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毓园,纪念性园林,景观空间序列,叙事性空间设计
景观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秦艽[1](2019)在《毓园的景观空间序列与叙事性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毓园的景观空间序列设计及叙事手法进行详细讨论及分析,总结出其通过竖向分区设计和空间序列分层布局等方式主动引导游览行为、从而增强游客的游览效果以及对公园纪念性主题理解和体验的设计特点,意为同类型纪念公园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住宅设施》期刊2019年08期)
张清海,张雨馨[2](2019)在《基于视觉感受的纪念性景观空间序列研究——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雨花台烈士纪念区为例,从视觉感受出发,结合景观叙事,探讨参观者在步行状态下对纪念性景观的主观感受与景观空间构成序列之间的联系。纪念性景观空间构成序列需要考虑空间、时间和情感3个方面。从空间元素、空间形式和参观者视线等角度出发,结合参观者的空间内部感受时间长度,对各个节点空间和空间序列进行分析,揭示参观者视觉感受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9年08期)
靖传宝[3](2019)在《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城市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但却承载了超过50%的世界总人口,且世界范围内仍在快速地城市化。快速的城市化导致城市景观类型与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进而引发诸多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导致其呈现长期、高频和高发特征。因此,定量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至关重要。城市景观具有组成要素复杂且高度动态的特征。当前,以5年或10年遥感影像为基础的研究难以准确地量化城市景观复杂要素的动态变化。因此,有必要开展基于高密度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动态研究。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城市——深圳市为例,以1986~2017年所有可获得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首先发展了面向高度动态的景观要素的城市景观格局量化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基于高密度长时间序列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发展了高密度长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动态定量化方法,能准确地识别景观要素变化时间、变化类型以及景观变化频率。该方法以道路街区为分析单元,结合长时间序列变化检测的加减法及分段遥感分类的思想,通过综合应用变化存在性检测算法、潜在变化提取算法和变化筛选算法,准确、高效地提取了城市景观变化的时间、变化类型和变化次数信息。模型针对稳定街区、低频变化街区和高频变化街区变化点的检测精度分别为86.67%、90.00%和73.33%,为量化长时间序列的城市景观动态、分析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的演变特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2)基于上述模型,在街区尺度上从景观动态度、景观变化空间和景观组成3方面,量化并分析了深圳市土地城市化过程中景观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深圳市景观动态水平整体上存在空间差异,街区动态由低到高其总面积大致构成呈金字塔型,但局部表现为新城区或城市扩张区域高度动态的空间聚集特征和老城区或城市内部更新区低动态的空间聚集特征;○2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变化空间趋于普遍性、破碎化,其年变化面积趋于稳定;○3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景观组成呈现阶段性变化。以景观组成演变特征为依据,将深圳市城市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城市化初期,即仅城市快速扩张阶段,其景观剧烈变化,建设用地迅速侵占植被;城市化中前期,即城市缓慢扩张为主、城市内部更新为辅阶段,城市化模式转变为建设用地侵占植被和湿地的多元模式,并伴随少量城市内部更新;城市化中后期,即城市内部更新为主、城市扩张为辅阶段,城市内部更新的景观变化类型占比较大,同时沿海区域的景观变化成为深圳市景观变化的重要维度;城市化后期,即仅表现为城市内部更新阶段,该阶段植被、湿地和建设用地稳定、裸地维持在一定水平,城市内部更新的景观变化类型为主导变化类型;○4政策是城市景观演变的重要驱动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林韵致[4](2019)在《渭河秦汉新城段滨水景观空间序列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构成,且景观空间序列关乎其自身设计的整体性和全局性问题。但目前城市河道存在着例如景观连续性中断,层级关系简单,序列无突出重点,互动可辨识度不高,序列空间参与一体性差等问题。因此为了符合游人的感知规律和心理需求,需要以人的使用为核心对其景观空间序列设计手法进行探讨。基于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第二部分基础理论拆分为城市滨水景观空间认知、滨水景观设计、人的环境行为特点、景观空间序列设计这四个维度进行讨论。运用景观美学、批判性地域主义、知觉认识心理学、景观生态学以及可持续景观设计作为理论研究基础。从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序列的调研角度出发,分析人在领域空间内的活动和需求以及景观空间序列的形式美法则在其组织上的运用。第叁部分中选择了八个国内外案例进行深入解析,对不同类型的和相同地域的案例分别做出总结归纳,并通过实地对使用者实际采样信息进行研究解析,提出时下滨水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在第四部分中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性化设计的层面落脚,选取了滨水景观空间序列中与人视觉特征有关的景观构成要素、空间、序列这叁个层级来展开研究并运用文献采集、实例论证,类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式将它们具象到景观空间的点、线、面等表达方式中并通过对比、变化、联系、旷奥等思考方式,来组织对空间序列的空间感知、时空感知以及意境感知。接着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空间序列的功能认知及其在城市空间中的认知来建立滨水景观空间序列的规划策略,从浏览线的设定、节点的交叉与分割、空间段落的划分、高潮节点的控制、标志物的设置以及亲水组织这个6个方面剖析了滨水景观空间序列的组织模式。第五部分结合渭河秦汉新城段滨水景观带设计项目实践研究,论证研究理论并运用。文章整体以城市滨水区为视角出发,考虑人性化原则、城市历史文化、空间构成与职能、景观美学、城市肌理、环境生态等多方面内容,条理性研究空间序列的感知、功能、城市认知度,与构建空间序列的设计方法及模式的搭建,对滨水景观空间序列的研究提出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并和案例结合实施从而促进秦汉新城更好的发展提出借鉴性意义,祈盼可以为当下我国存留制度下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序列设计方法注入新的力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16)
