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辐射球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辐射球菌,辐射耐受机制,DNA损伤修复,抗氧化
耐辐射球菌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飞,宁萌,冯菲,向凌云,周伏忠[1](2017)在《耐辐射球菌辐射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r)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最具辐射抗性的生物之一,对紫外线、干旱和诱变剂等损伤因子均表现出极强的抗性,备受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其抗辐射机理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DNA损伤修复机制、抗氧化防御系统、特殊的生存方式及细胞净化系统等方面,对耐辐射球菌辐射抗性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对未来Dr耐辐射机制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菌的辐射耐受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7年05期)
文彬彬[2](2016)在《耐辐射球菌或可在火星存活》一文中研究指出距离太阳遥远的火星极度寒冷和贫瘠,不是一个宜居行星。火星的日平均气温大约为-60℃,在两极冬季气温更是低至-126℃,此外,稀薄的大气表明这个星球浸淫在摧毁生命的密集射线中,同时,没有氧气的火星大气中有95%是二氧化碳。然而,天体生物学家猜测,在地球最极端地区,如硫黄湖和永冻土中发现的简单单细胞生物一一耐辐射球菌、嗜盐球菌和产甲烷菌,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或许能有一线生机。耐辐射球菌为了检验这些生物的存活能力,科学家对这些微生物的耐辐射能力进行了各种试验和测试,(本文来源于《科学大观园》期刊2016年08期)
乔惠萍,赵丽红,田海燕,陈鹏,杨吉森[3](2015)在《耐辐射球菌的辐射抗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ruans,以下简称DR菌)是一类非致病性,具有超强辐射抗性的球菌,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基因转化和生物制药潜力。随着1999 DR基因组全序列的发布,对该菌在辐射损伤修复机制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各国学者对该菌的辐射耐受性分子和生理机制的研究已扩展至生理学、转录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多学科。目前对耐辐射球菌的探索主要在于利用其极端的电离辐射耐受性,构建工程菌株用于复合型核污染地点降解有毒化合物,富集重金属解毒和放射性元素。针对DR菌的抗性基因在农业以及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国内外还是一片空白。本文对耐辐射球菌的分类、辐射抗性机制及辐射损伤修复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5年32期)
施怡[4](2015)在《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抗辐射作用与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耐辐射球菌是一种对电离辐射、紫外线等辐射引起的致死和突变效应具有极强抗性的微生物。这类超强的辐射抗性和它自身拥有的完善高效的DNA损伤修复通路密切相关。PprI是耐辐射球菌中一个独有的功能蛋白,它在DNA损伤修复的复杂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被认为是耐辐射球菌DNA损伤修复通路的靶开关。耐辐射球菌发现50余年来,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对原核生物的辐射防治作用及其抗辐射机制已有较深入的研究。本课题则研究在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和纯化PprI和TAT-PprI蛋白的方法,并且探讨其在真核细胞中的抗辐射作用和机制,为急性放射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迄今尚未见国内外报道。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以本课题组吴伟硕士构建的pHBM905A-His-PprI载体和乔惠萍博士构建的pPICZαA-TAT-PprI载体为模板,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优化表达和纯化条件,旨在获得大量的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和TAT-PprI蛋白。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作用对象,应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PprI和TAT-PprI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应用CCK-8法检测PprI和TAT-PprI蛋白对HUVEC毒性和辐射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prI和TAT-PprI蛋白对辐射细胞存活的影响。抗氧化实验应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PprI和TAT-PprI蛋白对受照HUVEC ROS水平的影响,同时应用抗氧化试剂盒检测PprI和TAT-PprI蛋白对受照HUVE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细胞凋亡实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prI和TAT-PprI蛋白对HUVEC凋亡的影响,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检测PprI和TAT-PprI蛋白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DNA损伤修复实验应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PprI和TAT-PprI蛋白对受照HUVECγH2AX焦点数的影响,同时应用免疫印迹检测PprI和TAT-PprI蛋白对真核生物重组修复蛋白(Rad51)表达的影响。