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展近代经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近代,海外贸易,江南,乡镇民营经济
发展近代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于新娟[1](2019)在《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以棉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棉业是江南历史上重要的支柱产业,近代以后尤其是20世纪,江南棉业海外贸易日益繁盛。海外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近代化进程的作用与影响是复杂的,全球性商品竞争和西方文明的刺激使得江南乡镇民营经济遭遇困境,面临危机和挑战,同时也获得了发展的机遇。江南乡镇民营经济的遭遇和命运显示,近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既有来自海外贸易带来的挑战和示范,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独特内涵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并存着多种路径,难以运用欧洲经验的普遍原则予以阐释。(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杜昊烨[2](2019)在《近代赫哲族多元经济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赫哲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期生活在黑龙江的叁江平原流域,是一个有着游猎特征的民族。他们有着传统而又古老的生活方式,打鱼和捕鱼就是他们的经济的重要来源,素有"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为生计"之说。在古代社会中的这种游猎经济一直贯穿整个赫哲族的历史发展背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这种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因此,出现了经济的新的发展模式,就是以农业为主,多种方式并行的新的产业格局。本文梳理了赫哲族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还梳理了赫哲族在新的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侨园》期刊2019年08期)
王国臣,陈默[3](2019)在《近代延边朝鲜族人口增长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延边地区经济开发较晚,其开发不是靠人口的自然增长实现,而是靠大量的移民实现的。其中,跨境民族的移入是一大特点。近代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的增长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各个时期朝鲜族人口的移入都与当时的移民政策相关。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时,延边的朝鲜族人口已占全国朝鲜族人口近半数。朝鲜族人口的增长对近代延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东疆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韦婉[4](2019)在《朝鲜矿业华工与近代朝鲜煤炭经济的发展(1910—1945)》一文中研究指出1910—1945年日本对朝鲜实行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日占时期,为加强日本本国的经济、军事力量,日本在朝鲜大力开采矿山,将朝鲜的矿产资源掠为己用,开矿所需劳力增加,大量朝鲜华工或自愿或被迫从事矿业劳动。本文以1910—1945年期间的朝鲜矿业华工为研究对象,着重对朝鲜矿业状况、朝鲜矿业华工的形成、分布情况及对朝鲜经济的影响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王佳宁[5](2019)在《近代浙东运河航运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1895-1937)》一文中研究指出浙东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全长约250公里,横贯宁绍平原地区,对该地区乃至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至巨。在现代化浪潮席卷之下,浙东运河航运有所更新发展,具体表现在航运工具、航运组织、航政管理机构等方面。火车、汽车等陆上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浙东运河航运构成了冲击。区域内交通格局呈现出民船与轮船、水运与陆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近代浙东运河航运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农业方面,它成为外来资源流入浙东地区的重要补给线与本地农副产品出口外省的贸易通道。工业方面,它促使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顺利展开,推动工业原材料、生产成品及新兴技术在区域内流转,从而带动各相关产业升级。商业方面,它与转运行业、商业贸易区域等产生联动反应。另外,它也是影响城镇布局、规模、经济辐射能力的一大因素。现今,浙东运河已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必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马义平[6](2019)在《近代铁路通行对华北内地粮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前半期,在近代铁路在华北兴起并建成交通网络体系的过程中,铁路沿线的区位交通优势很快得以彰显,不仅大大加强了华北内地与中国沿海(江)通商城镇的经贸联系,同时也使华北内地社会经济向外向型转变。近代铁路通行对华北内地粮食经济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促进了该地区商品粮省际流通的扩大、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提高及粮食集散中心城市的兴盛。但是也毋庸讳言,近代华北内地粮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不是单纯依靠新式交通体系的改善便可根本解决,近代铁路通行对华北内地粮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程度,还仰赖此区域内其他领域给予的有力支持与积极配合。(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苏晓红[7](2019)在《西道堂的经济发展与近代临潭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临潭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也是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的重镇。在文化上实现伊儒融合,践行伊斯兰中国化的西道堂即产生并发展于此。西道堂在近代临潭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和近代临潭社会良好的人文地理与商业氛围条件是密不可分的,也使得西道堂的经济发展和近代临潭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3期)
燕红忠[8](2019)在《第叁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近代以来的政府、市场、社会与经济发展”研讨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7月1~2日,第叁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近代以来的政府、市场、社会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该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学术负责人为上海财经大学燕红忠教授。本次会议主要聚焦近代以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与思想,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相结合的视角来透视历史实践,梳理思想流变,提供现实镜鉴。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伦敦政治经(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9年02期)
白斌[9](2019)在《明清经济之变——基于核心素养的“近代前夜的发展”主题式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主题式教学通过学习的情境化,拉近学生学习的距离,以极强的亲和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其跨学科的联动与整合极大地契合了历史核心素养,进而成为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学习的本质在于主动,在于思考,而有效的情境恰好可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发自内心的主动即是最好的动力。通过主题式教学整合中国近代前夜经济的发展,找寻明清时期经济变化的线索,探究其变化原因,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04期)
余同元[10](2018)在《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结合——江南近代技术经济发展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出现工匠与学者结合(即产业技术理论化)、到学者与工匠结合(即科学理论技术化),再到工匠与学者合作互动(即科技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历史现象,即本文所要论述的,从"工匠+学者",到"学者+工匠",再到"工匠与学者互+"的历史过程。明末清初到清末民初江南产业技术理论化及其技术经济效应,是学术(学者)、技术(工匠)与产业互促互进的历史,表现为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结合过程中的技术理论化、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结合过程中的理论技术化,以及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互动过程中的科技社会化途径,实质上是近代技术经济发展之路径。西方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科学理论在很多方面依附在哲学传统上,经验技术则依附在工匠传统上。直到17世纪,这两种分离的传统才开始结合并进入互动阶段,使两者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出现近代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明清江南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结合,是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技术经济兴起的主要途径,是中国近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本文来源于《明清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发展近代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赫哲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期生活在黑龙江的叁江平原流域,是一个有着游猎特征的民族。他们有着传统而又古老的生活方式,打鱼和捕鱼就是他们的经济的重要来源,素有"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为生计"之说。在古代社会中的这种游猎经济一直贯穿整个赫哲族的历史发展背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这种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因此,出现了经济的新的发展模式,就是以农业为主,多种方式并行的新的产业格局。本文梳理了赫哲族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还梳理了赫哲族在新的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展近代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1].于新娟.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以棉业为例[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杜昊烨.近代赫哲族多元经济发展研究[J].侨园.2019
[3].王国臣,陈默.近代延边朝鲜族人口增长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东疆学刊.2019
[4].韦婉.朝鲜矿业华工与近代朝鲜煤炭经济的发展(1910—1945)[J].当代经济.2019
[5].王佳宁.近代浙东运河航运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1895-1937)[D].杭州师范大学.2019
[6].马义平.近代铁路通行对华北内地粮食经济发展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苏晓红.西道堂的经济发展与近代临潭社会[J].经济研究导刊.2019
[8].燕红忠.第叁届“上财经济史学Workshop”暨“近代以来的政府、市场、社会与经济发展”研讨会[J].国际学术动态.2019
[9].白斌.明清经济之变——基于核心素养的“近代前夜的发展”主题式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10].余同元.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结合——江南近代技术经济发展途径研究[J].明清论丛.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