欧阳雪莲[5](2019)在《生态景观解说序列研究:基于中西方游憩者审美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观序列是以客观景物为中心,按主次关系加以科学组合分类排序的动态空间形式,使旅游景观系统更具有功能上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文章从思维方式特征角度解读中西方森林游憩者游览景区的先后次序观,剖析解说与景观空间相互耦合的运动轨迹,作为解说序列的测量项目,并选取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和中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问卷调研地,对森林公园旅游解说序列评价分布进行数据分析。(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01期)
沈旸[6](2018)在《基于空间序列重塑和历史信息传承的文化景观保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往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常常是通过保护文物建筑的具体物质形态来展示其所包含的各种历史信息;反之,通过对历史信息变迁的研究也可以为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本文以位于辽宁抚顺的元帅林(张学良为其父张作霖修建的墓葬)为例,探讨以空间序列重塑为主线的文化景观保护(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8-11-23)
肖雅丹[7](2018)在《空间序列组织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景观的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道路空间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从空间序列组织的角度对道路景观空间营造展开研究,通过图解方式探索了空间序列、空间意境的组织特点,对道路景观空间的形态、对比、韵律、季相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相关工程提供经验与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27期)
姜卫国[8](2018)在《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与景观节点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园林绿化设计不单单只是简单的绿色植物填充,还需要设计人员结合整个景观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此来让整个园林审美价值、景观价值得以有效的提升,这样游客才能在观赏过程中获得较为良好的心理感受。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则对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与景观节点构建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26期)
罗丽平[9](2018)在《城市公墓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与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墓园林景观有着其特殊性,在其景观的空间布局以及序列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基于此,本文先就城市公墓园林景观空间构成以及布局特征加以阐述,然后就城市公墓园林景观空间处理和空间序列详细探究。(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05期)
张静雨,王天山,张景秋[10](2018)在《空间粒度变化在时间序列上对景观指数的影响——以环洱海区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洱海区域为例,对1990,2000,2009,2014年不同传感器的Landsat遥感数据进行监督分类,在此基础上计算1990—2014年尺度在35~200 m范围内的空间粒度上25种景观指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各指数在此时间序列上的变异系数、粒度效应曲线和函数拟合模型进行空间粒度效应的探讨。结果表明:(1)景观指数在空间粒度序列上的响应类型分为无规律型、上升型、下降型和稳定型4类;(2)在5类景观指数中,多样性类指数对空间粒度变化不敏感;(3)在时间序列上,大部分指数的年度变化规律因粒度变化而明显改变,直接影响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的结果;(4)多数面积/边缘类指数、形状类指数和聚集类指数的线性拟合度良好,适合进行粒度上推绎预测。(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1期)
景观序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雨花台烈士纪念区为例,从视觉感受出发,结合景观叙事,探讨参观者在步行状态下对纪念性景观的主观感受与景观空间构成序列之间的联系。纪念性景观空间构成序列需要考虑空间、时间和情感3个方面。从空间元素、空间形式和参观者视线等角度出发,结合参观者的空间内部感受时间长度,对各个节点空间和空间序列进行分析,揭示参观者视觉感受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序列论文参考文献
[1].秦艽.毓园的景观空间序列与叙事性设计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
[2].张清海,张雨馨.基于视觉感受的纪念性景观空间序列研究——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9
[3].靖传宝.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城市景观格局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林韵致.渭河秦汉新城段滨水景观空间序列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9
[5].欧阳雪莲.生态景观解说序列研究:基于中西方游憩者审美比较分析[J].装饰.2019
[6].沈旸.基于空间序列重塑和历史信息传承的文化景观保护方法[N].中国文物报.2018
[7].肖雅丹.空间序列组织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
[8].姜卫国.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景观序列与景观节点的构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9].罗丽平.城市公墓园林景观的空间布局与序列[J].居舍.2018
[10].张静雨,王天山,张景秋.空间粒度变化在时间序列上对景观指数的影响——以环洱海区域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