结果:1.成功优化了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条件,一次培养高效获得了5 mg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和5 mg TAT-PprI蛋白。2.与普通的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相比,tat-ppri蛋白具有较强的跨膜能力,进入细胞主要与细胞器和细胞核作用。3.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分别在0-10、0-25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huvec无毒性作用(p>0.05)。ppri蛋白浓度大于20μg/ml时对huvec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p<0.05),ppri蛋白与huvec作用24、48、72h细胞的半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63.58、51.80、32.46μg/ml;tat-ppri蛋白浓度大于50μg/ml时对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p<0.05),tat-ppri蛋白与huvec作用24、48、72h细胞的半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107.90、97.26、87.55μg/ml。4.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ppri和tat-ppri蛋白浓度在0.8-8μg/ml时对受照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0.001)。5.辐射细胞存活曲线显示,细胞吸收剂量为2、4、6、8gy时,ppri和tat-ppri蛋白作用组的辐射细胞存活分数均高于单纯照射组,结果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0.001);ppri和tat-ppri蛋白作用组的存活曲线参数d0、dq、n、sf2值也高于单纯照射组;并且吸收剂量为4、6和8gy时,tat-ppri蛋白作用组的存活分数显着高于ppri蛋白作用组(p<0.05)。6.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比较,huvec在照射前给予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均能显着降低细胞内的ros水平(p<0.001)和mda含量(p<0.05);照射前加入耐辐射球菌tat-ppri蛋白细胞内sod活性和cat活性均显着高于单纯照射组和ppri蛋白组(p<0.05),而照前加入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对增加细胞内sod活性和cat活性无影响(p>0.05)。7.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前给予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均能显着降低受照细胞凋亡率(p<0.01~0.001);并且照射前给予tat-ppri蛋白增加了bcl-2的表达,同时降低了bax的表达(p<0.01~0.001),而照射前加入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与单纯照射组相比bcl-2和bax的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8.dna损伤修复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纯照射组相比,照射前给予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均能显着降低受照细胞γh2ax焦点数(p<0.05),并且显着增加rad51蛋白的表达量(p<0.01~0.001)。结论:1.成功优化了含耐辐射球菌pprI基因的毕赤酵母重组pHBM905A-His-PprI/GS115菌株和pPICZαA-TAT-PprI/X33菌株的表达及纯化条件,获得了大量的耐辐射球菌PprI融合蛋白和TAT-PprI融合蛋白。2.TAT蛋白转导域能介导PprI蛋白跨膜进入细胞,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与细胞核。3.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具有较宽的安全剂量范围,分别在0-10、0-25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4.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安全剂量范围内具有一个较宽的细胞增殖浓度范围(0.8-8μg/mL),在该范围内PprI和TAT-PprI蛋白对受照HUVEC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能增加细胞的平均致死剂量,提高细胞的放射抗拒性,增强细胞辐射损伤的修复能力。并且TAT-PprI蛋白的抗辐射效果更显着。6.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显着降低受照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增强了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了细胞脂质过氧化的程度。与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相比,TAT-PprI蛋白的抗氧化作用更显着。