以秦汉战鼓为元素的广场鼓乐演出 |
5.1.2 利用数字技术增强秦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 |
5.2 深入连结数字媒介的创意产业 |
5.2.1 “互联网+”非遗手工技艺 |
5.2.2 经典历史故事等IP的动漫创作 |
5.3 创建咸阳历史文化基因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
5.3.1 设立民间手工技艺创客实训基地 |
5.3.2 咸阳秦文化基因主题公园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陕西古建筑类文化资源 |
附录B 陕西历史遗址文化资源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已步入老龄化,北京市养老问题尤为严峻 |
1.1.2 基本养老保障体系负担日益沉重 |
1.1.3 企业年金覆盖率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 |
1.1.4 养老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供给短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1.3.3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方法 |
1.5.1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 研究创新及特色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
2.1 消费与收入 |
2.1.1 绝对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
2.1.2 相对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
2.1.3 持久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
2.1.4 储蓄生命周期对消费的影响 |
2.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产融结合 |
2.2.1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 |
2.2.2 金融支持与产业生命周期 |
2.2.3 金融支持与特定产业发展 |
2.2.4 金融改革与创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成及发展现状 |
3.1.1 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政策演变历程 |
3.1.2 三种养老服务模式构建 |
3.2 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实践 |
3.2.1 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情况 |
3.2.2 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外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中金融支持的经验借鉴 |
4.1 美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
4.1.1 养老保险三大支柱发展均衡 |
4.1.2 非政府组织作用显着 |
4.1.3 社区养老模式发展成熟 |
4.1.4 适老金融产品丰富 |
4.2 英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
4.2.1 养老保险体系健全 |
4.2.2 立法保障完善 |
4.3 日本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
4.3.1 社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发展历程 |
4.3.2 老年介护保险制度 |
4.3.3 养老服务体系投融资情况 |
4.4 国外养老服务体系中金融支持借鉴 |
4.4.1 养老金变革的经验借鉴 |
4.4.2 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经验借鉴 |
4.4.3 金融支持产品的经验借鉴 |
4.4.4 投融资模式的经验借鉴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金融需求意愿分析 |
5.1 模型与数据 |
5.1.1 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分析的模型框架 |
5.1.2 调查方案设计 |
5.1.3 数据来源 |
5.1.4 数据描述统计分析 |
5.1.5 模型设定 |
5.2 老年人金融需求排斥的原因分析 |
5.2.1 金融基本知识水平较低 |
5.2.2 养老理财渠道单一 |
5.2.3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选择和排斥的原因分析 |
5.3 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意愿实证结果与讨论 |
5.3.1 金融知识与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意愿 |
5.3.2 投资经验与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意愿 |
5.3.3 金融服务可得性与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意愿 |
5.3.4 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意愿影响的进一步检验 |
5.4 老年人金融支持产品选择的实证结果与讨论 |
5.4.1 金融知识与老年人金融支持产品选择 |
5.4.2 投资经验、金融服务可得性与老年人金融支持产品选择 |
5.4.3 老年人金融支持产品选择的进一步检验 |
5.5 金融需求实证分析结果和政策含义 |
5.5.1 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意愿实证结果 |
5.5.2 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支持产品选择的实证结果 |
5.6 养老服务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
5.6.1 企业基本情况 |
5.6.2 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金融供给可能性分析 |
6.1 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金融供给现状 |
6.1.1 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 |
6.1.2 政府性投资主体占主导地位 |
6.1.3 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有所增加 |
6.1.4 融资方式有所拓展 |
6.1.5 适老金融产品开始涌现 |
6.2 金融供给可能性分析 |
6.2.1 产融结合是金融的本原要求 |
6.2.2 银发经济持续增长可预期 |
6.2.3 政策推动多元投融资进入上升通道 |
6.2.4 专业化投资配置提升养老保障 |
6.2.5 供给侧改革对金融供给形成倒逼机制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金融支持路径研究 |
7.1 与居家养老相适应的金融支持 |
7.1.1 创新适老理财产品 |
7.1.2 发展多样化商业养老健康保险 |
7.1.3 探索养老金上市 |
7.1.4 政府信用推动住房反向抵押 |
7.2 与社区养老相适应的金融支持 |
7.2.1 发展社区老年金融服务 |
7.2.2 探索养老社区金融支持 |
7.3 与机构养老相适应的金融支持 |
7.3.1 政策性金融先行引路 |
7.3.2 完善信贷支持 |
7.3.3 推进场外股权交易市场融资 |
7.3.4 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 |
7.3.5 支持建立养老产业基金 |
7.3.6 鼓励养老机构资产证券化 |
7.3.7 发展医养结合PPP金融支持模式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对策建议 |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我国养老服务政策演变历程 |
附录2 北京市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3 北京市养老服务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5)强基固本 提质增效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吕和顺局(馆)长在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回顾 |
(一)档案工作服务大局成效明显 |
(二)档案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 |
(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扎实推进 |
(五)档案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
(六)档案宣传科教工作深入开展 |
二、“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
三、2016年工作任务 |
(一)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档案独特服务作用 |
(二)强基固本,大力推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
(三)高效规范,大力推进档案法治建设 |
(四)加强指导,大力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 |
(五)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
(六)从严控制,大力推进档案安全建设 |
(七)强化素质,大力推进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
(6)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税务决策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税务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技术分析 |
2.1 决策支持系统 |
2.1.1 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
2.1.2 决策支持系统的体系结构 |
2.1.3 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 |
