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输尿管反流论文-郑伟坤,陈晓康

膀胱输尿管反流论文-郑伟坤,陈晓康

导读:本文包含了膀胱输尿管反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膀胱输尿管反流,排泄性尿路超声造影,儿童

膀胱输尿管反流论文文献综述

郑伟坤,陈晓康[1](2019)在《排泄性尿路超声造影在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膀胱输尿管反流(VUR)与儿童泌尿道感染密切相关。排泄性尿路超声造影(CeVUS)是诊断儿童VUR的一种安全且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主要就CeVUS在评估儿童VUR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林洪洲,朱奇凡,杨青,庄捷秋[2](2019)在《138例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随访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7年3月首次确诊为膀胱输尿管反流、予以内科保守治疗且行定期随访的138例患儿(反流输尿管218支)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反流级别分为低级别组(Ⅰ~Ⅲ级,141支)和高级别组(Ⅳ~Ⅴ级,77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38例入组患儿中,男82例,女56例。患儿确诊时年龄31d至10岁(中位年龄8个月);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中位数1.4年)。确诊时高级别组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液微量白蛋白、尿液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着高于低级别组(P<0.05)。存在反流的218支输尿管中,随访中反流级别降低有132支(60.6%,其中完全消失74支),级别不变43支,级别加重43支。其中低级别组完全缓解率高于高级别组(41.1%vs19.5%,P=0.001),反流完全缓解时间亦短于高级别组(P=0.002)。结论大部分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反流级别在随访过程中可降低,甚至达到完全消失,其中低级别反流患儿的转归优于高级别。[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069-1072](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怡,张潍平,杨庆林[3](2019)在《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治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是儿童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自发消退率,治疗重点主要是预防及治疗发热性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及肾脏瘢痕形成,目前的治疗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目的是预防控制尿路感染及肾脏瘢痕形成、保护肾脏功能。VUR的治疗以保守观察及抗生素预防治疗为主。手术作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治疗方法已趋于成熟,开放性手术治疗VUR具有疗效确切,适用范围广,成功率高的特点。随着内镜、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发展,VUR的手术治疗在微创及快速康复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黄轶晨[4](2019)在《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专家共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常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具有活瓣样功能,只允许尿液自输尿管流入膀胱,阻止尿液反流。如果活瓣样功能受损,尿液逆流入输尿管和肾,这种现象称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VUR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系活瓣机能先天性发育不全,后者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后尿道瓣膜症、神经源性膀胱等。VUR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大,部分VUR无症状,可自愈,不造成肾瘢痕形成;部分VUR可继发泌(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光杰,王晓豪,赵一俊,诸林峰,韦佳[5](2019)在《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15例入选"黏膜填充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临床试验的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配到试验组(n=8)和对照组(n=7)。试验组于膀胱镜黏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术后12周复查排尿期膀胱尿路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如效果不佳则再次注射,术后52周再次评估,反流消失为成功,降级为好转。对照组予"呋喃妥因/SMZ"连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continuous antibiotic prophylaxis,CAP)。出现反复/不可控制感染、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则退出试验转其他治疗方式。结果试验组8例患儿11条输尿管,其中男童3例,女童5例;年龄1岁至15岁6个月;单侧5例,双侧3例;左侧7条,右侧4条;反流Ⅱ级2条,Ⅲ级6条,Ⅳ级3条。注射剂量0. 2~2. 0 m L,经尿道输尿管口下注射术(subureteral transurethal injection,STING)治疗6例患儿9条输尿管,DHIT注射2例患儿2条输尿管。术后12周评估反流消失2条(Ⅲ级2条),成功率22. 2%;降级4条(Ⅲ级3条,Ⅳ级1条),好转率44. 4%;无变化1条(Ⅳ级);升级1例患儿2条输尿管(Ⅱ级升级为Ⅲ级); 2条输尿管未到术后12周复查时间。再次注射3例患儿4条输尿管。2条Ⅲ级反流输尿管术后52周行VCUG评估,1条消失,1条降级为Ⅰ级。所有患儿注射后未出现不适症状。对照组7例患儿8条输尿管,其中男童1例,女童6例;年龄1岁5个月至7岁8个月,单侧6例,双侧1例;左侧6条,右侧2条;Ⅱ级4条,Ⅲ级3条,Ⅳ级1条;予呋喃妥因/SMZ CAP治疗。有2例患儿2条Ⅲ级输尿管因家长焦虑的情绪退出试验改行手术治疗,52周复查1条Ⅲ级输尿管降级为Ⅰ级,其余未到复查时间。结论膀胱镜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姜大朋,王琪,史政洲,孙杰[6](2019)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在2月龄以下婴儿发热性尿路感染人群中的临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在2月龄以下婴儿发热性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人群中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对于这部分患儿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月龄以下发热性UTI婴儿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月龄以下的发热性UTI婴儿72例。UTI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氏菌。有28(38. 9%)例患儿泌尿系统超声提示异常,但仅3例表现为输尿管扩张。最常见的超声异常为轻中度肾积水。共有38例患儿接受了VCUG的检查,有10例确诊为原发性VUR。大肠埃希氏菌、屎肠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儿中VUR的检出率分别为5. 6%、37%及42. 9%,大肠埃希氏菌与非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致UTI病例中VUR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单次UTI和多次UTI发作患儿中VCUG检出VUR率分别为14. 3%及29. 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 650)。结论 2月龄以下的发热性UTI患儿中VCUG检查的阳性率较低,在初次UTI发作日龄偏小(<1个月)的患儿及超声提示严重泌尿系统异常的病例中行VCUG检查的临床意义较大。对于非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2月龄以下婴儿发热性UTI,在选择是否行VCUG检查时应更加积极。(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鑫,刘舸,杨屹[7](2019)在《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干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需手术干预的相关因素,探讨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外科经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诊断的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电话回访,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围绕是否需要手术干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84例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纳入研究,其中60例行保守治疗(对照组),2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手术率28.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反流发生时期、是否双侧反流、肾功能受损较重侧分肾功能情况、是否存在产前肾积水、是否因泌尿系统感染发现患病等因素尚未发现与手术干预存在关系(P> 0. 