7.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显着降低辐射细胞的凋亡率。与耐辐射球菌PprI蛋白相比,TAT-PprI蛋白在调控细胞凋亡线粒体通道蛋白的表达方面发挥更显着的作用。8.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显着降低受照细胞γH2AX焦点数,促进了DNA修复蛋白Rad51的表达。与PprI蛋白相比,TAT-PprI蛋白在DNA损伤修复方面发挥的作用更显着。总之,我们在国内外首次在毕赤酵母中获得高效表达和纯化的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并将该原核蛋白成功用于人离体细胞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治,发现该蛋白具有显着地抗辐射损伤作用,该作用与其抗氧化、抗凋亡及增强DNA损伤修复的机制密切相关,具有跨膜作用的TAT-PprI蛋白的抗辐射作用显着优于PprI蛋白。(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5-04-01)
赵烨,华跃进[5](2014)在《耐辐射球菌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耐辐射球菌对于电离辐射等DNA损伤剂具有极强的抗性,能够将同一个基因组中同时产生的高达100个以上的DNA双链断裂在数十小时内高效而精准地进行修复,是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的重要模式生物。同源重组、非同源末端连接和单链退火途径作为3个主要的修复途径参与了耐辐射球菌基因组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过程。此外,一系列新发现的重要蛋白质,如Ppr I、Ddr B等对于耐辐射球菌基因组的修复过程同样至关重要。根据本实验室和国内外在这一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报道,以不同的修复途径为线索,综述该菌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期刊2014年11期)
谭红梅[6](2014)在《耐辐射球菌电离辐射后赖氨酸乙酰化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耐辐射球菌是一种极端细菌,它能够耐受致死剂量的电离辐射。耐辐射球菌具有高效的DNA修复能力、快速DNA损伤响应能力以及多种抗氧化机制,这些特性对耐辐射球菌的极端抗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其具体的抗逆性机制目前仍尚不清楚。蛋白质乙酰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类型。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发现蛋白乙酰化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先进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在蛋白赖氨酸乙酰化修饰方面的知识。已知,赖氨酸蛋白质乙酰化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细胞调控和代谢等。但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关注于各种胁迫下(如电离辐射),蛋白质组乙酰化修饰的变化。本文围绕耐辐射球菌辐照后蛋白质组乙酰化修饰的变化进行研究。我们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发现耐辐射奇球菌的蛋白质组乙酰化修饰在辐照后修复(PIR)期间发生了显着变化。为了进一步研究辐照后乙酰化修饰发生的改变,我们利用赖氨酸抗体富集辐照和未辐照耐辐射球菌中的乙酰化多肽,LC/MS/MS分析鉴定乙酰化蛋白和修饰位点。结果,我们在未辐照DR菌中鉴定出了21个乙酰化蛋白和31个修饰位点,辐照的DR菌中鉴定出了14个乙酰化蛋白和19个修饰位点。这些乙酰化蛋白似乎在不同的途径中起作用,包括转录,翻译,应激反应和代谢。且有趣的是,鉴定出来的未辐照和辐照DR菌的乙酰化蛋白大部分都是不相同的。本文的研究数据表明了,耐辐射球菌辐照后会发生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事件,且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可能在辐照后修复过程中起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11-01)
乔惠萍[7](2014)在《耐辐射球菌pprI基因在酵母菌中的表达及其蛋白抗放作用与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Ppr1基因(NCBI:DR-0167)是存在于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R)R1中的大小约970bp的基因,是耐辐射球菌所特有的负责辐射抗性的一个开关基因。它可以显着调节辐射修复基因recA和pprA等基因的表达,并能增强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ppr1基因介导的DNA修复和保护作用,是耐辐射球菌在强辐射作用下仍能保持生存和基因组完整性的重要原因之一。ppr1基因转化模式生物大肠杆菌后,不仅可以增强大肠杆菌的辐射抗性,还能提高大肠杆菌的抗逆性及耐盐能力。Ppr1基因的抗放作用是通过其功能蛋白实现的。由于pprI是在原核生物耐辐射球菌中所独有的基因,欲研究其蛋白在真核生物中,特别是对哺乳动物及细胞的作用,须获得真核表达系统翻译转录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将pprI原核基因转入真核生物中稳定高效表达,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PprI蛋白,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报道。真核表达的PprI蛋白提纯后应用于动物实验,在国内外也是空白。本课题旨在将ppr1基因转化酵母菌,将目的蛋白提纯并应用于受照实验动物,研究PprI蛋白对酵母菌及哺乳动物小鼠的抗放作用于机理。