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惯量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载光电平台,两轴四框架,转动惯量耦合,干扰观测器
惯量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丛敬文,田大鹏,沈宏海[1](2019)在《机载光电平台转动惯量耦合自校正干扰抑制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光电平台两轴四框架结构框架间的耦合作用严重影响控制精度的问题,对各框架转轴转动惯量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伺服系统控制器进行了改进设计。基于方向转移矩阵与框架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各框架转轴的转动惯量数学模型,并利用UG软件设计了机载光电平台框架间转动惯量耦合角度变化数据;同时,基于已建立的转动惯量数学模型,结合传统的干扰观测器,在速度控制环PI控制下实现了名义逆模型的实时校正,并设计了改进型干扰观测器。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转动惯量数学模型正确可靠;改进型干扰观测器能够更准确地估计出等效干扰,使控制回路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控制。(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王旱祥,马文龙,于洪栋,张金玲,姚明建[2](2019)在《实度与转动惯量对垂直轴风力机性能的耦合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垂直轴风力机结构参数变化时,其实度和转动惯量均随之变化,进而耦合影响风力机性能。为此,以200W垂直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提出含转动惯量的CFD动态仿真模型,基于湍流模型实验确定使用RNGk-ε湍流模型,分别对不同叶片数、风机半径、叶片弦长的垂直轴风力机进行仿真,通过垂直轴风力机启动时间判断其启动性能,采用运行时的最大风能利用率判断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小转动惯量有助于减少风力机启动时间,提高启动性能;少叶片数、大半径、大叶片弦长有助于提高风力机稳定时的最大风能利用率,而风能利用率与实度、转动惯量没有明显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叶倩倩[3](2018)在《大惯量负载下永磁耦合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惯量负载的起动转矩很大,如果用电机直接带载起动,会造成电机的起动电流过大,甚至烧毁电机。永磁耦合器是一种综合了传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永磁材料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产品。它不仅能大大提高电动机的运行效率,响应我国节能减排的口号,而且,能够实现电机的软起动。本文针对大惯量负载传动系统设计了一种永磁耦合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用磁路分析的方法推导了永磁耦合器的涡流损耗计算公式。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和传动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确定了永磁耦合器主要部件的结构尺寸。其次,参照磁路法确定的尺寸,用ANSOFT软件建立耦合器的叁维瞬态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转速差和不同气隙长度下的输出转矩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将仿真结果和磁路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验证了磁路法的准确性。再次,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永磁耦合器进行了温度场分析,确定了耦合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热源、导热系数和散热系数。通过软件仿真,得到了耦合器分别在额定工作情况下和在最大载荷工作情况下导体盘和永磁体的温升值,确保耦合器在正常工作时永磁体不会发生不可逆退磁。最后,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耦合器中最容易发生形变的铝制永磁体盘进行了应力场分析。确保了在最大载荷时导体盘和永磁体盘不会发生摩擦,耦合器能够正常工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王冬,吴军,王立平,刘辛军[4](2016)在《3-PRS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惯量是影响机器人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联机器人因其多支链耦合的结构特点,关节空间各驱动轴出现惯量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在高速、高加速度运动时易引起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破坏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因此研究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以3-PRS并联机器人为例,通过虚功原理求得惯量矩阵,提出惯量耦合指标,该耦合指标表征了并联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不同位姿时各驱动轴的耦合惯量大小,并给出了该耦合指标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在一台3-PRS并联机器人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耦合惯量会改变驱动轴负载,负载的改变将最终影响动态性能.同时各驱动轴的负载变化量随着惯量耦合指标的变大而变大,与理论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可帮助评价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耦合特性,并可用于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参数优化及伺服参数调试以提高机器人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金楠,王旦霞[5](2016)在《具有转动惯量和结构阻尼及非线性外阻尼的非自治热弹耦合梁方程组的整体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弹性梁受热效应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是具有转动惯量和结构阻尼及非线性外阻尼的非自治热弹耦合梁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根据对阻尼项和与时间有关的连续外力项的假设,采用Galerkin方法,结合先验估计,证明了方程组整体解的存在唯一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戎令,王起才,马丽娜,代金鹏[6](2014)在《考虑转动惯量和剪切变形耦合的铰接吊杆索力实用计算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结构振动理论,在考虑抗弯刚度的既有铰接吊杆索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建立考虑转动惯量和剪切变形耦合影响的铰接吊杆索力实用计算公式。