05),而高级别反流(OR=35. 70,95%CI:2. 87~444. 77)和盆腔段输尿管直径(OR=2. 26,95%CI:1. 27~4. 00),是VUR患儿需要手术干预的相关因素。结论高级别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和盆腔段输尿管扩张直径>7. 65 mm是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需要手术干预的相关因素,临床应积极治疗,严密监控,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文杰,宋宏程,谢向辉,韩文文,孙宁[8](2019)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合并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8例9侧(左5、右4)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研究共8例9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其中男童7例,女童1例;年龄8个月至7岁。3例无临床症状,5例表现为尿路感染。5例行肾盂成形术,2例先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后行肾盂成形术,1例先行肾盂成形术后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目前随访15~75个月,均无尿路感染,肾积水明显缓解,5例膀胱输尿管反流仍在随诊过程中,1例症状消失,1例症状减轻。结论 UPJO合并同侧原发性VUR在临床上少见,治疗需综合考虑患儿年龄、症状、反流级别、肾积水轻重度等多个因素,给予个体化治疗。(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北叶[9](2019)在《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的认知最近有了巨大的改变。20世纪末,该病被大多数儿科医师认识。大致而言,医师们认为:幼儿发热应建议做尿液检查,如果发现尿路感染,则进一步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oiding cystourethrography,VCUG)检查。因此可以发现许多VUR病例。VUR患儿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因感染造成肾损伤。损伤严重的病例,可能造成肾衰竭。因此,VUR患儿应长期随访,每日应预防性使用抗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梁展维[10](2019)在《保守与手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疗效及适应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保守与手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保守组(50例)及手术组(50例),同时根据患儿不同反流等级将两组细分为保守轻中度组(26例),手术轻中度组(22例)及保守重度组(24例)、手术重度组(28例),保守组使用保守(抗生素治疗及盆底肌训练)治疗,手术组采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进行治疗,比较不同程度患儿不同治疗方式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式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保守轻中度组与手术轻中度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90.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重度组治疗有效率(92.86%)显着高于保守重度组(58.33%)(P<0.05);治疗前保守轻中度组,手术轻中度组及保守重度组、手术重度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轻中度组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为(13.25±6.30)ml/s和(7.34±5.89)ml/s,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209.82±86.94)ml、(141.36±51.08)ml,均显着升高(P<0.05);残余尿量分别为(14.59±12.17)ml、(84.27±77.24)ml,治疗后显着降低(P<0.05)。手术轻中度组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为(13.17±6.28)ml/s和(7.41±5.92)ml/s,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215.69±87.56)ml、(142.75±51.12)ml,均显着升高(P<0.05);残余尿量分别为(13.28±11.83)ml、(84.03±77.16)ml,治疗后显着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重度组和保守重度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分别为(12.93±5.96)ml/s、(7.84±5.85)ml/s,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209.36±88.17)ml、(139.58±75.49)ml,残余尿量分别为(19.37±16.70)ml、(41.29±21.5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生率(16%)及输尿管梗阻发生率(8%)显着低于手术组(44%和36%),抗生素耐药发生率(72%)显着高于手术组(16%)(P<0.05),两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24%和32%)及肾瘢痕形成发生率(20%和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与手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各有优点,对轻中度患儿,建议采用保守治疗,对重度患儿,使用手术治疗疗效更佳。(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膀胱输尿管反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7年3月首次确诊为膀胱输尿管反流、予以内科保守治疗且行定期随访的138例患儿(反流输尿管218支)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反流级别分为低级别组(Ⅰ~Ⅲ级,141支)和高级别组(Ⅳ~Ⅴ级,77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38例入组患儿中,男82例,女56例。患儿确诊时年龄31d至10岁(中位年龄8个月);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中位数1.4年)。确诊时高级别组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液微量白蛋白、尿液免疫球蛋白G水平显着高于低级别组(P<0.05)。存在反流的218支输尿管中,随访中反流级别降低有132支(60.6%,其中完全消失74支),级别不变43支,级别加重43支。其中低级别组完全缓解率高于高级别组(41.1%vs19.5%,P=0.001),反流完全缓解时间亦短于高级别组(P=0.002)。结论大部分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反流级别在随访过程中可降低,甚至达到完全消失,其中低级别反流患儿的转归优于高级别。[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11):1069-107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膀胱输尿管反流论文参考文献

[1].郑伟坤,陈晓康.排泄性尿路超声造影在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2].林洪洲,朱奇凡,杨青,庄捷秋.138例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随访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3].李怡,张潍平,杨庆林.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治疗新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4].黄轶晨.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专家共识[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5].陈光杰,王晓豪,赵一俊,诸林峰,韦佳.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治疗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效果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6].姜大朋,王琪,史政洲,孙杰.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在2月龄以下婴儿发热性尿路感染人群中的临床特点[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7].刘鑫,刘舸,杨屹.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手术干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8].王文杰,宋宏程,谢向辉,韩文文,孙宁.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治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9].张北叶.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趋势[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9

[10].梁展维.保守与手术治疗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疗效及适应证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9

标签:;  ;  ;  

膀胱输尿管反流论文-郑伟坤,陈晓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