为进一步用于临床辐射损伤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实验资料。材料与方法:本课题构建了pprI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HBM-PprI,并成功转化进入GS115酵母菌株。应用质谱分析PprI蛋白在酵母菌中的分泌表达。对转化菌株及未转化菌株进行辐射抗性试验,检测酵母菌中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应用Western检测酵母菌中辐射修复蛋白Rad24和Rad51的表达量,并进行半定量分析。为了研究PprI蛋白对哺乳动物及细胞的抗放作用,本课题构建了含有(His)6以及TAT标签的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PprI质粒,转化酵母菌株获得分泌型表达,通过镍柱层析提纯目的蛋白。提纯后的PprI蛋白应用于动物实验。首先观察了肌肉和腹腔注射对受照小鼠辐射后死亡率的影响。该实验不仅观察了两种注射方式,还分组观察了注射时间与辐射时间前后及时间的差异。其次,观察了受照小鼠外周血细胞数量及骨髓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接着分别检测了受照小鼠器官、组织中SOD、CAT活性变化,以及Rad17和Rad51的表达。最后,应用人体外周血体外培养,观察PprI蛋白对受照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结果:1.本课题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重新合成pprI基因,构建了毕赤pHBM-pprI质粒表达载体,并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表达产物经质谱分析,证实耐辐射球菌的PprI蛋白在毕赤酵母GS115菌株成功获得分泌型表达。2. DR菌pprI基因在酵母菌中异位表达,提高了酵母菌的辐射抗性,与对照组比较,pprI基因转染在酵母菌克隆形成率显着提高(P <0.05); Rad24和Rad51表达量与SOD、CAT活性增高(P <0.05)。3.以本室保存的pCMV-HA-pprI为模板构建的pPICZαA–pprI真核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X33菌株,经SDS-PAGE和His-tag的抗体做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PprI融合蛋白在酵母菌株中成功分泌表达。转化后的菌株发酵上清液,经镍柱层析提纯,获得了浓度为0.34mg/ml的目的蛋白。4.在辐射前后1h内,给予小鼠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PprI蛋白可以使小鼠死亡率从对照组的50%降低到20%。PprI蛋白腹腔注射,受照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增加,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克隆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着提高(P <0.05)。5.PprI蛋白辅助培养对人离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无显着影响。结论:1.本课题组成功的地合成了新的耐辐射球菌pprI基因编码序列,首次构建了pPICZαA–pprI真核表达载体,在酵母菌中获得异位高效表达和纯化2.转pprI基因酵母菌的辐射抗性显着增加。转基因酵母菌抗氧化能力及辐射修复蛋白表达增加可能是其辐射抗性增加的分子机理之一。3.在小鼠受照前后注射PprI蛋白,可提高受照小鼠的抗辐射能力,主要表现为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骨髓细胞克隆形成率提高;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4.PprI蛋白抗放作用机理的研究发现,PprI蛋白可提高受照小鼠红细胞、血浆、骨髓细胞、肝脏中的CAT、SOD活性,但对心肌细胞、肾脏组织中的CAT、SOD活性无明显影响;并且增加受照小鼠肝脏、肾脏、脾脏、心脏组织中Rad17、Rad51蛋白的表达量,使其表达时间延长。上述研究成果为PprI蛋白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实验资料。(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3-01)
许鑫[8](2014)在《耐辐射球菌RNA连接酶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连接酶是生物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酶,通过在核酸底物的3'OH和5'P04基团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来参与细胞内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这其中就包括DNA分子的修复、复制、重组,RNA分子的修复、修饰和拼装。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 s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辐射抗性最强的生物之一,对电离辐射、紫外辐射、过氧化氢等也具有极强的抗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耐辐射球菌具有高效的核酸修复系统,但关于耐辐射球菌的RNA连接酶的研究却罕见报道。现有公布的耐辐射球菌基因组信息中只有一种RNA连接酶DR2339。本文利用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目标基因的纯合突变,发现突变株生长缓慢,对于γ辐射、UV辐射和过氧化氢等核酸损伤因子敏感。基于DR2339的缺失导致耐辐射球菌抗辐射能力发生了明显的下降,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突变株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突变株的抗氧化能力下降。