在均不考虑上述因素时,该公式即为经典弦振动公式;不考虑转动惯量和剪切变形耦合影响时,其为目前较为常用的只考虑抗弯刚度的弦振动理论公式。室内试验应用该公式计算的3根不同长度索的索力值与实测结果的误差为0.60%~4.57%,验证该公式是合理的。应用该公式对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一座跨度为128m的系杆拱桥进行吊杆索力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为1.07%~3.92%,说明该公式计算精度较高。建议在实际索力控制中,考虑吊杆的抗弯刚度、转动惯量和剪切变形耦合作用对吊桥索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刘辉,黄莹,赵万华,卢秉恒[7](2014)在《多因素耦合条件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负载惯量比的综合分析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惯量比是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性能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内容,数控机床的高速化、高精度化发展使得负载惯量比的优化选择问题更加突出。这要求设计者能够系统地分析负载惯量比与系统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之提供负载惯量比的精确有效的设计方法。采用双惯量机械系统模型,通过解析分析与数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负载惯量比与能量匹配效率的关系;分析了半闭环与全闭环两种控制结构下负载惯量比与控制增益上限、闭环频率特性以及抗干扰动刚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负载惯量比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为数控机床的设计者提供一种在多因素作用下设计最优负载惯量比的方法,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工程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董期林[8](2007)在《叁轴陀螺稳定平台的惯量耦合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叁轴陀螺稳定平台的惯量耦合规律,给出了转动惯量耦合方程,并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从而为陀螺稳定平台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期刊2007年06期)
王武义,陈志刚,赖一楠,张广玉[9](2005)在《叁维转动装置惯量耦合和动力学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对接全物理仿真试验台叁维转动装置的惯量耦合和动力学耦合进行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数学公式.根据转动惯量与转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减小惯量耦合的建议,为转动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算例说明,最大惯量耦合发生在基座上,为3%.根据欧拉方程,推导了转动装置各框架的动力学方程,为试验台动力学分析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刘艳鑫,于少英[10](2004)在《脱耦合项对K=1/2转动带的转动惯量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处理含有对力的推转壳模型(CSM)的粒子数守恒方法(PNC)研究了脱耦合项对正常形变奇A核171Yb的[521]1/2转动带的转动惯量随角频率变化的影响.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了单极对力和Y20四极对力.实验结果在PNC方法计算中得到了较好的重现(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一)》期刊2004-07-01)
惯量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垂直轴风力机结构参数变化时,其实度和转动惯量均随之变化,进而耦合影响风力机性能。为此,以200W垂直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提出含转动惯量的CFD动态仿真模型,基于湍流模型实验确定使用RNGk-ε湍流模型,分别对不同叶片数、风机半径、叶片弦长的垂直轴风力机进行仿真,通过垂直轴风力机启动时间判断其启动性能,采用运行时的最大风能利用率判断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小转动惯量有助于减少风力机启动时间,提高启动性能;少叶片数、大半径、大叶片弦长有助于提高风力机稳定时的最大风能利用率,而风能利用率与实度、转动惯量没有明显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惯量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丛敬文,田大鹏,沈宏海.机载光电平台转动惯量耦合自校正干扰抑制控制研究[J].机电工程.2019
[2].王旱祥,马文龙,于洪栋,张金玲,姚明建.实度与转动惯量对垂直轴风力机性能的耦合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叶倩倩.大惯量负载下永磁耦合器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4].王冬,吴军,王立平,刘辛军.3-PRS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研究[J].力学学报.2016
[5].王金楠,王旦霞.具有转动惯量和结构阻尼及非线性外阻尼的非自治热弹耦合梁方程组的整体解[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6
[6].张戎令,王起才,马丽娜,代金鹏.考虑转动惯量和剪切变形耦合的铰接吊杆索力实用计算公式[J].中国铁道科学.2014
[7].刘辉,黄莹,赵万华,卢秉恒.多因素耦合条件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负载惯量比的综合分析与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4
[8].董期林.叁轴陀螺稳定平台的惯量耦合问题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7
[9].王武义,陈志刚,赖一楠,张广玉.叁维转动装置惯量耦合和动力学耦合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
[10].刘艳鑫,于少英.脱耦合项对K=1/2转动带的转动惯量变化的影响[C].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