2.1.4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 |
2.2 数据仓库技术 |
2.2.1 数据仓库的概念 |
2.2.2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
2.2.3 数据仓库的实施 |
2.3 OLAP(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
2.3.1 OLAP的定义 |
2.3.2 OLAP的基本概念 |
2.3.3 OLAP的特性 |
2.3.4 OLAP多维数据分析 |
2.4 数据挖掘技术 |
2.4.1 数据挖掘概述 |
2.4.2 数据挖掘的方法 |
第三章 税务决策支持系统需求分析 |
3.1 目标分析 |
3.2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2.1 数据源分析 |
3.2.2 业务需求分析 |
3.2.3 性能需求 |
3.3 用户权限制定 |
3.2.1 用户登录 |
3.2.2 操作菜单权限 |
3.2.3 访问权限 |
第四章 税务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方案 |
4.1 设计思路 |
4.2 技术模型 |
4.2.1 一个关键点 |
4.2.2 四个组成部分 |
4.3 系统架构 |
4.4 数据建模 |
4.4.1 概念模型设计 |
4.4.2 逻辑模型设计 |
4.4.3 物理模型设计 |
第五章 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实现 |
5.1 系统环境及配置 |
5.1.1 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介绍 |
5.1.2 系统开发应用工具软件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ETL的实现 |
5.2.2 BO的实现 |
5.3 地方税务决策支持系统界面 |
5.3.1 界面风格 |
5.3.2 登录系统 |
5.3.3 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界面 |
第六章 税务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情况及后期建设方向 |
6.1 应用情况 |
6.2 后期建设方向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中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发达国家现代化农业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困境 |
1.1.2 科学技术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推动力 |
1.1.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我国应时而生、蓬勃发展 |
1.1.4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1.4 本文研究重点的确定 |
1.4.1 本文研究重点对象的确定 |
1.4.2 本文研究重点内容的确定 |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 |
1.5.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5.2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6 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
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探析 |
2.1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本理论探析 |
2.1.1 关于园区定义的探析 |
2.1.2 园区产生的历史背景 |
2.1.3 园区发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
2.1.4 对目前园区数量的推测 |
2.1.5 关于园区基本类型的区分 |
2.1.6 对园区历史作用的评价 |
2.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探析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演变与基本理论 |
2.2.2 园区可持续发展概念探析 |
2.2.3 园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 |
2.2.3.1 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 |
2.2.3.2 园区可持续发展各评价指标的确立 |
2.2.3.3 园区可持续发展各评价指标权重的分配 |
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 |
3.1 关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权制度的分析 |
3.1.1 园区产权制度的基本类型及其比较 |
3.1.2 园区产权制度的选择 |
3.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权所有者对园区管理的分析 |
3.2.1 产权所有者管理产权物基本模式的比较 |
3.2.2 园区产权所有者管理园区模式的选择与实施 |
3.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日常管理机构构建的分析 |
3.3.1 相关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
3.3.2 园区日常管理机构的构建 |
3.4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日常管理机构运行的分析 |
3.4.1 公共管理部门不同类型运行模式的比较 |
3.4.2 园区日常管理机构运行模式的选择与实施 |
3.5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证分析 |
3.5.1 杨凌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一般性分析 |
3.5.2 杨凌园区“省部共建”模式的分析 |
4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融投资研究 |
4.1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融资的理性分析 |
4.1.1 关于园区融投资对象性质的分析 |
4.1.2 国外相关领域融资实践的比较 |
4.1.3 园区融资的理性选择 |
4.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融资的现实选择 |
4.2.1 园区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2.2 园区融资的现实选择 |
4.3 提高和加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投资对园区经济发展乘数效应的分析 |
4.3.1 投资对全社会经济发展乘数效应理论的回顾 |
4.3.2 提高园区投资对园区经济发展乘数效应的分析 |
4.3.3 加速园区投资对经济发展乘数效应的分析 |
5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创新研究 |
5.1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领域的界定和创新内容的选择 |
5.1.1 园区创新领域的界定 |
5.1.2 园区农业技术创新内容的选择 |
5.1.3 园区农业制度创新内容的选择 |
5.1.4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实证分析 |
5.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体系的构建 |
5.2.1 园区创新主驱动源的选择 |
5.2.2 园区创新机制的优化 |
5.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成果的传递 |
5.3.1 园区创新成果传递的概念 |
5.3.2 园区在农业创新成果传递过程中的地位 |
5.3.3 园区创新成果传递的过程 |
5.3.4 园区创新成果传递前的中试 |
5.3.5 园区创新成果的传递方式 |
5.4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型农业发展的分析 |
5.4.1 三种不同的农业发展形态 |
5.4.2 生态型农业是园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
5.4.3 园区生态型农业发展的对策 |
6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宏观调控研究 |
6.1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数量进行宏观调控的分析 |
6.2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布局进行宏观调控的分析 |
6.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对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延庆地税以信息化促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旅游业税收征管优化研究 ——以K市税务局为例[D]. 杨莹.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W市D区税务局绩效管理研究[D]. 金圣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9)
- [3]咸阳秦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研究[D]. 李思美. 陕西科技大学, 2018(12)
- [4]北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金融支持研究[D]. 周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5)
- [5]强基固本 提质增效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吕和顺局(馆)长在北京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 张新,周美华. 北京档案, 2016(03)
- [6]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税务决策支持系统[D]. 余君亮. 南昌大学, 2010(02)
- [7]中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马文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