通过RT-PCR发现突变株过氧化氢酶基因katB(DRA0146,DRA0259)基因的转录水平下降,这说明RNA连接酶可能在核酸损伤修复机制中发挥着功能。此外,我们成功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DR2339蛋白,并在体外对其进行了纯化。综上,本研究表明RNA连接酶参与了耐辐射球菌的辐射抗性,但是具体的相关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韩万春[9](2014)在《铜离子、镉离子对耐辐射球菌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简称DR)在克服氧化压力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力。氧化压力可能来自活性氧物质,可能来自代谢或者物理、化学反应,比如:干燥、电离辐射、紫外辐射、丝裂霉素或者过氧化氢。在活性氧产生区域,耐辐射球菌显示出显着的抵抗能力。由于干燥和电离辐射产生活性氧,损伤菌体内的基因、蛋白、油脂、核酸和碳水化合物包括潜在的致死性的双链DNA损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抗辐射的微生物。耐辐射球菌具有如此多的优点。通过大量实验绘制出空白及铜离子不同浓度作用时的生长曲线。耐辐射球菌对铜离子不敏感。利用不敏感这一特点,用耐辐射球菌模拟处理铜离子污染的水。处理后,采用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离心菌体后菌液中Cu2+浓度。当Cu2+起始浓度为1.36mg/L时,其去除效率为57.3%;当Cu2+起始浓度为6.28mg/L时,其去除效率为35.4%。且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铜离子处理的耐辐射球菌,发现耐辐射球菌出现明显的聚集。耐辐射球菌具有应用到污水处理中作为工程菌的潜在能力。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发现,Cu2+解除Cd2+对耐辐射球菌生长抑制的作用。用10μL10mM镉离子的溶液处理耐辐射球菌时,利用ICP-OES检测镉离子的去除效率,发现如果同时加入10μL10mM的铜离子,出现明显的拮抗作用。镉离子单独作用于耐辐射球菌时,对菌体的抑菌作用(抑菌圈)明显,但加入铜离子时,抑菌圈明显变小,在10μL10mM的铜离子的情况下,抑菌圈缩小到原来的0.76,表现出明显的拮抗作用。本研究表明耐辐射球菌对铜离子具有很强的抗性,Cu2+解除Cd2+对耐辐射球菌生长抑制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理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4-03-01)
韩万春,李铭锋,田兵,华跃进,卢振兰[10](2014)在《耐辐射球菌对Cu~(2+)的去除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耐辐射球菌是一种非致病菌,拥有极强的抗辐射、抗氧化特性,具有成为工程菌处理Cu2+的潜力。采用酶标仪测定Cu2+对耐辐射球菌的生长速度的影响,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菌液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Cu2+浓度。结果表明,当Cu2+初始质量浓度为1.36 mg/L时,耐辐射球菌对其清除效率为57.3%;当Cu2+初始质量浓度为6.28mg/L时,对其清除效率为35.4%。此外,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受到Cu2+胁迫的耐辐射球菌,发现球菌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保护》期刊2014年01期)
耐辐射球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距离太阳遥远的火星极度寒冷和贫瘠,不是一个宜居行星。火星的日平均气温大约为-60℃,在两极冬季气温更是低至-126℃,此外,稀薄的大气表明这个星球浸淫在摧毁生命的密集射线中,同时,没有氧气的火星大气中有95%是二氧化碳。然而,天体生物学家猜测,在地球最极端地区,如硫黄湖和永冻土中发现的简单单细胞生物一一耐辐射球菌、嗜盐球菌和产甲烷菌,在这颗红色星球上或许能有一线生机。耐辐射球菌为了检验这些生物的存活能力,科学家对这些微生物的耐辐射能力进行了各种试验和测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辐射球菌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飞,宁萌,冯菲,向凌云,周伏忠.耐辐射球菌辐射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7
[2].文彬彬.耐辐射球菌或可在火星存活[J].科学大观园.2016
[3].乔惠萍,赵丽红,田海燕,陈鹏,杨吉森.耐辐射球菌的辐射抗性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
[4].施怡.耐辐射球菌PprI和TAT-PprI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抗辐射作用与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
[5].赵烨,华跃进.耐辐射球菌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制研究新进展[J].生命科学.2014
[6].谭红梅.耐辐射球菌电离辐射后赖氨酸乙酰化的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
[7].乔惠萍.耐辐射球菌pprI基因在酵母菌中的表达及其蛋白抗放作用与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
[8].许鑫.耐辐射球菌RNA连接酶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4
[9].韩万春.铜离子、镉离子对耐辐射球菌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10].韩万春,李铭锋,田兵,华跃进,卢振兰.耐辐射球菌对Cu~(2+)的去除效率[J].水资源保护.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